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平衡方程公式

热平衡方程公式

热平衡方程公式

热平衡方程公式

气液平衡的计算Word版

《化工热力学》过程论文 题目:气液平衡的计算方法系别:化学材料与工程系班级:13级化工卓越班 姓名: 学号:1303022014 教师: 日期:2016-1-12

气液平衡的计算方法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多组分相平衡理论特点,主要介绍了利用Peng Robinson ( PR) 立方型状态方程进行氧、氮、氩系统气液平衡计算的方法(泡点、露点和闪蒸计算),对该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和验证。 关键词立方型状态方程;气液平衡计算;泡点;露点;闪蒸

目录 1 前言 .................................................................................................................... - 3 - 2 状态方程的选择 ................................................................................................ - 4 - 3 混合规则 ............................................................................................................ - 5 - 4 气液平衡的计算 ................................................................................................ - 6 - 4.1 泡点计算[3] ............................................................................................. - 6 - 4.2 露点计算[3] ............................................................................................. - 7 - 4.3 等温闪蒸的计算 ..................................................................................... - 8 - 5 结论 .................................................................................................................... - 8 - 6 参考文献 ............................................................................................................ - 9 -

会计试算平衡教案

会计平衡公式教案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原理 2.正确判断经济业务类型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探究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形式 【教学难点】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打破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观察发现法、分组讨论法、赏识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课前准备】请各小组成员搜集生活中有关平衡的实例,并说明实例中的平衡是否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被破坏。若会,后果怎样?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资产说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产的运用情况 权益说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的来源情况 页脚内容0

若你是一位公司经理, 问题1、你公司资金的来源(权益)与运用(资产)是否等价? (学生一起回答,教师给予肯定) (学生活动)请1~3个小组上台列举生活中有关平衡的实例,并说明实例中的平衡是否会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被破坏。若会,后果怎样?(天平、人的四肢、饭桌、对称……) (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前准备反馈给予评价) 问题2、当你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时,权益与资产仍能保持这种平衡关系吗? (学生随机回答,教师笑设悬疑,引入本节主题) 〈授课过程〉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通过Flash动画举例来验证(约6分钟): 案例:浙江平阳造纸厂2004年1月1日资产与权益期初总额为100万元,假设该厂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企业向银行借入六个月期限的银行借款10万元 2、以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5万元 3、从银行提取现金1万元 4、经批准,企业将资本公积8万元转增实收资本 (教师在屏幕上以天平做为媒介,采用FLASH动画操作资产与权益在四笔经济业务的影响下,会计基本等式动态平衡的过程。) 页脚内容1

气液相平衡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气液相平衡分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622-58 气液相平衡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在吸收操作中,气体总量和溶液总量都随吸收的进行而改变,但惰性气体和吸收剂的量则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常采用物质的量比表示相的组成,以简化吸收过程的计算。 物质的量比是指混合物中一组分物质的量与另一组分物质的量的比值,用X或y表示。 吸收液中吸收质A对吸收剂S的物质的量比(摩尔比)可以表示为 XA=nA/ns (11—1) 物质的量比与摩尔分数的换算关系为 XA=工A/(1一XA) (11—2) 式中XA——吸收液中组分A对组分S的物质的量比; nA,ns——组分A与S的物质的量,kmol;

XA——吸收液中组分A的摩尔分数。 混合气体中吸收质A对惰性组分月的物质的量比可以表示为 式中YA——混合气中组分A对组分B的物质的量比; nA,nR——组分A与B的物质的量,kmol yA——混合气中组分A的摩尔分数。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与液相接触时,溶质便从气相向液相转移,而溶于液相内的溶质又会从溶剂中逸出返回气相。随着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逐渐增加,溶质返回气相的量也逐渐增大,当单位时间内溶于液相中的溶质量与从液相返回气相的溶质量相等时,气相和液相的量及组成均不再改变,达到动态平衡。它是吸收过程的极限,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平衡关系。 在一定温度下,当气相总压力不高时,稀溶液中溶质的平衡浓度和该气体的平衡分压的平衡关系可用

