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篇化学热力学初步

第三篇化学热力学初步

第三篇化学热力学初步

第三篇化学热力学初步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1. 热力学第一定律W U- = Q ?,由于U为状态函数,所以Q和W也是状态函数,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Q和W只有在能量交换的时候才会有具体的数值,并且随途径不同,共和热的数值都会有变化,所以不是状态函数。 2. 解释下列名词 (1) 体系与环境 (2) 热(Q) (3) 功(W) (4) 焓(H)和焓变(H ?) (5) 热力学能U (6) 恒容反应热(Q V)和恒压反应热(Q p) 答:(1) 热力学中称研究的对象为体系,称体系以外的部分为环境。 (2) 体系在变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Q。 (3) 体系对环境所做的功。 (4) H=U+PV 当泛指一个过程的时候,其热力学函数的改变量为焓变。 (5) 体系内一切能量的总和叫热力学能。 (6) 在恒容过程中完成的化学反应,其热效应称为恒容反应热。 在恒压过程中完成的化学反应,其热效应称为恒压反应热。 3. 什么叫状态函数?它具有何特性? 答:藉以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称为体系的状态函数。它具有加和性。 4. 何谓热效应?测量方法有哪两种? 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为当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温度相同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选择恒压和恒容两种条件下测量。 5. 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哪几点? 答:表示出反应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一下几点:(1)写热化学方式式,要注意反应的温度和压强条件,如果反应是在298K和1.013×105Pa下进行时,习惯上不予注明。(2)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和晶形。(3)方程式中的配平系数只是表示计量数,不表示分子数。但计量数不同时,同一反应的反应热数值也不同。 6. ①无机化学中常用的反应热有哪几种?反应热的实质是什么?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Q V=Q p?等摩尔的NaOH和NH3·H2O溶液分别与过量的HCl溶液中和所放热量是否相等?为什么? ②反应2N2(g)+O2(g)=2N2O(g)在298K时,ΔrH m?=164K J·mol-1, 求反应的ΔU? 答:①无机化学中常用的反应热有恒压反应热和恒容反应热。 反应热的实质是:当生产物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吸

浙江省高中生化学竞赛辅导讲座学案第3讲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3讲化学热力学基础 【竞赛要求】 热力学能(内能)、焓、热容、自由能和熵的概念。生成焓、生成自由能、标准熵及有关计算。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方向性。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极其应用。范特霍夫标准熵及其应用。热化学循环。 【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体系和环境 体系:我们研究的对象,称为体系。 环境:体系以外的其它部分,称为环境。例如:我们研究杯子中的H 2O,则H 2 O是体系, 水面上的空气,杯子皆为环境。当然,桌子、房屋、地球、太阳也皆为环境。但我们着眼于 和体系密切相关的环境,即为空气和杯子等。又如:若以N 2和O 2 混合气体中的O 2 作为体系, 则N 2 是环境,容器也是环境。 按照体系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关系,将体系分为三类: (1)敞开体系: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 (2)封闭体系: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3)孤立体系: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 例如:一个敞开瓶口,盛满热水的瓶子,水为体系,则是敞开体系; 若加上一个盖子,则成为封闭体系; 若将瓶子换成杜瓦瓶(保温瓶),则变成孤立体系。热力学上研究得多的是封闭体系。 2、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由一系列表征体系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一种存在形式,称为体系的状态。 状态函数: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函数。例:某理想气体体系n= 1 mol,p= 1.013×105 Pa,V = 22.4 dm3,T = 273 K这就是一种存在状态(我们称其处于一种标准状态)。是由n,p,V,T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一种状态,因而n,p,V,T都是体系的状态函数。状态一定,则体系的状态函数一定。体系的一个或几个状态函数发生了变化,则体系的状态也要发生变化。 始态和终态:体系变化前的状态为始态;变化后的状态为终态。状态函数的改变量:状态变化始态和终态一经确定,则状态函数的改变量是一定的。 例如:温度的改变量用△T表示,则△T = T终- T始同样理解△n,△p,△V等的意义。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公式总结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公式总结 1.体积功 We = -Pe △V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U = Q + W 3.n mol 理想气体的定温膨胀过程 .定温可逆时: Wmax=-Wmin= 4.焓定义式 H = U + PV 在封闭体系中,W ′= 0,体系发生一定容过程 Qv = △U 在封闭体系中,W ′= 0,体系发生一定压过程 Qp = H2 – H1 = △H 5.摩尔热容 Cm ( J·K-1·mol-1 ): 定容热容 CV (适用条件 :封闭体系、无相变、无化学变化、 W ′=0 定容过程 适用对象 : 任意的气体、液体、固体物质 ) 定压热容 Cp ?=?2 1 ,T T m p dT nC H (适用条件 :封闭体系、无相变、无化学变化、 W ′=0 的定压过程 适用对象 : 任意的气体、液体、固体物质 ) 单原子理想气体: Cv,m = 1.5R , Cp,m = 2.5R 双原子理想气体: Cv,m = 2.5R , Cp,m = 3.5R 多原子理想气体: Cv,m = 3R , Cp,m = 4R 1 221ln ln P P nRT V V nRT =n C C m = ?=?2 1 ,T T m V dT nC U

