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前沿物理讲座--浅析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原理

浅析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原理 一、摘要 超强激光脉冲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是近几年新兴的前沿学科,它在激光蒸发沉积、激光推进、新型的粒子加速器、超快高能X射线光源和“快点火”惯性约束聚变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中我们阐述了激光等离子体的性质相互作用。通过建立简化的物理模型,即将部分电离的等离子体简化为类氢离子讨论了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物理和超短超强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最后,我们根据得到的一些相关结论简单的描述了激光等离子体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激光等离子体 二、介绍 人类对等离子体的研究从气体放电开始。1879年,英国的Crookes首先发现气体放电管中的电离气体区别于固、液、气三态,将之称为“物质第四态”。1928年,美国的Tonks和Langmuir采用等离子体(Plasma)来描述这种新的物质形态。随后,Vlasov和Landau等人建立了等离子体的动力学描述,这也标志了等离子体物理学的正式建立。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受控热核聚变和空间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等离子体物理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的物理学分支。等离子体是一种由大量电子、离子等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原子,分子,微粒等)组成的,并具有一定集体行为的、准中性的、非束缚态的宏观体系。与通常的固、液、气三态相比,等离子体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准电中性”和“集体行为”。 自1960年Maiman研制成功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以来,激光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极大的拓展了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图1给出了激光强度随年代的增长及相关的物理学进展。 图1

激光等离子体物理,是随着超短超强激光脉冲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激光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为激光与等离子体作用的研究开辟新的领域。随着激光强度的不断增强,激光等离子体物理经历了从线性响应到非线性光学,再到相对论的非线性作用的研究历程。在现有激光技术的推动下(强度S 1023VI//cm2,脉宽/S 量级),超短超强激光脉冲同等离子体的作用更是成为了当今物理学研究前沿的一个重要分支。 现代激光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们研究超短超强激光脉冲同等离子体作用的浓厚兴趣。这一方面是出于探索自然物理规律特别是非线性问题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源于激光等离子体作用可以用来充当各种光子、电子和离子源气由于激光的高能量密度,这些产生的粒子源具有更好的紧凑性和其它一些非常优秀的束流性质,如高亮度、低散射度、短脉冲等。而这样的粒子源存在很多新颖的实际应用,比如在离子束治疗癌症、生物照相、超快探测、快点火聚变等方面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目前,国际上激光等离子体物理的主要研究领域在如下几个方面:激光驱动的可控惯性约束核聚变,粒子桌面加速器,基于激光等离子体作用的电磁波辐射源研究,如X 射线源P 气阿秒脉冲,高次谐波和太赫兹辐射等。另外,利用超短脉冲激光在大气中传播形成的超长等离子通道来实现激光雷达和激光引雷等研究也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原理 高功率激光束照射靶物质时,部分激光能量被吸收,导致靶物质被加热、电离而产生热等离子体,从而激光直接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与激光参数、等离子体的材料特性和状态参数等密切相关,其中最具决定性因素的是激光强度人和等离子体密度,。激光强度(激光的聚焦功率密度)为: L L E I S τ= (1) 其中L E 是打到靶面的激光能量,S 是激光束辐照在靶上的面积(焦斑),r 是激光脉冲的时间宽度。激光强度也可以用电场来表示: 20012 L I c E ε= (2) 其中0ε是真空中的介电常数,c 为“光速。另一个常用来表示激光强度的物理量是激光场的无量纲化振幅002e eA a m c =,其中0A 为激光矢势A 的幅值, e m 为电子质量, e 为电子电量,对于线极化激光有: 0A =(3) 圆极化激光有: 0A = (4) 其中0λ为激光波长。强度不同的激光发生相互作用的机理可能完全不同,强度超过1016瓦特的激光称为相对论激光,这是由于电子在激光电场中的高速振荡速

等离子体物理讲义04_动理学理论矩方程

等离子体物理学讲义 No. 4 马 石 庄 2012.02.29.北京

第4讲 动理学理论和矩方程 教学目的:学习从动理学方程建立等离子体宏观模型的方法,建立粒子轨道与等离子体整体行为之间的联系,熟悉双流体模型的基本特征,从等离子体的广义Ohm定律认识磁化等离子体的各向异性。 主要内容: §1 分布函数 (4) 1.1 Maxwell分布 (5) 1.2 动理学方程 (9) 1.3 速度矩 (13) §2 流体模型方程 (17) 2.1 双流体方程 (17) 2.2磁流体模型 (22) 2. 3流体漂移 (27) §3 等离子体输运 (31) 3.1 BGK方程 (32) 3.2 双极扩散 (38) 3.2 经典扩散 (40) 习题4 (42)