会计平衡公式教案

会计平衡公式教案——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原理 2.正确判断经济业务类型 【教学重点】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形式 【教学难点】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打破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是会计要素? 2、会计要素包括哪些?它们的定义式什么? 3、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什么来表示? 〈授课过程〉 1、企业资金的来源:①投资者投入;②向债权人借入 2、企业资金在企业中得表现形式就是资产;投资者投入资金形成了所有者权益,责权人通过向企业提供资金形成债权人权益。而后两者统称为权益 3、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推理: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 案例:浙江平阳造纸厂2004年1月1日资产与权益期初总额为100万元,假设该厂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企业向银行借入六个月期限的银行借款10万元 2、以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5万元 3、从银行提取现金1万元 4、经批准,企业将资本公积8万元转增实收资本 资产100万元 权益100万元 从结果可以看出: 资产 = 权益 结论:企业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后,权益与资产仍能保持平衡关系。

保持资产与权益平衡的经济业务类型有哪些? 假定该企业2004年1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例1】1月5日企业向银行借入六个月期限的银行借款10万元这项业务发生后,使资产方的“银行存款”项目增加了10万元,由原来的5万元增加到15万元;使权益方的“短期借款”项目也增加了10万元,由原来的5万元增加到15万元。 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 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平衡 【例2】1月10日,以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5万元 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 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平衡 【例3】1月14日,从银行提取现金1万元 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平衡 【例4】1月20日经批准,企业将资本公积8万元转增实收资本 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不会影响会计基本等式平衡 结论:能保持会计基本等式平衡的经济业务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四类:(由个别到一般) 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 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 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基本知识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引起资产有增有减的经济业务是 ( ) A、取得长期借款存入银行存款户 B、以现金支付职工工资 C、收回前欠货款存入银行存款户 D、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 2、下列项目中,引起负债有增有减的经济业务是 ( )

专题16 热平衡方程

专题16 热平衡方程 一、热平衡方程 1.对于一个与外界没有热交换的系统,一个物体放热,另一个物体吸热,且Q吸= Q放当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交换停止。据此我们可以列出热平衡方程。 (1)高温物体放热公式:Q放=c1m1(t01-t) (2)低温物体吸热公式:Q吸=c2m2(t-t02) 2.热平衡方程思想拓展 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混合达到热平衡时,高温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这时Q放=c1m1(t01-t),Q吸=c2m2(t-t0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等于另外物体吸收的热量。这时Q放=qm1,或者Q放=qV,Q吸=cm2(t-t0)。电热器通电流放出的热量等于另外物体吸收的热量,这时Q放=I2Rt(焦耳定律公式),Q吸=cm(t-t0)。利用热平衡方程可以求解很多问题,有时结合比例式,解题更简单。 3.比热容 (1)定义:我们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所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符号:c。 (2)公式: Q c m t = ?? (3)常用单位:焦耳/(千克·℃) (4)符号:J/(kg ·℃) (5)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6)同种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相等的),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无关,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对不同物质来讲,比热容一般是不相同的。 (7)记住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4.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 (1)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公式为:Q放=mq。 (2)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公式也可为:Q放=qV。推导过程如下: 说明:①中的公式对固体、液体、气体、均适用。②只对气体适用。两个公式的得出都是根据热值的定义式得到的。 其中,Q放表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m表示质量,单位是kg。V表示体积,单位是m3。 二、解答与热量相关的综合应用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

