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理分区(青藏地区)(共23张PPT)

中国地理分区(青藏地区)(共23张PPT)

中国地理分区(青藏地区)(共23张PPT)

中国地理分区(青藏地区)(共23张PPT)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中国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中国地理之青藏地区 一、考纲透析 1.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在图上画出经纬线,确定其位置)。 2.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农牧业生产特点。描述该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影响种植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4.能源和矿产资源。了解青藏地区能源的开发及矿产资源的分布。分析该地区太阳能和地热丰富的原因。 5.分析青藏铁路选线考虑的主要因素。青藏铁路修建的区位及意义。 6.主要城市。分析青藏地区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 7.了解青藏地区要的环境问题及措施。 二、体验高考 (2012 安徽卷)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 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1-2 题。 1.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2.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3~5题。 3.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4.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 5.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三、自建基础 1.填注 (1)重要的山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巴颜

中国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含答案)

中国区域地理第八章青藏地区 主备人:胡露茹 姓名班级学号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准确定位。主要矿产地及能源分布。 2.熟悉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能分析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自然资源(如主要矿产、能源)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地域类型,能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特点。 5.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理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认识青藏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的区位。 二、重点难点: 1.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及保护措施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复习材料:《区域地理》P157-163;《图文详解》P199-200 四、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青藏地区概况 一、概况 (一)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占全国1%,具有的特点。 (二)民族与宗教: 1、民族:主要聚居区 2、宗教: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位置和范围: (1)青藏地区位于山脉以西、山脉以北、山-- 山脉—山脉以南。区内大体可以分为、、 、四个分区 (2)经纬度位置:大约位于N——N,属于纬度的高原; 位于E——E之间, (3)相对位置: 青藏地区西部和南部依次与、、、、、、等国接壤。 利:青藏地区是我国与亚、亚地区的交往的新通道,是我国通往西亚的陆上咽喉要道,将来可能成为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的重要通道。地处我国中巴经济走 廊、中缅经济走廊的起点区。 弊:①与印度存在土地争议,国防压力大。

高中地理刷题首秧区域地理第5章中国地理分区第五节青藏地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刷题首秧区域地理第5章中国地理分区第五节青藏地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五节青藏地区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44分) 【夯基础】 下图是30°N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读图,回答1~2题。 1.在该地形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 A.沙漠和戈壁中缺水问题 B.占用耕地问题 C.冻土和缺氧问题 D.沼泽和河湖多的问题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冻土和缺氧是修建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2.该地形区粮食作物能够获得高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答案 B 解析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2017·惠州模拟]读区域图,回答3~4题。 3.西藏自治区( )

A.河湖稀少 B.年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 C.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 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答案 C 解析结合图例从图中可看出西藏自治区河湖较多;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河流沿岸;根据河流流向可看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4.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 ) A.热量更充足 B.降水量更大 C.光照更充足 D.土壤更肥沃 答案 A 解析高原河谷地区由于海拔较低,热量较为充足,可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热量条件。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据图回答5~6题。 5.黄河、长江、澜沧江指的是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答案 A 解析三江源指的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区,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③分别为黄河、长江和澜沧江,④为怒江,⑤为雅鲁藏布江,所以A项正确。 6.除了三江源地区,青藏高原也是雅鲁藏布江、怒江、印度河等河流的发源地,这反映了青藏高原( ) A.气候高寒 B.地广人稀 C.海拔高,冰川广布 D.湖泊众多 答案 C 解析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冰川广布,淡水较为充足,成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所以C项正确。

中国区域地理——青藏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第八章青藏地区 主备人:胡露茹 姓名班级学号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能准确定位。主要矿产地及能源分布。 2、熟悉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能分析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自然资源(如主要矿产、能源)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地域类型,能分析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因素对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特点。 5、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理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认识青藏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的区位。 二、重点难点: 1、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及保护措施 2、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区位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复习材料:《区域地理》P157-163;《图文详解》P199-200 四、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青藏地区概况 一、概况 (一)面积与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占全国1%,具有的特点。 (二)民族与宗教: 1、民族: 主要聚居区 2、宗教: 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就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位置与范围: (1)青藏地区位于山脉以西、山脉以北、山-- 山脉 —山脉以南。区内大体可以分为、、 、四个分区 (2)经纬度位置:大约位于N——N,属于纬度的高原; 位于E——E之间, (3)相对位置: 青藏地区西部与南部依次与、、、、、、等国接壤。 利:青藏地区就是我国与亚、亚地区的交往的新通道,就是我国通往西亚的陆上咽喉要道,将来可能成为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的重要通道。地处我国中巴经济走 廊、中缅经济走廊的起点区。 弊:①与印度存在土地争议,国防压力 大。 2、地形、地质

高中区域地理青藏地区知识点

青藏地区 1.范围: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以南。 2.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藏南地壳活跃,为两大板块碰撞处,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之最;藏北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波状起伏;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农牧业主要集中在湖盆、河谷地区。 3.气候特征: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太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4.水文特征:冰川融水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印度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尤其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大河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青海湖为我国第一大湖,纳木错,色林错。 5.植被: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 6.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 主导因素:地势高 7.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青海、西藏)。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 畜牧业-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8.工业发展条件: 农业基础-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交通运输-陆地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川藏、滇藏、青藏、新藏。铁路运输在青海较为重要。主要有兰青、青藏铁路。交通不便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 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柴达木盆地拥有铅锌、钾盐、池盐、煤、石油等多种矿产,素有“聚宝盆”之称。主要矿产地有:油田:冷湖。铅锌:锡铁山。钾盐:察尔汗盐湖。盐池:茶卡盐湖。②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藏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青海黄河上游,目前黄河上游已实现梯级开发,建有龙羊峡等大型电站。③藏南雅鲁藏布江谷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建有国内最大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工业生产: 突出特点-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畜产品加工业和采矿业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西宁(毛纺)、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纺) [补充]中国农业地理的综合分析 青藏区(藏、青) 1、本区纬度同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但因地势很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迎风坡降水多,高原面上降水少,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势高,空气稀薄)。 2、农业受气候限制,适于喜凉的青稞、小麦生长。牦牛、绵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草场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围和河源地区。 3、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比较宽阔,降水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由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带的地下水较为丰富,不少地方可以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盆地低部地势平坦,宜耕荒地连片,便于机械化开垦和耕作。 4、雅鲁藏布江谷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使这里的降水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主要分布于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