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画书《数星星的孩子》ppt课件.ppt

图画书《数星星的孩子》ppt课件.ppt

图画书《数星星的孩子》ppt课件.ppt

我的图画书论

我的图画书论 松居直(著) 序 我的微不足道的图画书论,承蒙季颖先生厚爱,将其译成中文,又由我早就通过他们出版的书而对之怀有敬意的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对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回想起来,1973年在东京见到尊敬的严文井先生是我与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最初邂逅。此后。又有幸多次访华,得以会见陈伯吹先生和如今已经亡故的任大霖先生,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对此我的感激之情是难以言表的。 实际上.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了。我的父亲喜爱中国画,每年一到初春,就在墨龛里挂上他最心爱的轴画。那幅画委实是大手笔,我记得整幅画面是一座巍巍耸立的高山,山麓上开满山桃花,沿着山脚下的溪流。一个人在羊肠小路上独行。 那幅画很打动我那稚气的心。我看啊看啊,总也看不够。记得大约8岁那一年,父亲又像往年一样把画挂到壁龛上。我问父亲;“这是什么画?”父亲回答说:“武陵桃源。”于是“武陵桃源”这个词就鲜明地富在我的记忆里。 看着那幅画,我总感到在那深山中有一个无比神奇的世界。 仿佛听到画中人送我到桃花中去,于是想象着自己走入深山,生发出种种愉快的幻想。这梦幻的时刻犹如桃花的颜色般温暖、柔和。我想,这种在画中神游的愉快感受,是和读幻想小说一样宝贵的体验。或许,我后来从事图画书工作,也是与从此画中感受到读故事的乐趣不无关联的。决定未来发展的神秘力量。不往往蕴藏于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体验之中吗? 后来,我上了中学,开始学习汉语。汉语——主要是中国古典文学和诗.成了我的拿手学科。11岁时,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确信父亲说过的“武陵桃源”和那幅父亲喜欢的中国画描绘的正是“桃花源”,而陶渊明的名文更加深了我对桃花源的向往,使我觉得世上一定有那样的地方。从此,只要看到桃花,只要想起挑花源,但是我却完全没有料想到,有一天能真的去桃花江旅行。 在出版这本书一事定下来之后,1995年参加北京国际儿童图画书展时,我会见了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张天明社长和蔡阜女士。他们恳切地邀请我去长沙访问,并提出了一个迷人的这议:一起到桃花江去!我感到了像做梦一样的幸福,便毫不客气地接受了他们的邀请。 就这样,1996年8月,我踏上了寻访可说是我的图画书论起点的桃花江之路。这篇文章就是在那梦境一般的旅行归途上写成的。 很久以来。我作为一个日本的出版人。常感到对中国负有责任。这是因为,中国儿童书的出版在20年代就达到了相当高的国际水平,然而30年代以后却由于我国的侵略战争蒙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发展受到阻碍。因此,我一直希望能为中国出版界做些事情,哪怕是一点点也好 温和、宽容,是许许多多中国人留给我的印象,他们的态度影响着我。倘若,在向中国孩子传播读书乐趣这一工作上,能尽一份力量.在我是无尚的光荣。而拙作如能对中国图画书的发展起些许作用,我将感到百分的高兴。 中国的图画书出版,有着美好的前景,怀着强烈的期待,我衷心祝愿中国在21世纪涌现出优秀的、具有新价值、新表现的图画书作品。我关注着。 松居直

幼儿园自制绘本的实践过程及注意事项

幼儿园自制绘本的实践过程及注意事项 一、教师自制绘本的实践过程 1. 选择内容力求趣味性。根据幼儿感知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思维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活动有兴趣和较积极等身心特征,我园教师在绘本制作的选择上力求遵循富有趣味、色彩鲜明,能吸引幼儿眼球、能让幼儿爱不释手,并且适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原则;选择的内容在语言、图画、情节上活泼生动,以实现让绘本通过引领幼儿阅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目标。 2. 制作形式要求多样化。例如,教师制作小班幼儿绘本时可以选一些图像较为整体、独立、清晰的图画;制作中班绘本时可以选一些立体的、可以插接小图片的,或者是可以活动的图画,绘画主题也可以生动有趣一些。制作大班绘本时可以选择一些中国元素的图画风格,例如中国水墨画、白描手法的一些图画,画面内容也尽可能从独立变为系列。这样可以给幼儿创造无尽的想象力,同时也能给幼儿提供发现美、欣赏美的的机会。 3. 绘本内容体现主题化。绘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制作内容上我园教师遵循五大领域教学,使每一本绘本都有其所要表达的主要价值理念,如培养良好习惯、正确认识自我、感受爱之伟大、鼓励认识世界、珍惜真诚友谊、塑造美好品格等等。在制作绘本过程时,我们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做到在内容上、类型上、形式上力求丰富,让知识性的、情感性的、哲理性的都能有所涉猎,让绘本阅读涵盖幼儿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体现丰富性和主题性。

