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音乐欣赏渔舟唱晚图文_1课件

五年级上册音乐欣赏渔舟唱晚图文_1课件

五年级上册音乐欣赏渔舟唱晚图文_1课件

五年级上册音乐欣赏渔舟唱晚图文_1课件

音乐欣赏《渔舟唱晚》教案

音乐欣赏《渔舟唱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的音乐欣赏曲,进一步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表现手段,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2.欣赏古筝演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并与现代电子音乐的音响效果相比较,感受、体验电子合成器的效果。 3.感受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学习有关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辨别多种乐器音色。 2.能掌握一种或几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的相关知识,并能进行音乐实践、创造活动。【教学难点】 认识、了解电声乐队中常见的几种乐器,提高学生对各种乐器音色的辨别能力。 【课型】 音乐欣赏课 【教学手段(教具)准备】 多媒体形式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授课年级】 职高一年级 【授课教师】 沈利 【授课教师工作单位】 四川省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教学进程】 安全教育:

先清点人数,再进行相关安全教育。 一.引言: 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认识哪些乐器?(……)那我们先来听两段音乐,看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二. 听辨导入: 1. 对比听赏 先听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片段,再听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片段。 同学们分辨一下,刚才听到的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一段是古筝演奏的,另一段是由电子合成器演奏的,它们所用的乐器不一样,效果也有所不同。)那么,什么是电子合成器?什么是电声乐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电子音乐的世界。 2. 引入课题《渔舟唱晚》(出示视频图片) (1)电子合成器(出示视频图片) 一种能产生多种音响的电子乐器系统。它可以模拟很多种音色,如: 钢琴类——古钢琴、电钢琴等; 风琴类——手风琴、口琴等; 弦乐类——大提琴、小提琴等; 铜管类——圆号、小号、长号等; 人声——主要采用合唱形式; 自然界音响——鸟鸣、水声、风声、枪击声、火车声等。 (2)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出示视频图片) 电声乐队:指由电子乐器为主组成的乐队,包括一般电子乐器和电子合成器。几种常见的电子乐器: 电子鼓——亦称爵士鼓,包括一个大鼓和一个吊镲、若干高低音不同的较小的“通通鼓”及其他打击乐器。 电吉它——由一般吉它加上扩大器并连接音箱而成。 电贝司——贝司(bass)是低音的意思,亦称低音吉它,共四根弦。电贝司形同电吉它,演奏方法基本也与吉它相近。 电子音乐:指运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创造出来的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3.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 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4.欣赏全曲 5.小结: 简介格里格生平。 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五年级欣赏曲目

五年级欣赏曲目 一、《晨景》管弦乐【挪威】格里格曲 这个旋律先由长笛主奏,紧接着双簧管与之相呼应,在音乐描绘红日东升、金光四射的意境时,是用小提琴奏出的。(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二、《渔舟唱晚》古筝独奏 描绘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三、男低音独唱《嘎达梅林》蒙古族民歌两个乐句 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二次快,表现了高大的英雄形象。 四、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1---3部分一般,第四部分激烈,第五部分悲伤,第六、七部分悲伤。 五、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第一部分热烈、明快第二部分喜悦、舒展(笛子) 第三部分欢快、轻快(笛子、云锣)第四部分热烈、快速(锣鼓) 六、器乐曲《打猪草》黄梅戏曲调对歌化解矛盾,描绘了农村生活画面。 七、萨克斯独奏《回家》【美】凯丽金曲匆匆回家的游子在归途中 八、管弦乐《可爱的家》【英】比肖普曲 主旋律两遍第一遍中提琴主奏第二遍钢片琴、弦乐演奏 九、小提琴独奏《思乡曲》马思聪曲内蒙古忧伤怀念 旋律波浪形线条,上下翻动,表达了忧伤、怀念的情绪。三次变奏,第三部分小提琴在高音区,明亮、辽远。 十、女声独唱《小村之恋》庄奴词日本思乡之情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结尾处再现第一乐段第一乐句,歌曲的高潮在第二乐段。 十一、女高音独唱《谁不说俺家乡好》---选自影片《红日》山东热情爽朗 军民一家鱼水情对幸福的向往赞美家乡 浙江民歌《采茶舞曲》 十二、弦乐四重奏《嬉游曲》【奥】莫扎特曲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首乐曲属于舞曲 十三、意大利乐曲管弦乐《缆车》 十四、《乘雪橇》【美】安德森曲 主题出现了四次,每次出现都要反复一遍,音调连绵不断,逐层升高。 十五、《迎来春色换人间》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杨子荣唱抒发了杨子荣乔装打扮、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教案优选稿