气液两相流 整理

第一章概论 相的概念:相是体系中具有相同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一部分,与体系的其它均匀部分有界面隔开 两相流动的处理方法:双流体瞬态模拟方法和精确描述物理现象的稳态机理模型是多相管流研究的主要方法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1、多相流问题未得到解析解;2、油气水三相流的研究不够深入;3、水平井段变质量流动研究较少;4、缺乏向下流动的综合机理模型;5、缺乏专用研究仪器 气液两相流的分类:1、细分散体系:细小的液滴或气泡均匀分散在连续相中 2、粗分散体系:较大的气泡或液滴分散在连续相中 3、混合流动型:两相均非连续相 4、分层流动:两相均为连续相 气液两相流的基本特征: 1、体系中存在相界面:两相之间也存在力的作用,出现质量和能量的交换时伴随着机械能的损失 2、两相的分布情况多种多样:两相流动中两相介质的分布称为流型 3、两相流动中存在滑脱现象:相间速度的差异称为滑脱,滑脱将产生附加的能量损失 4、沿程流体体积流量有很大变化,质量流量不变 气液两相流研究方法: 1、经验方法:从气液两相流动的物理概念出发,或者使用因次分析法,或者根据流动的基本微分方程式,得到反映某一特定的两相流动过程的一些无因次参数,然后依据实验数据整理出描述这一流动过程的经验关系式。 优点:使用方便,在一定条件下能取得好的结果 缺点:使用有局限性,且很难从其中得出更深层次的关系 2、半经验方法:根据所研究的气液两相流动过程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假设和简化,再从两相流动的基本方程式出发,求得描述这一流动过程的函数关系式,最后用实验方法确定出函数关系式中的经验系数。 优点: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应用广泛 缺点:存在简化和假设,具有不准确性 3、理论分析方法:针对各种流动过程的特点,应用流体力学方法对其流动特性进行分析,进而建立起描述这一流动过程的解析关系式。 优点: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可以得到解析关系式 缺点:建立关系式困难,求解复杂 研究气液两相流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不能简单地用层流或紊流来描述气液两相流 2、水平或倾斜流动是轴不对称的 3、由于相界面的存在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 4、总能量方程中应考虑与表面形成的能量问题 5、多相流动中各相的温度、组分的浓度都不是均匀的,相之间有传热和传质 6、各相流速不同,出现滑脱问题,是多相流研究的核心与重点 流动型态:相流动中两相介质的分布状况称为流型或两相流动结构 流型图:描述流型变化及其界限的图。把流型变换的实验数据加以总结归纳后,按照两个或多个主要的流动参数绘成曲线,便可以得到流型图。 影响流型的因素:1、各相介质的体积比例2、介质的流速3、各相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密度、粘度界面张力等)4、流道的几何形状5、壁面特性6、管道的安装方式 流型分类:1、根据两相介质分布的外形划分;垂直气液两相流:泡状流、弹状流、段塞流、环状流、雾状流。水平气液两相流:泡状流、团状流、层状流、波状流、冲击流、环状流、雾状流。 2、按流动的数学模型或流体的分散程度划分为:分散流、间歇流、分离流。 两种分类方法的比较:第一类划分方法较为直观;第二类划分方法便于进行数学处理 气液两相流的特性参数: 质量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过流断面的流体质量,kg/s, 气相质量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过流断面的气体质量,kg/s, l g G G G+ =

初中物理提高与自招比热容与热平衡方程

初中物理自招与提高-------比热容与热平衡方程 一.基本概念 1、热传递 (1)热传递是能量从 的物体传到 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部分传到 部分的一种现象。 (2)热传递的条件: 。(3)热传递的实质: 。 (4)热传递的三种方式:①热传导②热对流 ③热辐射 2、热量 (1)热量是为了衡量在热传递过程中 的多少而引入的。通常用Q 来表示,它的国际单位是 。一根火柴棒完全燃烧大约可以放出 的热量。 注意:热量对应于热传递过程,我们只能说物体吸收或者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 (2)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 3. 比热容 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阅读下列内容,请回答问题。 (1)1Kg 的水,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温度升高2C ?,要吸收 的热量。 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温度升高2C ?,要吸收 的热量。 结论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与升高温度成 比。 (2)1Kg 的水,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 2Kg 的水,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 2Kg 的酒精,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结论2: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 成正比。 (3)1Kg 的水,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可见,它们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但由于 不同,吸收热量也不同 结论3:不同种物质,即使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吸收热量也往往不同。

