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和9的认识.ppt

8和9的认识.ppt

8和9的认识.ppt

8和9的认识.ppt

8和9的组成教案

8和9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并观察8和9的组成与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品质,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中的和难点 掌握8和9 的组成 三、教学准备 1—9的数字卡片、圆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复习。 同学们,情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数?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个题目下应该填什么符号。7()8 8()9 8()6 9()5 2、引入 下面我们来猜一猜,一个数,他既比9小,又比7大,它是什么数?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 ,还知道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和9,了解8和9是怎么样组成的。 (课题板书:8和9 的组成) 星期六,爸爸和小麦去河边钓鱼,他们一共掉了8条,可以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爸爸让小麦把鱼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想知道小麦可能会怎样分装这些鱼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8的组成与分解。(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请你拿出8个圆片代表8条鱼,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2、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 3、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组内成员之间互相补充。 4、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并板书8的组成与分解图。 5、引导学生通过快速记忆8的组成的办法。 (1)师:我们怎么样记住8的组成最简单?你发现了什么小窍门? (2)同桌讨论8的分解规律以及自己的以及方法,互相说一说数的组成。 6、拍手游戏。 7、同桌合拍8下,并说出8的组成,如: 生1:我拍1 生2:我拍7 生1、2: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1和7. 7、合作学习9的组成 (1)如果把鱼再增加一条,你又会分吗?像刚才8的组成一样,动手摆9的组成,边摆边说,并记录下来。 (2)汇报9的组成,板书并找规律记忆。 (3)拍手游戏,同桌合拍9下,并说出9的组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游戏。师生举数字卡片核对9的组成。如:师举1,生举8;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和9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和9的组成》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题。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⑻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严密联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开辟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老师(计数器,主习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图片,写字练习本, 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写字练习本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⑴出示主习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发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老师适本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⑵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⑶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习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论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依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反复不漏数。 ⑷提醒课习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老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习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习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⑴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习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爱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⑵逐次感知⑻9的数序。 老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教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9的组成》教案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2节8、9的认识 【第二课时】8、9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拼摆中去感受并掌握8、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 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会有序地操作、有序地思考。 三、教学难点:有序地掌握8、9的组成。 四、教学具准备 点子图,学生准备9个圆片,五角星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带来了好多同学们最喜欢的五角星,并将全部奖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想知道 有几个吗?让我告诉你:比9个少,比7个多。”学生猜中后,故意先出示7个红五星,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了?7个再添上1个是几个啦?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8和9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师把8个红五星分抓在两手掌中,让学生猜猜左右手各有几个?猜中后亮出双手再来。 2.师:我们也一起来玩一玩,好吗?同学2人一组用学具玩这“猜数”游戏。 游戏要求:同桌进行游戏,猜中后,猜的同学及时记录下猜中的结果,然后交换再来。 就这样,并适时把猜中的结果记录下来。 3.汇报结果。 我们看着大屏幕,验证一下,他说的对吗?

提问:他说全了吗?真好,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有序的思考问题。 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渗透函数思想)预设:红色的五星从7到1越来越少,白色的五星从1到7越来越多; 每组五星的数量都是8。 小结:你们真善于观察,那8的组成一共有几组呀? 4.记忆组成提问:8的组成这么多,用全记住吗? 预设:看到8 就能想到8 ∧∧ 1 7 7 1 看到8 就能想到8 ∧∧ 2 6 6 2 (擦掉)… 看到8 ∧ 4 4 呢?为什么? 小结:只要记住这4组,8的组成就能都记住了。 5.9的组成。(方法同8的组成)