在等离子体中,实际情形要比粒子轨道理论描述的复杂得多。电场和磁场不能事先给定,而应由带电粒子本身的位置和运动来确定,必须解一个自洽问题(self‐consistent problem),寻找这样一组随时间变化的粒子轨道和场,使得粒子沿着它们的轨道运动时产生场,而场使粒子在它们的确切轨道上运动。 典型等离子体密度可以达到每立方米包含10 10 个离子—电子对.每个粒子都遵循一条复杂的轨道,跟踪每一条轨道导出等离子体的行为将是一个无望的工作,幸好这通常是不必要的。出人意外的是,一个看似粗糙的模型能解释实际实验中所观察到的80%的等离子体现象,这就是流体力学的连续介质模型,它忽略了个别粒子的本性,而只考虑流体质点的运动,粒子间的频繁碰撞使得流体质点中的粒子一起运动.在等离子体情形中,流体还要包含电荷,这样一个模型适用于一般不发生频繁碰撞的等离子体。 流体模型能用于等离子体的一个原因是:在某种意义上磁场起到了碰撞的作用.例如,当粒子被电场加速时,如果许可粒子自由流动,就会连续地增加速度.当存在频繁的碰撞时,粒子就达到一个与电场成正比的极限速度,磁场通过使粒子以Larmor轨道回旋,能限制粒子自由流动.等离子体中的电子也以正比于电场的速度一起漂移.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无碰撞等离子体的行为类似于一个有碰撞流体.当然,粒子可以沿着磁场方向自由运动,流体模型对此并不特别合适.对于垂立于磁场的运动,流体理论是一种很好的近似.

等离子体物理基础期末考试含答案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文版低温等离子体作业 一. 氩等离子体密度103 210n cm -=?, 电子温度 1.0e T eV =, 离子温度0.026i T eV =, 存 在恒定均匀磁场B = 800 Gauss, 求 (1) 德拜半径; (2) 电子等离子体频率和离子等离子体频率; (3) 电子回旋频率和离子回旋频率; (4) 电子回旋半径和离子回旋半径。 解:1、1/2302 ( )8.310()e i D e i T T mm T T ne ελ-==?+, 2、氩原子量为40, 221/21/2 00()8.0,()29pe pi e i ne ne GHz MHz m m ωωεε====, 3、14,0.19e i e i eB eB GHz MHz m m Ω= =Ω== 4、设粒子运动与磁场垂直 2 4.210, 1.3e e i i ce ci m v m v r mm r mm qB qB -===?=== 二、一个长度为2L 的柱对称磁镜约束装置,沿轴线磁场分布为22 0()(1/)B z B z L =+,并满 足空间缓变条件。 求:(1)带电粒子能被约束住需满足的条件。 (2)估计逃逸粒子占全部粒子的比例。 解:1、由B(z)分布,可以求出02m B B =,由磁矩守恒得 22001122m m mv mv B B ⊥⊥ = ,即0m v ⊥⊥= (1) 当粒子能被约束时,由粒子能量守恒有0m v v ⊥≥,因此带电粒子能被约束住的条件是在磁镜 中央,粒子速度满足002 v v ⊥≥ 2 、逃逸粒子百分比20 1 sin 129.3%2P d d π θ ?θθπ = ==?? (2)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 第5类

目录 5.1类氧化剂 过氧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 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 高氯酸[含酸50%~72%]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 高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 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 氯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 亚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 高锰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 高锰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 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 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硝酸钙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 (12) 硝酸锶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 硝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 硝酸锌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5) 硝酸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 硝酸铅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 亚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 过(二)碳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 过硫酸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

过硫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3) 过硼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4) 漂白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 溴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6) 溴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7) 高碘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8) 高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9) 高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0) 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1) 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2) 三氧化铬[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3) 重铬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4) 硝酸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5) 硝酸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6) 硝酸镍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7) 硝酸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8) 硝酸铝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9) 硝酸锰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0) 硝酸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1) 硝酸铋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2) 硝酸镧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3)

