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素周期表简介

元素周期表简介

元素周期表简介

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

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 1氢(qīng) 2氦(hài) 3锂(lǐ) 4铍(pí)5 硼(p?ng) 6碳(tàn) 7氮(dàn)8 氧(yǎng) 9氟(fú)10 氖(nǎi)11钠(nà) 12镁(měi) 13铝(lǚ) 14 硅(guī)15 磷(lín) 16硫(liú) 17氯(lǜ) 18氩(yà)19钾(jiǎ) 20钙(gài) 21钪(kàng) 22钛(tài)23 钒(fán) 24铬(ga) 25锰(měng) 26铁(tiě) 27钴(gǔ)28 镍(nia)29 铜(t?ng)30 锌(xīn) 31镓(jiā) 32锗(zhě) 33砷(shēn) 34硒(xī) 35溴(xiù)36 氪(ka) 37铷(rú) 38锶(sī) 39钇(yǐ) 40锆(gào) 41铌(ní)42 钼(mù) 43锝(d?) 44钌(liǎo) 45铑(lǎo) 46钯(bǎ) 47银(yín) 48镉(g?) 49铟(yīn) 50锡(xī) 51锑(tī) 52碲(dì)53 碘(diǎn) 54氙(xiān)55铯(sa) 56钡(bai) 57镧(lán) 58铈(shì) 59镨(pǔ)60 钕(nǚ) 61 钷(pǒ) 62钐(shān) 63铕(yǒu)64 钆(gá) 65铽(ta) 66镝(dī) 67钬(huǒ)68 铒(ěr) 69铥(diū)70 镱(yì) 71镥(lǔ) 72铪(hā) 73 钽(tǎn) 74钨(wū) 75铼(lái) 76锇(?) 77铱(yī) 78铂(b?)79 金(jīn) 80汞(gǒng) 81铊(tā) 82铅(qiān)83 铋(bì) 84钋(pō) 85砹(ài)86 氡(dōng)87钫(fāng) 88镭(l?i)89 锕(ā) 90钍(tǔ)91 镤(pú) 92铀(y?u) 93镎(ná)94 钚(bù)95 镅(m?i) 96锔(jú) 97 锫(p?i)98 锎(kāi) 99锿(āi) 100镄(fai) 101钔(m?n) 102锘(nu?)103 铹(láo)104 钅卢(lú) 105钅杜(dù)106钅喜(xǐ) 107钅波(bō)108 钅黑(hēi)109 钅麦(mài)110 钅达(dá) 111钅仑(lún) 五个字五个字背顺序名称字母是必背的初中只需背前20个相对质量不用背考试时卷子上会告诉你的 前20号元素 1 H 氢1.0079(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元素周期表 2 He 氦4.0026 3 Li 锂6.941 4 Be 铍9.0122 5 B 硼10.811 6 C 碳12.011 7 N 氮14.007 8 O 氧15.99 9 4(3) 9 F 氟18.998 10 Ne 氖20.17 11 Na 钠22.9898 12 Mg 镁24.305 13 Al 铝26.982 14 Si 硅28.085 15 P 磷30.974 16 S 硫32.06 17 Cl 氯35.453 18 Ar 氩39.94 19 K 钾39.098 20 Ca 钙40.08 其余需要背的就是 金属活动顺序表 K -jia Ca -gai Na- na Mg -mei Al -lv Zn - xin Fe- tie Sn -xi Pb- qian H -qing Cu -tong Hg- gong Ag- yin Pt- bo Au -jin 价态表 一价钾钠氯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课时。通过义务教育九年级和高一必修《化学1》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 2.初步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概念以及元素的“位-构”关系; 3.巧记周期表中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读元素周期表,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能力; 3.通过推导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真理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在“纸牌游戏”中,感受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情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总结的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的相互推断。 三、设计思路以故事引入新课题→纸牌游戏→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和结构→周期表的巧记方法→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发现能力的目的。