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教 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介绍民族乐器——古筝,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情感目标:介绍民族乐器——古筝,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 教学准备: 古筝、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用古筝伴奏复习歌曲,导入古筝欣赏曲目《渔舟唱晚》,板书课题。 二. 认识古筝,听赏乐曲 1. 这是什么乐器(古筝)你一定对它充满了好奇,你想认识它吗谁来说说,你所认识的古筝,知道那些关于古筝的知识,能分享给同学们。 2教师补充介绍:古筝的历史,型质,特色,演奏形式等 3 教师弹奏《渔舟唱晚》: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你结合题目,说说自己脑海里想象出了什么样的画面。 4 教师总结学生所说的,讲述《渔舟唱晚》的内容, 5 分段欣赏,细节分析。 第一乐段悠闲自得,满载而归 1)体会古筝技巧:滑音、颤音、刮奏,分别让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弹奏,出示投影片,边听乐曲边分辨技巧并体会技巧的意境。

速度力度旋律线体现情景 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发展而来,渔船破浪疾驰,活跃欢快 3)讨论速度、力度、旋律 4)出示三幅画,你觉得哪幅画能表现这部分意境 第三乐段高潮部分,百舟竞归,欢畅热烈,在高潮处切住,速度徐缓,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耐人寻味。 1)选画。 2)听录音,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舟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并思考: 速度力度旋律线体现情景 高潮部分? 3)讨论 3.尾声 1)听老师弹奏,思考: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小学音乐 渔舟唱晚 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在《渔舟唱晚》欣赏活动中认识古筝的形制和音色,感受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动的动人湖面。 2. 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了解乐曲曲式结构,能够选择合适的音乐表情术语描述乐曲三部分的情绪变化。 3. 感受音乐,想象音乐,通过模唱和律动等方式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其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 全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用慢板奏出了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并配合左手揉、吟等装饰手法,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湖滨晚景的赞美。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旋律是从第一段上下八度跳进的曲调中发展而来的。从全曲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在这段中用了清角音(fa),出现了暂时的离调。转入下属调,形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欢歌、破浪行舟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用快板奏出一连串模进音符,形象地表现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力度加强,运用了古筝独特的演奏方法表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情景。 尾声:音乐在高潮处突然收住,尾声旋律缓缓流出,这是第二段旋律中的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力度减弱,好像最后一个涟漪消失在月色之中,湖边只留下一片幽静,意境深远。《渔舟唱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古曲。被改编成许多不同的演奏形式,如长笛独奏、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管弦乐合奏等,特别是小提琴独奏《渔舟唱晚》,更加突出了音乐的歌唱性,其中的慢板主题优美流畅,成为广为流传的旋律之一。中央电视台在“天气预报”中也运用了这段主题,使它的影响更加广泛。一位外国竖琴演奏家听了这首乐曲之后非常赞赏,称它为一首“富有东方风味的世界名曲”。 3重点难点 1. 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正确地描述。 2. 体验我国民族乐器──筝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渔舟唱晚 播放与《渔舟唱晚》意境相同的视频片段,师:这个小视频的画面里都有什么?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用一句话来形容看到的场景和意境?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的方式,感受到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夕阳山水画。那么这幅画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最合适?现在我们就用听的方式去感受一下。 活动2【讲授】渔舟唱晚 1、初听全曲,播放《渔舟唱晚》 ①师:乐曲给你的整体印象如何?从音乐中你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你能否用一段话描述音乐中的画面? ②学生静听全曲,想象乐曲描绘的画面。 ③学生分享听赏心得,教师适时引导,突出动态画面,如歌声四起,渔夫满载而归等。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彼得与狼》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彼得与狼》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彼得与狼》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是通过欣赏,让学生对《彼得与狼》中主奏乐器有初步的认识和感知。 2、是了解乐曲中各种角色的特点,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感受其在音乐表现手法方面的特征。 3、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学习“音乐家相册”—了解普罗科菲耶夫。 教学重难点: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 教具准备:课件、贴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认识乐器。 师:同学们我们欣赏过很多管弦乐曲了,对乐器的了解一定不少,下面就考一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点课件出示图片)这是什么乐器?听听它的声音。 小提琴音色优美抒情。长笛音色明亮、活泼。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单簧管哨片是单簧,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大管音色低沉、厚重。圆号也叫法国号,音色圆润。定音鼓浑厚,有力。 2、介绍乐曲体裁及作者。 师:这七种乐器的音色都有自己的特点,你都记住了吗?下面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彼得与狼》这首交响童话世界里听一听,它是由前苏联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根据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创作的。交响童话和童话故事有什么区别呢?谁知道?(用乐器来表现童话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既有音乐、又有

