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6_组织行为学群体及群体行为

06_组织行为学群体及群体行为

06_组织行为学群体及群体行为

06_组织行为学群体及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6套简答与论述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31.企业负责人需要向员工说明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不得不采取减薪措施,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沟通方式?32.怎样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33.举例说明冲突的来源有哪些?34.简述人格与工作匹配的类型有哪些? 31.召开员工会议,采取面对面的沟通。沟通方式计3分;说明形势,剖析问题,指明方向、鼓舞士气,稳定人心,避免谣传和误解。沟通内容计2分。 32.树立冲突合法的思想;重建组织结构;运用沟通渠道;任命一名批评者;引进外人,改变组织文化。答对任意4项,计5分。 33.来源有:沟通因素、结构因素、个体行为因素。3分;举例2分。 34.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常规型;企业型等,答对任意五点得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8 分,共16 分) 35.什么是从众行为?你认为从众行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请予以解释。36.结合实例阐述强化理论的内涵。. 35. 从众行为是在群体背景下个体表现出与他人相一致的行为,就像很多事物有两面性一样,既有正确的 一面,也有不正确的一面。(1分) 积极作用:从众行为可以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从众行为能够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从众行为有助于领导意图的贯彻和执行。(3分) 消极作用:从众行为容易给个体和群体带来惰性;从众会使群体成员做决策时出现偏差;个体的如果被迫的从众行为过多,可能会成为大的事故隐患,给组织带来重大损失,还可能导致组织风气变坏。 (3分) 36.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它认为可以通过外部强化塑造人的行为。对个人各种环境进行专门设计,并对业绩好的加以赞扬或其他形式的强化,对业绩差的加以惩罚,据此影响人的行为,进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获得好的工作绩效。(2分) 其基本观点有: 把行为看成是由环境引起的;1分 认为不必关心人的内部认知活动,控制行为的因素是外部强化物; 行为结束之后给予一个强化,会提高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1分 强化形式有四种: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略(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31.人们为什么要加入群体?32.怎样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33.某公司的生产部装配车间主任为了提高工人的绩效水平,在每一个装配小组中树立了一个“标兵”,给予高额奖金和带薪休假,借此激励全体员工,但几个月后,该主任发现车间的总体生产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为什么会这样?34.什么是组织中的五种权力基础? 四. 简答题 (每小题5分, 共20分) 31. 要点: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需要等。答对任意5点计5分 32.树立冲突合法的思想;重建组织结构;运用沟通渠道;任命一名批评者;引进外人,改变组织文化。答对任意4项,计5分。 33.奖励方式不对。2分;装配小组需要相互协作配合,树标兵奖励的是个人,忽略了群体成员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支持作用,使其他人员感到不公平。3分 34.强制权;奖惩权;信息权;参照权;法定权等。每个要点计1分,共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8 分,共16 分)

组织行为学人物

“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1)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内容及其新发展。 A.1914年,吉尔布雷斯夫人就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B.二战前,工业界广泛应用工业心理学知识。 C.1958年,莱维特(美)用管理心理学取代沿用的工业心理学,旨在让人们注意考虑如何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管理。 D.20世纪60年代初,管理心理学广泛拓展,逐渐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被广泛接受,在各类组织管理中得到应用。(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4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二。组织行为的主要学派: 1、古典学派——通常被认为涵盖“科学管理”的内容。 2、人际关系学派——重点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学派。 3、系统学派——涵盖“权变理论”。 三。泰罗(美): 1、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 人,“科学管理之父”。 2、主张:一些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 3、他曾经进行过搬运生铁和铁产改造方面的试验。 4、1895年发表《计件工资制》;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5、从实质上说,科学管理是任何公司或企业中工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同事、雇主态度方面的一种彻底的革命。 6、列宁对泰罗的科学管理作了全面的评论:“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7、组织机构上管理控制原理。 8、提出决策“最优标准”。 四。吉尔布雷斯夫妇(美):1、科学管理运动的倡导者。 2、莉莲-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妇女,“管

