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际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研究进展与展望

区际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研究进展与展望

区际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研究进展与展望

碳排放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碳排放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逐渐增多,这种现象导 致了全世界共同注重一个重大问题———温室效应,在此宏观环境背 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并降低碳排放量是有效阻止世界气温持续上升的 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中国CO2排放 量与能源消费量迅速上升。依据国际能源署统计资料,中国CO2排放 量在2007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2009年12月,中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50%,并将此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中。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省份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能源资源禀赋差异 很大,所以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这就要求在制定减排措施 方面有必要将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和影响因素考虑其中。所以,本 文首先对中国CO2排放的地区差异实行考察,然后深入探讨经济增长 与C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政策提 供参考和依据。 当前,研究CO2排放区域的差异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注重的热点。谭 丹等(2008)在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研究中发现,碳排放增长速度和排 放量最大的是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碳排放增长速度最慢,西部碳排 放量最少。此外,徐大丰(2010)[2]的研究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碳 排放量低于东部,且碳排放区域差异比较显著的行业为建筑业、工业 和运输业。不过,这些研究多是简单的概括和描述,并没有采用相关 的衡量指标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给予量化研究。岳超等(2010)利用 Theil系数研究了中国各省市碳排放强度差异的变化和来源,但因其测算公式不太准确而导致研究结果可信度不高。杜克锐(2011)在测算碳 排放效率时发现,中国各地区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且差异水准呈继续 扩大的趋势,制定减排措施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地区差异因素。国外相 关CO2排放区域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国层面(Heil和Wodon,1997;Padilla和Serrano,2006;Duro和Padilla,2006;Groot,

低碳经济文献综述

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应对措施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低碳经济和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的还较少且引文起步较晚,目前主要有任小波、潘家华、王冰妍、庄贵阳、刘兰翠、张秋明、安培浚等。(一)关于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的研究 国内在这方面的文献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观点: 1、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 大部分学者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主要包括: 王冰妍(2008)以上海为例,利用LEAP模型对“零方案”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下的能源消费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预测,指出实施低碳发展不仅能缓解能源供应压力,还能明显遏制本地大气污染物排,低碳发展对中国中长期能源建设具有显著的多重作用。 庄贵阳(2008)指出,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低碳发展道路,对于减少能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大意义。 张秋明(2009)分析了英国政府为将生物燃料和氢确定为未来低碳运输燃料最有前景的备用燃料,实施的一整套生物燃料鼓励政策,包括燃料税、投入税收、资本补助金、资本减税及可再生运输燃料义务。 2、认为不宜立即减排,应结合中国国情而定 部分学者认为,对于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并不适宜立即采取减排行动,发展低碳经济,但也不能漠视气候变化,应结合中国国情而定。主要包括: 潘家华(2010)指出,对处于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不可能立即采取减排行动,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也不能漠视气候变化,中国需要具体的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的立场,从节能与减排的一致性上强调低碳发展。 周大地(2010)指出,中国虽然已经朝着低碳经济的目标发展,但目前并不会把气候变化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考虑到中国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供应,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候必须考虑各种方法的协同;碳捕获和储存并不见得是对付化石燃料的真正方法,其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丁一汇(2011)认为,中国需要对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予以很大关注,但这一技术在中国离

低碳经济下的国际贸易规则变化及应对措施

低碳经济下的国际贸易规则变化及应对措施 为了减少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而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已驱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试图开始从多边、区域、双边以及单边层面进行贸易规则的制定,低碳经济的未来将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竞争的重要决定因素。我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面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我国必须正确分析低碳经济下国际贸易规则所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所 面临的问题,从而化被动为主动,提升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力。 一、发达国家针对国际贸易纠纷出台低碳法规政策 (一)碳关税政策 碳关税是指发达国家对高耗能进口产品征收一定的二 氧化碳排放关税。其本质是碳关税的边境税收调节,也是碳税收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拓展。碳税收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为了发展低碳经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对企业征收的税收。随着低碳经济的逐渐发展,很多国家已经相应的实施碳税政策,如美国、芬兰、荷兰等。在本国的企业中实施碳税政策会增加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了减少这一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一些国家会将该项政策