4. 制作材料丰富化。自制图书的材料需要丰富一些,不仅可以用纸张制作,而且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制作,如有绘画编书、粘贴编书、照片书、巧用手帕自制图书、资料装订图书,等等。 二、充分发掘自制绘本的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1. 让幼儿和家长将自制的绘本分享。其实刚开始策划这个亲子自制绘本活动时,老师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她们觉得孩子们是不可能会自己去制作绘本的,最后还是要靠家长包办代替完成。但随着活动的进行,老师们发现家长真正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创作的时候,孩子们真是创意十足,童心世界绚烂无比。每学期各班开展“绘本故事会”活动,教师都会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绘本讲给全班小朋友听,请全班小朋友对每一本自制绘本作出评判,这个活动给了每一位孩子自主参与的权利,评判的过程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并让幼儿逐渐体会到一本优秀绘本的价值和内涵,让每一位孩子都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稚拙的画面、富有想象的话语、有趣的情节,在这些绘本面前,我们收获了无数的惊喜和童心。这一切也让我有了一个全新的感受:学会放手,相信孩子!通过一系列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幼儿教师的智慧及孩子纯真的童心世界。 2. 让教师将自制的绘本进行分享。我园每两月开展一次教师自制创意绘本展评,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优秀的、适合自己的绘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她们用自己的创意、灵感制作成一本本设计独特、好看精致的绘本书籍,教师的独特想法和精巧构思都体现在一本本绘本中。每一本精心制作的作品内容充实丰富,画面形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自己做图画书|浙美版

13自己做图画书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表现方法来完成图画书的设计过程。 2、通过课前大量各种类型的图画书的欣赏,以及课堂经典图画书的欣赏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图画书的设计过程和表现方法。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图画书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三.教学重点难点 用临摹或改画的方式,也可以自己创作表现好看的图画书。 自己创作作品,作品要有自己的风格。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儿童图画书、图画书范画。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图画书,作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蜡笔等)。五.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拿出带来的图画书向学生介绍,引导:好看的图画书是我们多年来最亲密的朋友,给了我们美的熏陶、有趣的知识,还有无穷的想象力。今天我们学习图画书的临摹或创作的方法(板书课题)。 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检查学习用具、图画书等。 新授: (1)教师提问:你喜欢什么样的图画书,为什么? (2)教师:图画书有何特点,我们喜欢的图画书里有什么地方吸引人。(3)教师让学生说说准备如何去临摹或制作怎样的图画书。 (4)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书本欣赏精品图画书的 精彩之处:色彩的搭配、运用,文字与图画如何有机的谐和等。 (1)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图画书作一介绍。(可以上前讲) (2)学生讨论,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表述。 (3)学生思考说说临摹图画书的方法或者自己创作的构思。 作业: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对图例进行临摹或改画,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故事自己创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作业。 小结下课:教师对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可以组成评议团,对自己或周围同学的作品作一具体客观的评价。 学生的相互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好看的图画书》与前课《作文插图》、后面《我设计的书》是属于一个单元系列的内容。图画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书籍,因为针对的是六年级的高年级学生,我就平时他们对漫画类的图书特别感兴趣这一特点请他们带上自己喜欢的图画书,我也带了一本儿童故事的图画书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索、发现图画书中故事的过程,除了要了解故事的发生、结局外,重点是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然后将整个故事中的画面进行分析“这幅画面中为什么要用这种色彩?”“主体与背景是如何进行搭配的?”“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种书籍?”“看到这些图画书后你觉得对自己的绘画有什么启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再将漫画书中的图与儿童故事中的图画相比有什么不同。同学们通过思考后能很快的认真观察,自由讨论,进一步对儿童图画产生兴趣,老师这时要不失时机的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绘画中不知不觉地吸收图画书中的构图、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丰富他们的艺术感知,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儿童图画书的欣赏者。