故事旁白),让我们听一听,每段音乐用了什么乐器来演奏,音乐表现的是谁?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描写彼得的乐段。明快 师:这段音乐是描写谁的?(彼得)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小提琴),在这个故事中,小提琴所演奏的音乐代表的就是故事的主人翁彼得。 2、欣赏描写小鸟的乐段。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 下面,听音乐看老师,谁来了?(小鸟)所用乐器是?(放音乐)感觉小鸟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快乐、高兴的) 3、欣赏描写小鸭子的乐段。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 接下来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双簧管)猜猜是谁来了?(放音乐) 4、欣赏小鸟和小鸭的争执: 哦,小鸭子来了,小鸟和小鸭之间发生了什么?音乐在速度上起了什么变化?这时出现了那两种乐器的声音。(放音乐)(两种乐器交替出现)作曲家用音乐生动的刻画出了这样的情景,真棒。 5、欣赏描写小猫的乐段。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 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 就在小鸟和小鸭子争论不休的时候,猫来了,从音乐中,你想像出小猫是怎么来的吗?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猫的形象呢?你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摆动你的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听音乐)(回答:单簧管) 6、猫捉小鸟: 猫来了之后,她想干什么?你能听出几种乐器?分别是什么?(放音乐) 7、欣赏描写老爷爷的乐段。音色浑厚的木管

小学音乐《渔舟唱晚》教案

《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 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应的古诗。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古筝。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1、教师配乐朗诵唐代王勃的《渔舟唱晚》,设问: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同时,你能听出乐曲的演奏乐器叫什么吗? 2、认识古筝: 师生共同研究古筝,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出示课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3、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筝曲《渔舟唱晚》,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朗诵,营造了学习意境。同时,通过了解古筝的音色,结构及演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二、欣赏筝曲,整体感知 1、教师简介筝曲《渔舟唱晚》。 2、设问: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在欣赏之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

举手示意。 3、播放《渔舟唱晚》(视频),师生共同欣赏。 4、板书课题,了解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感知《渔舟唱晚》,使学生对作品写作背景、作者、作品大致有所了解,并能够初步了解古筝这一乐器。 三、分段欣赏,互动体验 1、欣赏第一部分音乐。感悟音乐特点,让学生谈谈从音乐声中能想象这是怎样的景色? 2、了解古筝的技巧,品味意境。 3、哼唱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第二部分音乐: (1)播放课件,感受音乐情绪。 (2)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舟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 (3)讨论:速度、力度、旋律线、体现情景。 5、完整欣赏。 师: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好好品味乐曲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感受吧。

