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构成1-PPT课件

物质的构成1-PPT课件

物质的构成1-PPT课件

物质的构成1-PPT课件

2013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知识点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固体非金属单质等。Fe 、He 、 S 、C 、P 、S 、Si 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 2、、H 2O 、CO 2。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一种元素) 纯净物 有机化合物 CH 4、C 2H 5OH 、C 6H 12O 6、淀粉、蛋白质 (一种物质) 化合物:(多种元素) 氧化物 H 2O CuO CO 2 无机化合物 酸 HCl H 2SO 4 HNO 3 碱 NaOH Ca(OH)2 KOH 盐 NaCl CuSO 4 Na 2CO 3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分子只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不能说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如:水分子比构成它的氢、氧原子大,但也有比水分子大的原子。 纯净物:①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②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 具有固定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可用化学式表示。 混合物:①宏观:由多种物质组成。②微观:由多种分子构成。 不具有固定的组成和化学性质,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速度和间隔发生变化,而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并未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从而构成新的物质。 如:水的蒸发是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通电分解是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氧分子。 3、原子的结构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a 、 原子 原子核(正电) 中子(不带电荷)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b 、原子核内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c 、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 d.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e 、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元素或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f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相对原子质量 a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b\、公式:x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单位为“1”,符号:”Ar ” c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word版有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例1】(2019青岛)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点拨: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A解释正确;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B解释不正确;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是因为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性质相同,C解释正确;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化学不变,分子发生改变,D解释正确。 答案:B 【例2】(2019丽水)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A.原子B.中子C.电子D.质子 解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其中“”应填入的是原子。 答案:A 【例3】(2019安徽)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点拨:碳、铝元素属于不同种类的元素,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错误。有图可知,铝的原子序数为13,故C正确。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带g是错误的,故D错误。 答案:C 【基础巩固】

人教版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有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NaCl 硫酸锌ZnSO4(显著特征:含有SO4 CO3 NO3 OH NH4 PO Cl等原子团) 4 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 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闻到气味等;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子相同物质相同,分子不同物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学会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练习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课题1、分子和原子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水(H2O)、二氧化碳(CO2)、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氧化汞(HgO)等由分子构成。金属(如Fe、Hg、Mg等)、金刚石、石墨、硅(Si)、稀有气体(He、Ne、Ar)由原子构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由离子构成。NaCl由Na+和Cl-构成。CuSO4由铜离子(Cu2+)和硫酸根(SO42-)构成。 2、分子的特征:①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不管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的分子都在不停运动。把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无色)的A烧杯和盛有浓氨水的B烧杯用大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A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氨分子从 A烧杯运动到 B烧杯形成氨水是酚酞溶液变红。 ③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填“固态”、“液态”或“气态”)分子间间隔较大。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时变大,遇冷时变小。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气体受热膨胀或被压缩)一般也是因为分子间间隔改变,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体积、分子数目都不改变。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概念: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其中的最小指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而不是说分子的质量、体积最小) 例如: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对于由原子或离子的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其原子或离子保持,如汞(Hg)的化学性质由汞原子保持。氯化钠(NaCl)的化学性质由钠离子、氯离子保持(填离子符号)。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4、分子由原子构成。如水分子(H2O)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CO2)是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氨分子(NH3)是由一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H2O2)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5、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分子生成或是说分子的种类改变(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物理变化分子和原子都不变。 6、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中含有一种分子分子,纯净物的组成、性质固定。混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分子,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或是说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 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化学变化,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氢气(H2)在氯气(Cl2)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这个化学反应: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一个氯化氢分子。在加热氧化汞(HgO)粉末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直接构成汞,每两个氧原子 构成一个氧分子。 7、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这里的最小粒子是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再分。 课题2、原子的结构 1、原子构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3、在原子中:①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原子序数 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 3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单元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本单元教材共分为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它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及有关计算等内容。本单元既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感性知识也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故在教学时教师要多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方便学生理解、接受。 课题1分子和原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烧杯(大小各5只)、试管、酒精灯、品红、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水等。 一、导入新课 投影四幅Flash动画画面 1.小明站在阳台上想: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到了花香,你闻到了吗? 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为什么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 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 以上四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 二、推进新课 (一)分子及其特点 [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 你看见了什么?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现在正是农历八月,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 “飘香”? 合作探究 探究点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提出问题 (1)走过盛开的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2)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又是什么原因? 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品红在水中逐渐扩散,最后整杯水都变红了。 【实验结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在不断的运动。 归纳总结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动原子,如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这都充分证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基本性质 提出问题(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2)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许多快,主要是为了美观吗? 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了解分子的性质。 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a.盛有约 20mL蒸 馏水的小 烧杯A中 加入5~6 滴酚酞溶 b.从烧杯A中取少量 溶液置于试管中,向 其中慢慢滴加浓氨 水,观察溶液颜色有 什么变化 c.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 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 么现象发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

