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PPT课件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PPT课件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PPT课件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PPT课件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 课时:1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过程: a) 创设情境,b) 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c) 认真观察,d) 小组讨论,e) 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全班共有学生 3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

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 3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采取“一帮一”、“小老师”等方法,以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1、学习情况分析: 从上期单项测查和期末综合测查情况看出,在数与代数方面,小数的的乘除法掌握较好;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通过平时长期坚持练习,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都比较好;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能正确画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面积计算方法。在统计与概率方面,知道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学生参与了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内化,因此概念部分的得分率比较低;个别学生计算能力不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知识点 万以上数的认识 一、概念 1、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2、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数位。 3、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数级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二、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先把多位数分级,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亿”字或“万”;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多位数的写法法则 1、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四、两数的大小比较 从高位开始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位数相同的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五、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 1、改写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 a.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去掉4个0加“万”; b.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去掉8个0加“亿”注意:在写得数的时候应写“=”,末尾加上“万”或者“亿”字。 2、省略万或者亿后面的尾数(找、看、去、用≈)用四舍五入法。 a、用“万”作单位表示数的规则:先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去,千位上的数是5或大于5,就向万位上的数加1; b、用“亿”作单位表示数的规则:先看千万位上的数,千万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去,千万位上的数是5或大于5,就向亿位上的数加1。 注意:在写得数的时候应写“≈”,末尾加上万或者亿字。 3.用计算器计算:认识计算器各个部分的名称以及功能,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一、多位数的加减法 1.口算:先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再计算. 2.估算:先把这些数看作最接近的“整万”或“整亿”的数,再计算. 3.加咸法的关系: (1):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求两个数的差用减法计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a+b+c=b+c+a=c+a+b) 5.加法结合律:3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3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和不变。 a+b+c=(a+b)+c=a+(b+c) =(a+ c)+ b 6、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从被减数里面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c-b 一、线: 线段:两点之间的距离叫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射线:一条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二、角 1、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这个点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边。小于900的角是锐角,大于900而小于1800的角是钝角。 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最新资料推荐------------------------------------------------------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四年级数学上期期末测试题 姓名: ___班级: ___总分: ___一、填空题 1、一个数由 3 个千万, 7 个十万,8 个百和 6 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2、 10 个十万是(), 100 个万是(),()个十万是 1 亿。 3、368+()=68+()486+328+114=328+(+ )857-298=857-300○() 697-203=697-200○() 4、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有()个端点。 5、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6=98 670+() =963 319-() =156 6、如果29□63029 万,那么□里可填() 7、因为 21570=35,所以 2150700=()() 8、把下面的数由大到小排列起来 50550 500500 5050500 5005005 ()﹥()﹥()﹥() 9、在同一平面内,()叫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 10、黑板的两条对边互相(),两条邻边互相()。 1/ 9