《我的图画书论》松居直

我的图画书论 序 我的微不足道的图画书论,承蒙季颖先生厚爱,将其译成中文,又由我早就通过他们出版的书而对之怀有敬意的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对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回想起来,1973年在东京见到尊敬的严文井先生是我与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最初邂逅。此后。又有幸多次访华,得以会见陈伯吹先生和如今已经亡故的任大霖先生,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对此我的感激之情是难以言表的。 实际上.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了。我的父亲喜爱中国画,每年一到初春,就在墨龛里挂上他最心爱的轴画。那幅画委实是大手笔,我记得整幅画面是一座巍巍耸立的高山,山麓上开满山桃花,沿着山脚下的溪流。一个人在羊肠小路上独行。 那幅画很打动我那稚气的心。我看啊看啊,总也看不够。记得大约8岁那一年,父亲又像往年一样把画挂到壁龛上。我问父亲;“这是什么画?”父亲回答说:“武陵桃源。”于是“武陵桃源”这个词就鲜明地富在我的记忆里。 看着那幅画,我总感到在那深山中有一个无比神奇的世界。 仿佛听到画中人送我到桃花中去,于是想象着自己走入深山,生发出种种愉快的幻想。这梦幻的时刻犹如桃花的颜色般温暖、柔和。我想,这种在画中神游的愉快感受,是和读幻想小说一样宝贵的体验。或许,我后来从事图画书工作,也是与从此画中感受到读故事的乐趣不无关联的。决定未来发展的神秘力量。不往往蕴藏于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体验之中吗? 后来,我上了中学,开始学习汉语。汉语——主要是中国古典文学和诗.成了我的拿手学科。11岁时,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确信父亲说过的“武陵桃源”和那幅父亲喜欢的中国画描绘的正是“桃花源”,而陶渊明的名文更加深了我对桃花源的向往,使我觉得世上一定有那样的地方。从此,只要看到桃花,只要想起挑花源,但是我却完全没有料想到,有一天能真的去桃花江旅行。 在出版这本书一事定下来之后,1995年参加北京国际儿童图画书展时,我会见了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张天明社长和蔡阜女士。他们恳切地邀请我去长沙访问,并提出了一个迷人的这议:一起到桃花江去!我感到了像做梦一样的幸福,便毫不客气地接受了他们的邀请。 就这样,1996年8月,我踏上了寻访可说是我的图画书论起点的桃花江之路。这篇文章就是在那梦境一般的旅行归途上写成的。 很久以来。我作为一个日本的出版人。常感到对中国负有责任。这是因为,中国儿童书的出版在20年代就达到了相当高的国际水平,然而30年代以后却由于我国的侵略战争蒙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发展受到阻碍。因此,我一直希望能为中国出版界做些事情,哪怕是一点点也好 温和、宽容,是许许多多中国人留给我的印象,他们的态度影响着我。倘若,在向中国孩子传播读书乐趣这一工作上,能尽一份力量.在我是无尚的光荣。而拙作如能对中国图画书的发展起些许作用,我将感到百分的高兴。 中国的图画书出版,有着美好的前景,怀着强烈的期待,我衷心祝愿中国在21世纪涌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一) 日本作家松居直先生的《我的图画书论》,据说是许多图画书爱好者必读的“圣经”。此书有六部分内容组成:一、图画书的知识与观念。二、图画书的选择与分享。三、图画书的意向与语言。四、图画书的历史与传统。五、图画书的欣赏与细读。六、图画书的编辑与出版。 看完这本书后,我就有些迫不及待地想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以便让更多的老师熟悉、了解、和我一样喜欢上图画书。 一、读书不是读字 松居直先生在书中这样写到:“读书不是读字。如果读字能算是读书的话,那么只要是用日语写的,即使是很艰深的书,我也能从头读到尾……但是,只有真正理解了书中所写的事情,才能算是读书。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中的内容,读字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读《论语》而不懂《论语》”这句谚语,讽刺的就是那些只会读字却一点儿也不理解《论语》内容的人。反过来说,我认为即使不识字,也能读书。 所以,即使孩子还很小,识字量还远远不够,当我们读故事给他们听的时候,当他们自己看图画的时候,能够理解其中的内容,也算是读书。 读书不是读字,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些家长思想上的误区;有个别家长说孩子还小,不认识几个字,读不懂书;有的家长说图画书上没几个字,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帮助,不值得看;听到家长的话,我想家长误把图画书作为识字的一个工具,我们应该帮助家长更新观念,增强对图画书价值以及用法的了解,让他们明白图画书应该成为亲子间情感沟通的一个桥梁,让家长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生活领悟、自己的文学修养,借助图画书这种孩子喜欢接受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传承。 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有这样一个观点:阅读,从听读开始。要想让孩子爱上阅读,从大声地读给他听吧,早一些,从学前开始,会更好。 二、阅读时的亲子交流 在松居直先生的作品《我的图画书论》中,他很强调阅读图画书时的亲子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语言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或者只是肢体动作上的。语言上的交流,即使没有过多的对话,当父亲(母亲)或深沉或温柔的声音,载着文字符号所传达的美妙的意思,进入孩子的耳朵、大脑时,让孩子收获的,除了对内容的理解,还有亲子间的感情。 《我的图画书论》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有位父亲说,只要时间允许,他每晚都在睡觉前给自己上幼儿园的儿子念书,而且念书的时候一定要握着孩子的手。我听了这话,推量那男孩子的心情,我想那孩子会非常非常高兴,恐怕一生都不会忘记父亲读给他听的图画书,不会忘记每晚握着他的手给他读书的父亲和那大手的温暖。图画书在这样的人与人的关系中才更加富有生命。图画书作为连结人与人的纽带才更有存在的价值。

四年级上美术教案自己做图画书浙美版

自己做图画书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图画书的基本特点及基本构成元素,区分图画书与小人书的不同之处,尝试设计制作一本简单而有趣的图画书。 2.在对图画书的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对自己制作的图画书从制作样式、外形式样等方面形成创意想法。 3.在图画书的欣赏与创意制作中,获得创新精神和创意设计能力的相应发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 对图画书不同造型、不同制作样式探究的基础上,学会采用简易的办法创意一本属于自己的别致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升他们相应的创意设计能力。 图画书作为读图时代新兴的儿童读物,其不同于我们平时所称的“图画读物”、“图画故事”、“连环画”、“小人书”,与一般带插图的书也不相同。在图画书里,图画是主体,具有讲述故事的功能,一般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因此,图画书也被称之为“画出来的书”。 对于读着图画书长大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图画书为他们所熟悉与喜爱,大多数孩子家里都有一定数量的图画书,所以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家里的图画书进行小组交流、探讨、探究,再结合教师对于图画书的外形式样、制作样式的有效引领,有助于在调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图画书创意视野的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借助简易的办法,制作出一本因巧妙构思、个性创意而生动别致的图画书。 教科书在“阅读图画书”文化场景下推出该学习内容,有助于勾起学生对于图画书的美好回忆,从而激发他们创意自己的图画书的热情。教材用了四个版面,大量呈现图画书的各种经典创意图片,旨在启迪学生如何个性创意自己的图画书。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在对图画书制作样式、外形式样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讨论、构思与交流的基础上,尝试设计制作一本简单而有趣的图画书。 难点:图画书外形的个性创意和装订方式的新颖别致。 三、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整理家里各种不同外形、装订方式的图画书,准备钝头剪刀、胶水或双面胶、简易图书装订工具、有特色的装订线、若干张纸(具体张数,可根据自己图画书的张数预估决定)等图画书制作工具,鼓励寻找生活中容易找到的材料进行创意。 (教师)课件及示范用工具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 1.比较分析,建立图画书初步认知。 (1 )引导学生在看图画书的氛围中,从字面意思猜一猜:什么是图画书?比较图画书与小人书的不同之处? (2)在交流自己最喜爱的图画书的愉悦场景下,导入“自己做图画书”这一学习主题。 2.整体感知,获得图画书实际印象。 (1)引导学生从封面、内页等方面人手,谈谈对于图画书的印象。 (2)在多本图画书的比较中,获得对于图画书基本构成元素的初步认知。 3.多维探究,丰富图画书制作样式。 (1)引导学生从图画书的制作样式上进行分类。 (2)教师根据图画书样式制作示意图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对于胶装式、折页式、线装式、订装式、卷轴装式等制作样式进行拓展欣赏与创意探究,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的个性化制作图书打下基础。 (3)结合欣赏,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制作难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示范。 4.造型启迪,拓展图画书外形式样。 (1)这些图画书的外形式样哪个最别致?为什么?