化学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口诀 初二必备

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口诀初二必备 化学元素周期表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排列,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

化学元素价态表 一价钾钠氯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 代数化合价和为零 还有就是哪些盐可溶哪些盐不可溶化合价可以这样记忆:

一家请驴脚拿银,(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家羊盖美背心。(二价氧钙镁钡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 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 1氢(qīng) 2氦(hài) 3锂(lǐ) 4铍(pí)5 硼(péng) 6碳(tàn) 7氮(dàn)8 氧(yǎng) 9氟(fú)10 氖(nǎi) 11钠(nà) 12镁(měi) 13铝(lǚ)14 硅(guī)15 磷(lín) 16硫(liú) 17氯(lǜ) 18氩(yà) 19钾(jiǎ) 20钙(gài) 21钪(kàng) 22钛(tài)23 钒(fán) 24铬(gè) 25锰(měng) 26铁(ti ě) 27钴(gǔ)28 镍(niè)29 铜(tóng)30 锌(xīn) 31镓(jiā) 32锗(zhě) 33砷 (shēn) 34硒(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1-新版

第二节元素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元素 【导入新课】我们学过的有关元素的知识: 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100多种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什么叫做元素呢? 下面介绍几种原子:

碳元素和氧元素本质区别是什么?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呢? 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概念解析】不同元素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思考】元素和原子又是什么关系?如以下问题: 1.水分子中含有原子;水是由组成。 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原子;二氧化碳是由组成。 3.氧气分子中含有原子;氧气是由组成。 【分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应用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推论】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

元素周期表发现简介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 作者: (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本文通过讨论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及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研制出许多种类型的元素周期表,通过对元素周期表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关键词: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含有丰富的化学史资源,“化学史是了解化学史上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以及重要化学概念的形成、法则和原理的提出、化学理论的建立的重要途径”[1]。本文就通过讲述元素周期表的几个发展阶段介绍了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科学的发展及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研制出许多种类型的元素周期表,使其进一步趋于合理化和科学化。 1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发展 1661年波义再提出元素的科学概念,化学确立为一门科学。随着采矿,冶金,化工等工业的发展,人们对元素的认识也逐渐丰富起来,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已经发现了六十余种元素,这是为找寻元素问的规律提供了条件。1869年,俄国化学家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现著名的化学元素周期律,这是自然界中重要的规律之一。有了周期律,人们对元索性质变化的内在规律性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门捷列夫根据他发现的元素周期律,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构成图表的形式,这就是第一比重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还根据元素周期律正确的修改了铍,铟等七种元素的原子量,并预言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原子量为44(Sc ),68(Ga )和72 (G )等元素的存在和性质。1875至1886年之间,科学家在自然界发现了这3种素。这

无疑使门捷列夫成名垂青史的化学家。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化学家Meyer于1870年也独立作出了几乎相同于门捷列夫周期律的观点的结论。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又发现了许多新元素,于是对门捷列夫周期表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最明显的是增加了一个竖行(族),即稀有气体,并以镧系元素系列取代了Ba和之间的一种元素2O世纪初元素总数已增85,在之后的25年中,又发现了铀等超重元素。后来,核裂变反应的实现导致了更多的超元素的发现。1964—1968年,苏联科学家首先合成了104号和105号元素,并在此基础上[2],合在了106号元素。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人合成了107,108,109等3种元素。1994年,德国研究中心首次合成1l0号元素,1个月之后,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一道合成了110号元素的原子量为273的同位素。通过对110号元素进行分析,发现其性质与Ni,Pd,Pt相似,这有力地证明了目前元素周期表排列的科学家。1996年德国GSI实验室合成并确证了111和112号元素。上述新元素的合成都得益于元素周期表,又丰富和发展了元素周期表。 2.1、元素周期表的演化 2.1.1尚古多的“螺旋图” 1862年,法国矿物学教授尚古多创作了“螺旋图”。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围绕着圆柱体进行排布,让性质相似的元素排布在同一条垂线上,如Li—Na—K、Cl—Br—I等,由此提出元素的性质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由于原子量差值为16的元素之间的性质并非都类似,而且原子

