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生物知识树.ppt

初二生物知识树.ppt

初二生物知识树.ppt

初二生物知识树.ppt

生物的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特征: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课 件www.5y kj.com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

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对叶片的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A.被遮光的部分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D.整个叶片都变蓝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实验前经过暗处理的植物叶片内已经没有淀粉。叶片见光部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位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还是黄白色。所以,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实验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见光的部位”。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2.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生长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繁殖 D.要呼吸 【答案】B 【解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用铅笔轻轻碰触蜗牛,蜗牛马上把触角收了回去,这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B正确。 3.冬天到了,杨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不适应环境B.松树适应环境 C.它们都适应环境D.它们都不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

初中生物知识树

初中生物知识树 1:生物和生物圈 1.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2、生物的特征 1.2.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1.2.2生物能进行呼吸。 1.2.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1.2.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1.2.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2.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1.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1.8、食物链和食物网: 1.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2.1、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2.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2.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2.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2.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2.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2.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1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复习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复习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谢玉荣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

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理解,不识记)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谢玉荣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期末考知识点

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期末考知识点 一、选择题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流水潺潺B.春雨绵绵C.阳光灿烂D.绿草如茵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描述的是春天植物生长旺盛的现象,具有生物的特征,流水潺潺、春雨绵绵、阳光灿烂不具有生物的现象;绿草如茵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草开始的 B.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兔 D.若大量捕杀狐,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图片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其中有草、兔、鼠、狐、蛇和鹰等生物。 【详解】 A.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提供给植物自身,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其中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于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A不符合题意。 B. 由于鹰以蛇为食物,所以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关系。同时由于鹰和蛇都以鼠为食物,因此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综上所述,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

初中生物知识树

初中生物知识树 1:生物和生物圈 1.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2、生物的特征 1.2.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1.2.2生物能进行呼吸。 1.2.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1.2.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1.2.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2.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1.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1.8、食物链和食物网: 1.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2.1、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2.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2.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2.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2.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2.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2.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1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mplementation "five big development concept" of requirements, accurate grasp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normal and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初中生物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B.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以农作物为主,因此农作物的作用非常关键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D.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都限定在某一条食物链的固定位置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能力大小由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自我调节能力限度的干扰会使生态系统崩溃。【详解】 A.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而并不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A错误。 B. 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最少,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差,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B错误。 C.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繁多,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C正确。 D.并不是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都限定在某一条食物链的固定位置上,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有其他生物来代替,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会影响其它生物数量的变化,最后趋于达到生态平衡。 【详解】 在食物链“草→兔→狐”中,如果“狐”突然灭绝,兔的数量将会先增加,草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后来兔的数量又因草的数量减少而减少。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 在分析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变化时,既要考虑种间斗争,又要考虑到种内斗争,做好全面分析。 3.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落红”化作“春泥”,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4.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某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生物中,丁是生产者 B.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甲→丙 C.若乙的数量增加,短期内,甲、丁的数量会增加,丙的数量会下降 D.若乙的数量增加,短期内,丙、丁的数量会增加,甲的数量会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统计图展示了某时间内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横坐标表示生物种类,纵坐标表示相对数量。【详解】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1、生物的特征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上下个10千米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等; ②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如:七星瓢虫和蚜虫;狼和羊) 竞争关系:争夺共同资源(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合作关系:协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寄生关系:一方有利,一方有害(如:各种寄生虫和人) 共生关系:相互依存,不能分开(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白蚁和鞭毛虫)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有所改变):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有所改变):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产者(主要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部分消费者: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分解者(必备成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③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不能有分解者,箭头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8、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又被称为地球的“肺”。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植物绝大部分是藻类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江、河、湖泊、池塘等。 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是最典型的代表,被称为地球的“肾”。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试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试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食物链,此时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会引起的数量变化是() A.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D.丙和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答案】D 【解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由直方图确定,丙表示生产者,甲表示初级消费者,乙表示次级消费者,丁表示三级消费者,从而获得解题信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甲次之,其次是乙,丁的相对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在该食物链中,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甲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减少,丁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数量因甲的减少而增加。故选D。 【学科网考点定位】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名师点睛】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资源.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花生、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序号代表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是食虫鸟 B.乙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C.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是:乙→丙→丁→甲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生物和生物圈 1、第一章:认识生物 1.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知识要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于非生物):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其它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殖过程存在遗传变异等。 1.2、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知识要点: 1、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生物,记录一下你所在周围的生物和生活环境。 2、把你所生活中的一些生物进行归类,进一步的了解生物。 3、学会去做调查和记录。 2、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2.1、第一节生物圈: 知识要点: 1、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组成: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作用:为生物生存提供了。 (3)生物圈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2.2、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知识要点: 2、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温度、水、空气等由环境提供。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例如:七星瓢虫扑食蚜虫。)、竞争关系(例如:杂草与水稻夺取阳光和养料。)、合作关系(例如:蚂蚁合作搬运食物。)、寄生(例如: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与人。)、共生(例如: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等。 2.3、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知识要点: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事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适应环境。 (2)生物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活动疏松土壤,种植植物防风、固沙等有利的,老鼠打洞、取食破坏水坝草地等不利的。 2.4、第四节生态系统