组织行为学理论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的涵义:组织是一群人数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组织和环境: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外部事物和现象就构成通常所说的组织环境。 组织和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的、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行、发展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组织行为学的目标: 预测。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预测他人行为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要求。 解释。组织行为学是解释组织中所发生的事情。 控制。对组织中发生的行为进行控制。 分析和行动(引导)。依靠适当的分析,管理者才能有效地采取行动,控制有关行为,处理所出现的问题。 组织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 人的各种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企业活动、生产活动、营销活动等等,都会以组织的形式出现。人离开了组织,就如鱼离开了水;没有人的组织也不成其为组织。 组织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组织目标的实现靠组织成员的努力。 组织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舞台。 组织与个人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双方互惠互利。 个性:称为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环境事务的适应中所显示出的异于他人的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征。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不仅可以掌握其目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预见其 未来的行为。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 反映。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 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是个人对某 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 久信念。 个性的特征 差异性。由于个体的遗传因素、学 习历史、所受教育、成长经历和所处环 境不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 活动规律和个性倾向,具有独特的精神 面貌。 倾向性。人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表 现出对事物不同的态度、体验和特定的 行为模式,体现为个人的需要、信念和 理想、世界观倾向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 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它 对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影响。 稳定性。个性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 稳定性,成为判定一个人心理特点和行 为倾向的依据。 整体性。个性是所有心理特征的有 机结合,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不存在 彼此孤立的、互不联系的个性特征。 社会性。人的个性是社会化的产物, 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经过社会实践 和教育训练逐步形成的,是社会关系的 体现。当然,这并不排斥个性的先天遗 传因素。但个性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它 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气质:是个体心理特征之一,是人典 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天生的。主 要表现为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 力特征。 气质对行为的影响:在组织管理活动 中,了解和识别员工之间的气质差异, 利用和扩大各个人气质特征积极的一 面,抑制和减少其消极的一面,对管理 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 极性,合理用人。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组 织结构,增强团体战斗力。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 作。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习惯性 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 心理特征。简单地说,性格是人对现实 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性格是个体对社会环境较稳定 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2)性格是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 征 (3)性格是个体的本质属性 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 任务的可能性,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态度:是关于喜欢或不喜欢的客观事 物、人和事的评价性陈述。它反映了一 个人是如何感受某些事物的,是行为的 决定因素。 工作投入:指心理上对工作的认同, 并将工作绩效视为一个人价值观的反 映。 感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 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 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 中的反映。 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 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说,某种具体的 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 类型或状态更可取。它反映了人们在观 念上对于正确与错误、重要与不重要、 好与坏的评价和判断。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从组织行为学的观点来考虑价值观 影响当前及将来员工的行为价值观及其 变化有助于塑造组织的未来。价值观的 影响表现在: 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看法,从而影 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个人对决策和问题解决方法的选 择; 对个人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 法; 关于道德行为的标准的确定; 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和组织 压力的程度; 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 法; 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 用于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 的手段的选择。 激励:包括奖励和惩罚。奖励是社会 对人们的良好行为或取得的突出成绩, 作出的卓越贡献给予积极肯定,以促使 人们将这种行为保持和增强,加快人的 自我发展、完善,为社会创造更大更好 的效益;惩罚则是社会对人们的不良或 不正确行为给予否定,以促使人们的行 为变异,增强反应强度和内驱力,警诫 他人,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激励实际上 体现在奖励与惩罚两个方面。 行为。行为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需要。需要(Need)是指客观的刺 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 某种东西的状态。 动机。动机(motivation)的原意 是引起动作。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 的。但需要并不必然产生动机