11、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做()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过两点可以做()条()直线。 12、根据 213-198=15, 48015=32 列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13、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 280,差比减数少20,那么被减数是(),减数是(),差是()。 14、根据 90036=25,写出一道不同的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 算式: () 15、在一个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缩小 5 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在一个乘法算式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 4 倍,要使积不变,那么另一个因数应该()。 16、一周角=()平角=()直角=()度 17、根据 10142=4242 42202=8484 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26101=() 17202=() 18、()里最大可以填几?() 41﹤ 247 29()﹥ 209 85()﹤ 530 5() 356850 万2() 526330万 34() 24834 万 19、一个锐角与一个直角的和一定是一个()角,一个平角减去一个钝角的差一定是一个()角。 20、如果相邻两个同学相隔 2 米排成长 18 米一排的队伍做操,那么一共有()个同学。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角的边越长那么角就越大。 () 2、直线总比线段长。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 18÷9×8 200-17×7 24×5+12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 35×(107-79) 819÷(108-99)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2)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200-80÷4×7。 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教师:就是说图中要求我们先算除,再算乘,最后算减。 教师边讲边板书:200-80③÷①4×7②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确定要先算80÷4,再算乘法。 教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与刚才分析的图中的要求一致吗? 教师:说明这个算式列对了。 同学们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指示计算,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教师指导:每算一步,要把结果写在原来这步计算相应的位置,比如80÷4这一步的结果是20,这个结果要写在原来80÷4的这个位置上。 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 教师:多一步计算,顺序的分析和计算过程都要复杂一些了,但是有相同的地方吗?(着重发现确定计算顺序的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对了,前面掌握确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方法,在三步计算中也同样适用。 你能用你掌握的计算知识确定下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100以数的认识 课题一数数、数的组成(一) 【教学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用数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直观印象,为建立数位概念作好准备。会用计数单位“一”和“十”数出100以的数,会正确地数出“翻坎数”。 2直观了解100以数的组成,知道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用数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直观印象,会数100以的数,初步了解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教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过了20以的数,你能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20以的数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对,20以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得的确很广泛。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只用到20以的数就够了呢?我们来看这样一幅图片。 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观察这幅图片,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图片上提供的信息自由地说。教师:这些信息里面的数是20以的数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看来在这里20以的数不够用了,这一单元我们就来认识100以的数。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数数,现在请同学们每人拿出20根小棒数一数。 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说出: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5根5根地数…… 教师:对,我们有很多种数数的方法。但是,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用得最多的数数方法就是一根一根地数和一捆一捆地数,也就是10根10根地数,(板书:一根一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用这两种方法来研究怎样数比20更大的数。 教师:用这两种数数的方法,10以后怎么数呢?要求学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数,10后面加上1就是11,再添1就是12……10根10根地数,1个十是10,2个十是20。 教师:现在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把手中的小棒合起来,从这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不过在数小棒以前,老师有一个问题,20以后怎么数呢? 引导学生回答:一根一根地数,数到20以后就是21,22……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20后面是21呢? 引导学生回答: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了。 教师继续追问:10根10根地数呢?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单元试卷及答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测试卷(A) (时间:70分钟总分:100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第5题第2个空2分,共20分) 1.()、()、()、()统称为四则运算。 2.计算25÷5×6和36+15-28计算时,计算的顺序都是按从()往()进行的。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法,再算()法。 4.计算15×4-36÷3的步骤是:第一步,计算(),求();同时计算(),求()。第二步,计算积-(),求()。 5.要使算式470-420÷5的计算顺序为先算减法,应该使用(),算式改为:()。 6. 在含有两种括号的算式里,运算的顺序是先算(),再算(),最后算()。 二、我会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2.18×5+(36 - 12 )去掉括号后,结果不变。() 3.49×[(15+13)÷4]的运算顺序是先乘,再除,最后加。() 4.算式5÷0没有商,算式0÷0有无数个商。() 5.四则运算中,列综合算式都要用到括号。() 三、我会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A.(900-224)÷4=169 B.900÷4-224=1 C.900-224÷4=844 D.(900-224)÷4=194 2.252加70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 A.(252+70)÷14=23 B.252+70÷14=23 C.252+70÷14=257 D.252÷14+70=88 3.120减15乘6的积,差是多少?() A.120-15×6=40 B.120-15×6=30 C.120-15×6=630 D.(120-15)×6=630 4.81加54的和再除以27,得多少?() A.81+54÷27=5 B.81÷27+54=57 C.81+54÷27=83 D.(81+54)÷27=5 5.576除以12的商再乘6。积是多少?() A.6×(576÷12)=288 B.576÷12×6=28 C.576÷(12×6)=8 D .576÷12÷6=48 四、我会算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共10分) (32-32)×72×23= (13×5×0)÷7= 28+32÷8= 12-45÷5+3= 23×2-0×50= 42÷7÷6= [(48+32)÷5] ×0= 52-14×3= 76×(2-0)×5= 125×8= 2.递等式计算(每题3分,共18分) 5100-736÷4×25 (28+17)×(50+16)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西师大版小学生一年级试卷。全套试卷共20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一单元使用(2份) 2. 第二单元使用(2份) 3. 第三单元使用(2份) 4. 第四单元使用(2份) 5. 第五单元使用(2份) 6. 第六单元使用(2份) 7. 第七单元使用(2份) 8. 第八单元使用(2份) 9.期中检测卷(2份) 10.期末检测卷(2份)