利用到本国的贸易保护中,征收进口货物的碳税。碳关税最早由欧盟提出,并且在《京都协定书》上承诺承担量化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运行碳排放交易机制,其相关的产品成本会升高,比较优势会降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会降低。为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欧盟应该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产品进口征税,从而消除欧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的境况。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在碳关税上作了很大的努力。美国和欧盟国家试图征收碳关税通过改变国际贸易规则,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发达国家承担着减排的义务和责任,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的义务,这就相应的增加了发达国家的产品成本,一些产品的比较优势会降低。因此美国和欧盟认为对发展中国家征收碳关税不仅能够实现减排的目标,还能够督促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同待遇导致的不公平 竞争现象。2009年,美国政府基于《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没有承担减排义务从而拥有巨大竞争 优势国家征收碳关税的授权。由此,碳关税在保护环境的冠冕堂皇的外衣下,正式走入全世界人民的目光中,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2012年欧盟把航空业务纳入到碳关税的征收范围之中。碳关税实际上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将气候问题纳入到国际贸易,借着保护气候发展低碳经济的名义,达到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目的。发达国家正在试图通过一般

中国贸易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

中国贸易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对外贸易起到了核心的推动作用。2006 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6.9%,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亿美元,从而表明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中占有愈加举足轻重的地位,呈现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特征。然而,在当今世界产业分工中,发达国家处于产业链上端,出口产品以高技术和服务业为主,碳排放量相对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则以低端产品为主,碳排放量较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巨大贸易顺差的国家来说,通过国际贸易,为其他国家转移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当可观。因此,中国贸易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对我国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际贸易与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齐晔等(2008)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1997年~202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刘强等(2008)通过46种主要出口贸易产品的研究,指出出口产品带走了大约13.4%的国内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4.4%。彭水军等(2010)运用1997年~2021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考察了国际贸易与大气、水污染因素之间的关系。陈迎等(2008)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能源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2021年~202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问题,发现5年间内涵能源进出口净值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呈现增长的趋势。张友国(2009)应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87年~2021年贸易对中国能源消耗和SO2排放的影响。许广月等(2010)对我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长期内出口贸易是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由此可见,我国对于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方面,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与碳排放关联的研究不多见。因此笔者基于投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印度对外贸易隐含碳研究_赵玉焕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 的印度对外贸易隐含碳研究 赵玉焕田扬刘娅 摘要:本文采用双边投入产出模型,基于技术异质性假设,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印度1995-2009年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了测算,并使用SDA模型对其出口隐含碳变化进行了因素分解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印度出口隐含碳在1995-2009年间增长迅速,由115Mt增长至725Mt,增长了530%;进口隐含碳也在不断增加,由39Mt增长至215Mt,增长了451%;印度是一个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国。因素分解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是印度出口贸易隐含碳增长的主导因素;结构效应有助于印度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减少,但是影响相对较小。最后,本文对印度减少出口贸易隐含碳和中印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投入产出分析;印度;贸易隐含碳;SDA分析 DOI:10.13510/j.cnki.jit.2014.10.008 一、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对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日益加深,贸易隐含碳已成为国际气候谈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当前就碳排放责任分配问题分歧严重,面对以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强势,如何争取到更多的谈判话语权,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采取合作的方式,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共进退,这或许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印度和巴西就曾采取共同立场,声明保护环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坚持《京都议定书》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这一立场为大会取得切实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争取了一定空间。在2014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各成员国又重申了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合作的重要性,新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也将为气候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专项资金。丛晓男等(2013)认为,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在隐含碳问题上的主要谈判合作伙伴。因此,对于中国来讲,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要更好地发挥金砖五国共同合作的作用,与国际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战略联盟,这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砖五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测算及我国对策研究”(批准号:71273026)。赵玉焕: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100081电子信箱:zhaoyuhuan@bit.edu.cn;田扬: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刘娅: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为用于国际贸易商民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 简介 它是一种用于国际贸易商品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现行“国 际贸易标准分类”于1950年7月12日由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正式通过, 目前为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采纳的商品贸易分类体系。到2006年为止,该 标准分类经历了四次修改,最近的一次修改为第四次修订版,于2006年3 月获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三十七届会议通过。该分类法将商品分为为10大类、63章、22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项目。 部分目录 在它的编号中第一位数字表示类、第二位数字表示章、第三位数字表 示组、第四位数字表示分组。如果对分组再进行细分,五位数即表示品目, 六位数字表示细目。以下是部分目录: 0 -食品和活畜 00 -活的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的分裂00 - Live animals other than animals of division 01 -肉及肉制品 01 - Meat and meat preparations 02 -乳制品和鸟蛋 02 - Dairy products and birds' eggs 03 -鱼(不是海洋哺乳动物),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 03 - Fish (not marinemammals), crustaceans, molluscs and aquatic invertebrates, and preparations thereof 04 -谷物和谷物制品 04 - Cereals and cereal preparations 05 -蔬菜和水果 05 - Vegetables and fruit 06 -糖,糖制品及蜂蜜 06 - Sugars, sugar preparations and honey 07 -咖啡,茶,可可,香料,及其制造 07 - Coffee, tea, cocoa, spices, and manufactures thereof 08 -喂养(不包括没有碾磨的谷物)08 - Feeding stuff for animals (not including unmilled cereals) 09 -杂项食品产品和筹备工作09 - Miscellaneous edible products and preparations 1 -饮料和烟草 11 -饮料11 - Beverages 12 -烟草及烟草制品 12 - Tobacco and tobacco manufactures 2 -粗材料,不能食用,但燃料 21 -皮,表皮和毛皮,原料 21 - Hides, skins and furskins, raw 22 -石油种子和含油果实 22 - Oil-seeds and oleaginous fruits