元素周期表介绍

元素周期表简介 化学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创的,后来又经过多名科学家多年的修订才形成当代的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8种元素。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编号,大小恰好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电子数目,这个编号称为原子序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有明显的规律性,科学家们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和不完全周期(7)。共有16个族,又分为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一个第ⅧB族,一个零族。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显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零族元素除外)。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重大,科学家正是用此来寻找新型元素及化合物。 元素周期表创始人--门捷列夫简介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1834-1907)是俄罗斯伟大的化学家,自然科学基本定律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 1841年,7岁的门捷列夫进了中学,他在上学的早几年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能和惊人的记忆力,他对数学、物理学和地理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1850年,门捷列夫进入中央师范学院学习,在大学一年级,门捷列夫就迷上了化学。他决心要成为一个化学家,为了人类的利益而获得简单、价廉和“到处都有”的物质。 他各门功课都学的很扎实,在课外还阅读各种科学文献,20岁那年,门捷列夫的第一篇科学论著《关于芬兰褐廉石》发表在矿物学协会的刊物上,在研究同晶现象方面完成了巨大和重要的研究。 1855年,门捷列夫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师范学院,曾担任中学教师,后来门捷列夫在彼得堡参加硕士考试,并在说有的考试科目中都获得了最高的评价。在他的硕士论文中,门捷列夫提出了“伦比容”,这些研究对他今后发现周期律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是对必修一各族元素化合物的总结和升华,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元素周期表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新闻情境素材“元素周期表的4个新成员”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中对于周期表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有了初步了解,但主要是机械记忆,对于结构的不够理解,容易遗忘,不会运用周期表解决具体问题。这一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所

以,如何能够通过情境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周期表结构,建立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新方法,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抢答培养竞争意识。 (2)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 2、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探究,合作讨论。 六、教学过程 【引言】【情景】创设情境:“元素周期表的4个新成员”新闻素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1.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设计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再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发现周期表中元素排布的规律,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为下一节学习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奠定基础;同时,以铁元素为例,展示了元素周期表中能提供的有关元素的信息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最后以II a族、VA族、过渡元素为例分析了同族元素结构与性质的异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2.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通过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的概念。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画出前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观察附录中的元素周期表一共有多少行?多少列?分别有多少种元素? 3.查一查在周期表中同学们熟悉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阅读探究讨论归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元素周期律的定义?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哪些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4.影响微粒半径大小的因素及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请举例说明 二、学生复习、讨论: 学生回答:(四位同学单独回答)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4.影响微粒半径大小的因素及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 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径越小。 如:r(Mg)>r(Al)>r(Si)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r(I)>r(Br)>r(Cl)>r(F) 核电荷数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r(Na)>r(Na+),r(Cl)<r(Cl-),r(Fe)>r(Fe2+)>r(Fe3+) 引入新课:元素周期律使人们认识了杂乱无章的化学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如何把这种规律具体地表现出来呢? 板书:元素周期表 投影:前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介绍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介绍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19世纪俄国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下面是为你搜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是现代化学学科的依据,也是很多化学家进行实验和化学研究最好的帮手,可以说元素周期表真正把化学这门学科发扬光大了,门捷列夫本人也给世界的自然科学发展带来了太大的贡献,其实元素周期表是门捷列夫在一个偶然的环境下发现的: 他将当时已知的几种元素的原子量写在一张纸上,企图查找之间的共同点,然后把它们反复排列组合进行各种猜测,最后发现了原子是按照元素周期规律排列的,就是因为这个元素周期规律才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在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门捷列夫就告诉以后的科学家,如果把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的话,那么就会出现很明显的周期性,这就是元素周期表的来源,也是制定元素周期表最大的依据。 再后来一个个新发现的化学元素证实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真实性,也证明了门捷列夫这种排列组合方式的正确性,后世的科学家根据元素周期表找寻新的化学元素就变得非常容易。可以说如果没