组织行为学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及答案 1、试论述现代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1、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3、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4、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2、试论述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答:领导就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领导是一种影响一个他人实现目标的能力和过程。 提升领导的影响力 1、领导的本质是影响。领导行为的实施,组织或群体成员对领导者的信任和追随,都离不开领导者的影响力。 2、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越是高层次的领导行为,因其面对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多,艺术性也就越强。 3、领导是与某种目标相联系的目的性很强的行为。 领导有效性的权变理论 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能力、个性特征、工作行为倾向、权力类型、影响力等。 与下属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施领导行为的关键,可弥补权力的缺乏。领导可以改变不一种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 四种领导风格:指示推销参与授权 P328 主要观点:领导者的效率是以能够激励下属达成组织目标,并在工作中使下属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领导者的责任和作用在于改善下属的心理状态,激励他们去完成工作任务或对工作感到满意,帮助下属达到目标。领导的作用在于:使下属的需要满足于有效的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提供有效的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辅导、支持和奖励。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种需要日趋复杂,多样。仅仅通过孤立的个体活动无法满足人么的需要。于是出现了群体活动。为了协调各个群体的间的活动,就出现了对组织的管理。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管理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它是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推动力。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尽管管理活动自古就有,但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我们大家知道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便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内容。社会的进步促使组织中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人的管理,组织管理学、人事管理学这些管理学的分支越来越显示出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组织行为学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历史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力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加快,使资本家为了经济利益,迫使工人提高生产力,创造更高的效益,然而不顾工作者的利益,使工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有很大的不满。所以,随着事件的发展,组织行为学应运而生。 社会学、心理学的发展

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为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早期的组织思想:早期的组织思想是以早期的管理思想为基础的。在早期的管理思想中,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经济人观点等观点。罗伯特欧文巴贝奇,汤恩等人相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别表达了自己对管理思想的看法,并阐述了对早起组织行为的看法,为以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正是大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关注的是生产的效率。泰罗对工作进行动作和时间研究,注重工作的分析和设计,在钢铁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搬运铁块、铲铁锹等, 将人的动作进行分解和设计,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件工资制等。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重视对物的研究,而忽视人的因素。 古典组织理论的创立: 法约尔是古典组织理论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人,他在泰勒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完善了管理理论。他根据自己长期的经验,提出了著名的14条管理原则。 行为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60年代。代表人物是梅约、麦格雷戈等,他们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史中被称为里程碑式的实验就是1924年开始的霍桑 实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1927年接管并主持了霍桑实

组织行为学理论

组织行为学理论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的涵义:组织是一群人数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组织和环境: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外部事物和现象就构成通常所说的组织环境。 组织和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的、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行、发展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组织行为学的目标: 预测。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预测他人行为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要求。 解释。组织行为学是解释组织中所发生的事情。 控制。对组织中发生的行为进行控制。 分析和行动(引导)。依靠适当的分析,管理者才能有效地采取行动,控制有关行为,处理所出现的问题。 组织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 人的各种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企业活动、生产活动、营销活动等等,都会以组织的形式出现。人离开了组织,就如鱼离开了水;没有人的组织也不成其为组织。 组织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组织目标的实现靠组织成员的努力。 组织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舞台。 组织与个人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双方互惠互利。 个性:称为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环境事务的适应中所显示出的异于他人的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征。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 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不仅可以掌握其目 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预见 其未来的行为。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 的反映。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 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是个人对某 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 久信念。 个性的特征 差异性。由于个体的遗传因素、学 习历史、所受教育、成长经历和所处环 境不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 活动规律和个性倾向,具有独特的精神 面貌。 倾向性。人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表 现出对事物不同的态度、体验和特定的 行为模式,体现为个人的需要、信念和 理想、世界观倾向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 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它 对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影响。 稳定性。个性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 稳定性,成为判定一个人心理特点和行 为倾向的依据。 整体性。个性是所有心理特征的有 机结合,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不存在 彼此孤立的、互不联系的个性特征。 社会性。人的个性是社会化的产 物,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经过社会 实践和教育训练逐步形成的,是社会关 系的体现。当然,这并不排斥个性的先 天遗传因素。但个性主要是后天形成 的,它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气质:是个体心理特征之一,是人 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天生的。 主要表现为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 动力特征。 气质对行为的影响:在组织管理活 动中,了解和识别员工之间的气质差 异,利用和扩大各个人气质特征积极的 一面,抑制和减少其消极的一面,对管 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 极性,合理用人。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组 织结构,增强团体战斗力。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 作。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习惯 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 的心理特征。简单地说,性格是人对现 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性格是个体对社会环境较稳定 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2)性格是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 征 (3)性格是个体的本质属性 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 成任务的可能性,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 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态度:是关于喜欢或不喜欢的客观 事物、人和事的评价性陈述。它反映了 一个人是如何感受某些事物的,是行为 的决定因素。 工作投入:指心理上对工作的认 同,并将工作绩效视为一个人价值观的 反映。 感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 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 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 脑中的反映。 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 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说,某种具体的 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 类型或状态更可取。它反映了人们在观 念上对于正确与错误、重要与不重 要、好与坏的评价和判断。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从组织行为学的观点来考虑价值观 影响当前及将来员工的行为价值观及其 变化有助于塑造组织的未来。价值观的 影响表现在: 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看法,从而 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个人对决策和问题解决方法的选 择; 对个人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 法; 关于道德行为的标准的确定; 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和组织 压力的程度; 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 法; 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 用于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 的手段的选择。 激励:包括奖励和惩罚。奖励是社会 对人们的良好行为或取得的突出成绩, 作出的卓越贡献给予积极肯定,以促使 人们将这种行为保持和增强,加快人的 自我发展、完善,为社会创造更大更好 的效益;惩罚则是社会对人们的不良或 不正确行为给予否定,以促使人们的行 为变异,增强反应强度和内驱力,警诫 他人,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激励实际 上体现在奖励与惩罚两个方面。 行为。行为是人类有意识的活 动。