第一单元测试卷(A) 一、填空题。( 每空1分,8题4分,9题3分,12和13每空5分,共60分。) 1、看图写数。 ()() ( ) 2、6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和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比89大1的数是(),比它小1的数是()。 4、(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 )。 (2)百位上是1,十位和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5、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6、在○里填">"、"<"或"="。 28○27 81○91 91○89 36○63 70○69 67○76 7、 (1)和37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2)69和71中间的数是( )。 8、写出5个十位上是4的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5个个位上是“3”的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面各数。 十四( ) 三十八( ) 七十( ) 四十( ) 六十五( ) 十七( ) 11、 10个一是( ) 4个十和8个一是( ) 10个十是( ) 9个一和6个十是( ) 3个十是( ) 7个十和1个一是( ) 12、个位是0的两位数有()。 十位是6的两位数有()。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课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三、确定位置 四、三角形 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八、统计 九、总复习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课教案(2010年修订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 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

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18÷9×8200-17×724×5+12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35×(107-79)819÷(108-99)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 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 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 算(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 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姓名: 第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 一.数位顺序表 二.计数单位有: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怎么样读万以上的数? 1.读数要先分级,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为一级。 2.读数要从高位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四.怎么样写万以上的数? 写数要从高位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五.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从高位比起,最高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六.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1.用“万”作单位表示数:首先要去掉这个数末尾的4个0后,再加上一个“万”字。例如:250000=25万。 2.用“亿”作单位表示数:首先要去掉这个数末尾的8个0后,再加上一个“亿”字。例如:1400000000=14亿。 七.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求近似数?(通常用“四舍五入法”)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首先找到万位,看万位后面一位(0-4就舍去,5-9就在前一位进1)。 2.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首先找到亿位,看亿位后面一位(0-4就舍去,5-9就在前一位进1)。 八.身份证号码都是18位,从左往右排序,1~6位为地区代码,7~14位为出生年月日,15~17位为顺序号,最后一位数字是校验码。第17位用奇数表示男性,用偶数表示女性,那么“440624************”是一个女性的身份证号码,这个人生于1978年2月29日。 九.电子计算器一般由电源及开关、显示屏、键盘和内部电路等几部分构成。 第二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一、加减法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3.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差用减法计算,求两个数的积用乘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商用除法计算。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验算用减法,减法验算用加法)。 二.加法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 )+c=a+(b+c) 三.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相当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注意○1:523-(217+183)=523-217-183 注意○2: 437-122-137=437-137-122 在简便运算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再思考用什么方法。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10个千是( ),10个万是( ),( )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 )是一千万。 2.867005036是由( )个亿,( )个万( )个一组成。读作( )。 3.用1,3,5,7,9五个数字组成最大的数是( ),组成最小的数是( )。 4.从个位起,第七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第九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5.按规律写数。 五万、十万、十五万、( )、( )、( )。 一千零七十万、一千零八十万、一千零九十万、( )、( )、( )。 6.一个数的百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4,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7.最大的八位数比最小的九位数小( ),比最大的七位数多( )。 8.8030000=( )万 76000000000=( )亿 9.3994900≈( )万 7990100000≈( )亿 10.699800,701000和710000这三个数,( )更接近70万。 11.67□980≈67万,□中可以填( ),99□8000000≈100亿,□中可以填( )。 二、判断题。(对的画“√ ,错的画“×?”) 1.一个数的近似数,要么比它本身大,要么比它本身小。( ) 2.万位上的“5”表示五万,亿位上的“5”表示五亿。 ( ) 3.近似数一般是与准确数非常接近的数。( ) 4.6390000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是6万。( ) 三、读一读,并填一填。 2013年上半年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1766000000(读作: )人次,国内旅游人数1749000000人次,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13000亿元;2013年上半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45143200人次,约是( )万人次。 四、写出下面横线上各数。 1.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九万九千八百千米。写作( ) 2.2002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八千一百五十七万五千人次。写作( ) 3.蜻蜓的眼睛是由二万多只小眼组成的。写作( ) 五、下面是2013年我国一些主要农产品的总产量,请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北师大版数学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课件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难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教法: 问题教学法学法探究法 教学教具: 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6分) 1、看图写数。 ()()()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百位是第()位。 3、一个数十位是4,个位是5,这个数是()。 4、24的2在()位上,表示()个(),4在()位上,表示()个()。 5、10个十是(),100里面有()个一。 6、比99多1的数是(),比70少1的数是()。 7、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0的数是();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6的数是()。 8、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9、2元3角=()角 5元=()角 70角=()元 二、按要求圈起来。(4分) ○1把动物圈起来。 ○2把水果圈起来。 三、在○里填上>、<或=。(6分) 76-50○30 38+20○56 78-30○50+8 75-5○15+10 45+7 ○7+45 24-6○58-40 百十个百十个