Cp,m = Cv,m + R 6.理想气体热力学过程ΔU 、ΔH 、Q 、W 和ΔS 的总结 7.定义:△fHm θ(kJ·mol-1)-- 标准摩尔生成焓 △H —焓变; △rHm —反应的摩尔焓变 △rHm θ—298K 时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fHm θ(B)—298K 时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cHm θ(B) —298K 时物质B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8.热效应的计算 由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rH θm = ∑νB △fH θm ,B 由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rH θm = -∑νB △cH θm ,B 9.Kirchhoff (基尔霍夫) 方程 △rHm (T2) = △rHm (T1) + 如果 ΔCp 为常数,则 △rHm (T2) = △rHm (T1) + △Cp ( T2 - T1) 10.热机的效率为 对于卡诺热机 12 11Q Q Q Q W R +=- =η dT C p T T ? ?2 1 1 2 1211Q Q Q Q Q Q W +=+=-=η121T T T -=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填空题 1. 将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成0 = Σν(B)R(B)的形式,式中ν(B)为, 反应物的ν(B)0,生成物的ν(B)0。 2. 反应进度ξ是描述的量,ξ的单位是。 3. 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物质交换及能量交换的关系,可以将体系划分为、和三类。 4. 状态函数的数值只与有关,某一过程中状态函数数值的变化只取决于,而与变化的无关。 5. 298K时,反应N2(g)+3H2(g)====2NH3(g), Δr U mθ= -87.2KJ?mol-1, 则该反应的 ΔrH mθ值为。 6. 利用自由能的变化判断过程的方向和限度的条件是。 7.下列物理量P、T、V、U、H、W、Q、G、S,其中是状态函数。 8. ΔH等于定压热的条件是。 9. ΔU等于定容热的条件是。 10. 浓硫酸溶于水时反应热(填吸或放),过程的ΔH0,ΔS0,ΔG0(填>、<或=)。 11. Γecc定律说的是。 12. ΔH的单位是,ΔrH mθ的单位是。 13. ΔrH mθ、ΔrS mθ、ΔrG mθ...量中,下标r的物理意义是,下标m的物 理意义是。 14. 自由能减少原理适用于体系,过程。 二、选择题 1. 下列各物质中,属于稳定的单质的是 A. C(金刚石) B. S(l) C. Br2(l) D. Hg(s) 2. 下列反应中ΔrH mθ等于AgBr(s)的Δf H mθ的是 A. Ag+(aq) + Br-(aq) ==== AgBr(s) B. 2Ag(s) + Br2(g)====2AgBr(s) C. Ag(s) + 1/2 Br2(l)==== AgBr(s) D. Ag(s) +1/2 Br2(g)==== AgBr(s) 3.下列反应中ΔrG mθ等于CO2(g)的Δf G mθ的是 A. C(石墨) + O2(g) ==== CO2(g)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课 题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 基础 课次第一讲(2学时) 教学目的(1)理解状态函数的概念及其特点(2)理解过程和途径的区别(3)理解热和功的概念及其符号规定. 重点难点状态函数的基本特点热和功的符号规定及计算 教学过程2-1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 课的类型 基础课 内蒙古农业大学理学院普通化学教案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8学时) §2.1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系统和环境 系统是被人为地划定的作为研究对象的物质(又叫体系或物系)。除系统外的物质世界就是环境。体系分类: 孤立系统:与环境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开放系统:与环境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封闭系统: 与环境无物质交换而有能量交换。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在热力学中,为了描述一个系统,必须确定它的一系列性质,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温度、压力、体积、密度、组成等。当系统的所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确定的值,则称这个系统处于一定的状态。所以系统的状态是由一系列表征系统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系统的存在形式,是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由许多宏观的物理量来描述和确定的。例如,气体的温度、压力、体积以及物质的量等宏观物理量确定了,则该气体系统的状态也就确定了。只要其中一个物理量改变,则体系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变化前的状态叫始态,变化后的状态叫终态。 系统的每一状态都具有许多物理和化学性质,状态一定,系统的性质也就一定,状态改变,系统的性质也随之变化。在热力学中把用来说明、