人教版小学数学《8和9的认识》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8和9的认识”。 【课标要求】1.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8和9)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2.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0—7各数,在学习数的认识上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本节课将继续学习8和9两数的认识,对数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序数含义、写数字进行训练。本节课的学习将为下节课学习数的组成、运算做知识准备,继续为认识数字10、认识11—20各数做学习经验的贮备。 主题图:教材安排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主题,其意就是让孩子通过数途中的事物认识8和9的基数意义,初步感受8和9之间的联系。同时联系现实生活,渗透环保教育。 图中花坛两边的树、花坛中的花、黑板上的字数量是8的物体,学生和老师的人数、花盆和蝴蝶的数量,让学生形成9的数量。 接下来摆学具的安排,先摆8个学具,再摆9个,加深学生对8和9的关系的认识。再通过计数器、直尺图以及点子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7、8、9之间的大小关系,体会数的顺序。 为了区分8和9的序数和基数意义,教材安排了12生肖中前9个小动物,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通过圈画,继续建立序数和基数的意识。最后安排了8和9的书写,通过书写示范,使学生弄清8和9的写法,利用描虚线巩固数字的写法,最后放手让孩子利用空格自己书写。 【学情分析】第三单元已经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本节课前还学习了6和7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认识数上已经积累了充足的知识经验和活动经验,所以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基本可以准确的找到主题图中关于数字8和9的事物,也能正确的比较7、8、9的大小。容易出错的可能会出现在区分序数和基数上,针对这一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采取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示范提问、同桌互相提问的方式巩固知识,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攻克难点。 【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字的过程,掌握数数的方法,观察发现7、8、9之间的大小关系,区分8和9的序数和基数的意义。 2.参与看一看、数一数、画一画、拨一拨、找一找、比一比的数学活动,建立数感、渗

《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

《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 课题:8和9的组成教材版本:人教2011课标版 学科年级:一年级上册学时:1课时 教材分析:8、9的组成教材在编排上比6、7的要求略高一些,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去摆出8和9的组成,其次8和9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则要求学生通过联想去推出,特别是9的组成要求学生看到一组,马上想到另外一组组成,并且要求明显高于6和7的组成。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8、9的认识基础上安排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有少部分孩子接收新知识较慢。因为刚步入小学,孩子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竞争性评价机制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并掌握8、9的组成。2.引导学生运用学具,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并掌8和9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9个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激趣导入: 男女生派一名代表比赛做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 (多媒体技术应用:此处应用鸿合白板的显隐功能出示计算题,再应用了书写功能) 预设学生活动:男生、女生各派一名代表上多媒体写答案。 2、猜一猜: ①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②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朋友,看一看它们两个是谁啊?(多媒体出示熊大熊二图片)。今天熊大熊二给你们带来了几颗糖果做为礼物,想知道有几颗吗?那老师告诉你,它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预设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回答。 3、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9,了解8和9分别是怎样组成的。(板

8和9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第一课时)》教案 徐焕华黄少敏陈婉华 教学目标: 1、会认、读、写、数8和9 2、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3、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 和9的序数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8、9”的含义及书写。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 和9的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和数字卡片、直尺、彩笔 学具准备 圆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导入8和9的认识 1、看图片,认识生活长出现中的数字 2、学生说一说,他们常接触的生活中的数字 二、新授知识,认识8和9 1、创设情景,认识8和9(会数)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领很多小朋友来到花园学习如何爱护大自然。请你认真观察一下,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有9个人,8棵树、8朵花、9只蝴蝶……. 2、摆一摆,感知数的组成 老师:①请你用圆形摆一摆,和花的数量同样多。(8个) ②再加上一个圆形,一共有几个圆形?(9个) ③请看老师的计数器,7颗珠子再加上一颗珠子是多少颗珠子?8颗珠子再加上1颗珠子是多少颗珠子? 3、观察尺子,学习8和9的位置 (1)请观察尺子,尺子的起点是哪个数字?(0) (2)尺子上面7后面的一个数是什么?(8)8后面的一个数是什么? (3)全班一起数数:顺着从0到9,倒着从9到0 4、比一比、感知数的大小 (1)请坐在左边的同学摆7个圆形,右边的同学摆8个圆形,比一比,谁摆的比较多? (2)请坐在左边的同学摆8个圆形,右边的同学摆9个圆形,比一比,谁摆的比较多? (3)完成课本P54 比大小练习,填“<>” 5、认识并区分8和9的基数和序数 (1)完成课本P54 蝴蝶图,涂一涂 (2)通过为蝴蝶涂颜色,感知序数与基数 6、书写8和9 (1)老师示范书写8和9的笔画 (2)学生上讲台示范书写8和9 (3)学生在课本P54练习8和9的书写 三、学习8和9的分解与组成 1、8的分解与组成 (1)同桌合作,将8个圆形分成两堆,讨论有多少种分法 (2)小组汇报各种分法,全班学习8的分解与组成(板书)