四、请你仔细算一算(共8分) 87-16= 23+47= 60-20= 63+14=15+32=97-50= 23+32= 54-13= 13+15= 79-19= 7+51= 46-38=30+60= 88-15= 62+16= 85-34=五、用竖式计算。(12分) 56-28= 46+38= 23+17+26= 67-28-19= 六、蚂蚁回家—连线。(10分) 30 49 82 8 39 七、数一数。(共5分) ()个 ()个 ()个 ()个 八、连一连。(4分) 98 - 90 87 - 5 48 + 1 38 - 8 37 + 2

新版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全册教案 上学了 第1课时看一看,数一数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一上P2-4。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了解学习环境。 2.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初步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最初步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能完整地说一句含有数的话。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从幼儿园来到了小学,成为了一名小学生,你高兴吗? 2.揭示课题:今天不只是你们上学了,小明也上学了,他请我们去参观他的学校,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师生互动 1.了解学校环境,激发观察兴趣 (1)(投影仪出示“上学了”图) 要求: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校园图,可以从近往远,从远往近,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开始观察。说说你在校园里图上都看到了些什么?(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有一幢大楼;有一面红旗;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有6个小朋友在踢足球,有3个小朋友在玩飞机......) 老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 小结:是啊,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校的乐园,宽阔的操场是我们活动的天地,校园就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小朋友喜欢自己的校园吗? 2.数图中的数量 刚才有位聪明的孩子说的是“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他带着一个数——“2”来说这件事,真棒!请仔细看一看图,认真数一数,你能像他那样带着一个数来说一说校园里有些什么吗?

