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足口病预防课件[知识浅析]

手足口病预防课件[知识浅析]

手足口病预防课件[知识浅析]

手足口病预防课件[知识浅析]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材料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 材料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小41988) 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手足口病(hand food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 (主要由柯萨奇A组16型(COXAl6)、肠道病毒71型(EV71 ))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2007年至2010年,手足口病在中国大陆大范围流行。除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病例报告,多个地区有大规模流行暴发,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不断有死亡病例出现。全国发病人数:07年为85844例;08年为 488955例;09年为1155525例,2010年为09年的2倍以上。 病原学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包括数十种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COX) , A2、 A4> A5> A7、A9、A10、A16型等,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COXAI6、EV71最常见。但近年来报告由EV71引起的症状较重,还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一般为1 — 2周至3-5周之间,有 时更长,病毒可经粪便排出,也可经疱疹破溃时的液体流出。 传播途径主要经口传播,粪口传播,密切接触,另有报导公共游 泳池、医院门诊口腔检诊器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本病,其次接触传播, 飞沬也可传播。 人群易感性婴幼儿对手足口病的各型病毒普遍易感,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发病后的免疫力不我巩固,可再次感染。病毒之间无明显交叉免疫。隐性感染病例较多,1983年天津发生本病的流行,总发病率为 2.O2%o,幼托机构发病率2 3. O3%0o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一、认识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2.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 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可造成本病传播。 二、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三、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1、设立疫情报告员,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2、开展晨检、午检及全日观察。 3、疫情报告 4、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物品消毒 5、向幼儿及家长宣传预防知识 ●疫情报告员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优先考虑; 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 (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开展晨检、午检、全日观察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讲义

年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讲义 主讲人:石锦云 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口腔炎,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该病主要侵犯儿童,并有周期性流行地趋势.手足口病自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我国自年在上海、浙江、北京等地也有过该病发生,年月至月天津市出现手足口病地流行.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组型肠道病毒引起地传染病,该病在夏秋季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在岁儿童可以出现散发也可以引起局部流行.肠道病毒型早在年被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现后,很快世界各地都有了关于型病毒地流行报告.年我国也分裂到该病毒,这种病毒除侵袭婴幼儿外也可在较大儿童或成人中流行,病人有较重地临床症状常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脑炎,脑干脑炎及脊髓灰质炎样地麻痹性疾病等. 传染源: 手足口病地传染源是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及健康带毒者.病人在发病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地时间较长,约周,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既溢出. 传播途径: 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比如患者地唾液,疱疹液、粪便分污染地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手足口病.

人群易感性: 幼儿对手足口病地各型病毒普遍易感,但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底.患了手足病地潜伏期一般为天,平均天.治疗期最短天,长者天.在患者患病期间,其口鼻分泌物、粪便及其皮肤疱疹都具有传染性. 临床特征与诊断: 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天,一般症状较轻地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地多为突然发病,约半上数患者出现低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天既出现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控制措施: 人与人接触是手足口病地主要传播方式.家庭和托幼机构地传播是本病社会传播地主要机制.迄今对手足口病尚无特殊疫苗,亦无物资地抗病毒药物.因此,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患者,是行之有效地控制本病不发生继发感染地有力措施.因本病有自限性,除对症治疗外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但要口腔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1、手足口病是由引起的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2、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是、、、。 3、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和最常见。 4、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和。 5、潜伏期一般是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6、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是指、、、。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2、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3、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A. 心源性肺水肿 B. 肾源性肺水肿 C. 神经源性肺水肿 D. 高原性肺水肿 5、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 A、不属于法定传染病 B、甲类 C、乙类 D、丙类 6、关于手足口病的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常伴口痛 B.可伴发热 C.皮疹表现斑丘疹或疱疹 D.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2分) 1、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 2、手足口病是以冬季发病较为多见。() 3、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 4、手足口病病程不长,一般为2-5天。() 5、手足口病潜伏期为7-10天,伴有38度左右的发热。() 6、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等四个部位。() 7、手足口病并发无菌性脑膜脑炎时,中枢神经系统不存在广泛的血管周围和实质细胞炎症。() 8、严重手足口病伴脑炎患儿脑脊液白细胞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含量下降。() 9、严重手足口病中晚期胸片可出现双肺大片浸润影及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进一步发展为双侧对称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四、简答题(共28分) 1、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9分) 2、手足口病主要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9分) 3 、为预防手足口病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10分)