气液相平衡分析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042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气液相平衡分析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气液相平衡分析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在吸收操作中,气体总量和溶液总量都随吸收的进行而改变,但惰性气体和吸收剂的量则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常采用物质的量比表示相的组成,以简化吸收过程的计算。 物质的量比是指混合物中一组分物质的量与另一组分物质的量的比值,用X或y表示。 吸收液中吸收质A对吸收剂S的物质的量比(摩尔比)可以表示为 XA=nA/ns (11—1) 物质的量比与摩尔分数的换算关系为 XA=工A/(1一XA) (11—2) 式中XA——吸收液中组分A对组分S的物质

的量比; nA,ns——组分A与S的物质的量,kmol; XA——吸收液中组分A的摩尔分数。 混合气体中吸收质A对惰性组分月的物质的量比可以表示为 式中YA——混合气中组分A对组分B的物质的量比; nA,nR——组分A与B的物质的量,kmol yA——混合气中组分A的摩尔分数。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与液相接触时,溶质便从气相向液相转移,而溶于液相内的溶质又会从溶剂中逸出返回气相。随着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逐渐增加,溶质返回气相的量也逐渐增大,当单位时间内溶于液相中的溶质量与从液相返回气相的溶质量相

比热容四种典型计算题

%] 100?=放吸效率Q Q η一、有关比热容的计算题 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cm(t-t 0) ;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 放=cm(t 0-t) 公式中,t 为末温,to 为初温,上式中的质量m 的单位必须是kg 注意:(1)末温与温度变化的区别 举例:给20 O C 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50 O C ,式中水的初温为to=20 O C ,末温为t=50 O C ,升高的温度为t-to=50 O C —20 O C=30 O C ;若给20 O C 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50 O C ,式中水的初温to=20 O C,温度变化为t-to =50O C ,则末温t=to+50 O C=70 O C ,所以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已知的温度是末温,还是温度的变化。对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等关键字眼一定要严格加以区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1、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 g ·O C ),质量为5kg 的水温度升高20 O C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 若这些热量被5kg 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O C ?(c 铜=0.39×103 J/(k g ·O C ) 2、 、一堆烧红的铁钉,温度为800 O C ,质量为1kg ;一壶开水,温度为100 O C ,质量是1kg ,当它们的温度降到室温20 O C 时,请通过 计算说明放出热量较多的是什么物质呢?(已知c 水=4.2×103J/(k g ·O C ),c 铁=0.46×103 J/(k g ·O C ). 3、 质量为2kg 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吸收了9.66×103 J 的热量,则水的温度升高多少O C ?如果质量也为2kg 的沙石在太阳的照射下,也吸收9.66×103J 的热量,则沙石的温度会升高多少O C 呢?已知c 石=0.92×103 J/(k g ·O C )(我想通过这样的计算,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在相同的太阳照射下,沙滩上沙子的温度高,而水的温度低的缘故了吧?) 4、 质量为500g 的铝锅中装有2kg 的水,把他们从15 O C 加热到95 O C ,一共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已知c 水=4.2×103 J/(k g ·O C ),c 铝=0.88×103 J/(k g ·O C ). 5、 质量为5kg 的铁球,初温为10O C ,用加热的方法使其温度升高到20O C ,则它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如果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其温度升 高,条件同上,那么至少外界要对该球做多少焦耳的的功(c 铁=0.46×103 J/(k g ·O C ) 6、 质量为5kg 的某种金属块,温度从20O C 升高到50O C 时吸收了1.95×104 J 热量,这种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少? 它可能是哪种金属? 二、有关比热容及燃烧放出热量的综合计算题 1、现在火锅通常用一种被称为“固体酒精”的物质作为燃料,已知这种燃料的热值是1×107J/k g ,完全燃烧0.21kg “固体酒精”能放出多少热量?若放出的热量都被火锅中的水吸收,求能使多少kg 的水温度升高50 O C ?. 2、(07南京)我国的地热资源相当丰富,已经发现的天然温泉就有2000处以上,温泉水的温度大多在60 O C 以上,个别地方达到100—140O C 。100kg 的温泉水从60O C 降低到20O C 时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 ?这相当于多少m 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煤气的热值为4.2×107J/m 3) 3、某饰品加工厂有酒精喷灯加工饰品,张师傅在1分钟内用去酒精500g ,被加工的一只质量为1kg 的铜饰品温度从20℃升高到1020℃,求: (1) 铜饰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酒精喷灯的效率是多少? [已知:c 铜=0. 39×103J/(kg ·℃), 酒精热值为3.0×107J/kg , 4、(2007年常德市)小洋家煮饭、烧水使用的是管道天然气,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J /m 3,放出的热量有50%被有效利用,现要

