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兰从军-PPT课件

木兰从军-PPT课件

木兰从军-PPT课件

木兰从军-PPT课件

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第一课时教案 卢卫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认识“病字头”,学会“将、父、病、弟”四个生字。 3.理解课文第二、四自然段内容,体会花木兰从文静俊美的姑娘变成英勇善战的将军,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根据形声字的规律学习“病”字,字理识字的方法学习“将、父、弟”。 教学难点:理解“分忧、说服、英勇善战、文静俊美”的意思,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有名的人物:著名京剧大师——;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与战士们一道翻山越岭去挑粮的——。小朋友们的记性真好!学习就应该这样,温故知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2.【出示课件】看,这位披战袍、骑战马的女子就是花木兰。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木兰”。(出示田字格:木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2课——木兰从军(出示田字格:从军) 3.解题:“从”在字典上有四种解释,在课题中应该是哪一种呢? 【出示课件】(点击3参加变红) 从:(1)跟随(2)顺从(3)参加(4)次要的 4.木兰为什么要从军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了解她传奇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读书要求看仔细—— 【出示课件】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口令】请翻书P63页(生:63页)请读书(生:立) 2.课文里的生词成为你学习的拦路虎了吗?(评:个个都像不怕困难的小战士!) 【课件分三组分别出示】 朝廷征兵年龄胜利(带拼音) 师:哪位小老师带领我们拼一拼?(指名一人) 评:声音真响亮,把后鼻音读得特别准,顶呱呱! 去掉拼音还会吗?(课件去掉拼音)【口令:眼明嘴快——你指我读】

12.木兰从军(沈桂兰)

教案的背景 教案出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2课 教学课题: 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的动人的民间故事。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疆场、胜利归来的故事,表现的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英勇善战的优秀品质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自强精神,木兰这位女英雄的非凡形象必将永远竖立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人们向木兰一样为过立功。 全文四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展开故事情节: 第一自然段——引出人物,点名身份(古代——女英雄——花木兰); 第二自然段——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交待背景——点明动因——揭示成行)第三自然段——驰骋疆场,为国立功(告别亲人,奔赴前线——多年征战,立下战功); 第四自然段——胜利回乡,恢复女装(脱下战袍,穿上女装——将士探望,明白真相) 教学方法: 阅读法、电教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继续学习用部首检字法查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习木兰为国为家分忧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写出花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古代女英雄的故事。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多媒体出示木兰图片并,简介故事。 3.范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并且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2.检查自读情况 多媒体出示词语: 征兵朝廷名字父亲年老多病战袍年龄女扮男装胜利将士 渡黄河燕山赫赫战功将军 (1)自读词语,指名读、正音。学习多音字:“燕”和“将”。 (2)请学生说说你有哪些词语读懂了 3.指名读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 4.默读课文,读后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读后交流。 三、记忆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 2.分组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3.师生交流好的记忆方法 4.找找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观察他们的字型有什么不同。 5.自学“将”的笔顺,在书上描红。思考:写时要注意什么? 6.教师范写,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 7.按以上方法学写“利、征、胜”。写好后评议。