组织行为学理论分析群体、个体

事件篇——复旦大学黄山18驴事件 2010年12月,以复旦大学学生为主的18名上海驴友黄山遇险,致营救民警张海宁不慎坠亡一事,连日来不断“发酵”:一条年轻生命的逝去,迎来各地网友的沉痛哀悼,而在最该反思的复旦校园论坛上,却被网友连续爆出复旦学生们忙着讨论如何控制媒体,如何危机公关。对民警牺牲冷漠无情、不承认错误推卸责任……网络上层出不穷爆出的“内情”,让复旦大学深陷“黄山门”。 这十八名复旦大学学生进入黄山一段未开放的区域“探险”,并非通过买票进入一般景点。部分人仅为旅行者装扮,缺乏足够专业和齐全的装备,被困后报警求救。后下撤途中民警张宁海坠崖牺牲。但在许多复旦学子哀悼遇难民警、批评18驴友、讨论回报民警家属的同时,却同时存在着另一些声音。一些复旦学子在论坛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讨论复旦应该如何“控制媒体”,依然引起网上“意见领袖”的惊惧。未出校园的年轻人,就主张新闻专业毕业生多去几家报纸,“阵地要多占领”,以避免本校“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力有所下降”,这样的新闻理念令人震惊。甚至说出了“警察就该为纳税人服务”这样的话语。这些复旦学子的冷漠寒了网友的心,高校学子对待生命缺乏基本的尊重和敬畏,引来网上批评如潮。 黄山事件发生后,一度争论的中心点在大学生该不该去探险,该不该去登山。其实,登山并没有错,探险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出发前有没有充足准备,能不能对生命负责。看过“黄山事件”的整个经

过不难发现,这是一场早已埋下地雷的危险旅行。根据复旦登协事前的活动公告和以往的活动经历,可以发现:组织者知道此行是非常规路线,会逃票,要避免被捉;组织者在招人时是允许新人参加的;组织者是知道天气状况的,而且还希望会如期下雪;组织者自己并没有走过这条线,也没有计划请向导,主要靠GPS和指南针…… 从群体分析来说,这次探险活动的组织并不严密,因为召集帖中对于此次探险目的地简介是空白,海拔、地貌等基本要素都没有提及,还有一些必须的探险必备品都没,这是经验的缺乏。旅友缺乏专业设备,没有当地向导,临时发帖组团,又对天气变化没有足够认识,在雨雪季节里,在未开放的景区“探险”。队伍存在紧急拉人入队,为坐满包车拉大队,男女队员比例不适合此类野外探险活动的情况,以及报警时机的选择不对导致的沟通不佳。同时,这次活动肯定也存在着领导者个人素质中某些方面的缺乏,导致了一开始的行为错误以及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指挥错误。 从个体行为来说,那些十八名复旦大学学生进入黄山并非通过买票进入一般景点,而事后此登山协会成员回到学校后忙着讨论如何控制媒体,如何危机公关。有专家针对这场不断升级的论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其实是个很危险的信息,应当引起包括教育界在内,整个社会的反思,谁培养了这些学生、谁在创造“唯结果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学校时候就有了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甚至于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成就自己?长此以往,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念被扭曲,丧失了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专家还表示:事情需要理性解