热量比热容练习题与答案

热量、比热容练习题 【考点聚焦】 1、知道热量及其单位;知道燃料的热值。 2.理解比热的概念。 知识精要 一.热传递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 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二、热量: ⑴含义: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的多少。 ⑵单位: 焦耳(J); 三、比热容: ⑴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 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 为×103J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6)、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7)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Q吸=Q放 热身练习 1.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会有的热量多 B.质量大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C.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2.一杯水的温度由10℃上升到30℃,那么这杯水的:() A.比热增加 B.内能增加 C.质量增加 D.分子无规则运动减慢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桶水比一杯水的比热大 B.质量为2千克10℃时的水含有的热量等于1千克20℃时的水所含的热量 C.同种物质的质量变化时,其比热不变 D.比热大的物体,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4.下列说正确的是:() A.开水比冰块含有的热量多 B.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C.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同样温度的水吸收的热量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关于物质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跟它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B.物质的比热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C.物质的比热跟它改变的温度的成反比 D.物质的比热跟上述三个因素无关 6.质量、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铁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彼此接触时:() A.热量从铁块传给水B.热量从水传给铁块 C.温度从铁块传给水 D.温度从水传给铁块 7.有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1,吸收的热量之比是2: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5:3,则甲、

相平衡计算

2 相平衡计算 迄今已有很多专著介绍相平衡的计算方法,见文献[2-1~2~5] 。一些大型过程模拟软件,如Pro II 和Aspen 等,可以提供很完善的计算方法。本章简单介绍相平衡计算的基本原理, 至于具体的编程技巧等方面的细节可以参看上述专著。本章花比较多的篇幅介绍相平衡计算的无模型法及其在气液平衡数据测定中的应用,以及气液平衡实验数据的热力学一致性检验[2-6,7],这部分内容在其他专著中介绍得相对较少。 2.1 相平衡计算——有模型法为解决一个具体的相平衡问题,在有了切题的普遍热力学关系式,并确定了独立变量后,还应输入那些为表征系统所必需的性质。本节讨论的相平衡计算,主要采用模型来输入那些性质。 相平衡问题往往表现为:已知一个相的组成x( ),求另一相的组成x( );或已经总组成z,求分相后各相组成x( )和x( )。定义组分k 在和相中分配的相平衡常数K k(αβ)为: K k(αβ)x k(α)/ x k(β)(2-1.1) 相平衡问题的中心,就是要计算每一组分的相平衡常数。 对于计算相平衡的问题,最切题的普遍热力学关系式即相平衡判据。按式(1-5.15)和(1-6.13), k ( ) k ( ),f k( )f k( ),k 1,2, ,K (2-1.2) 在第一章中,已介绍了两种计算逸度的方法,即状态方程法和活 度因子法,具体应用于式(2-1.2) 时有三种选择: (1) 和相采用统一的状态方程。以式(1-6.21)代入式(2-1.2), px k( ) k( )px k( ) k( )(2-1.3) 这种选择可用于气液和液液平衡的计算,特别是高压气液平衡的计算 (2) 相(例如气相) 采用状态方程,相(例如液、固相)采用活度因子关联式。以式(1-6.21)和(1-7.18)代入式(2-1.2),对于不同类型的活度或活度因子,可分别写出: (2-1.5) K H( k)x(k ) k(,II) (2-1.6) K H(k)(m)(m k( )/m o) k(,III)(2-1.7) (αβ) k (β)/( α) kk (2-1.4)