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研究结果 本研究基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以往研究分析模型中的变量,从而总结出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形成影响的可能变量,使得本研究选择的变量更具有可信度。研究查找了我国20年间(1998-2018年)工业生产和能源使用过程中CO2的排放量。同时采用人口、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作为协变量,进而更精确地分析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以往研究结果,本研究假设我国CO2排放模型为: M CO2(t)=β0+β1P GDP(t)+β2P GDP(t-1)+β3P indus(t)+β4P hea(t)+β5P urban(t)+β6P trate(t)+α(t) M CO2为人均CO2排放量;β0为常数;βk表示第k个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P GDP表示GDP 增长率;P indus(t)表示工业化水平;P urban表示城镇化水平;P trate表示外贸水平;α(t)表示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误差。 1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描述性统计结果 变量M CO2P GDP P hea P indus P urban P trate Mean 2.953159 99.257 51.236 45.21 31.98 0.6398 Median 2.234043 1236.25 51.3 35.39 25.36 0.32147 Maximum 4.876255 1257.32 62.1 49.29 46.32 0.21472 Minimum 1.428795 620.143 41.1 39.14 26.3 0.0159 Std.Dev 0.515541 0.157862 5.218 1.6874 7.324 0.6987 Skewness 1.014521 1.021522 1.2458 -0.3698 0.984 0.3287 kurtosis 3.987525 2.314522 3.624 2.0147 2.146 2.36971 Jarque.bera 6.315658 2.15862 6.2147 1.6257 3.214 1.26987 probability 0.014555 0.314524 0.01479 0.3698 0.3698 0.35722 sum 67.5423 24795.1 1246.8 1254 860.63 6.32178 Sum sq.dev 23.54159 551326 3214.3 106.32 1935 0.68745 observation 20 20 20 20 20 20 表1列出各统计变量的结果。根据表1的数据统计结果可知,在1998-2018年期间,我国人均GDP由620.143增长到了1257.32,表明我国经济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重工业化提高了21%个百分点,由最低的41.1%提高到了62.1%。此外根据统计结果还可以看出,在20年发展期间,我国第二产业的比率由最初的39.14%提高到了49.29,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得到了明显的增长。另外,我国外贸业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由最初的26.3%提高到了46.32,整个20年发展期间我国外贸业增长了20多个百分点。 2计量检验结果 表2各变量相关性矩阵 变量M CO2P GDP P hea P indus P urban P trate M CO2 1 P GDP0.951475 1 P hea0.869324 0.783215 1 P indus0.632145 0.632589 0.532186 1 P urban0.874562 0.896523 0.785163 0.369842 1 P trate0.965472 0.936441 0.862158 0.632586 0.983261 1 为了得到CO2排放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精确模型,因此需要对时间序列计量模型进行相关性、平稳性检验,其各变量相关性矩阵如表2所示。由矩阵结果可以看出,M CO2与大多数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大多在0.86以上,只有M CO2与P indus的回归系数为0.63,这表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此外P GDP与其它个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大多在0.78以上,只有P GDP