图画书教案

9.图画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图画书的有关知识。 2.学习连环画的创作知识,培养想象力。 3.掌握连环画的编绘方法。 教学重点: 1.画面和内容相符。 2.用各种方法绘制。 教学环节 一、欣赏故事导入 1. 导语:好看的图画书是我们多年来最亲密的朋友,给了我人美的熏陶、有趣的知识,还有无穷的想像力。 2.欣赏图画书《隧道》。 3.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文字和图画来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书就叫图画书。板书课题。 二、认识图画书的装帧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所带的图画书,一本图画书的装帧包括哪几个部分? 图画书包括封面、封底、环衬、扉页、正文五部分。 a.封面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

b.封面有什么作用呢? 美化书刊和保护书芯的作用. c.介绍《彼得兔的故事》封面。 认识环衬: a.找一找书的环衬在哪里,教师介绍环衬。 b.介绍《隧道》的环衬,说说它的意义。 认识扉页: a.寻找自己的图画书的扉页。 b.扉页上一般有些什么内容? 画、书名、作者和出版社。 c.扉页的图画有什么作用? 揭示主人公或制照悬念,为阅读增添乐趣.、 欣赏封底,你的图画书的封底上的画面和书有什么联系? 有的和封面连在一起,有的代表故事的结局. 小结:一本图画书不仅仅是正文有趣,在封面、封底、扉页、环衬上还隐藏着这么多小秘密。 三、交流分享图画书 1.与周围的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你们的图画书,根据课文提示,找找被我们忽略的小秘密。 2.图画书给你带来了什么?你有何收获? 3.上台交流自己的新发现,教师总结. 四、拓展延伸

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来研究一下图画书。 2.了解图画书最知名的三大奖项的由来。找一找世界上第一本图画书的波特小姐的生平故事或生平电影。 3.凭借不同媒材,图画书有太多的表现技法,这种多样化,让图画书拥有了迷人的外貌。研究一下你最爱的图画书运用了什么表现技法。 4.研究一下家里的图画书是什么艺术风格。 第二课时 一、探讨图画书 1.情境导入:图画书像幸福的种子勾起我们回忆,你最爱的图画书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形态的图画书? 2.小结:图画书是快乐而又充满美感的,它的喜悦会永久留在你的一生当中,妙趣无穷的. 课件出示不同形态的图画书,如《胆小如鼠的巨人和胆大包天的睡鼠》、《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等。 二、分析图画书 1.图画书正文通常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小结:顾名思义,图画书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三、表现图画书

【六年级美术第9课 图画书

第9课图画书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图画书。 2、透过手工图画书制作,让儿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听、说、读、写、画等多元智能,从“做一本书”去认识书、爱上书,爱上阅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认识图画书 教学难点:尝试制作图画书,并体验制作的快乐。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你们猜猜它是什么?我知道同学们最爱看书了,所以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 二、出示范本,猜读激趣 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图画书”)看,这是什么? 生:一本书。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书噢,这是我自己做了一本书,奇怪的是,这本书居然没有名字。还是让我们打开看看吧! (画面:一轮满月) 师:这是什么?我又为什么要画这个东西?

生:这是月亮,因为你喜欢美丽的月色。 生:这是一轮圆圆的月亮,因为月圆之夜便是团圆之时,老师很喜欢一家人在一起的情景。 师:究竟是什么呢?我暂不揭开谜底,大家继续往下看。 (画面:一幅窗帘) 师:这又是什么? 生:这是一幅漂亮的窗帘,点缀着好看的流苏,老师喜欢把自己的家装饰得漂漂亮亮的。 生:这有点像老师的长头发。 生:也许噢!我们接着往下看。 (画面:一对星星) 生:这是两颗闪烁的星星,老师是一个浪漫的人,喜欢看窗外天上的星星。 生:这是闪闪发光的钻石,老师可能想要一枚美丽的钻戒。 师:如果能有这样一枚钻戒,确实不错!接着往下看。 (画面:一串珍珠) 生:这是一串晶莹夺目的珍珠,和老师脖子上戴的珍珠一样。 生:老师的牙齿很白,就像一颗颗洁白的珍珠。 师:牙齿如珍珠般美白,怎么听着像广告词?接着往下看。 (画面:一串音符) 生:这是一串音符,老师喜欢唱歌。 生:老师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每天的心情都非常愉快。 师:生活的本质是辛苦的,保持快乐的心情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主选择