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

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何时何地发生? 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 对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稿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 座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讲座稿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在学生间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广大师生要关注并了解该病的一般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进一步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 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 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 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 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 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三、哪类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

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小学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加强宣传教育指导儿童和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严格执行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和隔离治疗措施。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隔离措施对于确诊且症状明显的患儿应将其隔离留在家中直至热度、皮疹消退水疱、溃疡结痂后方可返校以免引起大范围感染一般隔离时间应为两周。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期为7天。对患儿接触的一切物品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卷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考试试卷 科(所)姓名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罕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2、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3、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4、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的报道。() 5、手足口病是人畜共患病,患者和病畜为本病的传染源。() 6、少年儿童和**感染后多不发病,亦不会够传播病毒。() 7、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8、同一间病房内可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9、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仍应考虑为重症病例。() 10、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哪种病毒不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源体() A.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肠道病毒71型 D.腺病毒 2、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不包括() A.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B.急性弛缓性麻痹 C.尿毒症 D.呼吸道感染 3、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的国家为() A.新西兰 B.美国 C.中国 D.保加利亚 4、手足口病发病多长时间内传染性最强()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5、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 A.粪-口传播 B.呼吸道飞沫传播 C.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D.以上均是 6、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7、手足口病一般病例表现哪项不正确()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2015 年幼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 3 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流行的? 答: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沫)传播;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四、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

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 5 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五,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答: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一)普通病例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 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2. 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3. 恢复期治疗。 六、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发晨成为重症病例? 答:具有以下特征,尤其 3 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1.什么是手口足病?这是一种发生在小年龄托班小班(4岁以内)幼儿多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传染病,年长儿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在托幼机构内容易发生流行。 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手足口病的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38度),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处。四肢,尤以手足部可见斑丘疹或疱疹,数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多于1 周左右痊愈。皮疹发展很快,痊愈后不留疤,不痒不痛,不流脓,成簇状出现个别患者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手足口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可通过鼻涕、唾液、粪便、共用玩具等传染。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既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菌者的鼻和咽喉分泌物及粪便而感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3.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多少?一般为3~6天,平均4天。 4.手足口病患儿多久可来幼儿园?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到幼儿的疱疹全部干燥结痂,到医院取得医生的痊愈证明即可返园。 5.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幼儿要医学观察多久?7天(5~10天) 6.发生手足口病如何护理?手口足病没有特效药,对症治疗有发烧进行退热,服用板兰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桂林西瓜霜口腔治疗溃疡。幼儿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多洗手保持清洁,饮食上可以吃些绿豆薏苡仁粥,或是山药米仁赤豆粥,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作用。 手足口病的预防办法有那些? 1.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饭前便后肥皂流动水洗手。 2.在疾病流行时,请大家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 3.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彻底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总之: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要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勤洗手,多运动多户外活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单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单 贵家长:您们好! 当前,正值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为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现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介绍给你们,请您做好家庭疾病防控工作。 一、手足口病常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夏秋季节多发,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等表现为主,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死亡。 2、什么人可以传播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人、感染病毒后还未发病的人、不发病但带病毒的人均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3、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带毒的唾液、疱疹液和被病人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饮具、被褥、衣服等都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造成传播。带毒的咽喉分泌物、唾液可局限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4、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儿童普遍易感,6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5、一般情况下,感染了病毒后多长时间发病? 一般感染病毒后2-10天发病,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6、手足口病发生后,主要有哪些症状? ①该病一般突然发病,大约一半人有发烧症状。 ②发病当天或第2天出疹,1-2天出齐,是玫瑰色疹子,1天后有部分皮疹变成疱疹。一般常见于手掌、脚掌和臀部。 ③皮疹出现的同时或1-2天后,在唇边、舌边和两腮粘膜上出现疱疹,患儿咀嚼疼痛,流口水。 ④部分患儿还出现咳嗽、流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⑤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 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最好呆在家中不要外出,不要与外人接触。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消毒,并妥善处理污物; 4、家长外出回家后,应先搞好个人卫生,进行洗手、消毒。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

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怎样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对手足口病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