二年级语文下册12木兰从军教案苏教版

《木兰从军》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一起读课题。 2、出示词语:(1)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胜利回乡文静俊美 (2)将士将军(选拼音) 3、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来介绍花木兰吗? 4、(说得既完整又准确。)据老师了解,当兵打仗是男人的事。木兰是女的,为什么要去从军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木兰所处的那个时代去看一看。 二、品读感悟,体会英雄品质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打开书P6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木兰从军的原因。 2、交流: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1)(出示:她想:父亲”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这句话只说出了其中一个原因,为了谁啊?应该说是为了她的家人。(板书:为家) (2)你还从哪些句子找到了原因?(出示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板书:为国)你找得很准。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出示句子,生齐读】 (3)什么叫分忧?【点红:分忧】指名说:分担忧愁。你为别人分担过忧愁吗? 【生1:同学生病的时候我帮他值日。师:帮别人解决困难,这就是分忧。 生2:妈妈上班忙,我帮着做家务。师:你在帮妈妈分担任务,就是分忧。】 3、此时,国有何忧,家有何忧呢?能到课文第二小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吗? (1)国忧:此时,国有何忧? A、交流。【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齐读。 B、你知道经常是什么意思吗?“经常发生战争”就是“战事不断”。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吧。 (出示: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犯中原地区,)所以朝廷下达了紧 急征兵的文书。 C、师:此时人民正处于危难中,军情十分紧急,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当时的国忧。(出示:那时候,北方 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指名读。【评价:你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当时的军情万分紧急。】 国难当头,谁的朗读能给我们更强烈的感受?再指名读。【评价:你很自信,读得很好。让我们深切地感 受到了当时祖国危难的处境。】 (2)家忧:那家中又有什么困难呢? A、交流。【出示:“一天朝廷下达了”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B、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找一找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木兰此时的心情?【点红:焦急万分。】 C、什么叫焦急万分呢?很着急。急得怎么样?那你能读出来吗? D、木兰为了什么事焦急万分?指名说。 1

12木兰从军

12、木兰从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 音字,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 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曾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这首民歌写的是谁?(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点击放映动画片)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你们想听木兰的故事吗?(学生自由说。)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木兰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12 木兰从军,齐读 4、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1、跟随 2顺从 3参加 4次要的 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出示: 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女扮男装胜利 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战功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接下来,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读课文?把语文书翻开,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师生评议。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木兰从军》教案

12木兰从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一:图上这位姑娘,你们认识吗?对,她就是花木兰。 2、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的大将军又是谁呢?对,也是花木兰。 3、质疑:小朋友,这两幅图上的都是花木兰,为什么一位漂亮的姑娘变成一位将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12课《木兰从军》,了解花木兰的传奇故事。 4、板题,读题。 理解“木兰从军”的题意 二、初读指导 (一)、听录音,看课文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边听边看,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听得认真,收获也真不少,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呢。把书翻到63页,听清要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 1、出示词语(带拼音),小老师领读。 2、去拼音齐读。 师: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吗? 3、开火车读词语 4、教学两个多音字 (1)、将 (2)、燕 5、认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说话练习:花木兰是_________________ 。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怎样的女英雄呢? 指一生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找一找最能体现木兰为什么要从军的一句话。

(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 1、理解“理应”、“分忧”(理应:理所应当;分忧:分担 忧愁) 2、思考:什么是“国忧”,什么是“家忧”? 3、找一找国家遇到忧患的句子读一读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了解历史背景: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其害,许多人家破人亡,无家可归,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 指导朗读:紧急征兵 4、过渡:不仅如此,木兰还有更担忧的事情,那就是家里 的忧愁。 指生读一读,理解:焦急万分(心里非常非常的着急) 思考木兰为什么那么着急呢? 练习说话:因为,所以,木兰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思考: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家人又怎么会同意呢?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 教案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教案】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

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12 木兰从军

12 木兰从军 教学要求: 1.会认“扮、袍”等7个生字,会写“巾、达”等8个生字,理解文中生字词语的意思,学会“将”这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让她替父从军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4.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家爱国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品读重点语言。 2.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黑板,学生查找关于花木兰的资料。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扮、袍”等7个生字,会写“巾、达”等8个生字,学会“将”这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3页插图:同学们请看,图上的这个人脚跨黑马,身着战袍,手拿红缨枪,英姿飒爽。你们能猜出她是谁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她就是我们古代的女英雄花木兰,也是课文中的花将军。 2.板书课题后,教师解释“从军”的意思:到军队去当兵。(学生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课前你们搜集到了哪些关于花木兰的资料?(指名交流) 4.导入:古代人是不允许女性上战场的,花木兰怎么能当上兵?她又是如何成为花将军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究其中的答案。 二、展开竞赛,扫清障碍