初三物理 比热容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第二讲比热容 【益思互动】 一、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3、单位:J/(kg·℃) 4、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3)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二、热量的计算 1、计算公式: Q吸=Cm(t-t0), Q放=Cm(t0-t) 2、热平衡方程: 不计热损失Q吸=Q放 【益思精析】 例题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D.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变式1、质量为5 kg的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汽油( ) A.密度、比热容、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密度不变,比热容、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D.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 例题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此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 ) A.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B.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 C.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D.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 变式2、冬季供暖的暖气是用水作工作物质将热量传递到千家万户,这是利用了水的

( ) A.密度大B.比热容大C.质量大D.蒸发吸热

例题3、一个质量为250g的钢刀,加热到560℃,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若把这些热量给30℃0.5 kg的水加热,水温可以上升多少摄氏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c钢=0.46×103J/(kg·℃) 变式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1,吸收相同的热量之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3,求 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 例题4、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3:2 B.2:3 C.4:3 D.3:4 变式4、水温从20℃升高到30℃吸取的热量为4.2×104J,水的质量是( ) A.1 kg B.10 kg C.0.1 kg D.100 kg 【益思拓展】 A.夯实基础 1、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沙子吸收相等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_______,若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说明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的.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_______这个物理量. 2、___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一桶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一大桶酒精和一滴水相比较,它们的比热容_______大. 4、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是Q吸=cm(t-t0),其中,c表示_______,单位是_______,m表示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t表示_______________,t0表示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 5、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当冰融化成水后,比热容是_________,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是_________的. 6、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问:(1)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温度升高的快些_______________;(2)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的时间长些_______;(3)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液相平衡方面的基础知识汇总

气 液 相 平 衡 相是指系统的某一部分具有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相同的组成,并且与 另外的相以一定的边界隔开。出现在世有产品里的大多数的相相是液态烃和气相。水也是普遍存在的另一个液态相。在给定的系统里,当描述变化的变量随着时间和位置的改变而保持恒定时,液态烃、气相和水这些相将会平衡共存。而决定平衡状态的主要变量是系统的温度,压力和组分。 对于设计表面分离装置和改进组分模型,不同相能够共存的条件是非常值得考虑并且具有实践价值的重要问题。这些计算的类型是以平衡常数的原理为基础的。 一、 平衡常数 一给定组分的平衡常数i K 是指组分的气相的摩尔分数yi 与液相摩尔分数xi 之比。在数学上,它们的关系是i i i x y K /= (5----1) 在41003.7?2/m kg (100磅/2英寸)的压力下,Raoult 和Dalton 的定律为对于理想溶液方法提供了一个预测平衡常数的简化的方法。Raoult 定律是指多组分系统中单一组分所产生的局部压力i P 等于它的液相摩尔分数i x 与该祖父的气相压力Pvi 的乘积即i P =i x Pvi (5----2) i P ------组分i 的局部压力,磅/2英寸) P v i ------组分i 的气相压力,磅/2英寸) i x ------组分i 的液相摩尔分数 Dalton 定律是指某一组分的局部压力等于它的气相摩尔分数与系统的