8+9的认识和组成教学设计

8+9的认识和组成教学设计 8+9的认识和组成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8、9的过程初步建立8、9的表象。会写8、9。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8和9的组成和分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别8、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正确书写8和9。 教具、学具: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 (2)、主题图、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圆和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从0数道7,再从7数到0. 2.口答。(在里填上“>”“<”或“=”) 7423764713 5514654277 (二)谈话引入,讲授新知 利用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这一人人皆知的事实,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9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1、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2).说说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小组内同伴交流。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2.教学8、9的顺序 (1).教师出示计数器,让学生数。当数到第7颗算珠时停顿,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出示直尺图: a.让学生自己在支持上认识8.9的位置。 b.在直尺图中,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8和9的认识教案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量理解8和9的含义,知道0~9的数序,并会比较0~9几个数字的大小. 2,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比一比等活动能够有序地写出8的组成,并以此类推有序地写出9的组成.体验从无序到有序的思维活动过程.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 4,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尝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理解8和9的含义. 2,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 有序地写出8和9的组成. 【学具准备】 每人9跟小棒 每人练习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 出示校园照片) 谈话:我们的校园环境特别优美,我们要保护校园环境. ( 出示主题图) 瞧!有几个小朋友就这么做了. 二,探究8和9的含义 (一)数数 1,总体感知 问: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图上有什么各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 2,认识8 (1)感知8个事物:整理课件出8个事物 (2)用点子图表示8个事物 (3) 用数字"8"表示8个事物和8个点子 3,认识9 (1)感知9个事物:课件整理出9个事物 (2)用点子图表示9个事物 (3) 用数字"9"表示9个事物和9个点子

( 二)举生活中的例子 在生活中8可以表示什么 9可以表示什么 ( 三)书写8和9 ( 四)0~9各数的顺序 1,在计数器上表示8和9 2,直尺上表示8和9 (五)比大小 7 ○ 8 8○9 8 ○ 7 9○8 (六)序数和基数 一共有几张笑脸 把左边的八张笑脸圈在一起, 给从左数第九张涂上颜色. 三,探究8和9的组成 (一)8的组成 1,8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发 2,要求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一人记录.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5,学生判断改正 6,观察比较 (1)哪种是按顺序记的按怎样的顺序 (2)按这样的顺序记有什么好处 7,重新有序记录在作业纸上 8,读一读,记一记 (二)9的组成 1,写出9的组成(有困难的可以边摆边记) 2,汇报整理 3,读一读,记一记 (三)巩固应用 1,师生对口令 2,同桌对口令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3篇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 一.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8和9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黑板上的字等。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53页8和9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建立8、9的数感;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与序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学生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与数交朋友,关于数的秘密可多了,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校园里探索8和9的知识。(板书:8、9的认识) (二).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你在校园里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悄悄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同桌交流自己数数的结果) 师:你从这幅校园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字信息? 主题图为师生提供的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师小结:8棵小树,8朵花,8个小朋友,黑板上的8个字,他们的个数都是8,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8) 师:而蝴蝶的只数,人的个数,花盆数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9) 2.寻找身边的数

第6课时 8和9的认识和组成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班级:教师:备课时间: 第5单元 8和9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50~52页内容及练习十一的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组成。 3.培养学生初步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数数量是8、9物体的个数,会读写8、9。 教学难点:理解它们的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及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2=5-3=7-5=2+2= 3+4=6-2=7-4=7-1= 2.复习数的组成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知道了0~7各数,大家还想学点别的数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9。(板书:8和9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图,导入新课。 师出示教材第50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师引导学生回答出:老师和同学们在劳动,有一个标语牌,上面共有8个大字;有8棵树;有8朵花;有9只蝴蝶;有9盆花;一共有9个人。(数人数的时候。老师可以提示学生先数主题图上的学生人数,再