《自己做图画书》教案

《自己做图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图画书。 2、透过手工图画书制作,让儿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听、说、读、写、画等多元智能,从“做一本书”去认识书、爱上书,爱上阅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认识图画书 教学难点:尝试制作图画书,并体验制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你们猜猜它是什么?我知道同学们最爱看书了,所以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 二、出示范本,猜读激趣 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图画书”)看,这是什么? 生:一本书。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书噢,这是我自己做了一本书,奇怪的是,这本书居然没有名字。还是让我们打开看看吧! (画面:一轮满月) 师:这是什么?我又为什么要画这个东西? 生:这是月亮,因为你喜欢美丽的月色。 生:这是一轮圆圆的月亮,因为月圆之夜便是团圆之时,老师很喜欢一家人在一起的情景。 师:究竟是什么呢?我暂不揭开谜底,大家继续往下看。 (画面:一幅窗帘) 师:这又是什么? 生:这是一幅漂亮的窗帘,点缀着好看的流苏,老师喜欢把自己的家装饰得漂漂亮亮的。 生:这有点像老师的长头发。 生:也许噢!我们接着往下看。

(画面:一对星星) 生:这是两颗闪烁的星星,老师是一个浪漫的人,喜欢看窗外天上的星星。 生:这是闪闪发光的钻石,老师可能想要一枚美丽的钻戒。 师:如果能有这样一枚钻戒,确实不错!接着往下看。 (画面:一串珍珠) 生:这是一串晶莹夺目的珍珠,和老师脖子上戴的珍珠一样。 生:老师的牙齿很白,就像一颗颗洁白的珍珠。 师:牙齿如珍珠般美白,怎么听着像广告词?接着往下看。 (画面:一串音符) 生:这是一串音符,老师喜欢唱歌。 生:老师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每天的心情都非常愉快。 师:生活的本质是辛苦的,保持快乐的心情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主选择的。再往下看。 (画面:一条丝巾) 生:这是一条绸带,难道老师喜欢绸带舞? 生:我觉得这是一条丝巾,因为老师很喜欢戴围巾。 师:相处久了,你们都成了我的知音。继续往下看。 (画面:一本书) 生:这是一条书虫,说明老师很喜欢看书。 师:如果说我是一条大书虫,你们就是一条条小书虫,我们一起看最后一幅。 (画面:一个小女孩躺在山坡上的景象) 生:老师喜欢无忧无虑的生活。 生:老师喜欢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云,很惬意。 三、介绍有关书的知识,引起学生制作图书的兴趣。 包括书的封面,封底,页面、页码等。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制作图书呢?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的书做得最好! 生:独立创作。 师:来回巡视,随机点拨。 四、媒体展示,分享交流 五、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中国图画书的未来:读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

中国图画书的未来:读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中国图画书的未来:读松居直的〈我的图画 书论〉 .佃\#7)袱f}t陬,节, ffb.热 口谢清风 1995年,图画书编辑和翻译家季颖先生评价我国图画书的现状说;对于世界图画书的历史,教们缺少了解;对于已经相当丰富的图画书经典作品,我们缺少了解;对于各国优秀图吾书作家,禹家及他们的作品,我们缺少了解;对于多样化的图画书创作技法,我们缺少了解;对于图画书的研究,还没有展开;关于图画书的理论书籍,可以说一本也还没有最重要的,对于图画书是用图画敏述故事是文字与绘画有机的结台这样一个关键性的概念,还没有充分认识和加以运用至今,几年过去了,出版界奉献的图画书多了很多,但是,我国图画书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改现,还没有走出季额先生所评 价的现实. 读了日本籍世界知名图画书专家按居直先生的专着《我的图画书论》(湖南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遏想中国图画书的未来,感触良多. 坚决地和"成人化告 别,彻底走出"成人化误区,是我国图吾书改变现状创造未来的前提和基础"成人化倾向严重是我国图画书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只拦路虎,是制约和滞塞我国图画书事业的深层次原因.图画书成人化倾向严重不仅仅是一 更种症状和操作上的误区,是一个认识问题.我国图画书 "成人化倾向严重是 有其溯源的.第一,我国老者为尊观念的沿袭和森严的宗法等级制度使得教国的

小孩从来就没有获得其应有的权利和地位,而是作为"成人的预备.第二,我国儿童读物脱胎于民间文化,继承了民间文化的优良传统,也种下了民间文化重说教的根子,图画书亦不倒外. 第三,我国是一个重理性和现 实的国度.这加重了儿童读物 (包括图画书)的成人化 倾向.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世界,成人要了解和理解孩子的世界,这是成年人做好儿童图画书的前提.橙居直先生强调做图画书一定要深人孩子的心灵深处,一定要做出让孩子喜欢的图画书,只有那些孩子从里面得到了快乐的图画书才是真正的好图画书.如果小孩问你;世界上有拇指小人吗?你肯定会断然否定或不知所措. 橙居直先生在《世界上有拇指小人吗?一文中非常肯定地说,如果小孩问他这个问题, 他肯定会给小孩一个非常直截,肯定的答复,因为孩子的问题就要在孩子世界里去寻找答案.这就是松居直先生的童心.培养和造就像松居直先生这样的童心,到孩子的世界去拥抱童趣,既是克服成人化倾向的手段,也是结果图画书的出皈是一个大课题,交织着许多问题,研究和探讨清这些问题是创造图画书未来的巷由之路.《我的图画书论*对与图吾书出版相关的 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得出了富于启发性和指导性的 结论.关于图禹书的第一个最 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界定图吾 书.松居直先生说:"现代的 被称为图画书'的读物,井 CHINABOOKREVIEW中国田书评论-15 视 娟任编辑敦 16-中国图书评论CHINABOOKREVIEW