确定系统所处状态的系统性质叫做状态函数。例如p、V、T及后面要介绍的非常重要的热力学能U、焓H、熵S和吉布斯自由能G等均是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特点:一是当系统的状态确定后,系统的宏观性质即状态函数就有确定的数值,亦即系统的宏观性质是状态的单值函数;二是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决定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而与状态发生变化时所经历的具体途径无关。无论经历多么复杂的变化,只要系统恢复原状,则状态函数也恢复原状。 状态函数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 (1)广度性质:又称容量性质,当将系统分割成若干部分时,系统的某性质等于各部分该性质之和,即广度性质的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和性。体积、质量、热力学能、熵、焓、吉布斯自由能等均是广度性质。 (2)强度性质:此类性质不具有加和性,其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多少无关,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特性。例如,两杯298K的水混合,水温仍是298K,而不是596K。温度、压力、密度、粘度等均是强度性质。 应当指出,两个广度性质的比值,是一个新的强度性质。如摩尔体积、摩尔质量、密度、浓度等就是强度性质。强度性质不必指定物质的量就可以确定。 三.过程和途径 当系统与环境之间发生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时,系统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人们把状态变化的经过称为过程,而把完成变化的具体步骤称为途径。一个过程可以由多种不同的途径来实现,而每一途径常由几个步骤组成。例如,在101.325kPa下,将25℃水加热到75℃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达到。如途径Ⅰ,直接加热升温到75℃;途径Ⅱ,先把水加热到90℃,然后再冷却到75℃。 热力学常见的过程有: (1)定温过程:系统的状态变化是在系统的始态温度、终态温度及环境温度均相等的条件下发生的过程。即T始=T终=T环=T。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5-1从手册查出常用试剂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浓氨水的密度和质量分数,计算它们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c)和质量摩尔浓度(m)。 5-2从手册查出常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压,计算当相对湿度为40%时,水蒸气压多大。 5-3化学实验事中经常用蒸馏水冲洗已用自来水洗净的烧杯。设洗后烧杯内残留“水”为1ml,试计算,用30ml蒸馏水洗一次和洗两次,烧杯中残留的“自来水的浓度”分别多大? 5-4计算 15℃,97kPa下15g氯气的体积。 5-5 20 ℃,97kPa下0.842g 某气体的体积为0.400 L ,求该气体的摩尔质量。 5-6测得 2.96g 氯化汞在 407℃的 1L 容积的真空系统里完全蒸发达到的压力为60 kPa ,求氯化汞蒸汽的摩尔质量和化学式。 5-7 在1000℃和 97kPa 下测得硫蒸汽的密度为0.5977 g.L-1,求硫蒸气的摩尔质量和化学式。 5-8 在25℃时将相同压力的5.0 L 氮气和15 L 氧气压缩到一个10.0 L 的真空容器中,测得混合气体的总压为150 kPa ,(1)求两种气体的初始压力;(2)求混合气体中氮和氧的分压;(3)将温度上升到 210 ℃,容器的总压。 5-9在25 ℃, 1.47MPa 下把氨气通入容积为1.00 L 刚性壁容器中,在350℃下催化剂使部分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测得总压为 5MPa ,求氨的解离度和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和分压。 5-10 某乙烯和足量的氢气的混合气体的总压为 6930Pa ,在铂催化剂催化下发生如下反应: C2H4(g) +H2(g) === C2H6(g) 反应结束时温度降至原温度后测得总压为4530Pa 。求原混合气体中乙烯的摩尔分数。 5-11以下哪些关系式是正确的( p、V、n 无下标时表示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和总的物质的量)?说明理由。 pV B = n B RT p B V = n B RT p B V B = nRT pV = nRT 5-12以下系统内各有几个相? (1)水溶性蛋白质的水溶液;(2)氢氧混合气体;(3)盐酸与铁块发生反应的系统 (4)超临界状态的水。 5-13 10g水在 373K 和100kPa 下汽化,所做的功多大?(设水蒸气为理想气体) 5-14反应CaC2(s) + 2H2O(l) ====Ca(OH)2(s) + C2H2(g)在 298K 下的标准摩尔热力学能变化量为-128 kJ.mol-1。求该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5-15 人类登月使用的阿波罗火箭的第一级火箭使用了550 吨煤油在2.5min内与氧气发生燃烧产生巨大推力。以C12H26(l)为煤油的平均分子式的燃烧热为-7513 kJ.mol-1,试计算这个燃烧发应的功率。 5-16已知Al2O3(s) 和MnO2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1676 kJ.mol-1和 -521 kJ.mol-1,计算1g铝与足量MnO2反应(铝热法)产生的热量。 5-17已知Cl-(aq)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167.5 kJ.mol-1,计算1 mol HCl(g) 溶于足量的水释放多少热?[注]计算得到的值为氯化氢的熔解热;HCl(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可从本书附表中查获。假设水量的多少与水合反应的程度无关(事实上是有关的,因此的数值通常设定为无限稀释。) 5-18用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数据计算SiF4(g) 与足量H2O(l) 反应生成 SiO2(s) 和HF(g) 的摩尔反应焓。 5-19利用本书附表与下列数据计算石灰岩[以 CaCO3 (方解石)计]被 CO2(g) 溶解发育成喀斯特地形的如下反应的标准摩尔生成焓:CaCO3(s) + CO2(g)+ H2O(l)===Ca2+ (aq) +2HCO3-(aq) △f H mθ/ kJ.mol-1: Ca2+ (aq) -543.0 HCO3-(aq) -691.1 5-20火柴头中的P4S3(s)的标准摩尔燃烧热为-3677 kJ.mol-1 [注:燃烧产物为 P4O10(s)和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习题解答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气体体积功的计算式 dV P W e ?-= 中,为什么要用环境的压力e P ?在什么 情况下可用体系的压力体P ? 答: 在体系发生定压变化过程时,气体体积功的计算式 dV P W e ?-= 中, 可用体系的压力体P 代替e P 。 1-2 298K 时,5mol 的理想气体,在(1)定温可逆膨胀为原体积的 2 倍; ( 2 ) 定压下加热到373K ;(3)定容下加热到373K 。已知 C v,m = 28.28J·mol -1·K -1。 计算三过程的Q 、W 、△U 、△H 和△S 。 解 (1) △U = △H = 0 kJ V V nRT W Q 587.82ln 298314.85ln 1 2 =??==-= 11 2 82.282ln 314.85ln -?=?==?K J V V nR S (2) kJ nC Q H m P P 72.13)298373(,=-==? kJ nC U m V 61.10)298373(,=-=? W = △U – Q P = - 3.12 kJ 112,07.41298 373ln )314.828.28(5ln -?=+?==?K J T T nC S m P (3) kJ nC Q U m V V 61.10)298373(,=-==? kJ nC H m P 72.13)298373(,=-=? W = 0 112,74.31298 373ln 28.285ln -?=?==?K J T T nC S m V 1-3 容器内有理想气体,n=2mol , P=10P θ,T=300K 。求 (1) 在空气中膨胀了1dm 3, 做功多少? (2) 膨胀到容器内压力为 lP θ,做了多少功?(3)膨胀时外压总比气体的压力小 dP , 问容器内气体压力降到 lP θ时,气体做多少功? W f dl p A dl p dV δ=-?=-??=-?外外外