和老师人数合起来,渗透加法的意义,并且让学生知道8+1=9) 师:大家从图上看到了,这幅图都是和数字几和几有关的呢? 学生答:8和9。 分别出示8和9的点子图,让学生数一数,认一认。 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在日常生活中与8和9有关的事物。 (2)动手摆一摆,直观认识8和9。 让学生拿出8个圆圈,9个三角形,分别摆成两行,引导学生比较8和9。 2.教学8、9的顺序。 (1)课件演示:在计数器上拨7颗算珠,当拨到第8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师: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让学生说出:7+1=8,7的后面是8,8的前面是7。 同法教学9,让学生自己说出:8+1=9,8的后面是9,9的前面是8。 让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算珠,一边拨,一边说:7添上1是8,8添上1是9。 (2)课件出示直尺图。 老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数字作了些调整,留空并加上括号,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最后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如:8的前面是多少,8的后面是多少,7和9的中间是多少等。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2)比较7、8、9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用“>”“<”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4.教学8、9的序数含义。 出示9个小动物图,先让学生数一数,从左往右数,再从右往左数,然后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再给从左边数的第8只小动物画上一顶小帽。 师提醒学生注意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5.教学写8和9。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优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8和9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53—5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知道9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8和9.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数学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数一数国中的人和物,得出它们的数量是8和9.今天我 们就来认识数字8、9. 2、记8和9的字形. 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8和9的字型像什么? 3、数8和9. (1)数出指定数量的物体 (2)数出8根或9根小棒,并创造图案 (3)从树叶图、红花图等图片中圈出指定的数,并说说自己是如何数的 (4)找找在教室里数量是8或9的物体 4、数的顺序 (1)在一把缺少数字的尺子上要求学生把数写完整. (2)让学生操作学具,明确7的后面是8,8的后面是9. (3)用猜谜的方法,如:一个数排在6的后面一个,它是几?(7) 5、9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教师直接出示点子图等,让学生填符号(也可用手势表示) (2)同桌两人自己在点子图上涂色,然后再进行比较. 6、分清8和第8,9和第9 (1)让学生在书上填写,然后集体校对. (2)游戏法:老师邀请十位左右的学生上台,听老师的要求,找同学起第8个是谁?等等 (3)操作学具,听老师的要求摆学具:

如:摆9朵花,其中左起第8朵是蓝的,其余为黄的. 7、8和9的书写. 教师范写一学生评价一学生试写.独立写,教师巡视,展示优秀作业. 8、8和9的组成. (1)8的组成.请你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把你们的分法记录下来.谁来汇报一下. (2)9的组成. 出示 9 你能想到什么呢? 1 8 二.巩固练习:练习八的1—5题. 三、学习小结: 四、课后小记: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8和9的认识和组成人教新课标

第1课时 8和9的认识 1.按àn 顺shùn 序xù 填tián 数shù。 2.数shǔ 一yi 数shǔ。 3.数shǔ 一 yi 数shǔ,比bǐ 一yi 比bǐ。 (1)(2)□○□ 4.写xiě 一yi 写xiě,描miáo 一yi 描miáo 。 5.给ɡěi 小xiǎo 船chuán 排pái 排pai 队duì。 6. 第2课时 8和9的组成 1. 2.圈quān 一yi 圈quān 。 (1)圈出能组成8的两个数。 (2)圈出能组成9的两个数。 3.连lián 一yi 连lián 。 (1)把能合成8的连起来。 (2)把能合成9的连起来。 4.在zài □里lǐ 填tián 上shàn ɡ 合hé 适shì 的de 数shù。 第1课时 8和9的认识 1.1 3 5 6 8 9 2.8 9

3.(1)98(2)9>8(答案不唯一) 4.略 5.9>8>6>5>3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6.8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第2课时8和9的 组成 1.58787989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略 3.

8和9的分解组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第 7 课 课题8和9的分解组成课型新授课1课时 教材分析 在学生认识了8和9之后,通过摆学具的活动,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体会8和9的组成,为后面8和9的加减法做准备。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8和9的分解组成。 2、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同桌之间合作学习,会由一组组成,想到与它相关的另一组组成,简化记忆。 3、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内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8和9的分解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并记忆8和9的分解组成。 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引导法、归纳法 学法:观察、操作、练习 教具 学具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教材处理使用者注释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数数,0-9顺数,倒数。 2、6和7的分解组成。全班齐背。 3、游戏:拍手8下。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8和9, 你想更多的了解这两个朋友吗?(想)这节课我们就 来学习8和9的分解组成,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再探新知 1、8的分解组成。 8颗磁扣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 学生动手操作,边分边板书。8可以分成7和1, 第一次用变 式练习,提 高学生的数 学应用能 力,教学过 程中要注意 节奏,要留 给学生充分