(一)组织竞赛 导语:这节课,我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竞赛,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二)看见出示竞赛程序和规则 1.学生自学:边读课文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将生字表里的生字在课文中圈画出来。 2.组内活动: (1)轮读课文,每个人读一个自然段,一人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读得是否正确。 (2)轮读生字,每个人读一遍生字,并将每个字组一个词,组内可以重复。 (3)解决问题: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她又是怎样进入军营的? 3.组内竞赛:每组抽一名成员代表小组,每完成一项任务,记1分,看哪个组得分最高,就获得“优胜小组”的称号。 4.学生自读,互读,为竞赛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5.展开闯关竞赛。 (1)第一关:飞夺“生字桥” ①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轮读。 ②课件出示去拼音的生字,生轮读并组词。 ③出示多音字“将”,要求学生轮读,并指导读准音。 3.第二关:勇渡“生词河”。 ①第一组(二字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竟然巾帼下达征兵理应战功胜利将军经常战争紧急年龄分忧说服探望文书惊讶昔日 ②第二组(三字词语,要求读出节奏) 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③第三组(四字词语,要求读出感情) 焦急万分英勇善战文静俊美赫赫战功年老多病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为家 (2)第三关:巧过“课文关”。 ①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轮读课文,正确记1分,流利记2分,有感情记3分。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木兰从军

教学 要求 1.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木兰代父从军的孝心。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重点 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木兰代父从军的孝心,受到孝敬父母的 教育。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2 木兰从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巾帼英雄①,名叫花木兰。 段导读:故事的主要人物,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②万分。[句导读:要读出既担心又着急的语气。]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③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段导读: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④战功。

段导读:花木兰告别了亲人,女扮男装踏上征程,奋勇杀敌,战功赫赫。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⑤她,这才惊讶⑥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⑦俊美的姑娘。[句导读:“竟”既写出了出乎意料,又表现出将士们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段导读:花木兰胜利还乡,恢复女儿装后,将士们惊叹不已。 字词导读? ①英雄: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 ②焦急:着急。 ③说服:用理由充分的话使对方心服。 ④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这里指战功卓著。 ⑤探望:看望(多指远道)。 ⑥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⑦文静:(性格、举止等)文雅安静。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木兰从军的故事

木兰从军的故事 北魏年间,有一个名叫花弧的将军,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回老家养病。花弧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花木莲,二女儿花木兰,最小的孩子是个儿子,名叫花雄。 花木兰从小活泼好动,缠着父亲学了不少武艺。她天天苦练功夫,渐渐地,连父亲花弧也不是她的对手了。 这年,木兰十七岁,长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武艺也更加精进了,手中一杆枪使得出神入化。 一天,父亲带着木兰姐弟外出狩猎。木兰拉弓射箭,箭无虚发,不一会儿,就射下了好几只大雁。花弧乐得笑眯了眼,小儿子花雄也乐呵呵地跟在姐姐后面捡大雁。 有了大雁,弟弟花雄又嚷着要吃鱼,于是花弧又带着他和木兰来到河边钓鱼。他们坐在河岸上,一边钓着鱼,一边欣赏着河岸的景色,不一会儿,鱼儿就上钩了。“呵!这可真是一条大的鱼啊!”花弧看着钓上来鱼,乐呵呵地说。 花雄见了,也开心地说道:“我们快拿回家去,让木兰姐姐给我们做好吃的鱼肉吧!” 木兰看看天,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于是笑眯眯地对弟弟说:“你这个馋嘴猫。不过,好吧。现在天色也不早了,是该回家了,母亲和姐姐还在家等我们呢。”于是花弧收拾好渔具,带着两个孩子,提着猎获的大雁和鱼回家去了。他们刚走到村口,妻子袁氏和大女儿花木莲就出来迎接了,一家人说说笑笑地往家走。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花弧心中猛地一惊,心想:“最近听说朝廷要和柔然人打仗,难道是战书来了?” 果然,战马在花家门前停下,送书信的人高喊:“花弧!花弧快接战书!” 花弧赶紧迎上去,颤抖着双手接过战书。送书信的人嘱咐花弧早做准备,然后又跃上战马,急促地奔向了远方。 “爹爹,柔然人真的要攻打我们北魏了吗?”木兰接过父亲手中的战书问。 “是啊。”花弧喃喃地说,“爹爹我又要重返沙场了。” “可你的伤还没全好啊。”妻子袁氏担心地说,“再说你这么多年都没打过仗了,又上了年纪,能不能不去啊?”