小学音乐五年级欣赏课《北风吹》教案

小学音乐五年级欣赏《北风吹》教案 教学目标: 一、聆听不同体裁、形式的《北风吹》感受音乐情境的美,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喜爱我国优秀民族音乐艺术,追求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二、在活动中赏析乐曲的结构、情绪。了解歌剧与其它艺术的异同。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在欣赏过程中,能与他人合作参与模仿、演唱、创作等活动,体验创作和表现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一、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分析乐曲体裁、结构特点。二、能与他人合作、大胆创新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白毛女》剧照宣传画、胡子、红绳子、旧帽子等、教学设计: 本我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运用现有媒体大家比较

感兴趣的“超级模仿秀”娱乐节目为导向,贯穿欣赏始终,通过创设情景、形象模仿、唱腔模仿、创作展示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欣赏学习。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通过场地的布置,营造模仿活动气氛,通过展示学生、教师收集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人物、歌剧与其他相关艺术的区别。模仿外形、感受形象。模仿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个环节主要是力求让学生在模仿歌剧人物中初步欣赏乐曲,走近人物、感受形象。赏析作品、体验形象。唱腔模仿赏析歌曲、以情感为线分析歌曲结构特点,熟记主题音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想像能力。创作表现、才艺展示。这一环节是一个巩固、拓展、延伸的过程。在创作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新角度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表演,并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和他人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师:五、一班的孩子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段舞蹈,大家想看吗?(教师表演《白毛女》) 师:刚刚老师跳舞时的音乐大家有没有听过?他叫什么名字?你知不知道他是选自哪部电影里的音乐。(《白毛女》) 师:在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电影《白毛女》的资料,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三篇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三篇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篇一:渔舟唱晚音乐教案 4、渔舟唱晚备课日期:XX、8、27上课日期:XX、9、49、5备课人:高燕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复习歌曲《晚风》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复习歌曲《晚风》 1、聆听歌曲《晚风》 2、跟琴演唱歌曲老师矫正不准确的地方 3、分组唱、男女唱、个人唱 4、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5、根据歌曲表演 三、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四、教师小结:通过此课学习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反思: 同学们能够安静地欣赏歌曲《渔舟唱晚》听得特别认真听辨活动时听得也不错但划拍时有的同学划得不标准练习后同学们做得不错了 渔舟唱晚音乐教案篇二:《渔舟唱晚》教案 《渔舟唱晚》教案 姓名:冯蕊 单位:宁河县芦台一中 授课年级:初中八年级

教学目标: 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 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 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 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 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 的作用 教具: 古筝、多媒体 教学模式: 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 教材分析: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五课故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1.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做变奏练习。 2.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二课时:唱《故乡小路》,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初听歌曲。 2.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3.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4.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 2.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3.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4.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分析: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6)各组展示。 四、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第二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郑州市中原区向阳小学 刘学飞 2010、9

第一课朝夕 教学内容 1 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2 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 3 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3 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 《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 4 1|6 6 4|3. 1|5”中的大跳要唱准。 3 《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4 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人音版音乐八下《渔舟唱晚》教案

人音版音乐八下《渔舟唱晚》教案——古 筝 主讲者:陈日红 一、简单介绍古筝 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来学习音乐。今天,我讲的内容是民族器乐欣赏,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众多的少数民 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乐器,因此,我国的乐器的种类是十 分丰富多彩的,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民族乐器大约有近五百多 种。我想要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要把这么多的乐器讲清楚,是无法做 到面面俱到的,所以,今天我选了其中的一种比较经典的乐器介绍 给大家。大家已经看到了我面前摆放的乐器——古筝。 师:是的,我想大家对古筝很熟悉,但不一定对它很了解,那么今天 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古筝。 师:早在春秋战国的秦国,筝就已经广为流传,因此也称为秦筝,距 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同时筝也 是以音响命名的乐器,弹奏起来铮铮作响,因此称为筝,而在前面加 一个“古”字呢,鉴以说明它的历史久远,因此被称为古筝。 二、了解古筝 师:古筝的构造很独特,它的音色也很美,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近 年来学习古筝的人也越来越多。今天啊,我邀请了我们学校的古筝高 手——陆安迪同学,为大家做示范,大家欢迎!(边看边介绍) 师:古筝演奏者大都采用的姿势——坐姿,仔细看她的手——用假甲 演奏(因为假甲音量大,使用方便,不易损坏)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古筝的音色。(示范) 师:古筝的高音区音色清脆明朗,中低音区具有柔和委婉质朴的韵味。 三、筝的派别