(1)观察好以后,先说给同桌听。 (2)谁来说给大家听?(全班交流) 根据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并板书数字1-10,引导全班小朋友带着数字齐说一遍 (3)要求: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完整地说一句含有数的话,说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生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认真。在校园里,我们找到了哪些数呀?(引导学生说出1~10) 3.指导学生看P4图再来数一遍,并用手势来表示1~10。 4.你能用带有数的一句话来说说我们身边的事吗?可以是家里的东西,商店里的,街上的......都行,先跟同桌说一说。(学生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谁第1个来给全班同学说? 小结:小朋友们说得好!家里有2台电视,操场上有5棵树......原来呀,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到处都有数学。 三、实践活动 1.要求:请小朋友用带数字的话来作自我介绍,老师先作一个示范,“我今年XX岁,家里边有4个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有1台电冰箱,2个电视机……”懂了吗?现在就说给你的同伴听听。(生交流)2.生交流完后,请勇敢的孩子和全班交流。 要求:数一数他一共说了多少个数字。(及时鼓励说得好的学生)3.全班一起游戏,找一找你的好朋友,把自己介绍给他(要求用带数字的话来作自我介绍)师生齐唱找朋友歌。 四、课堂小结 1.刚才老师带大家参观了小明的学校,你们喜欢吗?小朋友们这堂课表现得很棒,说了许多带数的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到处都有数学,你们知道这节是什么课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 2.数学中有许多奥秘等着小朋友们去探索,有许多好玩的东西等着大家呢! 第2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一上P5-6。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题训练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 学校班级姓名__________ 一、三位数乘二位数竖式计算 135×45 108×25 54×312 47×210 245×32 138×54 126×89 203×32 312×255 437×28 82×403 208×24 36×137 406×23 460×23 305×57 624×78 46×589 353×56 45×240 479×85 28×312 47×210 138×49 437×28 125×86 335×26 165×24 256×31 82×403 126×89 203×32 918×27 28×36 54×312

47×210 568×29 203×47 338×26 717×26 234×46 613×48 320×25 694×17 13×450 670×90 25×291 32×246 195×32 245×31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26×270 二、三位数除以二位数计算题 700÷40 336÷21 858÷39 888÷37 640÷32 432÷46 966÷23 731÷79 850÷28 370÷40 159÷94 294÷29 689÷34 618÷88 372÷45

328÷42 395÷56 725÷74 440÷70 432÷48 350÷34 930÷32 864÷36 598÷26 609÷87 771÷38 840÷56 152÷14 117÷25 384÷34 241÷23 367÷24 463÷49 341÷26 117÷36 910÷65 457÷19 543÷42 960÷32 872÷19 三、脱式计算 45+240÷12 124+78+22 100-35-25 (140-70)×54 63+84×2 490÷7+24×5 26×6-110 (46-20)×30-90 25×27×4 15×7+85×7 (40-4)×25 2400÷80-14×2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 (一)比一比 1、数的顺序:0~10各数的顺序是0,1,2,3,4,5,6,7,8, 9,10 2、数的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当两个数相等时,用“=”来表示,当两个数不相等时,用“﹤”或“﹥”来表示。 (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数的分解和组成:一个大于1的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反过来几和几也可以组成一个大于1的数。如10能分成1和9,1和9也能组成10 2、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第几表示物体排列顺序,只对应1个物体 3、加法和减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减法的含义: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3)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分解和组成计算比较简便。 4、一图四式: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即先算前面两个数,再用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 6、用“”和“?”表示的实际问题:(1)如果“?”在“”的下面,表示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2)如果“?”在“”上面的一侧,表示求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11~20各数的认识 1、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2、数的组成: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20是由2个十组成 3、数位:一个数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4、写数: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 5、“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时,如果两个数的大小相差很多,就可以说大数比小数“大得多”或小数比大数“小得多”;如果两个数的大小相差很少,就可以说大数比小数“多一些”或小数比大数“少一些”。 6、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字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减。

西师大版本数学课件

西师大版本数学课件 西师大版本数学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能够选择分类标准的方法和正确分类的方法。 难点: 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教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 一﹑学前准备: 道具(铅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师:最近小鹿文具店跟小熊文具店同时开张,他们都邀请我们去他们文具店看一看,那我们现在就去参观一下好不好?(播放影片)