第2章化学热力学习题

一、思考题 1. 什么是体系,什么是环境两者有什么区别根据两者的关系,可以将体系分为哪几类 答案:体系:我们所选择的研究对象。 环境:在体系周围与体系有关系的物质。 体系分为:孤立体系;封闭体系;敞开体系。 2. 与环境连通的系统属于何种类型的系统为什么 答案:属于敞开系统,此时环境与系统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3. 密闭容器中的化学反应系统属于何种类型的系统为什么 4. 密闭且保温性能绝好的容器中的化学反应系统属于何种类型的系统为什么 5. 什么是等容热效应与等压热效应两者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情况下它们相等 答案:等容过程的热效应,称等容热效应,Q v = Δr U ; 等压过程的称等压热效应Q p =ΔH。化学反应、相变过程等一般是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故手册 中列出的有关数据,一般是等压热效应。 对应同一反应,等容和等压热效应 ΔγU m 和 ΔγH m 之间有如下近似关系: ΔγH m =ΔγU m +ΔnRT 式中Δn (或示为 )为反应过程中气体物质的量的增量。 6. 内能变U ?与等容热效应,焓变H ?与等压热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7. 内能变与焓变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情况下它们相等 8. 在下列反应或过程中,Q p 与Q v 有区别吗 ① NH 4HS (s)??? →?K 15.273NH 3 (g) + H 2S (g) ② H 2 (g) + Cl 2 (g) ??? →?K 15.273 2 HCl (g) ③ CO 2 (s) ???→?K 15.195 CO 2 (g) ④ AgNO 3(aq) + NaCl (aq) ??? →?K 15.273AgCl(s) + NaNO 3(aq) 9. 下列反应中,哪些反应的H ?≈U ? ① 2H 2(g )+O 2(g )== 2H 2O (g ) ② Pb(NO 3)2 +2KI (s )== PbI 2(s )+ 2KNO 3 (s) ③ NaOH(aq) + HCl(aq) == NaCl(aq) + H 2O (l) ④ CO 2(g) + NaOH(s) == NaHCO 3(s) 10. 什么是状态函数状态函数有什么特点Q 、W 、H 、U 、S 、G 中哪些是状态函数,哪些不是 答案:体系的性质是由体系的状态确定的,这些性质是状态的函数,称为状态函数; 11. 上题的状态函数中,哪些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请说明其物理意义。 12. 化学热力学中所说的“标准状态”意指什么 答案:状态函数中热力学能U 及焓H 和吉布斯自由能G 等热力学函数的绝对值是无法确定的。为了便于比较不同状态时它们的相对值,需要规定一个状态作为比较的标准。所谓标准状态,是在指定温度T 和标准压力(100kPa )下该物质的状态,简称标准态。对具体系统而言,纯理想气体=1 p 。溶液中溶质的标准态,是在指定温度T 和标准压力p 的状态;纯液体(或纯固体)物质的标准态是标准压力p 下的状态;混合理想气体的标准态是指任一气体组分的分压力为p 时该气体所处的状态。因压力对液体和固体的体积影响很小,故可将溶质的标准态浓度改用c=1mol ·Kg -1 ,而没有指定温度,所以与温度有关的状态函数的标准状态应注明温度。 13. 化学热力学中,标准状态条件是指压力为100kPa 还是指压力为100 kPa ,温度为 14. 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定义是什么如何根据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数值计算反应在时的标准摩尔焓变 其他温度时的标准摩尔焓变如何计算 15. 时,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符号如何单位如何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3.15 2mol Hg(l)在沸点温度(630K)蒸发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为109.12kJ。则汞的标准摩尔蒸发热ΔvapHm=(54.46)kJ ;该过程中对环境做功W=(10.48kJ),ΔU=(98.64kJ),ΔS=(173.2J·K-1),ΔG=(0) 3.16 有A,B,C,D四个反应,在298K时的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分别为反应 A B C D Δ 10.5 1.80 -126 -11.7 rHm/(kJ·m ol-1) Δ 30.0 -113 84.0 -105 rSm/(kJ·m ol-1) 则在标准状态下,任何温度都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C),任何温度都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B);另两个反应中,在温度高于(77)℃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A),在温度低于(-161.6)℃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D) 3.17 1mol液态的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g)和H2O(l),则该反应的Qp与Qv的差值(-3.72)kJ(温度25℃) 3.18 已知25℃时,ΔfHm(Br,g)=30.71kJ·mol-1,ΔfGm(Br,g)