《组织行为学》题库及客观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试卷题型: 选择题(20×1’),简答题(6×5’),论述题(3×10’),案例分析(1×20’) 第1章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一、单选题 1、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A.社会学 B.管理学 C.组织行为学 D.市场营销学 2、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所进行的研究是()。 A.工作研究 B.理论性研究 C.应用性研究 D.描述性研究 3、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设有控制组并对研究条件方面进行最大程度控制的研究方法是()。 A.案例研究 B.现场研究 C.实验室研究 D.文献研究 4、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A.社会学 B.管理学 C.组织行为学 D.市场营销学 5、以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过程为目的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称为()。 A.描述性研究 B.预测性研究 C.归纳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6、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人是()。 A.泰罗 B.赫兹伯格 C.莉莲·吉尔布雷斯 D.马科思·韦伯 7、在生产管理中,创制了运用线条图来对产品活动进行计划调度和控制的人是()。 A.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B.亨利·甘特 C.泰罗 D.亨利·福特 8、组织理论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近代组织理论的理论依据是()。 A.马科斯·韦伯的理论 B.亨利·法约尔的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9、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主张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还著有《新教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著作,因此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的是()。 A.法约尔 B.泰罗 C.马科思·韦伯 D.亨利·甘特 10、法约尔没有提出的理论或观点是()。A.经营六职能B.行政管理理论C.14条管理原则D.管理五要素理论 11、为了克服由于命令的统一原则而产生的信息传递的延误,专门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的“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这项设计的提出者是()。A.厄威克 B.法约尔 C.明茨伯格 D.韦伯 12、斯隆对现代管理的最大贡献是()。 A.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的“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 B.首先采用了现代化的大规模装配作业线 C.设计出了一种组织模式,使集权和分权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平衡 D.进行了工时和动作研究 13、只讲具体的人、物和案例,缺乏理论概括的理论派别是()。 A.经验主义管理学派 B.经理角色理论 C.古典管理理论 D.社会系统理论 14、按照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 A.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B.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C.决策方面的角色 D.其他角色 15、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提出者是()。A.亨利·甘特 B.马克思·韦伯 C.玛丽·福莱特 D.亨利·法约尔 16、为了克服由于命令的统一原则而产生的信息传递的延误,专门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这项设计被称为()。A.管理方格图 B.韦伯行政管理图 C.质量圈 D.法约尔跳板 17、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的试验。这个试验为后来的行为科学奠定了基础,对企业管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个试验是()。A.社会试验 B.霍桑试验C.疲劳试验 D.心理试验 18、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者是()。A.福莱特 B.法约尔C.梅奥 D.韦柏

“组织行为学”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

“组织行为学”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内容及其新发展。 A.1914年,吉尔布雷斯夫人就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B.二战前,工业界广泛应用工业心理学知识。 C.1958年,莱维特(美)用管理心理学取代沿用的工业心理学,旨在让人们注意考虑如何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管理。 D.20世纪60年代初,管理心理学广泛拓展,逐渐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被广泛接受,在各类组织管理中得到应用。(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4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二。组织行为的主要学派: 1、古典学派——通常被认为涵盖“科学管理”的内容。 2、人际关系学派——重点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学派。 3、系统学派——涵盖“权变理论”。 三。泰罗(美): 1、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科学管理之父”。 2、主张:一些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 3、他曾经进行过搬运生铁和铁产改造方面的试验。 4、1895年发表《计件工资制》;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5、从实质上说,科学管理是任何公司或企业中工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同事、雇主态度方面的一种彻底的革命。 6、列宁对泰罗的科学管理作了全面的评论:“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7、组织机构上管理控制原理。 8、提出决策“最优标准”。