物理学前沿专题

《物理前沿专题》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应用物理学专业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课程名称:物理前沿专题 课程代码:B1509121 课程管理:数理学院应用物理学教研室 教学对象:应用物理学专业 教学时数:总时数 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32 学时,实验实训 0 学时。 课程学分:2 课程开始学期:5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拓展课程 课程衔接:(1)先修课程:无先修课程 (2)后续课程:多门专业课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的目标是:1、开阔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物理学视野,使他们对物理学的各个前沿问题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以便于今后选择适合的研究或作领域;2、给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一个向导;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特别是对基础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的热情,鼓励他们从事物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和世界的物理学做出项献。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专题信息技术前沿(发展趋势)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前沿(发展趋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二)知识点及要求 1. 低维半导体结构中量子信息基础研究 2.单个小量子结构物理 3.硅基光电子集成中的纳米结构设计及其基本物理问题和基本功能研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低维半导体结构中的量子信息、单个小量子结构物理、硅基光电子集成中的纳米结构设计及其基本物理问题和基本功能 第二专题分子层面的信息技术及相关技术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分子层面的信息技术及相关技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二)知识点及要求 1. 固态量子信息过程与分子电子器件 2.在分子层次上的基本问题与应用研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固态量子信息过程与分子电子器件 在分子层次上的基本问题与应用研究 学生掌握要点: 1. 固态量子信息过程与分子电子器件 2.在分子层次上的基本问题与应用研究 第三专题材料科学技术前沿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材料科学技术前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二)知识点及要求 1. 自旋电子学 2.有机固体材料的机理研究及设计与合成 3.半导体材料中与自旋有关的量子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自旋电子学、有机固体材料的机理研究及设计与合成 、半导体材料中与自旋有关的量子现象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学是研究等离子体形成及其各种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质都存在于等离子体中。例如,当太阳中心的温度超过1000万度时,太阳的大部分质量处于等离子体状态。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也处于等离子体状态。19世纪以来对气体放电和20世纪初以来电离层的研究推动了等离子体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利用轻核聚变反应解决能源问题,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蓬勃发展。 1图书信息 书名: 等离子体物理 作者:郑春开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 ISBN: 9787301154731 开本:16开 定价: 25.00元 2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等离子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描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书中着重突出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也有必要的数学描述和推导。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聚变能利用和研究进展、等离子体基本性质及相关概念、单粒子轨道理论、磁流体力学、等离子体波、库仑碰撞与输运过程和动理学方程简介。这些内容都是

从事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所必需的,也是进一步学习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为教学使用和学生学习方便,本书编有附录和习题,供查阅选用。 本书适合于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物理以及基础和应用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使用。 3图书目录 第1章聚变能利用和研究进展 1.1 聚变反应和聚变能 1.聚变反应的发现 2.聚变的燃料资源丰富 3.聚变反应是巨大太阳能的来源 1.2 聚变能利用原理 1.聚变能利用的困难 2.受控热核反应条件——劳森判据与点火条件 1.3 实现受控热核反应的途径 1.磁约束——利用磁场约束等离子体 2.惯性约束——激光核聚变 1.4 磁约束原理及其发展历史 1.磁镜装置 2.环形磁场装置 3.托卡马克装置进展 1.5 惯性约束——激光核聚变

等离子体物理

在强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正电子束的发射 第一个测量强激光产生正电子束的装置已经制成。在不同的激光产生条件下通过测量不同的正电子能量峰值下的正电子发散和源尺寸得到发射值。对于其中一个激光产生条件,我们使用了一个空间paper-pot 技术来改善发射值。相比于使用在现在加速器上的正电子源,在100和500mm.mard之间激光产生正电子有一个几何发射。在5-20Mev能量范围中,每束 1010-1012个正电子中,这种低的束流发射度是准单能的,这可能在未来加速器中能作为替代正电子源。 最近的实验表明,在FWHM中大约20-40度的发散角下,用强短脉冲激光照射富含高Z的目标靶可以产生数量众多的准单能兆电子伏特的正电子。这个实验表明了可以使用激光产生正电子作为直线加速器中的替代源的可能性。使用激光产生正电子作为新的替代源取决于一些潜在的优势,大大减小的物理尺寸,更少的成本和束流品质的提高比如每个脉冲的粒子数,能量范围,束流发射度。这些优势正是基于激光尾场的电子加速器概念所追求的。 传统的正电子源通常包含高能量的电子束和富含Z的目标靶。例如,SLC使用了一个120 Hz, 30 GeV, 30kW的电子束和一个24mm厚,水冷却式W(90%)-Rh(10%)目标靶来产生正电子。一个两千米长的直线加速器需要产生电子驱动束。在2-20 MeV范围内,大约500mm.mrad的几何发散度下,在加速系统中 可以捕捉到每束5×1010的正电子束。在被放进加速器之前,被收集到的正电子 束要先被加速到 1.2 GeV并且被传送到一个发射制动环中。 用强激光产生正电子的同时会在高Z目标靶中产生相似的电子。用一个持续 的非常短强激光脉冲照射一个1mm厚,直径2mm的金制目标靶,产生1010-1012个 5-20MeV的准单能正电子。既然这是总电子能量其中包含了决定正电子产量的兆电子伏特电子,所以激光的功率会比激光的强度更重要。相同的物理过程在基于正电子源的的加速其中是有优势的。在BH过程中,激光产生热电子制造能产生和原子核相互作用的正负电子对的轫致辐射光子。考虑到对比每个脉冲的粒子数和粒子能量,这篇文章会阐述激光产生正电子束的几何发射度,和与在SLC 中~500mm.mard的比较结果。 几何发散度 ,被定义为,其中x和x'表示在x轴上的 粒子的位置和发散,代表一束中粒子的平均数。发散角的上限,其中和分别是原尺寸和发散角度的平方根。这篇文章说明了四个驱动激光正 电子能量6,12,17,28MeV的发射度上限。我们展示的发散度是通过1-D方法得到的。 考虑到非常小的激光焦点的结合和在20至40度范围内测量正电子束的发散,可能会预期正电子发射度可能小于10mm.mard。然而,实际的源尺寸和激光产生正电子束的发散度比预想的更大,如图1a所示。在激光中产生的热电子通过目标靶传送,所以,在目标靶任意深度中,正电子构成的区域都会比激光中焦点区域大。小部分有足够动能的正电子可以跃出目标靶并且成为有用的作为正电子源。跃出表面的正电子在目标靶背面的横向分布决定了原尺寸大小。源