还能想到什么?(8可以分成1和7)8可以分成6和2(2和6),8可以分成5和3(3和5),8可以分成4和4。 (2)游戏记忆:男女生分组记忆,如:一组说8可以1和7,另一组说8可以分成7和1。(目的是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熟记8的分解组成) (3)小比赛:看谁能将8的分解组成完整的背下来。可多让几个同学来挑战,对背会的同学大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9的分解组成。 (1)9个磁扣分成2组,可以怎么分呢?摆一摆。找一名同学上黑板来摆,边摆边带同学们说9的分解组成。 (2)再摆,板书9的分解组成,同样只板书4组,让学生学会由一组联想到另一组。 (3)学生完成课本52页的填空。 (4)游戏记忆9的分解组成。分组记忆,师生共记。形式多样,避免单调。如:师说9可以分成3和几?生答:9可以分成3和6。 (5)谁是记忆王?看谁能将9的分解组成背下来。 3、深化理解8和9的分解组成。 引导学生看一组数的分解组成就能说了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如:9可以分成7和2。可得7+2=9,2+7=9,9-7=2,9-2=7。 三、巩固练习 1、P52“做一做”第1题。的理解、消化时间。 背诵时要 求学生按 顺序,做 到不重不 漏。 参照8的 分解,放 手让学生 去做。 以练习题 的形式出 现

认识数字8和9

《8和9的认识》详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会数、会写数字8和9; 2、了解8 和9 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知道8 和9的序数含义, 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教学重点: 知道8和9的含义,了解8和9的组成和写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的推出8和9的组成。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卡片、尺子、计数器等。 学生准备:准备十张宽4厘米,长5厘米的白色硬纸卡片。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新课题: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你们总共认识了几个数字宝宝啊?(学生回答);今天“小博士”又给咱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啊?(学生回答:想……)。教师板书:8和9。 (二)通过游戏,复习旧知识: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谁是顺风耳”。老师拍手,请你们仔细听并在心里默默的数,等老师拍完后,数好了的同学就可以举手,然后再站起来告诉大家你数的是多少,咱们一起来看看哪位同学数的既快又准,好不好?(学生说好,老师任意拍1~7以内的数,由学生来猜)。 (三)探索交流,讨论新知识 1、主题图分解 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得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大家看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家想看吗?生:(齐)想!(课件出示教材53页主题图)。 师: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各有多少个?先自己数一数,也可以和同桌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看见了8棵大树。 生2:我看见了8只蝴蝶。 生3:我看见了9个人。 师:非常好!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分别在干什么?(生:他们在劳动、他们在整理花坛、他们在为学校做贡献) 师:在他们的努力下,花坛及周围的环境美吗?生:(齐)美! 师:是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地为学校做贡献,那么我们的校园也会越来越漂亮!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领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2、8和9的写法 师:既然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数字宝宝是8和9,那我们首先就应该学会怎样书写这两个数字。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

8、9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 2、师: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8○98○69○5 3、猜一猜。 ①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②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4、揭题。 师: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9,了解8和9分别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9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教学8的组成。 创设情境。 一天,老师买了8个小西瓜,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西瓜吗?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请你拿出8根小棒来代替8个小西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看看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同桌合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的所有组成。 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分小棒,知道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8的组成,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师: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我们可以由l和7组成8,想到7和l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记熟。 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 (二)教学9的组成 让学生自己试着将9个小圆片分成两堆,并根据自己动手实践,将书上9的组成补充完整。 指名反馈,教师板书,集体订正。 (三)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2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9的组成。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9的找朋友”游戏。 3、完成课本第52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练习八的第4、5题。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8和9的认识与组成

---------------------------------------------------------------最新资料推荐------------------------------------------------------ 8和9的认识与组成 《8 和 9 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 1、会认、读、写、数 8 和 9 2、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 8、 9 的物体,体会 8 和 9 的基数含义。 3、了解 8 和 9 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 0----9 各数的大小,知道 8 和 9 的序数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8、 9 的含义及书写。 2、了解 8 和 9 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 0----9 各数的大小,知道 8 和 9 的序数含义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和数字卡片、直尺、彩笔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导入 8 和 9 的认识看图片,认识生活长出现中的数字学生说一说,他们常接触的生活中的数字二、创设情景,认识 8 和 9(会数)老师: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领很多小朋友来到花园学习如何爱护大自然。 请你认真观察一下,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 有 9 个人, 8 棵树、 8 朵花、 9 只蝴蝶. 1、摆一摆,感知数的组成老师: ①请你用圆形摆一摆,和花的数量同样多。 (8 个)②再加上一个圆形,一共有几个圆形?(9 个) 1 / 2