四。吉尔布雷斯夫妇(美): 1、科学管理运动的倡导者。 2、莉莲-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妇女,“管理学的第一夫人”。 3、使用拍电影的方法,把工人的操作动作分解为17个基本动 作,“动作的基本元素”。 4、吉尔布雷斯夫妇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 5、弗兰克-吉尔布雷斯(重视工作效率):《动作研究》、《应用动作研究》; 莉莲-吉尔布雷斯(重视劳动者心理作用):《管理心理学》; 人合著《疲劳研究》、《时间研究》。 五。亨利-甘特(美): 1、科学管理的倡导者之一。 2、贡献:a.创制了“甘特图”;b.提出“劳动报酬奖金制”;c.指出“在所有的管理问题中,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d.认为企业应将重点放 在“服务”上。 3、主要著作:《劳动、工资与利润》、《工业领导》、《工作的组织》。 六。亨利-福特(美): 1、福特汽车公司创建人,流水线大量生产管理技术的倡导者。 2、福特主义: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到工厂管理,使用单目标机械工具和装配作业线进行生产的一种理论。 3、于1914年开始在工人中实行“利润分享计划”。 4、主要著作:《我的生活和工作》、《今天和明天》、《前进》。 七。马科思-韦伯(德): 1、古典学派在德国的代表人,“组织理论之父”。 2、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重点研究组织设计、等级层次、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又称为“行政管理理论”。 3、主要著作:《新教的伦理》。

(完整版)2018年4月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组织行为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 A 】 A.卢因 B.托尔曼 C.赫尔 D.华生 2.“社会人”假设认为,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A.金钱 B.社会环境 C.良好的人际关系 D.制度 3.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即:知觉、行为意向和【 B 】 A.价值观 B.情感 C.行为 D.环境 4.凯利认为,判断人的行为发生的原因由三个要素决定,即:特殊性、一贯性和【 D 】 A.差异性 B.行为倾向性 C.整体性 D.共同性 5.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群体成员一般有三种角色表现,即: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和【 B 】. A.领导角色 B.维护角色 C.关系角色 D.沟通角色 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的行为,称为【 C 】 A.协同效应 B.社会惰化 C.从众行为 D.晕轮效应 7.处于不同层级且没有隶属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沟通,是【 D 】 A.下行沟通 B.上行沟通 C.水平沟通 D.斜向沟通 8.当一名主管自身的工作量极大且很繁重,急切需要人手进行信息的协调筛选时,最 好的沟通网络是【 C 】 A.链式 B.轮式 C.倒Y式 D.全通道式 9.每个团队的建立都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组建期、规范期和【 A 】 A.激荡期 8.信任期 c.磨合期 D.衰亡期 10.团队建立和工作的心理机制,首先是使成员【 A 】 A.“属于”这个团队 B.“分享”这个团队 c.“表现”这个团队 D.“参与”这个团队 11.虚拟团队的组织边界特征是【 B 】 A.狭窄型 B.宽泛型 C.有限边界型 D.无边界型 12.冲突的观念有三种类型,即:传统观念、相互作用观念和【 C 】 A.管理观念 B.历史观念 C.人际关系观念 D.权变观念 13.把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的优先事件选择、过程顺序安排而产生的冲突称为【 D 】 A.目标冲突 B.情感冲突 C.认知冲突 D.程序冲突 14.把组织分为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强制性组织和混合性组织,这种分类的方式是【 C 】 A.按组织规模分类 B.按组织的社会职能分类 C.按运用权力和权威的程度分类 D.按社会功能分类