有门捷列夫世界化学的发展至少要倒退很多年。 门捷列夫的成就门捷列夫的成就之一还是元素周期表,毕竟它的发现对于化学的发展是做出了很多贡献的,他将那些令人头疼的元素以一定的规律驯服在一张表上,给人们后面的学习、研究都带来了方便,而且还预测了一些没被发现的元素。他对元素之间存在的规律的总结,为后来新元素的发现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这些贡献和成就是不可以被忽视的,所以这必然要作为第一点来说。 门捷列夫的成就之二,其实还是与化学有关,毕竟他一生的主攻方向就是化学。所以他不仅仅是发现了那些规律,其实他在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方面也有所涉及,而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只是被第一个成就的光芒盖住了,所以对它的介绍就比较少。 门捷列夫的成就之三,他是个多才之人,在实验研究这一点上涉及的东西很广泛。除了和化学有关的东西之外,他对其它的一些定律也很有研究,例如,气体、气象、度量衡等等方面。 门捷列夫简介门捷列夫全名是德米特里门捷列夫,俄国著名的化学家,他于1834年出生于俄国的西伯利亚,在具体一点就是托波尔斯克市, 他于1848年的时候,进入彼得堡专科学校进行学习。后来又于1850进入彼得堡的师范学院进行学习,主要学习的是化学。他在1855年拥有了教师资格,同时还获得了一个金质奖章。毕业后的他成为了敖德萨中学的一名教师,一般来说应该是教授化学的老师。 他在毕业之后没有因为有了工作就放弃了学习,他一直都在准备

高二历史上:5.1《自然科学》素材(旧人教版)

第五章 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 第一节自然科学 素材 一、近代数学的建立 解析几何学的创立 解析几何学由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和费尔玛(1601—1665)分别创立。 几何学是研究空间的形式和关系的学科,如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等。解析几何学是它的一个分支。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图形看成是由点构成,把点和有序数组(坐标)对应起来,图形的几何性质就可表示为这些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这样,欧几里德几何学的直线在解析几何中不过是一次方程式:ax+by+c=0,曲线不过是二次方程式,圆不过是一个特殊的二次方程式。因此,解析几何学又称坐标几何学。解析几何学的所谓“解析的”,其意义实际是“代数的”,它实现了几何和代数的结合,即形和数的结合。 笛卡尔创造了由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建立的坐标系统,分别用x和y表示,用坐标来描述空间。这样,他创立了解析几何学,把变量引入了数学。 和笛卡尔同时代的法国数学家费尔玛,在解析几何学的创立上也有一份荣誉。在笛卡尔的著作《几何学》问世前,费尔玛已经尝试过把代数应用于几何学。但是,费尔玛发表的东西很少,他的大部分发现都在书信中告诉巴黎的数学家。他的著作和书信一直到他逝世后才发表。 微积分学的发明 微积分学是微分学和积分学的统称,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微积分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是“极限”。微积分学在其建立初期遇到的最大麻烦,是曾经把无穷小量看成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数。但不管这个数多么小,只要它是个固定的数,无限多个这样的“无限小”之和只能是无限大。可是在定积分的运算中,无限多个无限小之和却可以是个有限的量。这个无限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当时无法做出一个从逻辑上令人满意的解释,只有“极限”的概念确立之后,才能做出解答。无限小不是个静止的量,也不是零,是在无限的变化的过程中以零为极限的量。恩格斯认为:微积分“本质上不外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运用”。 微积分的发明者是英国的牛顿和德国的莱布尼茨(1646—1716)。 二、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牛顿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4.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学习前人在理论、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2.培养搜集资料和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它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根据元素周期律,每隔一定数目的原子,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象排日历一样,将100