等离子体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等离子体基础知识总结 冷等离子体是等离子体一种近似模型。它假定等离子体的温度为零,用来讨论热效应可以忽略的物理过程。例如,等离子体中的波,当其相速度远大于平均热速度、同时回旋半径远小于垂直于外磁场方向的波长时,热效应不重要,便可用冷等离子体模型来讨论(这种波称为冷等离子体波)。在实际处理中,冷等离子体模型也可用于高温等离子体。 在等离子体中同时存在三种力:热压力、静电力和磁场力。它们对于等离子体粒子的扰动都起着弹性恢复力的作用。因此等离子体不像一般的弹性体,波动现象非常丰富,存在着声波(热压力驱动)、纵波(静电力驱动)、横波(电磁力驱动)以及它们的混杂波。 热压力的存在会产生类似中性气体中声波的“离子声波”,静电力的存在会产生静电波,电磁力的存在会产生电磁波。这些波又不是单独产生的,常常还同时产生形成混杂波。 等离子体中的波基本形式通常分为三类:静电波、电磁波和磁流体力学波。 群速度不能超过光速,因为群速度表示波所携带“信息”在空间的传播快慢。而相速度可以超过光速,相速度是常相位总移动速度,不携带任何信息。 波群在色散系统中传播是,组成该波群的不同频率的单色波具有不同的相速,在传播过程中各单色波之间的相位关系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信号的失真,这就是色散。 “色散”两字的本省意思实际上指信号的失真(或称畸变),它是由于组成波群的各单色波因频率不同因而相速不同引起的,所以把这种相速随频率改变的现象也叫做色散。 如果两列波具有相同的速率(相速度),则最终形成的波的包络也具有和原来两列波相同的速率(群速):无色散 如果两列波速率(相速度)略有不同,则最终形成的波的包络和原来两列波相同的速率(群速)不相同:存在色散 波的偏振即是波的极化,是指空间固定点的波矢量E 的端点在2π/w 时间内的轨迹,对于电磁波是指电磁波中的电场矢量的端点轨迹 如果等离子体中的电子与均匀的粒子本底有个位移,将会建立电场,它将把电子拉回到原来的位置。由于惯性,电子将冲过平衡位置,并以特征频率围绕它们的平衡轴振荡。这个特征频率被认为是等离子体频率(plasma frequency)。 非磁化等离子体中的静电波 假定:(1)不存在磁场;B=0;(2)不存在热运动(kT=0);(3)离子以均匀分布固定在空间中;(4)等离子体的大小为无限大。(5)电子只在x 方向运动。因此,不存在涨落磁 场,这是一种静电振荡。 得到等离子体的振荡频率是 该频率称之为电子静电振荡或者朗缪尔振荡。这个频率取决于等离子体的密度,它是等离子体的基本参量之一。因为m 很小,等离子体频率通常是很高的。上式告诉我们,发生等离子体振荡时,必定有一个只取决于n 的频率。尤其,ω与k 无关,所以,群速度d ω/dk 为零。 2/1020???? ??=e pe m e n εω