木兰从军 教案

木兰从军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通过学课文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人物,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还记不记得?(著名京剧大师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回故乡探望母亲的大元帅是)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一位。 2、出示图一:图上这位姑娘,你们认识吗?对,她就是花木兰。 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的大将军又是谁呢?对,也是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4、质疑:小朋友,这两幅图上的都是花木兰,你看到这儿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5、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一个文静的姑娘怎么变成一个威武的大将军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12课《木兰从军》,了解花木兰的传奇故事。 6、(板书课题)木兰从军,齐读 7、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A.跟随 B.顺从 C.参加 D.次要的 8、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9.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呢? 二、初读指导 1、听录音,看课文动画 老师经常说: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课文里,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边听边看,一会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1)看课文动画。 (2)学生交流。 2、自读课文 小朋友听得认真,收获也真不少,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呢。把书翻到63页,听清要求。读的时候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屏显: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 二读课文,画下生词,标出小节号。 3、检查: (1)生字: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好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课文中的生字娃娃已经来到大屏幕上了,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a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些生字中有一种读音特别多?(后鼻音) b、同学们,你发现这里的多音字了吗?你能来做小老师,教一教大家吗? c、老师也想提醒一下大家。 燕山:山的名字,燕山在河北省北部,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读第四声时用法很多,你能说一说吗? 将士:将读第四声;将军:将读第一声。 d读好了后鼻音能让我们把普通话说得更标准。请小小组开火车读,哪列小火车先来。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12、木兰从军

课题:12、木兰从军总课时:3课时本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自主积累词语。 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了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感受花木兰对父母的孝顺、对国家的热爱。[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二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 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写“征、胜、利、将”四个生字。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小朋友,自古以来,我国涌现了很多让人们千古传颂的英雄豪杰,你能给大伙儿介绍一个吗?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将军,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3、小朋友,你们知道花木兰和你们刚刚说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吗?(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刚刚说的英雄中女的很少?) 4、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男的可以当兵,女的却不能从军。那么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 5、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 修改:解题 “从军”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一)练读 1、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将生字的字音读准,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与同桌轮流读一遍,注意将句子读通顺。 3、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要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 1、出示生字新词。 名字征兵胜利朝廷年龄理应说服

年老多病焦急万分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文静俊美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新词 (5)齐读 (6)你能用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2、说的真好,相信你们也一定能把课文读好。 (1)齐读第一段,师评。 (2)指名读第二段,自评。 (3)指名一组读第三段,其他生评价。 (4)男生读,女生评。 修改:指名分段读读课文 评议是否读准了字音。 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齐读课文。 3、解决问题。 4、接下来请大家观看课文的动画,要求仔细听朗读,认真看画面。即将进行朗读比赛。(点击放映课文动画)。 5、接下来,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把语文书翻开,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6、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师生评议。 7、读了课文,那么刚才的那个问题能解决吗?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女扮男装 谁来说说:(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内容相机点明这是课文的几小节的内容) (相机完成句式练习)。花木兰是( )。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征、胜、利、将。学生读一读。