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排列成一个表,叫元素周期表。 [板书]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对学好中学化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元素周期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展示《元素周期表》挂图,指出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国外不一定用这种,指导学生归纳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将最外层电子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似)的元素按电子层的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具在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板书]1。周期 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填下表: 归纳:7个横即7个周期 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 每一周期都是以碱金属元素开始到卤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类别

元素周期表

§1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1 元素周期表 目标要求: 1、掌握周期表的结构 2、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及同一主族的变化规律) 3、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探究第ⅠA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探究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难点: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质量数、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课时安排:3+1 教学过程: 一、元素周期表 投影:门捷列夫的头像,介绍门捷列夫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活动1:阅读课本P4,思考: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核电荷数)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方格包含哪些信息? 1、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活动2:根据P4 图1-2归纳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第1周期:2种元素 短周期第2周期:8种元素 周期第3周期:8种元素 7个横行第4周期:18种元素 7个周期长周期第5周期:18种元素 元素周期表第6周期:32种元素(含镧系15种元素) 第7周期:未填满,最多容纳32种元素(含锕系15种元素) 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由长周期、短周期共同构成)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完全由长周期构成)18个纵行第Ⅷ族:第8、9、10共3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0族:稀有气体元素,第18纵行 ※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介绍: 主族的别名:ⅠA:碱金属元素,ⅡA:碱土金属元素,ⅢA:硼族元素,ⅣA:碳族元素,ⅤA:氮族元素,ⅥA:氧族元素,ⅦA: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 练习:二教P3 思维拓展2,P4 基础巩固4、6、8 (反思:本节主要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的能力,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量”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学会了利用周期表的结构特点推测一定原子序数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下一节学习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做好准备。)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ⅠA) 活动3:P5 科学探究1,填表并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找出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鲁科版化学选修3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新)

第2节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3、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其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学案导学过程】 活动、探究原理、规律、方法、技巧 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1、阅读课本14页鲍林能级图。1、从此图中观察原子轨道的7个能级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s、4d、 5p,6s、4f、5d、6p,7s、5f、6d、7p. 2、总结周期与能级组的对应关系,分析各能级组分别对应哪个周期以及各自涉及了哪些轨道。2、①第一能级组对应第___________周期,涉及__________轨道。 ②第二能级组对应第___________周期,涉及__________轨道。 ③第三能级组对应第___________周期,涉及__________轨道。 ④第四能级组对应第__________周期,涉及__________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划分的有什么本质联系?7个周期对应7个能级组。一个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等于对应周期所包含的__________,周期的_______________恰好是对应能级图中_________数目的两倍。 4、周期与主量子数之间存在什么关

系? 结论: 1、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 2、每周期起始元素和结束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分别为ns1和ns2np6(第1周期为ns2)。 讨论: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属长周期的4、5、6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数分别为18、18、32,试解释原因? 二、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 1、族的划分与核外电子排布的什么关系?族的划分取决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同族元素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相同。 2、阅读教材P15页相关内容,分析各族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1)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全部排布在最外层的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轨道上,并且族的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渡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B~ⅦB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目仍然与_____________相同;ⅠB和ⅡB是根据__________轨道上有___________电子来划分的。 (3)稀有气体元素,除氦外最外层电子排布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全满结构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具有特殊 ______________的内在原因。 三、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半径 1、人们如何来描述原子半径? 2、分析教材P18 图1-2-10,总结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及其原1、原子半径:依据量子力学理论,人们假定原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并用统计的方法来测定它的半径。