等离子体物理及应用领域

等离子体物理及应用领域 什么是等离子体? 由大量的带电粒子组成的非束缚态的宏观体系 非束缚性:异类带电粒子之间相互“自由”,等离子体的基本粒子元是正负荷电的粒子(电子、离子),而不是其结合体。 粒子与电磁场的不可分割性:等离子体中粒子的运动与电磁场(外场及粒子产生的自洽场)的运动紧密耦合,不可分割。 集体效应起主导作用:等离子体中相互作用的电磁力是长程的。 等离子体是物质第四态 电离气体是一种常见的等离子体 需要有足够的电离度的电离气体才具有等离子体性质。 “电性”比“中性”更重要 ( 电离度 >10-4 ) 放电是使气体转变成等离子体的一种常见形式 等离子体 电离气体 宇宙中90%物质处于等离子体态 人类的生存伴随着水,水存在的环境是地球文明得以进化、发展的的热力学环境,这种环境远离等离子体物态普遍存在的状态。因而,天然等离子

体就只能存在于远离人群的地方,以闪电、极光的形式为人们所敬畏、所赞叹。 由地球表面向外,等离子体是几乎所有可见物质的存在形式,大气外侧的电离层、日地空间的太阳风、太阳日冕、太阳内部、星际空间、星云及星团,毫无例外的都是等离子体。 地球上,人造的等离子体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周围。 日常生活中:日光灯、电弧、等离子体显示屏、臭氧发生器 典型的工业应用:等离子体刻蚀、镀膜、表面改性、喷涂、烧结、冶炼、加热、有害物处理 高技术应用:托卡马克、惯性约束聚变、氢弹、高功率微波器件、离子源、强流束、飞行器鞘套与尾迹 等离子体参数空间 密度(cm -3) 温度 (度) 太阳核心 磁约束 聚 变 霓虹灯 北极光 火 闪电 日冕 氢 星际空间 荧光 气体 液 体 固 体 惯性聚变 星 太阳风

【MSDS】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三氯氧磷理化特性

三氯氧磷-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三氯氧磷 英文名称:phosphorus oxychloride 别名:氧氯化磷;氯化磷酰;磷酰氯;三氯氧化磷 CAS No.:10025-87-3 分子式:POCl3 分子量:153.33 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 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闭口厚钢桶,采用2~3毫米厚的钢板焊接制成,桶身套有两道滚箍。螺纹口、盖、垫圈等封口件配套完好,每桶净重不超过300 公斤;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三氯氧磷-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99.0%。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辛辣气味。 熔点(℃):1.2 沸点(℃):105.1

相对密度(水=1):1.6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蒸气压(kPa):5.33(27.3℃) 闪点: 燃烧热(kJ/mol): 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S):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危险特性:遇水猛烈分解, 产生大量的热和浓烟, 甚至爆炸。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有腐蚀性。 溶解性: 禁配物: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水、醇类。 三氯氧磷-应急处置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无腐蚀症状者洗胃。忌服油类。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氧化磷、磷烷。 灭火方法:灭火剂:干粉、干燥砂土。禁止用水。 三氯氧磷-管理方法 操作的管理: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烟雾。防止烟雾和蒸气释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醇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等离子体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的方法 二. 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 碰撞电离是主 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正离子密度为,在等离子体中。