木兰从军

一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女子也。少习骑射,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 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老病不能行。木兰 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 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 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少习骑射()(2)市鞍马() (3)长而益精()(4)木兰乃易男装()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是: 4、木兰是古代的女英雄。古往今来,其实像她这样不让须眉的女 子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人和事吗? 二好书之人有三病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 可也。其一,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用,记诵 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好书之人有三病()(2)徒为架上观()(3)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3、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中的“三病”。 (1) (2) (3)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自始至末读之、思之、整理之、发明之,不得已而后辨难之,万不得已而后排击之,惟求有益于身,有用于世,有功于古人,有裨于后人。(1)这段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在市场上出售一种装潢书橱,上面画好了一排排整齐的书,摆在家里,能显示浓重的文化氛围。据此,请你自拟标题,写一篇简短的议论文,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

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 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1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木兰从军》,来,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字写的要端端正正,做人也应该这样。 齐读课题(进行齐读指导。)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1:木兰是谁? 生2:木兰去哪里从军? 生3:木兰为什么去从军? …… 二、读文识字,理解词义: 师:好,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等。

师:这些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现在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师:通过读课文,这些问题你弄明白了吗? 学生读文后谈自己解决的问题: 生1:我知道了木兰是谁?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生2:我知道了木兰去哪里从军?她去边疆打仗去了。 生3:我知道了木兰为什么去从军?因为爸爸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 生:…… 师:你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这些问题,那词语认识了吗? (学生齐答:认识了。) 师:你们看!(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谁会读? (指名学生读。) 师:(出示去掉拼音后的词语。)现在还会吗? (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师:都想读,那我们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吧,每一竖排就是一列火车,看哪列火车先开起来? (指一列火车。) 师:全读对了,“优秀火车队”的称号奖给你们! (再开两列。)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 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生:老师我不知道“一身好武艺”是什么意思? 师:谁知道?(指名回答) 生2:“一身好武艺”就是有一身好功夫。 生3:就是他的功夫特别好。 师:说的对!现在我们都来读一读含有“一身好武艺”的句子,(学生读)想:木兰有“一身好武艺”他都可能有什么武艺呢? 生:骑马、射箭、摔交…… 生1:老师我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意思? 生2:老师我知道,“战争”就是两个军队在一起打仗。 师问生1: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

木兰从军

《12、木兰从军》 高新区后柘小学刘月桂 【教材分析】 《木兰从军》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历史传说故事,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替父从军、爱家爱国的英雄形象。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发展想象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二是理应为国分忧和身为女子的矛盾。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也掌握了的一定的识字方法。 2、孩子对于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乐于表演朗读;孩子的思维也很活跃,有一定的方法基础;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们通过学习,在朗读中感悟情感,学习知识。 【教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学生学习目标】 1、我能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我能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学习任务: 一、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花木兰是怎样的一位女英雄? 二、认真书写生字。 【教具课件】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直接导入:

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谁还记得“从”的意思? 生:参加。 师:那么木兰从军的意思就是,一起说—— 生:木兰参加军队,齐读课题。 2、明确目标: 师:我们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能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3、预期效果:上节课我们通过认真读书,仔细思考,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你想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怎样解决呢?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自然过渡到第二课时的学习活动中。) 二、民主导学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穿越时光隧道走近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 1、任务呈现: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 学习提示: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你对战争有怎样的认识? 2、木兰家收到这份征兵文书后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3、花木兰是怎样的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示自读并思考,然后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观察并侧耳倾听,沟通,收集信息。 【设计意图】给出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代替了传统教学中教师逐段地给学生讲解。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示交流:(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哪个小组同学愿意进行交流? 生:我们小组来汇报:那是北魏末年,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战争非常危险,百姓不能安居乐业。