=3.14kJ·mol-1,则Br2(l)的标准摩尔蒸发熵为(92.52)J·mol-1·K-1,正常沸点为(58.93)℃ 3.19 反应2HgO(s)===2Hg(l)+O2(g)ΔrHm=181.4kJ·mol-1,则ΔfHm(HgO,s)=(-90.7kJ·mol-1)。已知Ar(Hg)=201,生成1gHg(l)的焓变是(0.451)kJ 3.20 已知反应CaCO3(s)===CaO(s)+CO2(g)在298K时ΔrGm=130kJ·mol-1,1200K时ΔrGm=-15.3kJ·mol-1,则该反应的ΔrHm 为(161J·mol-1·K-1) 3.21 将下列物质按摩尔熵值由小到大排列,其顺序为 Li(s))0 3.23 若3mol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该过程的Q,W,ΔU,ΔH,ΔS,ΔG中不为零的是(ΔS,ΔG)

第1章化学热力学基础复习题

化学热力学基础复习题 一、是非题 下列各题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 在定温定压下,CO2由饱和液体转变为饱和蒸气,因温度不变,CO2的热力学能和焓也不变。( ) 1答:? 2 25℃时H2(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在量值上等于25℃时H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2答: √p42 3 稳定态单质的?f H m (800K)=0 。( ) 3答: √ 4 d U=nC v,m d T公式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任何pVT过程都适用。( ) 4答: √p32 5 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时,其所有的宏观性质都不随时间而变。() 5答:√

6 若系统的所有宏观性质均不随时间而变,则该系统一定处于平衡态。() 6答: √ 7 隔离系统的热力学能是守恒的。() 7答:√ 8隔离系统的熵是守恒的。() 8答:? 9 一定量理想气体的熵只是温度的函数。() 9答:? 10 绝热过程都是定熵过程。() 10答:? 11 一个系统从始态到终态,只有进行可逆过程才有熵变。() 11答:? 12 系统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不可逆过程到达的终态,若经绝热可逆过程,则一定达不到此终态。()

12答: √ 1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是: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是不可能的。() 13答:?p51 14 系统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过程,其熵变> 0。() 14答:?p51 15 系统由状态1经定温、定压过程变化到状态2,非体积功W’<0,且有W’>?G和?G <0,则此状态变化一定能发生。() 15答: √ 16 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中?S >0,则其相反的过程即绝热不可逆压缩过程中?S <0。() 16答:? 17 临界温度是气体加压液化所允许的最高温度。( ) 17答:√ 18 化学势是一广度量。() 18 答: ?

物理化学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各种系统、环境、热力学状态、系统性质、功、热、状态函数、可逆过程、过程和途径等。 2.能熟练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功与热的取号,会计算常见过程中的Q,W, U和 H的值。 3.了解为什么要定义焓,记住公式U Q V , H Q p的适用条件。 4.掌握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能熟练地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可逆或不可逆的等温、等压和绝热等过程中, U, H, W, Q的计算。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 学好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学好化学热力学的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了在恒 定组成的封闭系统中,能量守恒与转换的问题,所以一开始就要掌握热力学的一 些基本概念。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通过听老师讲解、看例题、做选择题和做习 题等反反复复地加深印象,才能建立热力学的概念,并能准确运用这些概念。 例如,功和热,它们都是系统与环境之间被传递的能量,要强调“传递”这个概念,还要强调是系统与环境之间发生的传递过程。功和热的计算一定要与变化的过 程联系在一起。譬如,什么叫雨?雨就是从天而降的水,水在天上称为云,降到地 上称为雨水,水只有在从天上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才被称为雨,也就是说,“雨” 是一个与过程联系的名词。在自然界中,还可以列举出其他与过程有关的名词,如风、瀑布等。功和热都只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但是,它们一定要与传递 的过程相联系。在系统与环境之间因温度不同而被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除热以外, 其余在系统与环境之间被传递的能量称为功。传递过程必须发生在系统与环境之间,系统内部传递的能量既不能称为功,也不能称为热,仅仅是热力学能从一种形式变 为另一种形式。同样,在环境内部传递的能量,也是不能称为功(或热)的。例如在 不考虑非膨胀功的前提下,在一个绝热、刚性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 燃烧甚至爆炸等剧烈变化,由于与环境之间没有热的交换,也没有功的交换,所 以 Q 0, W 0, U 0 。这个变化只是在系统内部,热力学能从一种形式变为