(3)轴向电场强度。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 (5)空间电位分布。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1.21带电粒子在均匀恒定磁场和电场中的电漂移(如图3所示): 由电漂移速度公式 ⑵知,带电粒子漂移方向垂直于磁场B 和电场E ,漂移速度的大小与粒子电荷的符号以及粒子的质量都无关,因此,所有正负带电粒子都以相同的速度朝同一方向漂移,不会引起电荷分离,也就不会出现漂移电流。 图2:均匀磁场中带电粒子的回旋图图3:带电粒子电漂移 1.22带电粒子在均匀恒定磁场中重力漂移(如图4所示): 它是由于粒子在重力场中得到和损失能量时所引起的回旋半径的变化。重力漂移速度与粒子电荷符号有关,正负电荷朝相反的方向漂移,因此会产生电荷分离,引起漂移电流。其他非电性力也有同样的性质。另外,重力漂移速度大小与粒子质量有关,粒子质量越大,漂移速度越大。在许多情况下,重力引起的漂移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图4:重力漂移 1.3带电粒子在非均匀恒定电磁场中的运动【12】 变化的磁场是指磁场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这时粒子的运动方程为: ⑶由于 B 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函数,方程是非线性的,在一般情况下难于求得解析解。然而,如果当回旋半径,螺旋轨道的螺矩远小于非均匀性的特征长度,带电粒子回旋周期远小于场变化的特征时间,即满足所谓的缓变条件能近似地求解运动方程。所以,只要弄清引导中心的漂移运动的性质,就能了解粒子运动的整体特性。这样一种近似处理方法叫做漂移近似。人们广泛利用这种近似来描述强磁场中等离子体的行为。带电粒子在变化磁场中的运动中主要有梯度漂移,曲率漂移: 1.31由磁场梯度引起的梯度漂移(如图5所示) 有关,同时,与电荷符号有关,正负电荷梯度漂移速度与粒子横向动能w ⊥ 将沿相反方向漂移,引起电荷分离,并产生漂移电流。 图5:梯度漂移 1.32带电粒子的曲率漂移(图6所示) 设磁力线有轻微的弯曲,磁力线的曲率半径 R 远大于粒子的回旋半径,且满足缓变条件,带电粒子以速度υ沿磁力线运动,同时绕着磁力线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是研究等离子体的形成及其各种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宇宙间的大部分物质处于等离子体状态。例如:太阳中心区的温度超过一千万度,太阳中的绝大部分物质处于等离子体状态。地球高空的电离层也处于等离子体状态。19世纪以来对于气体放电的研究、20世纪初以来对于高空电离层的研究,推动了等离子体的研究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利用轻核聚变反应解决能源问题,促使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蓬勃发展。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等离子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描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书中着重突出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也有必要的数学描述和推导。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聚变能利用和研究进展、等离子体基本性质及相关概念、单粒子轨道理论、磁流体力学、等离子体波、库仑碰撞与输运过程和动理学方程简介。这些内容都是从事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所必需的,也是进一步学习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为教学使用和学生学习方便,本书编有附录和习题,供查阅选用。 本书适合于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物理以及基础和应用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使用。 第1章聚变能利用和研究进展 本章先介绍聚变反应、聚变能利用原理、聚变能利用条件、

实现聚变能利用的途径、方法和当前研究的进展,为学习等离子体物理提供一个背景和讨论的平台。然后介绍等离子体的性质、特点和研究方法。 1.1 聚变反应和聚变能 1.聚变反应的发现 19世纪末,放射性发现之后,太阳能的来源很快地被揭开。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阿斯顿(Aston)利用摄谱仪进行同位素研究,他在实验中发现,氦-4质量比组成氦的2个质子、2个中子的质量之和大约小1%(质量亏损)。这一质量亏损的结果为实现核聚变并释放能量提供了实验依据。同一时期,卢瑟福也提出,能量足够大的轻核碰撞后,可能发生聚变反应。 1929年英国的阿特金森(R.de Atkinson)和奥地利的胡特斯曼(F.G.Hout-ersman)证明氢原子聚变为氦的可能性,并认为太阳上进行的就是这种轻核聚变反应。 1932年美国化学家尤里(Urey)发现氢同位素氘(重氢,用D表示),为此,1934年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表汇总(很全哦)

甲烷理化特性表项目内容 标识中文名甲烷别名沼气 分子式CH4危险货物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分子量16.04危险货物编号21007 CAS74-82-8UN编号197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 状 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熔点(℃)-182.5燃烧热(kJ/mol)889.5 沸点(℃)-161.5饱和蒸汽压(kPa)53.32(-168.8℃)相对密度(水 =1) 0.42(-164℃) 临界温度(℃) -82.6 相对密度(空气 =1) 0.55 临界压力(MPa) 4.59 燃烧爆炸危险性 火灾危险 类别 甲类 稳定性 闪点(℃)-188聚合危害 引燃温度 (℃) 538 避免接触的 条件 爆炸下限 (V/%) 5.3燃烧(分解) 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爆炸上限 (V/%) 15禁忌物 强氧化剂、氟、氯。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包装与储存运输 包装标志 包装类 别 0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储存注意 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 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注意 事项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 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 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 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 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毒性与健康危害性接触极限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300 TLVIN:ACGIH 窒息性气体 TLVWN:未制定标准 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健康危害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 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侵入途径 环境危害