组织行为学6套简答与论述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31.企业负责人需要向员工说明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不得不采取减薪措施,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沟通方式?32.怎样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33.举例说明冲突的来源有哪些?34.简述人格与工作匹配的类型有哪些? 31.召开员工会议,采取面对面的沟通。沟通方式计3分;说明形势,剖析问题,指明方向、鼓舞士气,稳定人心,避免谣传和误解。沟通内容计2分。 32. 树立冲突合法的思想;重建组织结构;运用沟通渠道;任命一名批评者;引进外人,改变组织文化。答对任意4项,计5分。 33.来源有:沟通因素、结构因素、个体行为因素。3分;举例2分。 34.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常规型;企业型等,答对任意五点得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 35.什么是从众行为?你认为从众行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请予以解释。36.结合实例阐述强化理论的内涵。. 35. 从众行为是在群体背景下个体表现出与他人相一致的行为,就像很多事物有两面性一样,既有正确的 一面,也有不正确的一面。(1分) 积极作用:从众行为可以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从众行为能够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从众行为有助于领导意图的贯彻和执行。(3分) 消极作用:从众行为容易给个体和群体带来惰性;从众会使群体成员做决策时出现偏差;个体的如果被迫的从众行为过多,可能会成为大的事故隐患,给组织带来重大损失,还可能导致组织风气变坏。 (3分) 36.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它认为可以通过外部强化塑造人的行为。对个人各种环境进行专门设计,并对业绩好的加以赞扬或其他形式的强化,对业绩差的加以惩罚,据此影响人的行为,进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获得好的工作绩效。(2分) 其基本观点有: 把行为看成是由环境引起的;1分

组织行为学群体理论.doc

第三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3.1 群体基础 ?3.2 群体行为模型的分析 ?3.3冲突 ?3.4人际沟通 3.1 群体基础 ?一、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二、群体发展阶段 一、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1 群体的定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群体(group)是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具有共同关注的目标/任务/活动,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的个体的集合。 群体是具有共同目标,有着一定人数的有机结合 2群体组成要素 ?G.C.Homans: 3群体的类型 参照群体、一般群体和隶属群体 根据群体的影响和作用分: ?参照群体:是个体在心理上向往的群体,个体把这种群体的规范、标准、价值观作为自己 行动的参照标准。 ?一般群体:虽存在于组织、社会中,但其标准和目标不能引起人们的向往和追求。 ?隶属群体:是个体实际归属的群体。 3群体层次测定理论 根据群体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程度分:

?松散群体-无共同活动 ?联合群体-有共同活动,只对个人具有意义 ?集体-有共同活动,对个人具有意义,也对社会具有意义 团队 工作团队与工作群体的区别 高效团队的特征 ?具有很强的核心价值观 ?成员不满足于承诺共同目标,还善于把目标分解成数量化的、可测量的指标 ?成员具有多种技能组合 ?具有高度创造力 二、群体发展阶段(模型) 第二节群体行为模型 一、群体结构——角色 ?1、角色(roles):对占据组织中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行为模式。角色反映了他在谁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 ?角色同一性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角色知觉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作出什么行为反应的认识。 ?角色期待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环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会导致刻板印象。 ?心理契约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实际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心理契约是组织中行为强有力的决定因素。 典型角色 ?自我中心角色: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 ?任务中心角色: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 ?维护角色:鼓励者、协调者、折中者、监督者 管理者与员工的角色知觉

组织行为学84086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一)组织 1.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组织存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目标的需要;(3)组织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组织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二)行为 指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人的行为是指人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三)组织行为 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组织行为的特点:(1)组织行为是整体行为,不是组织成员的单独个人行为。(2)组织行为的动机是根据这个组织建立的宗旨产生的带有明确的目的性。(3)组织行为的效果具有两重性。(4)组织行为是全体组织成员共同活动的行为。(5)组织行为是通过组织成员的个体行为来实现的,反过来又影响成员的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的种类:(1)微观组织行为与宏观组织行为。(2)正向组织行为与反向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的构成:包括管理行为、群体行为、个体行为三个方面。 组织行为的载体就是组织机构。