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基础参考答案

第一章 2.计算下行反应的标准反应焓变△r Hθm: 解:①2Al(s) + Fe2O3(s) → Al2O3(s) + 2Fe(s) △f Hθm(kJ?mol-1) 0 -824.2 -1675.7 0 △r Hθm=△f Hθm(Al2O3,s)+2△f Hθm(Fe,s)-2△f Hθm(Al,s) - △f Hθm(Fe2O3 ,s) = -1675.7 + 2×0 - 2×0 - (-824.2) = - 851.5 (kJ?mol-1) ②C2H2 (g) + H2(g) → C2H4(g) △f Hθm(kJ?mol-1) 226.73 0 52.26 △r Hθm = △f Hθm(C2H4 ,g) - △f Hθm(C2H2,g) - △f Hθm(H2,g) = 52.26 - 226.73 - 0 = -174.47 (kJ?mol-1) 3. 由下列化学方程式计算液体过氧化氢在298 K时的△f Hθm(H2O2,l): ① H2 (g) + 1/2O2 (g) = H2O (g) △r Hθm = - 214.82 kJ?mol-1 ② 2H(g) + O(g) = H2O (g) △r Hθm = - 926.92 kJ?mol-1 ③ 2H(g) + 2O(g) = H2O2 (g) △r Hθm = - 1070.6 kJ?mol-1 ④ 2O(g) = O2 (g) △r Hθm = - 498.34 kJ?mol-1 ⑤ H2O2 (l) = H2O2 (g) △r Hθm= 51.46 kJ?mol-1 解:方法1:根据盖斯定律有: [(方程①-方程②+方程③-方程⑤)×2-方程④]÷2可得以下方程 ⑥H2(g)+O2(g)=H2O2(l) △r Hθm △r Hθm=[(△r Hθ1-△r Hθ2+△r Hθ3-△r Hθ5) ×2-△r Hθ4] ÷2 ={[-214.82-(-926.92)+(-1070.6)-51.46] ×2-(-498.34)} ÷2 =[(-409.96)×2+498.34] ÷2 =(-321.58) ÷2 = -160.79(kJ?mol-1) △f Hθm(H2O2 ,l)= △r Hθm= -160.79 kJ?mol-1 方法2:(1)由①可知H2O的△f Hθm(H2O,g)= - 214.82 kJ?mol-1 (2)根据④计算O的△f Hθm(O,g) 2O(g) = O2 (g) △r Hθm = - 498.34 kJ?mol-1 △r Hθm = △f Hθm(O2 ,g)- 2△f Hθm(O,g) = 0 - 2△f Hθm(O,g) = - 498.34 kJ?mol-1 △f Hθm(O,g)= 249.17 kJ?mol-1 (3) 根据②求算△f Hθm(H,g) 2H(g) + O(g) = H2O (g) △r Hθm = - 926.92 kJ?mol-1 △f Hθm(kJ?mol-1) 249.17 - 214.82 △r Hθm = △f Hθm(H2O,g) - 2△f Hθm(H,g) -△f Hθm(O,g) = - 214.82 - 2△f Hθm(H,g)- 249.17 = - 926.92

化学热力学基础习题

第6章化学热力学初步习题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化学 一判断题;二选择题;三填空题;四计算题 第二部分熵、吉氏函数与化学反应方向 一判断题;二选择题;三填空题;四计算题 第一部分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化学 一判断题 1气体的标准状况与物质的标准态是同一含义。() 2在恒温恒压下,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Q p=△H=H2-H1,因为H是状态函数,故Q p也是状态函数。() 3系统状态一定,状态函数就有确定的值。() 4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而与过程的途径无关。()5功和热是系统与环境间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6气体膨胀或被压缩所做的体积功是状态函数。() 7由环境中吸收热量,系统的热力学能增加。() 8环境对系统做功,系统的热力学能增加。() 9系统的焓等于系统的热量。() 10系统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 11系统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12反应的热效应就是该反应的焓变。() 13由于CaCO3的分解是吸热的,故它的生成焓为负值。() 14298K时反应Na(s)+1 Cl2(g)→NaCl(s)的△r H=-411.1kJ·mol-1,即该温度下NaCl(s) 2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411.1kJ·mol-1。() 15298.15K时由于Na+(g)+Cl-(g)→NaCl(s)的△r H=-770.8kJ·mol-1,则NaCl(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770.8kJ·mol-1。()