等离子体物理学前沿

《等离子体物理学前沿》 大作业题

一、(1)有哪几种低气压射频放电?简述其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原理。 (2)有哪几种电子加热机制?简述其物理图象。 (1)低气压电感耦合和电容耦合射频放电。 电感耦合:感性放电中的等离子体是通过将射频功率加在一个非共振线圈上产生的"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平面型或者圆柱型的线圈中通入环向交变电流时,在被这些线圈缠绕的放电腔室内,该电流会激发出磁场,这个交变的磁场又会感应出环向的电场从而将腔室内的气体击穿,产生等离子体"由于环向电场对电子和离子的加速作用,在放电腔室内会诱导出环向的等离子体电流,该电流与线圈中的电流藕合起来,不断地修正所激发的电磁场的空间分布"通过强电离和输运扩散过程,最终等离子体演变到稳定状态"这种放电机制激发的等离子体与放电环路之间的祸合作用可以等效成为一个变压器,因此这种放电模式被称为感性放电模式. 电容耦合: 电容耦合方式是由接地的放电室(由复合系数很小的材料如石英做成)和引入的驱动电极作为耦合元件.驱动电极上镀有溅射产额较低的陶瓷材料以减少离子的对阴极材料的溅射。当与电源接通后,在放电室和驱动电极之间产生高频电场,自由电子在此作用下做上下往复运动,并激发放电。由于电子的自由程远大于放电室的尺寸,因此主要靠它们从管壁上打出的二次电子而获得倍增,后者成为这种放电的维持者,而由气体电离所产生的二次电子将起次要作用。 (2)电子加热方式分为欧姆加热和随机加热,欧姆加热也称碰撞加热,它是通过做振荡运动的电子与中性粒子碰撞后产生的动量转移造成的。对于随机加热,在感性祸合放电中,电子是在趋肤层中获得能量的,趋肤效应产生的条件如下:当入射电磁场的频率低于等离子体频率时,电磁场只能进入等离子体的表层,这一表层称为趋肤层,这一表层的厚度称为趋肤深度,因此,在感性祸合放电中,如果感应的电磁场在等离子体表面产生趋肤效应,那么电磁场只存在于趋肤层中,而不能深入到等离子体内部. 二、简述等离子体鞘层形成的机理和种类,并指出鞘层在等离子体处理工艺中所 起的作用。

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表汇总(很全哦).doc

项目 标识 理化性质 燃烧爆炸危 险性 甲烷理化特性表 内容 中文名甲烷别名沼气 分子式CH4 危险货物类别第类易燃气体 分子量危险货物编号21007 CAS 74-82-8 UN 编号1971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熔点 (℃) 燃烧热 (kJ/mol) 沸点 (℃) 饱和蒸汽压 (kPa) ℃ ) 相对密度 (水=1) (-164 ℃) 临界温度 (℃ ) 相对密度 (空气 =1) 临界压力 (MPa) 火灾危险类别甲类稳定性 闪点 (℃) -188 聚合危害 引燃温度 (℃) 538 避免接触的条件 爆炸下限 (V/%) 燃烧 (分解 )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爆炸上限 (V/%) 15 禁忌物强氧化剂、氟、氯。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包装与储存运输 毒性与健康 危害性危险特性 灭火方法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 运输注意事项 接触极限 毒性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环境危害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 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 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包装类别052 钢质气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 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 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 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 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 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应 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 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中国 MAC(mg/m 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 3):300 TLVIN: ACGIH 窒息性气体 TLVWN:未制定标准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 烷达 25%~ 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 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急救措施防护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吸入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是研究等离子体的形成及其各种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宇宙间的大部分物质处于等离子体状态。例如:太阳中心区的温度超过一千万度,太阳中的绝大部分物质处于等离子体状态。地球高空的电离层也处于等离子体状态。19世纪以来对于气体放电的研究、20世纪初以来对于高空电离层的研究,推动了等离子体的研究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利用轻核聚变反应解决能源问题,促使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蓬勃发展。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等离子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描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书中着重突出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也有必要的数学描述和推导。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聚变能利用和研究进展、等离子体基本性质及相关概念、单粒子轨道理论、磁流体力学、等离子体波、库仑碰撞与输运过程和动理学方程简介。这些内容都是从事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所必需的,也是进一步学习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为教学使用和学生学习方便,本书编有附录和习题,供查阅选用。 本书适合于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物理以及基础和应用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使用。 受控热核聚变研究旨在探索新能源,因此它是当代备受世人瞩目的重大研究课题。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努力探