影响组织行为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个体的感觉、经验和结果、学习、动机、认知过程、个性和社会影响,包括社会交往和友谊。 (四)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情景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的行为,以理解、解释、预测这些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以改进、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以及研究影响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因素。 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2)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3)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组织行为学的特点 (一)边缘性和综合性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与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是:(1)边缘性、综合性;(2)两重性;(3)实用性。 第二章发展与理论源泉 1.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主要是:(1)心理学;(2)社会学;(3)人类学;(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2.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答: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两个学科的联系集中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活动只有通过行为来表现和衡量;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管理心理学在侧重研究管理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性时,离不开行为研究;组织行为学在侧重研究组织中的行为规律时,也离不开心理研究。两个学科的区别集中表现在研究对象各有侧重和其理论基础及应用范围的不同。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并相应地采取管理对策,侧重于实践和应用。而组织行为学则主要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的行为在组织中的发展规律性,侧重于学术和理论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比管理心理学更广泛,它不仅来自心理学,还来自社会学、

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其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它不仅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组织管理,而且把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原理也应用于组织管理。 第三章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研究方法应遵循如下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数据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通常采用哪些方法? 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案例研究法;(2)观察法;(3)调查法; (4)测验法;(5)实验法。 第四章知觉与行为 1.什么是知觉? 答: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2.社会知觉会发生哪些偏差? 答:社会知觉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它包括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由于受某些知觉规律的影响,社会知觉可能发生以下偏差:第一印象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定型效应。 第五章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1.什么是价值观? 答: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及其体系是法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2.简述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答: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工作态度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

组织行为学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内容及其新发展。 A.1914年,吉尔布雷斯夫人就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B.二战前,工业界广泛应用工业心理学知识。 C.1958年,莱维特(美)用管理心理学取代沿用的工业心理学,旨在让人们注意考虑如何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管理。 D.20世纪60年代初,管理心理学广泛拓展,逐渐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被广泛接受,在各类组织管理中得到应用。(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4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二.组织行为的主要学派: 1、古典学派——通常被认为涵盖“科学管理”的内容。 2、人际关系学派——重点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学派。 3、系统学派——涵盖“权变理论”。 三.泰罗(美): 1、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科学管理之父”。 2、主张:一些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 3、他曾经进行过搬运生铁和铁产改造方面的试验。 4、1895年发表《计件工资制》;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5、从实质上说,科学管理是任何公司或企业中工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同事、雇主态度方面的一种彻底的革命。 6、列宁对泰罗的科学管理作了全面的评论:“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7、组织机构上管理控制原理。 8、提出决策“最优标准”。 四.吉尔布雷斯夫妇(美):

1、科学管理运动的倡导者。 2、莉莲-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妇女,“管理学的第一夫人”。 3、使用拍电影的方法,把工人的操作动作分解为17个基本动作“动作的基本元素”。 4、吉尔布雷斯夫妇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 5、弗兰克-吉尔布雷斯(重视工作效率):《动作研究》、《应用动作研究》; 莉莲-吉尔布雷斯(重视劳动者心理作用):《管理心理学》; 2人合著《疲劳研究》、《时间研究》。 五.亨利-甘特(美): 1、科学管理的倡导者之一。 2、贡献:a.创制了“甘特图”;b.提出“劳动报酬奖金制”;c.指出“在所有的管理问题中,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d.认为企业应将重点放在“服务”上。 3、主要著作:《劳动、工资与利润》、《工业领导》、《工作的组织》。 六.亨利-福特(美): 1、福特汽车公司创建人,流水线大量生产管理技术的倡导者。 2、福特主义: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到工厂管理,使用单目标机械工具和装配作业线进行生产的一种理论。 3、于1914年开始在工人中实行“利润分享计划”。 4、主要著作:《我的生活和工作》、《今天和明天》、《前进》。 七.马科思-韦伯(德): 1、古典学派在德国的代表人,“组织理论之父”。 2、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重点研究组织设计、等级层次、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又称为“行政管理理论”。 3、主要著作:《新教的伦理》。 4、组织设计中的权变因素:企业环境、企业目标和战略、技术状况、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人员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