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

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

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 发表时间:2019-01-15T11:31:24.853Z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4期作者:吕芙蓉郑晓红曹茂荣刘阳[导读] 实践中导致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常见的是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肠炎和胆系结石。 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方法:选取了在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恶心呕吐患者48例,开展回顾分析,统计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研究造成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具体原因。结果: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的原因以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肠炎、胆系结石最为多见,均多于其他疾病引发的恶心、呕吐。结论:实践中导致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常见的是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肠炎和胆系结石。 关键词:消化内科;恶心呕吐;原因分析To study the causes of nausea and vomiting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medicine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tiology of nausea and vomiting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disease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so as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Methods: to select the in January 2017 to July 2017 in our hospital digestive internal medicine for treatment of 48 patients with nausea and vomiting, carry out retrospective analysis, statistics and the type of disease, patients with study the specific cause of cases of nausea and vomiting. Results: the causes of nausea and vomiting in the patients with gastroenteritis were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reflux esophagitis, acute gastroenteritis and gallstone, all of which were more nausea and vomiting than other diseases. Conclusion: in practice, the causes of nausea and vomiting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nterology are various, the most common is reflux esophagitis, acute enteritis and gallstone. Key words: gastroenterology; Nausea and vomiting; Cause analysis 在医院的消化内科中,患者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就是恶心呕吐,二者通常伴随出现,也有的单独出现。在呕吐的时候,主要有三个过程,即为恶心、干呕和呕吐症状。这主要是因为患者胃中的容物出现了反流的情况,最终导致这些容物流人到患者的食管之中。探讨恶心呕吐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有利于对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做出准确的鉴诊断,对症下药,缩短患者的住院期,促进其早日康复出院。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并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为35岁,最大为78岁,平均年龄为(47.78±2.12)岁。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伴有恶心和呕吐的临床症状,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明确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 1.2基本方法 全部患者都满足相关的临床诊断。整合这48例患者除恶心呕吐外的其他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结果、治疗方案、患者的病史、患者的体征表现及治疗效果等方面资料。之后对患者进行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血清酶生物化学检查,B超,胃镜,X线,CT,PET等。完成上述的检查工作之后,分析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过程中,全部的数据都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有效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检验水准值为0.05,将95%作为可信区间,最终的计算结果如果P>0.05,表示样本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之则相反。在此次研究中将患者疾病形成的原因作为计数资料,利用卡方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2结果 经分析我院临床资料,恶心相关疾病的患者共23例,分别为:9例食管炎,2例急性肠炎,3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例颅内病变,2例胆系结石,1例胃癌,1例急性胃肠炎,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例急性阑尾炎,1例十二指肠溃疡。呕吐相关疾病的患者共25例。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2例,巨幼贫3例,胆结石4例,癌性腹水2例,急性胃肠炎3例,慢性腹泻2例,幽门梗阻1例,颅内病变2例,急性胰腺炎1例,急性肝功损害1例,颈椎病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1例,食管贲门癌1例,内耳前庭疾病1例。在病史的检查中检查了患者是否有过药物或放射线接触史。易引起呕吐的常用药物有某些抗生素、洋地黄、茶碱、化疗药物、麻醉剂、酒精等;深部射线治疗、镭照射治疗和钴照射治疗,常引起恶心呕吐;还注意了系统性病史,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或低减肾上腺功能低减等内分泌疾病,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病,脑供血不足、脑出血脑瘤、脑膜炎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疾病,尿毒症等肾脏疾病。检查是对病因做出诊断的重要依据。在物理诊断中,要以物理手段对病人进行基础体检,获得病人机体大致情况,来对疾病及进行诊断。临床医生在进行诊断时要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营养状态、发热情况、神志情况、有无脱水、有无贫血、有无循环衰竭等。更重要的是腹部体检。急性恶心呕吐病情紧急,可伴有各种性质和程度的腹痛,甚至出现腹肌强直收缩,腹胀腹泻,可见肠蠕动波。相对比之下,有急性恶心呕吐的患者病史清晰,易诊断。慢性恶心呕吐病情缓慢,腹痛症状无或较轻。在原因分析中,急性非伤寒性沙门菌感染是呕吐的常见原因。急性胃肠炎所引起的呕吐常伴有发热、头痛、腹痛、肌痛、腹泻等。另外,恶心呕吐也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前驱症状。脏器疼痛所致的恶心呕吐属反射性呕吐,如急性肠梗阻、胆管结石、输尿管结石、肠扭转、卵巢囊肿扭转等。急性内脏炎症常伴有恶心呕吐,患者多有相应的体征,如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变化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有的患者血清淀粉酶升高或胆红素升高(胆石症)。机械性梗阻也会引起恶心呕吐。首先是幽门梗阻:呕吐常于进食后3~4h发生,呕吐后腹痛缓解。经抗溃疡治疗及控制饮食后,恶心、呕吐症状可消失。接着是十二指肠压迫或狭窄鶒:这类呕吐的特点是餐后迟发性呕吐,伴有上腹部饱胀不适,有时伴有上腹部痉挛性疼痛,呕吐物中常含胆汁,呕吐后腹部症状迅速缓解。最后是肠梗阻:早期呕吐物为食物胃液或胆汁,之后呈棕色或浅绿色,晚期呈粪质样,带恶臭味。呕吐后腹痛常无明显减轻。检查可见肠型压痛明显,可扪及包块肠鸣音亢进,结合腹部X线平片等检查可作出诊断。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可引起恶心呕吐。根据各种疾病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可明确恶心呕吐的病因。药物性呕吐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药物可刺激胃肠道,使胃肠道神经兴奋,并发出冲动,传入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中枢兴奋,进而出现恶心呕吐。妊娠呕吐恶心呕吐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50%~90%的妊娠女性有恶心症状,25%~55%的孕妇过出现呕吐现象。