③请看老师的计数器, 7 颗珠子再加上一颗珠子是多少颗珠子? 8 颗珠子再加上 1 颗珠子是多少颗珠子? 2、观察尺子,学习 8 和9 的位置请观察尺子,尺子的起点是哪个数字?(0)尺子上面7 后面的一个数是什么?(8) 8 后面的一个数是什么?全班一起数数: 顺着从 0 到 9,倒着从 9 到 0 3、比一比、感知数的大小请坐在左边的同学摆 7 个圆形,右边的同学摆 8 个圆形,比一比,谁摆的比较多?请坐在左边的同学摆 8 个圆形,右边的同学摆 9 个圆形,比一比,谁摆的比较多?三、学习 8 和 9 的分解与组成 1、 8 的分解与组成(1)同桌合作,将 8 个圆形分成两堆,讨论有多少种分法(2)小组汇报各种分法,全班学习 8 的分解与组成(板书) 2、 9 的分解与组成(1)请同学上讲台将 9 个积木分成两堆,实践有多少种分法(2)全班学习齐读 9 的分解与组成(板书)(3)完成课本 9 的分解填空 3、 8 和 9 的分解与组成练习(课本 P55做一做)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本 P52 做一做全课小结老师: 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 8 和 9,请你们回家找一找,你们的好朋友都出现在身边的什么地方?

小学-数学-人教版(2014秋)-一年级上册-8和9的认识及组成教案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 主备人:杨林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认、读、写8和9两个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 的顺序和位置。 2、让学生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掌握8和9的组成。 3、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会比较O—9各数的大小,数数量是8、9的物体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学习难点 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 小,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用具 9个小圆片、点子图,8个小圆片,8个小星星、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 2、口答。 问:6后面是几?与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问:你知道7后面的数是几?8后面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8和9 1、出示主题图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2、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或9?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4、教学8、9的顺序 ①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 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②出示直尺图。 0 1 2 3 () 5 6 ()()() 学生填空。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5、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①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②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 8<9 7<9 8>7 9>8 9>7 ③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6、教学8、9的序数含义 打开书第51页。 ①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 ②给从左数第8只小动物画上帽子。 ③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7、指导书写8和9。 问:8和9分别像什么? 教师范写8和9,并说明书写技巧。 学生书空。 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练习描写 (二)学习8和9的组成 1、动手操作,学习8的组成。 师:请你拿出8个五角星,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看看可以怎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组成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组成教 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组成教案篇一:一年级上册数学8和9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科《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 执教者: 2015 年 10 月 23日(第九周第 1节)上课班级: 一2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教材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力目标:、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情感目标: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教学重难点: 1、重点:8和9的写法。 2、难点: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 教具准备:课件,圆片,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出示主题图。 师:老师用数字组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把他们都找出来吗, 学生找数字,教师操作把这些数字拉下来摆端正。

师:大家找得真好,说明我们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看这些淘气的数字, 哪些数字你还不太了解呢, 对了,今天我们就学习:8和9的认识(板书)。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质疑。 师:你想了解哪些关于8和9的知识呢, 学生各抒己见。 2、到生活中寻找8和9。 课件展示:学校花坛一角师生共同整理花坛的场面,最后定格出现主题图。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已有的知识一同去花坛走一走,数一数,看看你有什么好的发现。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生1:花坛的两边有8棵松树。 生2: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 生3: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生4: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 生5: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 生6: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图中树、花朵、大字可以用数字几 表示,图中的盆花、蝴蝶、人物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3、动手摆8和9。 师:现在就请你从学具盒里选出你喜欢的学具,边选边数,把它放在文具盒下面,(学生活动:摆学具、互数学具)一边摆一边想,摆完几摆8,把8摆完摆几。 4、说说生活中的8和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