抵抗力降低,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手足口病的预防 1、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预防手足口病安全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安全教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安全教案:预防手足口病 中一班第九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并知道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2、教会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和担任过护士的家长联系。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最近你们每天在入园的时候保健老师不光要检查你们的嘴巴还要检查你们的小手,每天保育员老师都要用消毒液擦桌子、拖地,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预防手足口病)是的,现在有的地方小朋友因患了手足口病就不能上幼儿园了,不仅影响学习,还影响长身体呢。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班张敬泽的妈妈,她是一名护士,让她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手足口病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2、张敬泽妈妈利用PPT课件讲解-- (1)、什么是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疱疹性疾病)(2)、介绍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小朋友最近要经常观察自己的手和脚,如果发现有小红斑,要马上告诉老师或你的爸爸、妈妈,及时带你们去看医生。

(3)、"小朋友,看了手足口病的症状,你们害怕吗其实,小朋友们不要害怕,手足口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讲究卫生,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下面阿姨就来告诉你们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重点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幼儿跟着念几遍,熟记) (4)、小朋友,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洗干净小手对预防手足口病特别重要。下面小朋友都把小手伸出来让我看看,(检查)。你们会洗手吗下面阿姨教你们如何正确洗手。 3、教幼儿正确洗手: (1)、教幼儿搓手的方法: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2)、让幼儿集体练习。 强调:五步洗手(湿、搓、冲、捧、擦)和搓手的方法。 (3)、告诉幼儿什么时候要洗手:在吃饭前、入厕后、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后、绘画、玩玩具后、体育课和室外活动后、从外面回家后等)一定要洗手。4、结束部分: 老师小结:"小朋友们,今天张敬泽妈妈教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手足口病,并且知道了怎样预防,还让我们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老师相信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考试试卷(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考试试卷 科(所)姓名 一、选择题(30分) 1、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手足口病在须申报疾病(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中居第位()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起,将手足口病列为类传染病管理。() A. 甲 B. 乙 C. 丙 D. 特级 3、目前引起国内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A.EV72和Cox A16 B.EV 71和Cox A16 C.埃可病毒D.Cox A4 4、柯萨奇病毒A 组16型(COXA16)属于:() A呼吸道病毒B逆转录病毒C虫媒病毒D肠道病毒 5、肠道病毒71型的核酸为下列哪种类型:() A 单股负链RNA B单股正链RNA C双链RNA D单链DNA 6、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A. 心源性肺水肿 B. 肾源性肺水肿 C. 神经源性肺水肿 D. 高原性肺水肿 7、重症EV71感染者,病变主要累犯的人体系统为() A. 呼吸系统 B. 消化系统 C. 神经系统 D. 循环系统 8、关于手足口病的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常伴口痛 B.可伴发热 C.皮疹表现斑丘疹或疱疹 D.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9、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加上以下并发症一项以上者可诊断重症手足口病,除了:()

A. 脑炎; B.心肌炎; C.肾炎; D.肺水肿 10、手足口病病人应用“米力农”以下哪项描写正确() A.该药物具有正性肌力及血管扩张作用 B.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但可增加心率及心肌氧耗量 C.米力农主要对慢性心衰有较好效果 D.小儿用量静脉首次剂量µg/kg,10min后以~µg/静脉维持 11、下列哪个消毒方法对肠道病毒无效:() A.含氯和含碘消毒液 B.煮沸消毒 C.阳光下曝晒%来苏儿消毒液 12、手足口病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我们保持室内空气卫生的首选方法应该是: () A.开窗通风换气 B.紫外线照射 C.过氧乙酸喷雾 D.臭氧消毒 13、Chong等分析新加坡暴发流行手足口病病例时发现以下哪个因素不是死亡病例预测因素()A心动过速B、高血压C、神经系统异常D、口腔溃疡 14、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包括()A高血糖B、高血压C、白细胞升高D、急性弛缓性瘫痪 15、EV71感染最严重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是:()A肺炎B胸腔积液C神经源性肺水肿D心源性肺水肿。 二、填空题(30分) 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引起的传染病,以引起者最为严重。 2、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主要通过传播。 3、手足口病属于中医的范畴。 4、典型手足口病主要表现是、、、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 5、用于手足口病病毒分离的标本包括。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预防手足口病小知识_手足口病怎么预防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预防手足口病小知识_手足口病怎么预防 1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手足口病的介绍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 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2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手足口病病症特点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但成人也有发病。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