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课件【三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课件【三篇】 【导语】传统的教学手段枯燥无味,没有直观的形态供学生了解。有了课件教学,使古板变生动了,抽象变形象了,深奥变浅显了,沉闷变愉悦了。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的使学生理解其意义。下面就是为您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课件,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课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3.继续加强言语交际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1.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2.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请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伟大的名字木兰。(板书:木兰)木兰姓花,人们又叫她花木兰。 2.看,这位就是花木兰,(课本插图)说说你看到的花木兰。 课文中人们称花木兰是一位____________?(板书:女英雄) 3.小朋友,说到英雄,感觉怎样?你知道哪些英雄?英雄是很了不起的,女英雄就更了不起了,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4.过渡:为什么称木兰是英雄呢?这还得从木兰从军说起,(补充板书:从军)齐读课题。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学习第二节 1.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第二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多读几遍,努力体会一下木兰的心情。 2.木兰此刻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1)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那你一定能读出焦急来,试试看。 (2)什么情况下,你也曾焦急万分过?想象说话。 (3)那木兰是在什么情况下焦急万分的?读出有关的语句。 (4)什么是紧急征兵的文书呢?(出示草拟的征兵通告) (5)指导读句(你能带着这份焦急读好这句话吗?) 3.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木兰焦急万分,想到的是什么?请大家自己读读,细细品味,看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交流 (1)如果父亲去出征,会怎样?(想象说)再焦急地读这句话。(指读后评读再齐读) (2)如果弟弟去出征呢,也许会怎样?再焦急地读这句话。(齐读) (3)谁愿意扮演木兰,连起来读读,读出你的担心和焦急。 (4)从这份担心与焦急中,你已经看出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尊老爱幼) 4.父亲去不得,弟弟也不能去,那就去跟官府说,我们不去当兵行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再回到文书中寻找答案)(敌人侵入,国土不保,人民受尽敌人欺侮,过着痛苦的生活。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 5.呀,真是国难当头!木兰想到这些时,觉得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同学们,这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木兰?(板书:

12木兰从军

12、木兰从军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学具安排:投影、生字卡、录音。 板书安排:24.木兰从军 女扮男装 花木兰花将军 胜利归乡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口头填空。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背第一段。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二段。 (1)自读。画出写局势紧张的词语及花木兰十分着急的原因的句子。 (2)读后交流。 理解"文书""征兵""年老多病"。 (3)花木兰是不是干着急呢?从花木兰说服全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怎么样? (4)指导朗读。 2.理解第三段。 (1)观察图一。 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 (2)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读后交流。 (4)指导读第一句。 (5)指名读第二句。 理解"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军"。 (6)指导读第二句。 (7)指导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征病幼男胜利 四.作业 抄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背诵第一、二、三段。 二.精读课文 理解第四段 1.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变化? 2.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 3.读后交流。 4.指导朗读、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脱穿将勇 四.作业 抄写字词。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赏析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赏析 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 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战事发生,朝廷征兵,紧急二字表明了情势需要,刻不容缓。然而父亲年老多病,惟以出征;弟弟年纪幼小,还不够当兵年龄。这是一个尖锐矛盾,难怪木兰看到列有父亲名字的征兵文书,内心焦急万分了。 二是理应为国分忧和身为女子的矛盾。应征入伍,当兵打仗,在当时是男儿的义务,女孩子家一般留守家园,不在征召之列。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女孩子在国家忧患之际,又岂能袖手旁观呢?这无疑是尖锐矛盾。 烈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作者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刻画木兰形象,突出了木兰挺身而出,代父从军,表现了她顾惜老父的孝心、体恤小弟的爱心、为国分忧的忠心,在读者面前树立了一个奇女子的动人形象了。 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塑造英雄形象