筝在我国流传的面积非常广,因此它的音乐融合了各地的民歌、说唱及民间音乐,形成了不同的音韵特点及演奏技巧,产生了不同的 派别,其中有五个派别比较著名,他们是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浙江 筝派、潮洲筝派以及客家筝派。 1、河南筝派 河南人的性格,指的是他们的语言具有高亢粗犷、明朗谐趣的风格。河南筝演奏的特点和他们语言风格是很相似的。河南筝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代表曲目有:《陈杏元和番》、《打雁》、《闹元宵》等。示范《闹元宵》片断。 2、山东筝派 的曲目,刚劲内在的气质和朴实优美的抒情性在全国享有盛名。示范《清风弄竹》片断。 3、潮州筝派 婉。代表曲目有:《寒鸦戏水》示范《寒鸦戏水》片断。 4、客家筝派 味。代表曲目有:《崖山哀》、《出水莲》、《蕉窗夜雨》等。示范《出水莲》片断。 5、浙江筝派 称“杭筝”、“武林筝。是我国各大筝艺流派中的后起之秀,浙江筝有一个特点,就是“摇指”的运用,摇指在其他筝派中是没有的。示范摇指片断(随意) 雅含蓄,旋律流畅优美。示范演奏《浏阳河》片断。 古筝的表现力非常强。她能够表达许多层面的东西。人的悲喜、忧伤等各种情绪,如《秦桑曲》片断、《阳关三叠》片断、《渔舟唱晚》片断。还能表达自然界种种情景,如《战台风》中风的各种形态,示范片断。《高山流水》的水声等。另外,许多民歌也被改编成古筝曲,如《浏阳河》,示范片断。 四、介绍作品《渔舟唱晚》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让大家完整的欣赏一首乐曲呢,经典的古筝曲要数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了,它是我国古筝 演奏家娄树华于一九三六年根据古曲《归去来》改编而成的,它的题目 取自唐代诗人王勃的《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的诗句。因此,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乐曲描写了古代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渔民们满

五年级音乐教案

新东北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东北风》,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演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话东北.唱东北.演东北.创编东北民歌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喜爱东北民歌。 二.教学重点:通过《东北风》的学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弱起小节的学习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部分: 1.欣赏:《家在东北》提问: (1)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东北地区) (2)我们就是家在东北的孩子,你对东北有哪些了解? (二)新授部分: 1.导入: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不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艺术形式:幽默的东北小品.火爆的东北二人转,都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民歌《东北风》。

2.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范唱。并提出问题: A、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B.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感受《东北风》的东北风格,熟悉《东北风》的曲调,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C.师小结东北民歌的特点。 3.学唱歌曲: (1)读歌词,体会歌曲内容。 (2)出示歌谱,讲解曲谱节奏:强拍弱起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歌篇,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集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教学难点在老师的帮助下得以解决。继续熟悉《东北风》曲调,为下一步学唱做准备。] 4.学生尝试着随琴填唱第一段歌词。 5.启发.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1.让学生欣赏几首东北民歌片段。 过渡语:东北民歌好听吗?你想不想加入到东北民歌的创作中来? 2.小组合作,学生研究创编歌词。 3.小组学生汇报。 4.师生给予评价。(互评,他评,自评)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给予学生创作的空间,增强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四)课堂小结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渔舟唱晚word教案