索,磁约束核聚变装置(托卡马克)现在已进入能源开发工程的实验阶段。特别是2006年11月21日,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七方代表在巴黎正式签署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Y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联合实施协定》,这标志着ITER计划进入了正式实施和开工建设阶段。 为满足核聚变研究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参加ITER国际合作计划的需要,大力培养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人才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为此,北京大学决定在物理学院恢复、重建等离子体物理学科,2009年1月6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批准在物理学一级学科下设立等离子体物理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空间研究与开发以及参加ITER国际合作计划培养高素质人才。 早在1959年秋,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来改称技术物理系)在系主任、我国著名核科学家胡济民先生领导下,就着手筹建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学科,并积极与原子能所(现中国原子能研究院)14室开展合作,加速学校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学科建设。胡济民先生与理论物理学家、原子能所14室主任王承书先生共同指导,在14室组织我国第一批参加核聚变研究的年青科技人员,学习等离子体物理,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人才,并积极开展核聚变研究工作。作者也有幸与原子能所14室年青科技人员一起,在胡济民、王承书两位物理学家(后来都当选中科院院士)关怀、指导下,共同学习等离子体物理,开展核聚变研究工作。

等离子体物理学

§2 等离子体物理学 研究等离子体的形成、性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宇宙间的物质绝大部分处于等离子体状态。天体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中,如太阳耀斑、日冕、日珥、太阳黑子、太阳风、地球电离层、极光以及一般恒星、星云、脉冲星等等,都涉及等离子体。处于等离子状态的轻核,在聚变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能量,因此,这个过程的实现,将为人类开发取之不尽的能源。要利用这种能量,必须解决等离子体的约束、加热等物理问题。所以,等离子体物理学是天体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和受控热核聚变研究的实验与理论基础。此外,低温等离子体的多项技术应用,如磁流体发电、等离子体冶炼、等离子体化工、气体放电型的电子器件,以及火箭推进剂等研究,也都离不开等离子体物理学。金属及半导体中电子气的运动规律,也与等离子体物理有联系。 一发展简史 19世纪以来对气体放电的研究;19世纪中叶开始天体物理学及20世纪对空间物理学的研究;1950年前后开始对受控热核聚变的研究;以及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应用的研究,从四个方面推动了这门学科的发展。 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M.法拉第以及其后的J.J.汤姆孙、J.S.E.汤森德等人相继研究气体放电现象,这实际上是等离子体实验研究的起步时期。1879年英国的W.克鲁克斯采用“物质第四态”这个名词来描述气体放电管中的电离气体。美国的I.朗缪尔在1928年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词,等离子体物理学才正式问世。1929年美国的L.汤克斯和朗缪尔指出了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的疏密波(即朗缪尔波)。 对空间等离子体的探索,也在20世纪初开始。1902年英国的O.亥维赛等为了解释无线电波可以远距离传播的现象,推测地球上空存在着能反射电磁波的电离层。这个假说为英国的E.V.阿普顿用实验证实。英国的D.R.哈特里(1931)和阿普顿(1932)提出了电离层的折射率公式,并得到磁化等离子体的色散方程。1941年英国的S.查普曼和V.C.A.费拉罗认为太阳会发射出高速带电粒子流,粒子流会把地磁场包围,并使它受压缩而变形。 从20世纪30年代起,磁流体力学及等离子体动力论逐步形成。等离子体的速度分布函数服从福克-普朗克方程。苏联的Л.Д.朗道在1936年给出方程中由于等离子体中的粒子碰撞而造成的碰撞项的碰撞积分形式。1938年苏联的A.A.符拉索夫提出了符拉索夫方程,即弃去碰撞项的无碰撞方程。朗道碰撞积分和符拉索夫方程的提出,标志着动力论的发端。 1942年瑞典的H.阿尔文指出,当理想导电流体处在磁场中,会产生沿磁力线传播的横波(即阿尔文波)。印度的S.钱德拉塞卡在1942年提出用试探粒子模型来研究弛豫过程。1946年朗道证明当朗缪尔波传播时,共振电子会吸收波的能量造成波衰减,这称为朗道阻尼。朗道的这个理论,开创了等离子体中波和粒子相互作用和微观不稳定性这些新的研究领域。 从1935年延续至1952年,苏联的H.H.博戈留博夫、英国的M.玻恩等从刘维定理出发,得到了不封闭的方程组系列,名为BBGKY链。由它可导出符拉索夫方程等,这给等离子体动力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0年以后,因为英、美、苏等国开始大力研究受控热核反应,促使等离子体物理蓬勃发展。热核反应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29年,当时英国的R.de阿特金森和奥地利的F.G. 豪特曼斯提出设想,太阳内部轻元素的核之间的热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太阳能的来源,这是天然的自控热核反应。1957年英国的J.D.劳孙提出受控热核反应实现能量增益的条件,即劳孙判据。 50年代以来已建成了一批受控聚变的实验装置,如美国的仿星器和磁镜以及苏联的托卡马克,这三种是磁约束热核聚变实验装置。60年代后又建立一批惯性约束聚变实验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