我的图画书论松居直

我的图画书论 我的微不足道的图画书论,承蒙季颖先生厚爱,将其译成中文,又由我早就通过他们出版的书而对之怀有敬意的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对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回想起来,1973年在东京见到尊敬的严文井先生是我与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最初邂逅。此后。又有幸多次访华,得以会见陈伯吹先生和如今已经亡故的任大霖先生,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对此我的感激之情是难以言表的。 实际上.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了。我的父亲喜爱中国画,每年一到初春,就在墨龛里挂上他最心爱的轴画。那幅画委实是大手笔,我记得整幅画面是一 座巍巍耸立的高山,山麓上开满山桃花,沿着山脚下的溪流。一个人在羊肠小路上独行。 那幅画很打动我那稚气的心。我看啊看啊,总也看不够。记得大约8岁那一年,父亲又 像往年一样把画挂到壁龛上。我问父亲;这是什么画?”父亲回答说:武陵桃源。”于是武 陵桃源”这个词就鲜明地富在我的记忆里。 看着那幅画,我总感到在那深山中有一个无比神奇的世界。 仿佛听到画中人送我到桃花中去,于是想象着自己走入深山,生发出种种愉快的幻想。 这梦幻的时刻犹如桃花的颜色般温暖、柔和。我想,这种在画中神游的愉快感受,是和读幻想小说一样宝贵的体验。或许,我后来从事图画书工作,也是与从此画中感受到读故事的乐趣不无关联的。决定未来发展的神秘力量。不往往蕴藏于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体验之中吗? 后来,我上了中学,开始学习汉语。汉语一一主要是中国古典文学和诗?成了我的拿手学科。11岁时,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确信父亲说过的武陵桃源”和那幅父亲喜欢的中国画描绘的正是桃花源”,而陶渊明的名文更加深了我对桃花源的向往,使我觉得世上一定有那样的地方。从此,只要看到桃花,只要想起挑花源,但是我却完全没有料想到,有一天能真的去桃花江旅行。 在出版这本书一事定下来之后,1995年参加北京国际儿童图画书展时,我会见了湖南 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张天明社长和蔡阜女士。他们恳切地邀请我去长沙访问,并提出了一个迷 人的这议:一起到桃花江去!我感到了像做梦一样的幸福,便毫不客气地接受了他们的邀请。 就这样,1996年8月,我踏上了寻访可说是我的图画书论起点的桃花江之路。这篇文章就是在那梦境一般的旅行归途上写成的。 很久以来。我作为一个日本的出版人。常感到对中国负有责任。这是因为,中国儿童书的出版在20年代就达到了相当高的国际水平,然而30年代以后却由于我国的侵略战争蒙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发展受到阻碍。因此,我一直希望能为中国出版界做些事情,哪怕是一点 点也好 温和、宽容,是许许多多中国人留给我的印象,他们的态度影响着我。倘若,在向中国孩子传播读书乐趣这一工作上,能尽一份力量.在我是无尚的光荣。而拙作如能对中国图画 书的发展起些许作用,我将感到百分的高兴。 中国的图画书出版,有着美好的前景,怀着强烈的期待,我衷心祝愿中国在21世纪涌

图画书推荐(一、二年级)

图画书推荐(一、二年级) 1、《可爱的鼠小弟》(共12本) 推荐理由:该套书故事内容简单、文字较少,画面比较清晰,但构思奇妙、趣味十足。这套书的每一本封面都有一个彩色单色的边框,空白的上部写着红色的书名,下部中央是一只小老鼠。进入到正文,则分成了左右对衬的文字页与图画页。文字页是彩色底白字,而图画面依然保持了那个彩色的边框。它就好比是一个舞台,铅笔画的鼠小弟、猴子、大象。。。一个个鱼贯登台亮相,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可笑而又温情的话剧。老师讲述时,可注意到“舞台”的场景。例如:登台亮相的赏们在一个接一个地不断发生着变化。鼠小弟站在舞台中央的时候,是那么小,不过是画面十分之一多一点的高度。而到了大象出场的时候,把整个画面都填满了,头都冲到了绿色的边框外头,让人不免哑然失笑。 一年级的孩子会特别喜欢,并可让孩子回家复述给家长听。或者是假如他是鼠小弟,碰到书中的情节时,会怎么样想,怎么样做,请孩子试着画一画。 2、《爷爷一定有办法》 推荐理由:一块陪伴着孩子成长的魔毯,在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不中用”时,被爷爷灵巧的双手,不断地起死回生,再放光芒。这是一个极其简单却又意味深长的故事,约瑟却从这个过程中,明白了从无到有的秘密。老师除了讲述故事本身,还可以让孩子们看一下文字中没有提到的部分:页面下的小老鼠一家,这是不是另一个奇妙的“从无到有”的故事呢?地面上小男孩约瑟和爷爷快乐地生活,地下的小老鼠一家生活得也很快乐。地下空间的故事没有文字说明,却和地上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看,约瑟的纽扣不见了,透过石缝,竟然掉到老鼠的世界里,看,有一粒还溅起了一片水花呢! 3、《蚯蚓的日记》 推荐理由:小蚯蚓文图并用地把他一段时间的感受都写在了日记上。光是看文字,我们或许不能理解小蚯蚓的一些话,但一看到图画,立刻就会恍然大悟。这就是图画书的魅力。另一方面,孩子们往往会觉得日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选材。带孩子们看这本书的时候,老师可以顺带着指导孩子们如何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有时候,孩子们或许觉得不起眼的小事,一旦写在日记上,就会显得富有童趣和灵气。 4、《猜猜我有多爱你》 推荐理由:这是两只小兔子睡前的一段对话,整个画面很温馨。文字很简单,孩子们很容易理解,会很喜欢这种把心里的爱明白无误地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样的方法。虽然这是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的