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3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人是肠道病毒唯一的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讲座

茶庵小学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讲座 楚东振 一、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20多种肠道传染病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病例比例较大,可以导致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病、急性软瘫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近期周边地区EV71流行日趋严重,儿童感染后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死亡速度快。 手足口病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一般在39℃以下,然后在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斑丘疹和疱疹表现四不像:不象药疹,不象虫咬,不象牙龈疱疹,不象水痘。皮疹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痕。多数经对症处理后,可在7-10天内康复。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的方式。 流行特点: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 1、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2、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床

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感染; 3、咽喉分泌物、唾液、呼吸道分泌物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 4、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5、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成人也可以被感染。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三.手足口病的治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和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四.对日常用具进行消毒的方法。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餐具、毛巾等物品煮沸5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肠道病毒能抵抗乙醚、酒精等一般消毒剂,耐酸、耐低温;一般-70~-20℃仍保持活力,不能耐受高温,56℃30分钟可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1]

和济医院《手足口病》培训前测试卷 科室:姓名: 一、选择题 1、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2、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3、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A. 心源性肺水肿 B. 肾源性肺水肿 C. 神经源性肺水肿 D. 高原性肺水肿 5、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 A、不属于法定传染病 B、甲类 C、乙类 D、丙类 二、判断题 1、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 2、手足口病是以冬季发病较为多见。() 3、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 4、手足口病病程不长,一般为2-5天。() 5、手足口病潜伏期为7-10天,伴有38度左右的发热。() 6、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等四个部位。()

和济医院《手足口病》培训后测试卷 科室:姓名: 一、填空题 1、手足口病是由引起的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2、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是、、、。 3、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和最常见。 4、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和。 5、潜伏期一般是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二、简答题 1、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2、为预防手足口病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

手足口病培训前答案 一、D C D A A 二、√×√××√ 手足口病培训后答案 一、1、肠道病毒2、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柯萨奇病毒A16 型和肠道病毒71型 4、患者和隐性感染者。5、3-7 二、1、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2、答: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注意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孩子一旦有发热、出疹等现象应及时就诊,孩子生病后在彻底治好前不要去幼儿园、学校上学。 手足口病培训前答案 一、D C D A A 二、√×√××√ 手足口病培训后答案 一、 1、肠道病毒2、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柯萨奇病毒A16 型和肠道病毒71型 4、患者和隐性感染者。5、3-7 二、1、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2、答: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注意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孩子一旦有发热、出疹等现象应及时就诊,孩子生病后在彻底治好前不要去幼儿园、学校上学。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安全教育

城关第三小学(第十五周)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安全教育 老师们、同学们: 由于近期气候比较反常,手足口等传染性疾病容易爆发和流行。近期,我县少数镇(办)出现个别疑似手足口病例。为确保我校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营造健康和谐安全的育人环境,现就讲一讲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希望全体师生做到以下要求: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进入夏季早晚气温的温差较大,是传染病、过敏性疾病等各类病症的多发季节。秋冬季少年儿童最容易患上的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 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远离空气流通不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多喝水,多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告知家长这是常见的传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的,不需要有恐慌心理,一旦发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5、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

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6、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7、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8、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扫后应立即洗手。 2016年6月3日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附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 6 分,共30 分)。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2 、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 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 型)和(肠道病毒71 型)最常见。 4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5 、潜伏期一般是(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二、选择题(每题 6 分,共30 分)。 1 、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D )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2 、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C ) A、6 小时 B、12 小时 C、24 小时 D、48 小时 3、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D )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 、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A ) A、W3 岁 B、3-5 岁 C、5-7 岁 D、7-12 岁 5、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D ) A、不属于法定传染病 B、甲类 C、乙类 D、丙类 三、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X,每题2分,共12分)。 1、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V ) 2 、手足口病是以冬季发病较为多见。(X ) 3、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V ) 4 、手足口病病程不长,一般为2- 5 天。(X ) 5、手足口病潜伏期为7-10 天,伴有38 度左右的发热。(X ) 6、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等四个部位。(V ) 四、简答题(共28 分)。 1 、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9 分)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夏秋季多见。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少年儿童和成年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