总压力的乘积,即i P =i y P (5----3) P------系统总压力,磅/2英寸 在平衡状态下,根据上面的定律可知,被某一组分气相作用产生的局部压力必须与该液相作用产生的局部压力平衡。因此,将描述两大定律的方程结合得 i x Pvi =i y P ,整理以上关系式并代入平衡常数定义式得 i y /i x =Pvi /P=i K (5----4) 这个方程表明对理想溶液,不管烃类混合物的组分如何,平衡常数仅仅有体现系统压力和温度的作用。(第一章表明,组分的气相压力有体现温度的作用。) 现阶段,介绍并给以下的术语下定义是很有必要的。 i Z ------给定的烃类混合物中组分i 的摩尔分数, n ------烃类混合物的总摩尔数, l n ------液相的摩尔总数, v n ------气相的摩尔总数。 由定义可知, v l n n n += (5----5) 这个方程表明系统总的摩尔数与气相的摩尔数和液相的摩尔数之和是相等的。 已知组分的物质平衡的结果: i Z n =i x l n + i y v n (5----6) 在这里 i Z n ------组分i 在系统里的总摩尔数, i x l n ------组分i 在液相里的总摩尔数, i y v n ------组分i 在气相里的总摩尔数。

比热的计算

比热的计算 主讲:李超 知识强化 一、知识概述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2、会查比热容表,记住水的比热容; 3、记住并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会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热量的计算; 二、重点知识归纳 比热容及热量计算 1、(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焦/(千克·摄氏度)[J/(kg·℃)] 说明: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的是物质容热本领的大小。物质的比热容与它的质量的大小、温度的高低、是否吸热或放热及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都无关。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②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系。如c水=2c冰。 ③由公式Q=cm△t变形,可得到,这里要注意这个公式是利用Q、m和△ t求物质的比热容,但我们不能认为比热容与Q成正比,与m和△t成反比,因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外界变化而变化。 ④对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小,所以比热容小的砂石为主的内险峰地区,气温变化明显,而沿海地区,水的比热容大,气温变化不明显。 2、热量的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cm(t-t ) -t) 放热公式:Q放=cm(t (2)若用△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则上述两公式可统一表示为:Q=cm△t。 说明:①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比热容用J/(kg·℃),质量用kg,温度用℃,热量用J。 ②如果过程中存在物态变化,不能使用这个公式,如冰融化成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③在Q=cm△t中,如果物体吸热,△t就等于末温减初温,表示升高的温度;如果物体放热,△t等于初温减末温,表示降低的温度。△t总是等于较高的温度减去较低的温度不取负值。如果被减温度是负值,前面要带负号。如一块冰从-4℃降到-18℃,则△t=-4℃-(-18℃)=14℃。 ④解题要分清初温,末温,升高了,升高到(或降低了、降低到)的含义。要根据题意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难点知识剖析 正确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由课本中的实验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相等。这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度数有关,还与物体的种类有关。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热学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一物理量,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反映了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本领,与密度一样,比热容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比热容的大小只决定于物质本身,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变化无关,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因而比热容也是用来鉴别不同物质的依据之一。 例1、(2004·浙江湖州)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越来越高,不少单位、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安全、清洁的太阳能的利用,节约了大量的常规能源。假设一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30℃的水,在阳光照射6h后,水温升高到8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______J的太阳能,这相当于节约了______m3的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约为3.9×107J/m3) 解析:Q=cm△t=4.2×103J/(kg·℃)×100kg×(80℃-30℃)=2.1×107J。

气液相平衡方面的基础知识汇总

气液相平衡 相是指系统的某一部分具有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相同的组成,并且与另外的相以一定的边界隔开。出现在世有产品里的大多数的相相是液态烃和气相。水也是普遍存在的另一个液态相。在给定的系统里,当描述变化的变量随着时间和位置的改变而保持恒定时,液态烃、气相和水这些相将会平衡共存。而决定平衡状态的主要变量是系统的温度,压力和组分。 对于设计表面分离装置和改进组分模型,不同相能够共存的条件是非常值得考虑并且具有实践价值的重要问题。这些计算的类型是以平衡常数的原理为基础的。 一、平衡常数 一给定组分的平衡常数是指组分的气相的摩尔分数yi与液相摩尔分数xi之比。在数学上,它们的关系是(5----1) 在(100磅/)的压力下,Raoult和Dalton的定律为对于理想溶液方法提供了一个预测平衡常数的简化的方法。Raoult定律是指多组分系统中单一组分所产生的局部压力等于它的液相摩尔分数与该祖父的气相压力的乘积即=(5----2) ------组分i的局部压力,磅/) ------组分i的气相压力,磅/) ------组分i的液相摩尔分数 Dalton定律是指某一组分的局部压力等于它的气相摩尔分数与系统的