国家碳排放模板

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报告主体(盖章):迁安轧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报告年度:2013-2015年 编制日期:2016年3月25日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企业核算了2013-2015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模板一: 天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国有控股的独立法人企业,所属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钢压延加工。本公司组织机构代码为XXXXXXXX-X,法定代表人XXX,注册地为东丽区,厂址在静海区大邱庄XXX街XX号,下设工贸分公司和储运分公司,分别位于东丽区和静海县。企业碳排放信息责任人及联系方式见表1。 本次报告年度为2013-2015年,核算和报告边界为本公司企业法人边界范围内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生产设施见表2。 模板二:

图1-1铸造工艺流程简图 )退火工艺流程 原材料通过化学碱洗脱脂,然后加氢脱氧还原,最后浸入熔融锌液中进行热浸镀锌。镀锌量,由可调节的气刀控制,锌层的厚度控制准确、均匀。

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2013-2015年度本公司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2013年XX吨,2014年XX吨,2015年XX吨。具体排放量详见附表1.1-1.3。 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 3.1燃料燃烧排放 燃料燃烧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为烟煤、焦炭、天然气、柴油和汽油的净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数据和来源见表3-1。

3.2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为石灰石、白云石的净消耗量、电极净消耗量、生铁外购量,数据和来源见表3-2。 3.3 净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3.3.1 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 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为购入电量和余热余压发电外销电量,数据和来源见表3-3。 表3-3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