《我的图画书论》读书心

《我的图画书论》读书心得 【心得体会】 王苏“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差事,而是一种用一生去秉持的习惯。从孩童时期,我们就该为孩子们选择合适的图画书,也就是绘本,使他们爱上阅读。让我们跟随松居直先生的脚步,发现图画书的不简单…… 一、当孩子们开始讨厌书的时候 “在妈妈们当中,很多人可以给孩子读书,但是每次读完以后,总要给孩子提一些问题。——这本书好看吧?哪儿最有趣?你最喜欢哪幅画?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故事……经我这么一写,你一定会感到很好笑。可是,你不是有时也无意识地向孩子提这样的问题吗?不是也认为这种做法才是指导孩子读书的最好的方法吗?……每当读完一本书就要受到提问成为习惯的时候,孩子们会怎样想呢?妈妈给孩子念书,对孩子来说应该是极大的快乐,然而想到听过后还要回答问题,孩子在听的最入迷的时候,还要揣测妈妈的提问,心里想着,记住这儿,妈妈肯定会问哪儿最有意思,记住这儿,小猪3只,山羊7只等等。这样一来,听故事就不是轻松愉快的了。”这是书中的一段文字,本来孩子的世界就是动画片、卡通人物、游戏机,对读书不感兴趣。如今出现的图画书即绘本可以通过图画,增加孩子与阅读之间的距离,主动地感受其中的乐趣,但是成人在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总是喜欢问一些自认为很有道理的问题,孩子们在听故事的时候就会猜测会问什么问题,以便做好回答的准备。这种方式的阅读,

不仅碰坏了故事的美感,而且使孩子处于紧张的环境中,孩子们当然不喜欢阅读。由此想到如今的孩子为什么不喜欢上语文课,大多数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总结文章中心思想、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这种充满套路的提问,把课文分解的支离破碎,完全失去了语文的韵味和审美性,试想又有多少孩子喜欢这种语文课,更别说爱上语文、爱上阅读?读书不是读字,如果说读字就是读书,那么四五年级的孩子识字能力相差无几,读书的能力却相差甚远呢?所以,读书是要理解文中的内容,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情境,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如绘本故事《大脚丫跳芭蕾》,在成人读的时候,孩子应该把自己想象成大脚丫姑娘,经历她所经历的事情。所以,对孩子们来说图画书是快乐的读物,不是习题集。不停顿的一直念下去,让孩子们从“很久很以前......”到结束一直都在情境中,是成人给孩子阅读的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的视角给孩子念图画书是孩子爱上阅读的基本途径。 二、从儿童立场出发的图画书,图画书有从儿童角度创作的,也有从成人角度创作的。而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图画书的时候,往往会先看书中的内容好不好、故事好不好、能不能给孩子启发。其实,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世界,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是成年人无法感受到的。正是因为孩子有自己的好奇和思考,孩子才会有天真的童心、可爱、幼稚,正所谓童言无忌。能满足这些东西的是一种叫想象力的东西,而不是约定俗成的文字。在选择图画书时,首先应该选择从儿童立场创作的,松居直先生在文中提到首推无字书。无字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通过图画向读者传递故事。孩子们阅读无字书,能根据图画的内容想象故事,