民族器乐欣赏——古筝 主讲者:陈日红 一、简单介绍古筝 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来学习音乐。今天,我讲的内容是民族器乐欣赏,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乐器,因此,我国的乐器的种类是十分丰富 多彩的,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民族乐器大约有近五百多种。我想 要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要把这么多的乐器讲清楚,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的,所以,今天我选了其中的一种比较经典的乐器介绍给大家。大家 已经看到了我面前摆放的乐器——古筝。 师:是的,我想大家对古筝很熟悉,但不一定对它很了解,那么今天 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古筝。 师:早在春秋战国的秦国,筝就已经广为流传,因此也称为秦筝,距 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同时筝也 是以音响命名的乐器,弹奏起来铮铮作响,因此称为筝,而在前面加 一个“古”字呢,鉴以说明它的历史久远,因此被称为古筝。 二、了解古筝 师:古筝的构造很独特,它的音色也很美,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近 年来学习古筝的人也越来越多。今天啊,我邀请了我们学校的古筝高 手——陆安迪同学,为大家做示范,大家欢迎!(边看边介绍) 师:古筝演奏者大都采用的姿势——坐姿,仔细看她的手——用假甲演奏(因为假甲音量大,使用方便,不易损坏)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古筝的音色。(示范) 师:古筝的高音区音色清脆明朗,中低音区具有柔和委婉质朴的韵味。 三、筝的派别 筝在我国流传的面积非常广,因此它的音乐融合了各地的民歌、说唱及民间音乐,形成了不同的音韵特点及演奏技巧,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其中有五个派别比较著名,他们是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浙江筝派、潮洲筝派以及客家筝派。 1、河南筝派 三国时的曹植有诗曰: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奋逸响”,符合河南人的性格,指的是他们的语言具有高亢粗犷、明朗谐趣的风格。河南筝演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二、教学分析: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

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四、进度计划:

九年级语文下册 《渔舟唱晚》教案 北师大版

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1.能识别筝的形状和音色特点.能伴随音乐唱熟旋律 2.让学生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 初步能力,获得美的体验。 教材重点和难点:1.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对的古 诗。 教具准备:课件、古筝、《丰收锣鼓》VCD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一样乐器,大家看这是什么乐器? 师: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低上的流水。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理解乐曲: (一)学生完整曲欣赏一遍。 (二)学生回答问题。 (三)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每个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乐曲就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翁满载丰收的喜悦,放歌归航的诗情话景。 师:你们说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呢? 生:三个部分 (四)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部分 (1)师:是的。下面,老师请我们班的邬欣宁为大家演奏第一部分,请你们想一想这一部分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是怎样?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弹奏一部分后生回答) 节奏:平稳情绪:宁静速度:徐缓旋律:优美、恬静 师小结: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 学唱主题旋律:让我们在这么美丽动人的画面中随着邬欣宁同学的琴声一起来唱一唱吧。 (2)欣赏第二部分 在这一乐段中,你们听到了一种什么声音?(流水声、一连串加快的音等)

五年级音乐上册《渔舟唱晚》教案

第3课时聆听《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复习歌曲《晚风》,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复习歌曲《晚风》 1、聆听歌曲《晚风》。 2、跟琴演唱歌曲,老师矫正不准确的地方。 3、分组唱、男女唱、个人唱。 4、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5、根据歌曲表演。 三、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四、教师小结:通过此课学习,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反思: 《晚风》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夕阳的晚上”、“树丛中夜莺的歌唱”等等,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我觉得这一课的教学难点在于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唱好二声部合唱,对于刚上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唱好二声部是有一定困难的。有的学生音准都很难把握,更别说是二个声部的歌曲了,我想只要能让他们感受到歌曲的意境,营造一种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培养他们感受歌曲的能力。首先让学生唱熟两个声部,我根据这首歌曲旋律特有的规律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区别,从而唱准旋律,使学生把握旋律更深入。然后再让学生在我的指挥下逐个乐句的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让合唱难度减小化,让学生兴趣、信心增大化。这样学生在一个比较缓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了。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渔舟唱晚 1|花城版

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教学目标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

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2学情分析 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民工子弟和周边农村,音乐基础比较差,特别在欣赏方面没有兴趣,课程比较难进行。 3重点难点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欣赏《渔舟唱晚》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