碳标签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2012 年第5期总第215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国际贸易】 碳标签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高 峰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摘 要]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以低碳环保为核心的碳标 签作为标识产品生命周期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已开始在国际贸易中应用,并成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壁垒。碳标签制度的实施将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对它进行充分认识,才能顺应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避免贸易摩擦。 [关键词]碳标签;贸易壁垒;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5-0015-02 作者简介:高峰(1979-),男,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引起 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谈判成为继WTO 国际多边谈判和活动之后的又一全球关注的焦点,每年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都要围绕温室气体减排问题进行谈判,并达成相关的气候协议。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CO 2导致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气候变化问题从一个全球环境问题演变为影响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问题,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降低由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负面效应, 以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为核心, 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贸易政策工具———“碳标签”应运而生。 一、国际贸易中的碳标签和碳足迹 碳标签(Carbon Labelling )是指为了减少商品在其生命周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产品标签中以量化的指标标示出商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显示该商品的碳信息,从而引导消费者选择和购买更加低碳的商品,促使企业采用各种措施减少碳排放,达到缓解气候恶化的目的。而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 ),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的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例如核算一包薯片的碳足迹, 从土豆种植、采购、运输、生产到销售,生产企业要对整个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作细致调 查,确定估算方法,计算出产品准确的碳排放数据。 目前国际贸易中碳标签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各国对低碳环保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关注日益加 强, 以及碳标签在推动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巨大潜力,碳标签在国际贸易商品中的推广和应用将是大势所趋。发达国家由于环保水平更高,更加积极设置广泛而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标志要求,其对碳标签制度的适应性相对较强,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相对落后, 产品的碳足迹往往较高,若出口产品被发达国家强制加注碳标签,则容易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 碳标签要在国际贸易中得以广泛应用并达到其既定 目标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要有简单透明、 准确有效且成本较低的碳标签认证体系,以降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成本负担;二是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生产者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接受碳标签制度,并把使用碳标签作为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消费者则应具有较 强的环保意识, 改变传统的消费习惯和购买方式,更多地选择低碳商品;三是相关的国际机构应制定合理的碳标 签制度和标准,在减少商品碳排放的同时避免其成为新的国际贸易壁垒。 二、碳标签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温室气体减排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自2007年英国政府率先推出产品碳标签制度开始, 国际上有关碳标签的讨论就不断升温,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宣传和推行碳标签。实行碳标签制度, 鼓励企业向消费者承诺降低产品的碳排放,并在生产的产品包装上标识碳标签, 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选择同类商品中碳排放较低的商品。 截至目前,英国、日本、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十几个国家都已经推出了碳标签制度。英国最大的连锁企业特易购公司在2007年1月表示,其超市货架上的所有商品都要标注碳标签, 如一瓶罐装啤酒的碳排放量是120g 。继英国之后, 其他国家也随之积极推广碳标签。法国Casi-no 公司于2008年6月推出的“Group Casino Indice Car-bon ”碳标签,其适用于所有Casino 公司的自售产品,并邀请约500家供应商参与了该碳标签计划,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碳足迹计算工具。日本在2008年7月由其内阁出台的《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建立计算产品的碳足迹系统,以了解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德国也于2008年7月推出了碳足迹试点项目,目的在于为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碳足迹的评价方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美国则推出了三类碳标签制度:一是由Carbon Label California 公司推出的碳标签,主要在食品中使用;二是由Carbonfund 公司推出的美国第一个适用于碳中和产品的碳标签;三是Climate Conscious 5 1

经济发展论文碳排放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碳排放论文: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 钩关系研究 摘要哥本哈根大会以后,减排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深入研究并判断各省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tapio脱钩指标对1999-2008十年间各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绝大部分省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速度大于碳排放增长速度,表明减排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在对脱钩弹性指标进行因果链分解后表明,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为碳排放增长速度的减缓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我国未来面临的减排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经济结构的“重型化”趋势导致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大,加上我国在新能源开发领域的不足,煤炭在总体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单位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进一步上升,能源消费“高碳化”特征加剧,对以后的节能减排工作形成挑战,文章最后提出了开展减排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经济发展;各省区;脱钩指标;因果链分解 中国的碳排放量位于世界前列,特定的发展历程和以煤

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碳排放量必将大幅度上升。中国从自身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本着对本国和世界人民负责的态度,提出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相对于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由于碳排放的变化受到自然资源及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因此深入研究国内各省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对制定合理的减排政策和措施,如期完成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减排承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我们认为对相对指标的分解更有意义,这一点从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而非碳排放总量降低40%-45%的承诺中可以看出,这也是本文构建tapio 脱钩弹性指标对1999-2008年十年间我国各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并对脱钩指标进行因果链分解的主要原因弹性指标与恒等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不受计量单位变化的影响,具有完全分解的优点,而且是对相对指标 的分解,在减排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1 关于脱钩理论的文献综述 脱钩(decoupling)一词最早用于物理学领域,表示两个物理量之间不同的变化趋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