木兰克服了种种矛盾,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了,她是怎样走向战场,挥戈上阵的呢? 作者详写了她奔赴前线的过程。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表明了军情紧急,刻不容缓,木兰告别了亲人之后,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前线。这里,精心提炼了一系列动词,披跨渡过,揭示了木兰奔赴前线的全过程,表现了木兰随同大军跋山涉水,行动迅捷,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毫不逊色于男儿,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木兰身披战袍,横跨战马,置身于浩浩军列中的英雄形象不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吗? 作者略写了作战情况,只以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但是木兰不仅没有半途被拖垮,也没有丧于敌手,而且立下赫赫战功,可见她多么坚强不屈,英勇善战,为国二字揭示了她的爱国热忱,字里行间不是映现了她驰骋疆场、跃马杀敌的飒爽英姿了吗?[ 在平静的和平生活中塑造英雄形象 战争结束了,立下赫赫战功的木兰又会怎样呢?据古代诗文记载,朝廷要给她尚书郎的高官,要给她百千强的赏赐,但是木兰一一辞谢,回到故乡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是这样描写的: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12 木兰从军.》精品课教案_7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凭借教材,透过文字,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明白其中的理,是阅读的基本规律。评词析句,感悟诵读,以教材之情激发学生之情,是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行为。本课中,我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花木兰的英雄壮举,并深受感染。 2.继续加强言语交际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2.朗读课文并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集体认读、巩固。 出示词语:朝廷征兵焦急 胜利将军将士 女扮男装赫赫战功 英勇善战文静俊美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板书)。 二、精读课文,想象扩展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课文是怎样介绍花木兰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出示句式:花木兰是()。(谁来介绍一下花木兰) 师说:花木兰是一名英雄,而且是一名女英雄,这在当时女子女子不能当兵的朝代,那是多么了不起的呀! (3 )我们再一起来夸夸花木兰。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木兰为国为家的优秀品质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木兰为什么要从军,当时的国家遇到了什么困难? (1)指名学生回答相机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经常就是常常,常常发生战争会有怎样的后果?知道朝廷为什么下达要紧急征兵的文书。(国难当头,形势紧急)(2)朗读体会木兰焦急万分的心情 2.木兰家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1)指名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2)在朗读中体会木兰焦急万分的心情。 3.此时木兰想的是什么?(为国为家分忧) 出示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理应”是什么意思?(应该,应当)“理应”就是“理所应当”木兰觉得自己理所应当做什么?木兰从军是为国分忧,为家分忧。板书:为国为家 4.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1)出示:【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出示父亲的话: 【父亲:女儿呀,征兵文书上写的是我的名字,应该让我去。】学生:不行,你年纪大了(身体又有病),还是让我去吧! 父亲:可是战场上的刀枪不长眼,我怎么能放心呢? 学生:放心吧,(我从小跟你学了一身好武艺)会保护好自己的。

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木兰从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四册第四单元12课。课文花了相对较多的篇幅讲了故事的起因:北方战事又起,朝廷紧急征兵。木兰年迈的父亲在朝廷的征兵花名册之中。在这部分中,课文连用了两个“急”字,一是朝廷征兵紧急,一是木兰看到父亲的名字心中焦急。其实,这两个急中还藏着第三个急,即国家面临危急。 如果是一般的百姓,面对这样的情形,唯恐躲之不及,然而,木兰不一样。她看到征兵的文书万分焦急。这焦急不仅是有对父亲的担忧,还有对国家的担忧。她之所以会成为流传千古的英雄,就起因于这不同于常人之处。关于这一点,本小节后面也讲到:父亲年老多病,弟弟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家分忧。而事实上,按照当时的传统包括国家的法律,她都不需要这样做。 英雄是什么?英雄首先便是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木兰具备。 她被称之为英雄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时,依旧有疑问,战争中打过胜仗的人多了,为什么单单记下了花木兰?这便是木兰成为英雄的最重要原因:她是女儿身。从来便是女子不如男,花木兰偏偏改写了这个“从来”。从这个角度来看,课文第四小节将她的身份大白于天下的时候应该是故事的高潮才对,而这则故事偏偏以此作为结尾,至于后面如何发展,全部留给读者去猜测去遐想。于是,整个故事便罩上淡淡的诗意,这诗意也是这篇课文的美学价值之一。 二、教学对象: 这篇课文面对二年级学生,他们对花木兰的认识停留在动画片《花木兰》上。学习本课学生存在以下障碍: 1、词语障碍 本文中难以被学生理解的词语有: 文书、理应、分忧、从军、征战、赫赫战功、昔日、英勇善战 尤其困难的是这些词语除了“昔日”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余几个都无法利用文章语境建构起学生对他们的理解,必须补充相关的介绍、解释。 2、构筑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