2﹑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 (1)﹑感知分类 师:这里每个文具店里都有好多文具,但是参观完这两个店后你更想去哪个文具店买文具呢?为什么? 生:…… 师:我们去商店买东西的时候,售货员能很快地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这么多东西如果随便乱放,售货员能轻易找得到吗?售货员是怎么样摆放这些东西的呢?请看大屏幕。(观看幻灯片)引导学生说出: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了。 揭示概念:对了,像售货员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 分类: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2)﹑动手分一分: 请同学们动脑筋,你能帮小熊整理他的文具店吗? (3)﹑联系生活 出示两组幻灯片,请学生将他们分别进行分类,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3﹑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师:老师从开学到现在在班上捡到了好多只铅笔,我也想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将他们分类,你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你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打算怎样帮老师分啊?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1、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 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做 2、狮子今年28岁,大象今年的岁数比狮子的3倍小25 岁,大象比狮子大多少岁 3、师徒两人工作147个零件。徒弟每时做12个,师傅每时做18个。师傅做27 个后,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才能完成任务 4、剑兰花每支18 元,水仙花每支85 元,李阿姨买8 支剑兰花和 1 盆水仙花。付出250 元,应找回多少元 5、一条跑道长60 米,我每次跑7 个来回,我每次跑多少米 6、小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900 米,平时走12 分。一天他有急事,平均每分比平时多走15 米,这天小强用多少分从家走到学校 7、胜利小学四年级有25个小组,每组 4 人。 (1)如果每人植树8 棵,一共植树多少棵 (2)如果四年级共植树900 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8、某公园:成人票40 元/人;儿童票半价。两种票各买14 张。一共需要多少钱 9、每张桌子65 元,每把椅子35 元。够买40 套桌椅要多少元 10、冰冰冷饮部的牛奶雪糕:批发60元/箱,零售3元/支。李阿姨批发3箱牛奶雪糕,每箱30 支。如果按零售价全部卖完,可以赚多少钱 11 、余刚和苗苗约定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去少年文化宫。余刚每分走75 米,苗苗每分走60 米。经过 5 分两 人正好在少年文化宫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1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车站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5 千米,乙车每时行52 千米, 两车开出 3 时后相距多少千米 13、甲、乙两个工程队修复一段510米长的公路,甲队每天修45米,乙队每天修40 米。两队同时各从一端开工。8 天能否修复这段公路 14、两辆货车运化肥,小货车每次载重3吨,大货车每次载重6吨。如果两辆车都运了24 次,共运化肥多 少吨 15、少先队员植树,第一组平均每人植树11 棵,第二组平均每人植树13 棵。如果两个组都有10 人,第二 组比第一组多植树多少棵 16、一辆客车以每时40千米的速度从汇东车站早上6时出发,一辆小轿车以每时80 千米的速度从双凤车站早上8 时出发。两车中午12 时相遇,汇东车站和双凤车站相距多少千米 17、王兰有158 元,李丹有126 元,她们各买了一个价格相同的包。她们两个的钱合在一起刚好可以买两个。李丹应还王兰多少钱 18、兰兰和亮亮要完成297 张图片的设计任务。兰兰每天能设计15 张图片,亮亮每天能设计18 张图片。他们10 天后能完成任务吗 19、两辆货车同时从一个商场出发,向背而行。一辆车每时行42 千米,另一辆车每时行48 千米。经过多 少时间,两车相距270 千米 20、爷爷奶奶今年估计能收200 千克梨,还养了23只母鸡,一只母鸡一年约产蛋8 千克。爸爸每月给他们 300 元赡养费。如果鸡蛋每千克8 元,梨每千克 5 元的售价计算,预算爷爷奶奶今年的收入是多少 21、用 1 根长30 厘米的细铁丝围成三角形。 (1)如果围成 1 个等边三角形铁框,它的一条边长是多少厘米 (2)如果围成 1 个底边长是8 厘米的等腰三角形铁框,它的一条腰长是多少厘米 (3)能围成一个两条边长分别是16 厘米和9 厘米的三角形铁框吗 22、1 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是 5 厘米,另一条边是 4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3、100 千克小麦能加工75 千克面粉。 1 千克小麦能加工多少千克的面粉 24、如果把10 万张相同的宣传卡片一张一张的相连成“长龙” ,你知道这条长龙能排多远吗(一张卡片的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