碳标签

碳标签 碳标签(Carbon La-belling)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 “碳标签”主要针对出口产品,目前中国还没有推出“碳标签”,国内沃尔玛的上架产品也暂时没有相关要求。但低碳经济给企业带来的外部压力已经显现。 碳标签的提出 所谓碳标签(Carbon La-belling)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也就是说,利用在商品上加注碳足迹标签的方式引导购买者和消费者选择更低碳排放的商品,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目的。 国际贸易中碳标签的实施能否达到既定目标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要具有理性,他们必须有保护气候和环境的倾向,并愿意支付因碳标签的实施导致的加价;二是核定国际贸易品的碳足迹要方法简单,并且要标识统一、试点推广。 碳标签只是鼓励消费者和生产者支持保护环境和气候的一种方法,更多地取决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碳标签的实施需要核定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会给厂商带来额外成本,消费者也要因此承担一部分的加价,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的概念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产品或服务在生产、提供和消耗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又叫做产品碳足迹;二是仅指公司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又称为公司碳足迹。产品碳足迹比公司碳足迹蕴含的概念要广些,包括了产品自身消耗(及处理)时排放的温室气体,还包括了生产产品的必要投入。而公司碳足迹只局限于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所以又用“隐含足迹”的术语来表达。 国际贸易领域的碳足迹指的是国际贸易品的生产和运输两个环节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因为国际贸易的商品不仅在生产过程会排放温室气体,运输过程同样会造成温室气体的排放。从国际贸易运输环节来看,运输工具的燃料消耗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报道称,从新西兰运送1公斤奇异果到英国,会排放1千克二氧化碳,假如在英国境内产销,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50克,相差了20倍之多。据国际能源机构(IEA)估计,2004年由运输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与能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3%,其中74%的排放由陆路运输产生,12%的排放由航空运输产生,8.6%的排放由海洋运输产生。按每吨·千米的CO2排放来计,空运最多,陆运第二,海运最有能源效率。Wangler(2006)估计了从开普敦到伦敦港空运需排放CO214.9千克,而海运只需排放0.1-0.12千克。所以空运是国际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焦点,而大多新鲜水果蔬菜的供应是由空运承担的。 目前,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一般都统计在出口国名下,与消费这些产品的进口国无关。实际上,进口国在消费进口产品的同时,相当于间接消费了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能源,导致了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就引出国际贸易品的内含碳问题,也就是国际贸易品的碳足迹问题。国际贸易品的碳足迹问题长期以来在传统国际贸易研究中一直被忽略。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受到国际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碳足迹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 碳标签将抬高出口门槛 沃尔玛已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已推出“碳标签”标示,佛山企业“低碳化”迫在眉睫。 新门槛:碳标签 现在,如果企业的产品想在英国超市上架,就必须贴上“碳标签”,标明产品在生产、包装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不仅仅在英国,目前已有10多个国家加入到“碳标签”的行列。英国CarbonTrust公司、美国WRI等中介机构的相继成立,正是应对碳排放测量与监测。 事实上,绿色供应链正在成为新的门槛。日前,沃尔玛已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贴上不同颜色的碳标签。以每家沃尔玛直接供应商至少有50家上、下游厂商计算,影响所及超过500万家工厂,其中大部分在中国。除此之外,瑞典家具企业宜家也宣布要求供应商贴上“碳标签”。

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模型研究

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模型研究 1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亟需面对的重要挑战。2009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 旨在寻求减少碳排放以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途径。建筑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将带来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建筑的碳排放带来的环境影响越来越大,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都为世界发展史上所罕见的。与此同时, 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随之不断加大, 据统计, 每年建筑领域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35%以上, 因此, 如何减少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就显得尤为重要。施工阶段作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而且最为复杂的阶段, 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 1] 。然而, 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政策要求, 低碳节能建筑大行其道, 部分低碳技术应用之后所减少的碳排放却尚不足以抵消因采用这项技术而带来的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增加的碳排放, 使得其应用毫无意义。因此, 研究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测算很有现实意义。 2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碳源分析 2. 1 国际碳足迹评价标准 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方法就是要做到碳减排,那么首要的问题是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去定量评价碳排放, 从中找到主要碳排放因子以形成碳减排措施, 并对每种措施进行量化评价找到最低碳的途径。目前, 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定量评价碳排放的方法是采用碳足迹评价标准。综合学者们对碳足迹的定义, 可以认为碳足迹是一项活动、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 在某一地理范围内直接和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或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 [ 2 ] 。根据国家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 SETAC )的定义, 碳足迹评价就是碳足迹的计算方法, 碳足迹评价标准就是对碳足迹计算方法的规定。碳足迹已日益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目前利用碳足迹评价的规范和标准也不断推出, 主要包括欧盟的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 ENCORD )、英国的PAS 2050:2008、日本的TSQ 0010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制定的ISO 14067等。其中ENCORD 是最早颁布的, 于2001年10月颁布了第一版, 2010年2月颁布了第三版[ 3] , 在当前众多国际碳足迹评价标准中发展相对成熟, 并且应用最为广泛。ENCORD 指出只有清晰定义了碳排放的测量边界才能保证碳足迹计算的关联性、完整性、一致性、透明性与准确性。ENCORD将碳足迹的测量范围定义为三种: 直接碳排