16298K时,反应CO(g)+Cl2(g)→COCl2(g)的△r H=-108kJ·mol-1,则△f H(COCl2,g)=-108kJ·mol-1。.() 17所有气体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都为零。() 18△f H(Br2,g)=0kJ·mol-1。() 19298K时石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20在密闭容器中盛有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使其反应生成NO(g),保持反应在等温下进行,则该反应的焓变一定等于△f H(NO,g)。.() 21已知在某温度和标准态下,反应2KClO3(s)→2KCl(s)+3O2(g)进行时,有2.0molKClO3分解,放出89.5kJ的热量,则在此温度下该反应的△r H=-89.5kJ·mol-1。() 22反应H2(g)+Br2(g)→2HBr(g)的△r H与反应H2(g)+Br2(l)→2HBr(g)的△r H相同。() 23298K、标准态时,NH3(g)与O2(g)反应生成NO(g)和H2O(g),每氧化1molNH3(g)放出 226.2kJ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H3(g)+5 4O2(g)→NO(g)+3 2 H2O(g),△r H=-226.2kJ。 () 24反应N2(g)+3H2(g)→2NH3(g)的△r H与反应1 2N2(g)+3 2 H2(g)→NH3(g)的△r H相同。( ) 25相同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物理量中,为状态函数的是()。 (A)△H;(B)Q;(C)H;(D)△U。 2下列各物理量中,为状态函数的是()。 (A)△U;(B)U;(C)Q;(D)W。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等压过程,才有化学反应热效应;

第2章 电化学热力学

第2章电化学热力学 2.1 相间电位和电极电位 2.1.1 相间电位 两相接触时,荷电粒子(含偶极子)在界面层中的非均匀分布使两相界面层中存在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为相间电位。引起相间电位的可能有以下四种情形: (a)带电粒子在两相间的转移或利用外电源向界面两侧充电使两相中出现剩余电 荷,形成“双电层”。 (b)阴、阳离子在界面层中吸附量不同,使界面与相本体中出现等值反号电荷. 在界面的溶液一侧形成吸附双电层。 (c)溶液中极性分子在界面溶液一侧定向排列,形成偶极子层。 (d)金属表面因各种短程力作用而形成的表面电位差。 在电化学体系,离子双电层是相间电位的主要来源,同一种粒子在不同相中所具有的能量状态是不同的,当两相接触时,该粒子就会自发地从高能态相向低能态相转移。对于不带电的粒子i相间稳态分布的条件是 即该粒子在两相中的化学位相等,

对于带电粒子来说,在两相间转移时,除了引起化学能的变化外,还有随电荷转移所引起的电能变化。假设孤立相M是一个由良导体组成的球体,因而球体所带的电荷全部均匀分布在球面上。 (1)将单位正电荷e从无穷远处移至离良导体球M 104~10-5cm处时所做的功, 电荷与球体之间只有长程力(库仑力)作用,称为M相(球体)的外电位,用ψ表示,有: (2)从10-4 ~ 10-5cm处越过表面层到达M相内界面短程力做电功称为M的表面电位χ: χ (3)克服物相M与试验电荷之间短程力所作的化学功: μ 化 对于单位正电荷情况:任一相的表面层中,由于界面上的短程力场(范德瓦耳斯力、共价键力等)引起原子或分子偶极化并定向排列,使表面层成为一层偶极子层。单位正电荷穿越该偶极子层所作的电功称为M相的表面电位χ。所以将一个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入M相所作的电功是外电位ψ与表面电位χ之和,即 Ф称为M相的内电位。如果进入M相的不是单位正电荷,而是1摩尔的带电粒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习题及全解答