初中生物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 一、认识生物: [知识网络结构]: 1 [ [ [ [ [ 1 2 3、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的特征? A.小猫排出粪便 B.人晕车呕吐 C.小狗排尿 D.人随地吐痰 4、以下说法中不是人和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A.生长 B.具有细胞结构 C.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 D.能排出代谢废物5、下列各种生命现象中,属于生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是() A.绿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植物落叶 C.蜻蜓点水 D.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背地生长6、下列现象中属于生长和繁殖的是()

A.蘑菇由小长大 B.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动 C.狮子追捕斑马 D.鱼在水中才能呼吸 7、下列关系相近的一组生物是() A.土壤和小草 B.海藻和水 C.马和驴 D.小鸟和兔 8、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没有呼吸作用 B.绝大多数生物能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只有植物有呼吸作用 D.以上各项都不正确 9、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下列哪一生理现象相同() .。 影响、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 生物圈的意识。

[经典例题剖析]: 例1、 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禾苗→螟虫→青蛙→蛇,若该农田长期喷洒农药DDT 后,仍有上述生物长期存在,则体内含DDT 最高的是( ) A .禾苗 B .螟虫 C .青蛙 D .蛇 [解析]DDT 等有毒物质很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且伴随食物链会发生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环节越高,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答案] D 例2、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 [[1A C 23 4 567 B D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复习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复习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谢玉荣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理解,不识记)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 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 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 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 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8、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鱼离不开水)。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 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9、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 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0、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光对鼠妇生活 的影响试验中光是变量,其它条件是定量)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是气温对植物的影响。 12、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适应:骆驼适应炎热缺水的环境;骆驼刺适应干旱环境;海豹适 应寒冷的环境;旗形树是对大风环境的适应)(改变:植物的防风 固沙,蚯蚓提高土壤肥力) 13、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细菌、真菌—分解者 统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1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1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16、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 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P.19)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生物圈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生存空间。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 做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以生产者(植物)作为起点,以没有被吃的动物为终点,不

能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3、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 物网。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中 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 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5、在食物链中最低层是植物,数量最多,最高层是食肉动物,数量最少, 有毒物质最多。食肉动物体内的能量来自食物链的最低层植物,食物链 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 第三节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各个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

2020年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复习演练:生物与生物圈(附答案)

2020年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复习演练:生物与生物圈 (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A.水绵 B.木瓜 C.蘑菇 D.华南虎 2.梨、苹果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对此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土壤 C.水分 D.温度 3.若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当蛇被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后() A.草场会被破坏 B.鹰的数量会增加 C.鼠的数量会减少 D.鹰的数量不会变 4.下列那种现象,说明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螳螂捕食,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缺氮时植株矮小 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人 B.蘑菇 C.珊瑚虫 D.钟乳石 7.严冬青蛙要进入冬眠,影响青蛙这种行为的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盐分 8.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0.通常肉类食物的价格要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A.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B.饲养动物麻烦,花工夫多,投资大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 11.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油菜、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序号代表生物),图中代表油菜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 A.食物链、食物网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梳理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认识生物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二、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

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宇航员在太空维持生命的物质有水、氧气、食物。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对照实验做完实验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p1)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骆驼、骆驼刺、旗形树。

初一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特征: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