元素周期表

§1.1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 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综合上述原因,本节的重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 (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 (一)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1)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性质 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原子结构上的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元素性质上的周期性变化,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2.比较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说明其金属性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4/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2)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与反应,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单质问的置换反应。非金属甲把非金属乙对应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甲的非金属性比乙强。 如Br2 + 2KI == 2KBr + I2 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3.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1)金属元素无负价。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 (2)氟、氧一般无正价。 (3)若元素有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元素的最高正价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4)除某些元素外(如N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奇数价,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偶数价,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则元素的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奇数,若有偶数则为非正常化合价,其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如NO;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则 正常化合价为一系列连续的偶数。 4.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失电子越易,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2/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得电子越易,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3/在周期表中,左下方元素的金属性大于右上方元素;左下方元素的非金属性小于右上方元素。

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讲: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 2.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和族的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3.了解IIA族、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

通过表中数据: 观察1-18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发现从3号到10号,最外层电子由1增加到8,从11号到18号最外层电子数又由1增加到8。象这样每隔一定数量,又重现前面出现过的情况的变化称为周期性变化。 【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并且有下列规律: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减小。 【注意】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教材中没有列出,它跟邻近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比显得特别大,这是由于测定稀有气体 元素的原子半径的根据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半径不同。 【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且有以下量的关系: │最高正价│+│负价│=8 1.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4.影响微粒半径大小的因素及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 (1) 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径越小。 如:r(Mg) >r(Al)>r(Si) (2)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0.050.10.150.2 1 4 7 10 13 16 原子半径 原子序数 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图 原子半径 -5 0510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元素化合价 原子序数 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变化图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三、化学键

四、背诵前20号元素和七主族和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及其化合价

专题一元素及性质的推断 1.推断元素位置的思路 根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相关已知条件,可推算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元 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等,基本思路如下: 2.推断元素及物质的“题眼”总结 (1)含量与物理性质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居于第二位的是硅(Si),含高 的金属元素是铝(Al)。 ②金属单质中,常温下呈液态的是汞(Hg)。 ③非金属单质中,常温下呈液态的是溴(Br2)。 ④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单质是金刚石。 ⑤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一般是NH3。 ⑥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氢化物是H2O。 ⑦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C)。 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 (2)化学性质与用途 ①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氟(F)。 ②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是氮(N): NH3+HNO3===NH4NO3。 ③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的元素是硫(S): 2H2S+SO2===3S↓+2H2O。 ④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雕刻玻璃的元素是氟(F)。

⑤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有石墨(C)和晶体硅(Si)。 ⑥能与强碱溶液作用的单质有Al、Cl2、Si: 2Al+2NaOH+2H2O===2NaAlO2+3H2↑ Cl2+2NaOH===NaCl+NaClO+H2O Si+2NaOH+H2O===Na2SiO3+2H2↑ 专题二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1)化学键与物质 ①并不是所有的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因为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故稀有 气体是没有任何化学键的物质。 ②离子化合物与化学键的关系 a.对于离子化合物而言,因为存在着阴、阳离子,所以肯定有离子键,如NaCl的构成微粒是Na+、Cl-,它们之间唯一的作用就是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既可像NaCl一样只有简单的Na+、Cl -,也可能像NaOH这样含有复杂的阴、阳离子,此时,离子化合物中既 有Na+与OH-之间的离子键,又有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所以, 离子化合物中肯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而且离子键只能存在于离 子化合物中。 ③共价化合物与化学键的关系 共价化合物的构成微粒是分子或原子,不存在离子,所以共价化合物中 不可能存在离子键,只有共价键。 专题二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1)化学键与物质 ①并不是所有的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因为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故稀有 气体是没有任何化学键的物质。 ②离子化合物与化学键的关系 a.对于离子化合物而言,因为存在着阴、阳离子,所以肯定有离子键,如 NaCl的构成微粒是Na+、Cl-,它们之间唯一的作用就是离子键。 ④单质与化学键的关系 除稀有气体外,其他任何单质都存在化学键,如金属中存在金属键(不作要求),某些非金属单质(如石墨等)中存在共价键。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单质,它 们均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2)化学键与元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