电子版图书制作的简便方法

如何制作电子读物 经常有朋友询问电子图书的制作方法。这里参考网上流传的教程,结合自己的制作体会,提出一些简单流程,供有兴趣者作入门参考。 引子、关于电子图书的格式 电子读物及电子图书存在的格式有很多种,下面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当前比较流行的电子读物文件格式: 1. EXE文件格式 这是目前比较流行也是被许多人青睐的一种电子读物文件格式。这种格式的相关制作工具也是最多的,比如Activ E-Book Compiler3.02、ePublisher Gold1.3、E-Book HTML Compiler Pro 2.12等等。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阅读方便、制作简单且制作出来的电子读物相当精美而且无需专门的阅读器支持就可以阅读。这种格式的电子读物对运行环境并无很高的要求。 缺点:但是这种格式的电子图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多数相关制作软件制作出来的EXE文件都不支持Flash和Java及常见的音频视频文件,需要IE浏览器支持等。因为是可执行文件,容易感染病毒或携带木马。 2. CHM文件格式 CHM文件格式是微软 1998 年推出的基于HTML文件特性的帮助文件系统,以替代早先的WinHelp 帮助系统,在 Windows98 中把CHM类型文件称作"已编译的 HTML 帮助文件"。被IE浏览器支持的 JavaScript、VBScript、ActiveX、Java Applet、Flash、常见图形文件(GIF、JPEG、PNG)、音频视频文件(MIDI、WAV、AVI)等等,CHM同样支持,并可以通过 URL 与Internet联系在一起。 这种格式的电子读物的缺点是:要求读者的操作系统必须是Windows 98及以上版本。另外,还要求读者的操作系统安装有IE3.0或以上版本。如果读者的操作系统还是Window 95,那么就需要安装一个被称作CHM文件阅读升级包的程序Hhupd.exe,大小约700KB。不提供文件保护功能。文件可以轻易反编译。 3. PDF文件格式 PDF文件格式是美国Adobe公司开发的电子读物文件格式。这种文件格式的电子读物需要该公司的PDF文件阅读器Adobe Acrobat Reader来阅读。这个阅读器完全免费,可以到该公司的站点去下载。 PDF的优点在于这种格式的电子读物美观、便于浏览、安全性很高。但是这种格式不支持CSS,Flash,Java,JavaScript等基于HTML的各种技术。所以它只适合于浏览静态的电子图书。但是它支持导入图片。所以如果您希望看到具有动态效果的电子图书,PDF格式还不是您最好的选择。 PDF格式的电子图书可以使用该公司出品的Adobe Acrobat来制作和编辑,该软件最新的版本是6.0。     4. LIT文件格式 这种格式是2000年8月微软公司开发的软件Microsoft Reader的一种专有的文件格式。这种格式的文件只能使用Microsoft Reader来阅读。该文件格式由于刚刚推出,目前还不支持与HTML相关的各种技术,但是支持图片的使用。另外,该格式对中文的支持不是很好,目前国内还没有开始大量使用这种文件格式来制作和出版电子读物。 该格式最大的优点是它的阅读风格很接近于我们平时阅读纸质书,所以阅读起来十分亲切,并且支持全屏阅读,这一点很像国产电子读物阅览器ReadBook。但是它的特点是没有滚动条,翻页全部使用点击页码来实现,所以更像看一本真正的纸质书。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我的图画书论读后感(一) 日本作家松居直先生的《我的图画书论》,据说是许多图画书爱好者必读的“圣经”。此书有六部分内容组成:一、图画书的知识与观念。二、图画书的选择与分享。三、图画书的意向与语言。四、图画书的历史与传统。五、图画书的欣赏与细读。六、图画书的编辑与出版。 看完这本书后,我就有些迫不及待地想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以便让更多的老师熟悉、了解、和我一样喜欢上图画书。 一、读书不是读字 松居直先生在书中这样写到:“读书不是读字。如果读字能算是读书的话,那么只要是用日语写的,即使是很艰深的书,我也能从头读到尾……但是,只有真正理解了书中所写的事情,才能算是读书。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中的内容,读字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读《论语》而不懂《论语》”这句谚语,讽刺的就是那些只会读字却一点儿也不理解《论语》内容的人。反过来说,我认为即使不识字,也能读书。 所以,即使孩子还很小,识字量还远远不够,当我们读故事给他们听的时候,当他们自己看图画的时候,能够理解其中的内容,也算是读书。

读书不是读字,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些家长思想上的误区;有个别家长说孩子还小,不认识几个字,读不懂书;有的家长说图画书上没几个字,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帮助,不值得看;听到家长的话,我想家长误把图画书作为识字的一个工具,我们应该帮助家长更新观念,增强对图画书价值以及用法的了解,让他们明白图画书应该成为亲子间情感沟通的一个桥梁,让家长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生活领悟、自己的文学修养,借助图画书这种孩子喜欢接受和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传承。 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有这样一个观点:阅读,从听读开始。要想让孩子爱上阅读,从大声地读给他听吧,早一些,从学前开始,会更好。 二、阅读时的亲子交流 在松居直先生的作品《我的图画书论》中,他很强调阅读图画书时的亲子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语言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或者只是肢体动作上的。语言上的交流,即使没有过多的对话,当父亲(母亲)或深沉或温柔的声音,载着文字符号所传达的美妙的意思,进入孩子的耳朵、大脑时,让孩子收获的,除了对内容的理解,还有亲子间的感情。 《我的图画书论》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有位父亲说,只要时间允许,他每晚都在睡觉前给自己上幼儿园的儿子念书,而且念书的时候一定要握着孩子的手。我听了这话,推量那男孩子的心情,我想那孩子会非常非常高兴,恐怕一生都不会忘记父亲读给他听的图画书,

如何制作一本自己的绘本-制作绘本的流程

如何制作一本自己的绘本- 制作绘本的流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如何制作一本自己的绘本?制作绘本的流程 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操作方法构思做绘本,首先要进行构思,制作自己的绘本,就要构思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故事新颖、寓意深刻,对自己来说,有纪念意义,别人看了,也能从中受到启发。构思时,首先要列个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往里面添加故事情节和内容,故事要连贯,完整,篇幅不要太长,以二三十页为好。 导图做之前一定要将自己构思好的东西做一个思维导图,将关键信息和流程写下来,相当于树干,之后才慢慢去丰富枝叶,围绕树干而展开。 绘画如果自己绘画功底好,可以自己画,画的时候,可以用纸笔画,也可以用数位板画,如果自己不会画,可以请人画。画面不必搞得太复杂,能表达出大概意思就可以,颜色也不要太杂乱,简洁些,让人看着更舒服。 配字有了画面,还要有文字来叙述画面中的故事,文字要简短生动,越短越耐人寻味,太多的字,盖住了画面,反而让人看着心烦。语言叙述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来表达,字体要大一些,太小让人看着累眼。

校对当所有内容都创作好后,一定要返回去进行检查校对,看看哪些地方需要优化,看看哪些地方是否不符合本绘本的精神和主题,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去审视。 成册有了画面和文字,故事编制完整,接下来就要给绘本添加封面和封底,可以制成电子绘本,这样,省事又省钱,也可以打印成彩色的纸质册子,拿在手里,感觉会更好,可以随时翻阅,很有成就感。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