碳排放的空间分布与经济研究.pdf

构建模型与数据处理 1.指标的选择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由经济的多个方面来衡量,此外,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别,可以从GDP来考虑,还有地区占经济主导地位的产业及地区贸易状况等,同时根据表1所示,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间碳排放量也是有差别的。那么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碳排放量之间是一个怎样的相关关系,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各因素是不是与碳排放之间是一种相关的关系,是否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以过多的碳排放为代价,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总的来说,全国碳排放量是逐年递增的,图1展示了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由图1可以看到,近15年来中国的碳排放有了显著的增加,并且在2001年以后碳排放有一个激增期,2001年的排放量为32亿万吨,至2010年,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增长到71.7亿万吨,而同时每一个省份的碳排放量也是有差别的。第一,各地区碳排放量都有所差别,并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排碳量较高的包括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这些省份中山东的碳排放量最高。总的看来,这几个省份有一些是工业为其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还有一些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对外贸易较多。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几个主要的碳排放量较多的省份碳排放的增长情况。贸易也是各地经济发展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对外贸易的状况可以由各地区进出口总值来衡量。从图3中可以看出广东省的对外贸易量是最高的。 2.模型构建考虑到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借鉴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双对数处理方法构建方程为:LnGQit=ci+β1LnGGDPit+β2LnSTRUit+β3LnPRICEit+β4LnTfwit+εit其中,i表示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t为样本时间跨度即年份。Ci为截距项,GQit为i地区t年的碳排放量,GGDPit表示i地区t年的地区生产总值,STRUit表示i地区t年的产业结构状况,PRICEit表示i地区t年能源价格,Tfwit表示i地区t年的对外贸易总量,εit为随机扰动项。 3.模型变量的处理对于GQit计算依据 Gi(m)=Ei(m)Etotal(m)Gtotal(m),Gtotal(m)表示全国t期全国排碳量,Etotal(m)用于表示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按万吨标准煤计算),Ei(m)表示i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各省经济发展状况GGDPit选用各省历年地区的GDP指数(按不变价格计算);STRUit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产值之比,同样也按不变价格计算;PRICEit能源价格采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来表示,同样也转化成以1995年为基期的时间序列,Tfwit为各地区进出口总值,同样也按不变价格计算。4.模型数据的来源研究数据取自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1995-2010年的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1》、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中国市场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 地区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1.对面板数据的单位根进行检验在EVIEWS中对这五个变量进行单位根的平稳性检验,依次采用LLC、IPS、ADF、PP等单位根检验方法,进行了水平检验和一阶差分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2.面板数据协整检验由于Johansen检验是基于最大特征值的比的统计量λ-max来判别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多变量Johansen极大似然法可以精确地检验出协整向量的数目r,再根据无约束的VAR模型的残差分析来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在对pool序列进行协整检验,运用 Fisher(CombinedJohansen)这种方法进行检验,选择没有外生趋势的选项,如表3中有4项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结果一致的,说明存在协整关系。在原假设为无协整关系的情况下,采用Pedroni(Engle-Grangerbased)方法进行协整分析。所得结果如表4所示,碳排放量、GDP、产业结构、能源价格与对外贸易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统计量通过协整检验。3.采用PeriodSUR加权检验并进行GLS回归估计由于面板数据中时期的个数少于截面成员的个数,在做模型估计时,选用PeriodSUR类似似乎不相关回归,对时期异方差和同期相关进行修正,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6可以看出采用这一方法是能够较好的估计出模型,对各解释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从表6中可以看出,采用PeriodSUR权重处理,R2统计量为0.982702大于未进行权重处理时的值,此外,未进行权重处理时,D.W.统计量为0.869007经过计算再与临界值比较,存在较为严重的自相关。同时加权的GLS估计的残差平方和也明显下降,因此可以看出该模型能够较好的估计这几个解释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综上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结构(LNSTRU)、对外贸易状况(LNTFW)、经济增长状况(LNGGDP)对碳排放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且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3、0.406、0.316。能源价格(LNPRICE)则与碳排放负相关。所以根据研究,政府机构通过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可以达到对地区碳排放量的影响。 结论和建议 在各地区都开始试水碳交易的形式下,对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客观的分析我们进行碳减排的方式,做到两者之间的最佳权衡。基于以上分析,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有意义的。第一,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地区碳排放量与地区GDP的增长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GDP的增长不一定伴随碳排放量的增长而增长。对外贸易与地区碳排放量之间也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出口的增多可能会导致地区扩大生产,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碳减排,那么一个地区碳排放量会因此而增加。第二,产业结构与地区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密切的,因为第二产业中工业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工业是地区碳排量中一个较为主要的来源。例如广东省的GDP是最高的,但是它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值相对不是最高的,广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占总GDP中一个比较大的部分,所以相比于山东 ,它的碳排放量不是最高的。第三,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我国这种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碳排放量差异性明显的情况下,我们国家在碳交易方面应该加大发展力度,可以尝试鼓励省份与省份之间的碳交易。比如广东省与山东省之间进