总压力的乘积,即=P (5----3) P------系统总压力,磅/ 在平衡状态下,根据上面的定律可知,被某一组分气相作用产生的局部压力必须与该液相作用产生的局部压力平衡。因此,将描述两大定律的方程结合得=P ,整理以上关系式并代入平衡常数定义式得 /=/P=(5----4) 这个方程表明对理想溶液,不管烃类混合物的组分如何,平衡常数仅仅有体现系统压力和温度的作用。(第一章表明,组分的气相压力有体现温度的作用。)现阶段,介绍并给以下的术语下定义是很有必要的。 ------给定的烃类混合物中组分i的摩尔分数, n ------烃类混合物的总摩尔数, ------液相的摩尔总数, ------气相的摩尔总数。 由定义可知,(5----5) 这个方程表明系统总的摩尔数与气相的摩尔数和液相的摩尔数之和是相等的。 已知组分的物质平衡的结果: =+ (5----6) 在这里------组分i在系统里的总摩尔数, ------组分i在液相里的总摩尔数, ------组分i在气相里的总摩尔数。

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

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在27℃的室温下,将20℃的1千克水与15℃的2千克水混合,由于实验装置不够精密,在混合过程中与周围物3 2.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 3.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升高了10℃,再向容器内倒入一杯相同质量和温度的热水,容 二.填空题(共1小题) 4.如图所示,将质量为3千克的1200℃的铁块先后浸入两个盛有5千克水的开口容器中,容器中的水初始水温为25℃.不计容器壁吸收的热量.当第一个容器中的水温稳定后再将铁块浸入第二个容器中.则第一个容器中水的最后温度为_________;铁块的最后温度为_________.已知铁的比热容为O.5×lO3焦/(千克.℃).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大气压强恒为1标准大气压. 三.解答题(共3小题) 5.在一搅拌机的容器内装有质量m为0.5千克的水,把水加热到70℃后让其在室温下自动冷却.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现开动电动搅拌机对该冷却的水不停地搅拌,电动机的功率为900瓦,其做的功有80%转化为水的内能.若不考虑容器的内能变化,水最终的温度是多少℃? 6.80克水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刚好能使1克0℃的冰熔解为水.现把10克0℃的冰与390克4℃的水混合,当它们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是多少?

7.将一勺热水倒入盛有一些冷水的保温容器内,使得冷水温度升高5℃.然后又向保温容器内倒入同样一勺热水,水的温度又上升了3℃.如果再连续倒入10勺同样的热水,则保温容器内的水温度还得升高多少摄氏度(保温容器吸收热量忽略不计).

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正稿)

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 执教人:罗容 【教材分析与处理意见】 本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了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原理,本节课意图是让学生掌握四种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这对学生进一步认识会计三大基本要素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记账、账户试算平衡、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关键。 由此,我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实物天平作为媒介,将学生手中的砝码比喻成资产和权益的金额,让学生亲自操作天平,感受生活中的平衡概念;再在excel中演示资产与权益的动态平衡过程,从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究、感悟平衡的理念。【主要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全班同学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6名在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指定在前一阶段学得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带动全组成员进行互助性合作活动,共同探究,达到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所以我一改以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以问题系列为载体,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平衡事物为启发,整个教学过程都让学生体验、探究、感悟平衡的理念,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整合、充实、提升直接经验,使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使本节课的教学真正做到了把人当“人”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加深理解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原理 2.正确判断经济业务类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探究思维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