第3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1.状态函数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T、p、V、△U、△H、△G、S、G、Q p、Q u、Q、W、W e最大中哪些是状态函数?哪些属于广度性质?哪些属于强度性质? 答:状态函数的含义就是描述状态的宏观性质,如T、p、V、n、m、ρ等宏观物理量,因为体系的宏观性质与体系的状态之间存在对应的函数关系。状态函数的基本特点如下: (1)在条件一定时,状态一定,状态函数就有一定值,而且是唯一值。 (2)条件变化时,状态也将变化,但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取决于始态和终态,与状态变化的途径无关。 (3)状态函数的集合(和、差、积、商)也是状态函数。其中T、p、V、S、G是状态函数,V、S、G、H、U属于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T、p属于强度性质。 2.下列叙述是否正确?试解释之。 (1)Q p=△H,H是状态函数,所以Q p也是状态函数; (2)化学计量数与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产物前面的配平系数相等; (3)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是同一个概念; (4)所有生成反应和燃烧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5)标准摩尔生成热是生成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热; (6)H2O(l)的标准摩尔生成热等于H2(g)的标准摩尔燃烧热; (7)石墨和金刚石的燃烧热相等; (8)单质的标准生成热都为零; (9)稳定单质的△f HΘm、SΘm、△f GΘm均为零; (10)当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所有放热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11)若△r H m和△r S m都为正值,则当温度升高时反应自发进行的可能性增加; (12)冬天公路上撒盐以使冰融化,此时△r G m值的符号为负,△r S m值的符号为正。 答:(1)错。虽然H是状态函数,△H并不是状态函数,所以Qp当然不是状态函数;。 (2)错。因为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负,与反应计量方程式中反应物前面为正的系数不相等; (3)错。如气体的标准状况是指0℃和101.325KPa条件,而标准态对温度没有限定; (4)错。如由石墨生成金刚石的生成反应就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5)对。因某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是由某物质生成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热而命名的; (6)对。因H2O(l)的生成反应与H2(g)的燃烧反应是同一个反应; (7)错。因石墨和金刚石的燃烧反应虽最终产物相同,但反应的始态不同; (8)错。因为只有稳定单质的标准生成热才为零; (9)错。因为只有稳定单质的△f HΘm、△f GΘm为零,而稳定单质的SΘm在一般条件下并不为零; (10)对。因为当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反应熵变趋近于零,反应热为影响反应自发的唯一因素; (11)对。因△r H m和△r S m都为正值,说明是吸热的、有可能自发的反应,升温有利; (12)对。因冰融化变水了,说明乃混乱度增大的自发过程,△r G m值必为负,△r S m值必为正。 3.1 mol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进行恒温可逆膨胀或恒温不可逆膨胀达到同一终态,因恒温可逆膨胀对外做功W r大于恒温不可逆膨胀对外做的功W ir,则Q r>Q ir。对否?为什么? 答:对。因为从同一始态到同一终态,热力学能变相同,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因恒温可逆膨胀对外做功W r大于恒温不可逆膨胀对外做的功W ir,则恒温可逆膨胀从环境吸收的热Q必大于恒温不可逆膨胀从环境吸收的热Q ir。(△u=O r-W r= O-W; W r>W ir则Q r>Q ir)

第3讲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3讲 化学热力学基础 【竞赛要求】 热力学能(内能)、焓、热容、自由能和熵的概念。生成焓、生成自由能、标准熵及有关计算。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方向性。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极其应用。范特霍夫标准熵及其应用。热化学循环。 【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体系和环境 体系:我们研究的对象,称为体系。 环境:体系以外的其它部分,称为环境。例如:我们研究杯子中的H 2O ,则H 2O 是体系,水面上的空气,杯子皆为环境。当然,桌子、房屋、地球、太阳也皆为环境。但我们着眼于和体系密切相关的环境,即为空气和杯子等。又如:若以N 2和O 2混合气体中的O 2作为体系,则N 2是环境,容器也是环境。 按照体系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关系,将体系分为三类: (1)敞开体系: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 (2)封闭体系: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3)孤立体系: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 例如:一个敞开瓶口,盛满热水的瓶子,水为体系,则是敞开体系; 若加上一个盖子,则成为封闭体系; 若将瓶子换成杜瓦瓶(保温瓶),则变成孤立体系。热力学上研究得多的是封闭体系。 2、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由一系列表征体系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一种存在形式,称为体系的状态。 状态函数: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函数。例:某理想气体体系n = 1 mol ,p = 1.013×105 Pa ,V = 22.4 dm 3,T = 273 K 这就是一种存在状态(我们称其处于一种标准状态)。是由 n ,p ,V ,T 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一种状态,因而 n ,p ,V ,T 都是体系的状态函数。状态一定,则体系的状态函数一定。体系的一个或几个状态函数发生了变化,则体系的状态也要发生变化。 始态和终态:体系变化前的状态为始态;变化后的状态为终态。状态函数的改变量:状态变化始态和终态一经确定,则状态函数的改变量是一定的。 例如:温度的改变量用 △T 表示, 则 △T = T 终- T 始 同样理解 △n , △p , △V 等的意义。 3、过程和途径 过程: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从始态到终态,我们说经历了一个热力学过程。简称过程。若体系在恒温条件下发生了状态变化,我们说体系的变化为“恒温过程”,同样理解“恒压过程”、“恒容过程”。若体系变化时和环境之间无热量交换,则称为之“绝热过程”。 途径:完成一个热力学过程, 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我们把每种具体的方式,称为一种途径。过程着重于始态和终态;而途径着重于具体方式。 例如:某理想气体, 经历一个恒温过程: 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途径: 状态函数改变量,取决于始终态,无论途径如何不同。如上述过程的两种途径中: △p = p 终-p 始= 2×105 Pa -1×105 Pa = 1×105 Pa △V = V 终-V 始= 1dm 3-2dm 3 = -1dm 3 4、体积功 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常发生体积变化。体系反抗外压改变体积,产生体积功。设:在一截面积为 S 的圆柱形筒内发生化学反应,体系反抗外压 p 膨胀,活塞从 I 位移动到 II 位。 这种 W = p ·△V 称为体积功,以 W 体表示。若体积变化 △V = 0,则 W 体= 0 我们研究的体系与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