城市直接和隐含碳排放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直接和隐含碳排放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城市在国际温室效应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城市碳排放的变化及调控研究已经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向。本文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旨在全面解析上海市经济贸易活动中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的变化特征,确定经济活动中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实现上海市的低碳经济提供思路。通过对上海市经济活动能源消耗产生的直接碳排放的测算,结合上海市投入产出表核算隐含碳排放,对经济产业的碳排放的影响力和感应度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法分阶段分行业分析了上海市经济贸易中CO2排放强度、中间生产结构、最终需求结构、人均最终需求量和人口对直接碳排放变化的影响;考虑到上海市进出口贸易日益增多的实际情况,对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研究CO2排放强度、中间生产结构、进出口结构和进出口总量对隐含碳排放变化的作用。 通过研究和结果分析,得到结论如下:(1)从碳排放总量来看:1997-2012年上海市经济活动能源消耗产生的直接碳排放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与碳排放总量相反,直接碳排放强度从1997年到2012年总体趋势在逐年降低。隐含碳排放总量经历了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再快速上升的变化过程,1997-2005年隐含碳排放 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00-2005年呈现波动状态,2005-2012年隐含碳排放强度稍有提高。(2)从碳排放的产业关联来看:1997-2012年石油加工品制造、 金属冶炼、水的生产和供应及建筑业的碳排放强度影响力波动范围较小,而且这四个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影响力均大于1;第三产业大部分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影响力系数都提高。石油加工品制造业、化学产品业、金属冶炼制品业、电力热力行业和交通运输邮政仓储行业的感应度系数在研究期内一直高于平均水平。 (3)对上海市直接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分别从生产角度和最终需求角度展开:从生产角度来看,最终需求结构和人口是导致经济产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C02排放强度、中间生产结构和人均最终需求量的变化抵消了部分以上 因素带来的碳排放增加;CO2排放强度在大部分第一第二产业对碳排放是负影响,对第三产业和建筑业是正影响;人口和人均最终需求量增加了大部分行业的碳排放量。从最终需求角度来看,上海市与其他地区的贸易活动是上海市碳排放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城市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是上海市产业碳排放变化的另外两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