化学第三次周练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出题人:汤海兵校对人:汤海兵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得分: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总分50分) 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物质中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水B.氧气C.氯化钠D.水银 2.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下列对分子、原子与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4.与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B.C.D. 5.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混合物变为纯净物B.分子间的空隙增大C.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分子总数增加 6.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B.生成物是混合物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1 7.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79 B.核外电子数为34 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 8.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n B.m═n+x C.m═n-x D.m═x-n 9.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⑥Na+比Na稳定. A.①④⑤B.①③⑤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④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物质构成的奥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能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氧分子和硫分子B.氧原子和硫原子 C.二氧化硫原子D.二氧化硫分子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B.氯酸钾C.二氧化锰D.液氧 3.下列关于原子和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大而原子小 B.分子能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 C.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发生变化,而分子发生变化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4.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不停地运动,原子不动 5.同种元素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 A.电子数B.中子数 C.质子数和中子数D.核电荷数 6.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A.分子和原子B.质子和中子 C.质子和电子D.电子和中子 7.下列属于非金属固体单质的是 A.铁B.磷C.冰D.氧气 8.下列物质中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是 A.白糖水B.空气C.水蒸气D.过氧化氢 9.下列能说明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B.品红扩散 C.水在通电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D.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高低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与纯净的氧气化学性质不同 B.人呼出的气体是由多种分子组成的 C.自然界中的氧元素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 D.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三大类 二、填空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如二氧化碳由(填粒子名称)构成的,铁是由(填粒子名称)构成的物质,H2SO4是由(填粒子名称)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粒子;原子是中_________的粒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 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 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 教学设计: 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 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 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 答:不能。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现出来的。 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答: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 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 举例:除了课本上的实验,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的? 回答:如过滤时水能够从滤纸中渗过, 补充实验:20毫升的稀硫酸置于一只小烧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钡,慢慢将硝酸钡溶液滴入小烧杯中,不断搅拌,“乳白色固体”从无到有,并且不断 增多。 说明:生成物硫酸钡不溶于水,聚集到一定颗粒被人的视觉察觉到,分布在水中形成浊液,静置后小颗粒群聚而沉淀。 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步骤:实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 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B.液氧C.过氧化氢D.高锰酸钾 2.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 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 3.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C.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扁,分子变小了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 A.原子的质量很小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很小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不变 6.以下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蒸馏水B.氯化钠C.金刚石D.氧气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1 个氖原子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3+ C.4个氢分子4H D.3个硝酸根离子3NO3- 8.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 9.下列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 A.都属于阳离子

B.都属于阴离子 C.属于同一种元素 D.属于同一种原子 10.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同种元素的粒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11.在各一个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一样多的是( ) 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元素 12.根据右图的有关信息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B.两个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值均为8 C.氯离子符号为Cl- D.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13.关于各元素相对含量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B.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氯 C.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 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变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不同元素的原子,在①中子数;②质子数;③电子总数;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

2015秋浙教版科学七上41《物质的构成》练习题

201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学科随堂练习( 1 ) 2015 年月日班级姓名学号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第 1 节: 物质的构成 一:预习训练 1、分子就是______________的一种微粒, 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 分子又就是 ___________的,分子间的空隙与分子的运动就是物质发生____________的原因, 固体,液体与气体都能发生___________的现象, 但在___________中扩散的最快、分子的扩散快慢还跟___________有关, __________越高,扩散得越快、 2、分子总就是在不断,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分子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空隙,随着压力的增大,分子间的空隙。 3、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就是( ) A、分子就是在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就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D、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瞧到分子的大小 4、氮气液化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就是( ) A、氮气分子的大小 B、氮气分子的组成 C、氮气分子间的距离 D、氮气的分子结构 5、下列情况下,水分子间的间隔最小的就是( ) A、4℃的水 B、0℃的水 C、沸腾的水 D、水蒸气 6、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就是( ) 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瞧见灰尘飞扬 B、水蒸发为水蒸气 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 D、走进厨房,闻到饭菜香味 7、关于扩散,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A、只有液体会发生扩散,气体与固体不会发生扩散 B、只有气体会发生扩散,液体与固体不会发生扩散 C、只有气体与液体会发生扩散,固体不会发生扩散 D、液体、气体与固体都会发生扩散 二:课堂巩固 1、用分子观点解释: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在公园里通常能闻到宜人的花香,这就是因为 ;为了便于运输与使用,通常把石油气加压变成液化石油气贮存在钢瓶里。这一事实说明了。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_________1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就是_________ _________。 2、通常情况下,如果分子的间隔相对较大时,物体就呈,如果分子的间隔相对较小时,物体就呈。(填“固体”、“液体”、“气体”)。 3、小明有一次打开了很久没用过的铅笔盒,瞧到有一块橡皮与一支绿色的铅笔粘在了一起,把橡皮切开后,发现里面也有一部分变成了绿色,从微观角度分析一下:橡皮里面变成绿色就是现象;为什么在天气热的时候容易瞧到这种现象?。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 ) A、分子的运动就是杂乱无B、酒精就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C、一滴很小的水就就是一个分子D、自然界中有很多种分子 5、固态碘的升华实验中发生改变的就是( )。 A、碘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B、碘分子的质量 C、碘分子体积 D、碘分子之间的空隙 6、如图就是两块纯净铅块压紧后,竖直悬挂,下面的铅块不会下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 )A、实验说明纯净铅块象磁铁一样有磁性 B、实验说明固体分子间有空隙 C、实验说明固体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D、实验说明固体分子间发生了扩散现象 7、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就是( ) A、屋内喷香水 B、化学实验室充满药品味 C、汽车疾驶后卷起烟尘 D、用食盐将青菜腌成咸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