针对性治疗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针对性治疗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06-12T16:16:06.1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1期作者:陈明 [导读]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法疗效确切。 (永嘉县瓯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永嘉 325102)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4月-2018年月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中的120例恶心呕吐患者,入选科室均为消化内科,而后120例患者经过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即观察组n=60,对照组n=60,治疗方法分别为针对性治疗以及常规药物治疗,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患病因素为胃肠道疾病、药物原因、肝胆胰以及精神原因,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6%和76.67%,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法疗效确切。 【关键词】消化内科;恶心呕吐;临床分析;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1-0075-02 消化内科恶心为上腹部出现欲吐感觉,同时会出现脸色苍白以及血压降低等表现,呕吐时患者的胃部产生相应的收缩,经过口腔和食管将小肠内容物排出,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出现恶心后会产生呕吐表现,恶心呕吐之间并无确切的联系[1]。此次研究主要探究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就相关内容进行以下叙述: 1.资料及方法 1.1 患者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中的120例恶心呕吐患者,入选科室均为消化内科,而后120例患者经过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即观察组n=60,对照组n=60。对照组男性例数分别为男40,女性20,65岁为年龄最大,15岁为年龄最小,(1.3±0.2)d为患者平均患病时间;观察组男性例数分别为男35,女性25,67岁为年龄最大,16岁为年龄最小,(1.4±0.4)d为患者平均患病时间。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间表示为P>0.05。 1.2 方法 归纳总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而后对其进行CT、B超、胃镜以及肠镜检查,对患者发病因素确定。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服用止呕药物,观察组治疗选择针对性药物:①当患者因为胃肠道感染而引发恶心呕吐,需要予以患者抗生素药物,左氧氟沙星每日服用次数以及剂量分别为3次和200mg,如患者出现水电解质异常需要予以纠正;当患者因为胃肠道痉挛出现恶心呕吐后需要注射山莨菪碱,用药次数以及剂量分别为1次以及0.5mg,从而缓解不适症状。②如果患者为药物因素,治疗时需要选择有效镇吐药物。③当患者因为肝胆胰病缠身恶心呕吐时,可予以患者胃肠减压,并指导患者服用保肝药物。④如果患者为精神因素,可采用抗抑郁药物以及胃肠动力药物,此外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心理疏通。 1.3 评估指标 分析患者患病因素,即胃肠道疾病、药物原因、肝胆胰以及精神原因。 1.4 疗效判定[2] 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停止恶心呕吐,或恶心呕吐次数显著减少;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恶心呕吐表现显著改善,恶心呕吐次数减少;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恶心呕吐表现无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比例和有效比例相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数据检验为χ2,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病因素 120例患者中90例患者患病因素为胃肠道疾病,占据比例75%,15例患者患病因素为药物原因,占据比例12.5%,10例患者患病因素为肝胆胰病,占据比例8.33%,5例患者患病因素为精神原因,占据比例4.17%。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经过针对性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经过针对性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67%,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 3.讨论 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人数较多,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眩晕、腹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脱水以及黄疸等表现。急性呕吐表现发展较快,患者通常会出现较强的腹痛感,同时身体位置出现相应的不适,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可对其主要症状表现进行观察,从而对其疾病引发因素进行评估[3]。对于慢性呕吐患者而言,其判断过程中具有复杂性,患者极易出现肠道运动异常或者妊娠等一系列疾病,为此医务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疾病恶心呕吐表现。 恶心呕吐患病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和患者自身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以及心理原因等存在关系。为此患者就诊后医务人员需要分析患者的恶性呕吐症状,和其病史进行相互结合,从而对疾病予以判断,而后确定治疗计划。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按照患者病情对治疗药物剂量予以控制,防止出现相关并发症,此外需要加大对患者饮食以及心理的护理力度,有助于病情改善。鉴于此,对临床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自身经验丰富,可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此提升治疗效果[4]。此次研究归纳患

NCCN止吐临床实践指南

NCCN止吐临床实践指南(2009 V.4.)解读 化疗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而恶心、呕吐又是最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之一。急性剧烈的恶心、呕吐可能导 致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严重者可能因消化道粘膜损伤而出血、感染甚至死亡,从而使患者对化疗心 存恐惧,依从性明显降低,结果导致化疗药物减量或中止化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尽可能预防和减轻化疗 诱发的恶心、呕吐,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a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是由美国21家综合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盟,其制订的《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不仅是美国肿瘤领域临床决策的标准,目前也已成为全球各国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应用的指南。由于目前抗肿瘤药物日新月异,止吐药物和治疗方案也发展迅猛。因此,2009年NCCN已对止吐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第4次更新,本文就第4版指南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国内肿瘤专科医师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当今防治肿瘤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药物,进一步规范我国的止吐治疗。 1.化疗诱导的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 1.1 CINV的分类 CINV按照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预期性、急性和迟发性三大类。 预期性(anticipatory)CINV指既往化疗中出现过难以控制的CINV的患者,在下一周期化疗开始前即发生恶心、呕吐,见于18%-57%有过化疗的患者,恶心比呕吐更常见。年轻患者更容易发生预期性CINV,其原因可能是他们比 老年患者既往接受的化疗更强烈,或呕吐控制不佳有关。此类CINV与疾病本身、化疗方案无关,精神心理因素是其 主要原因,与以往化疗CINV控制不良有关,一旦发生,现有止吐药物治疗基本无效,可采取镇静、行为调节、系统 脱敏等治疗手段。 急性(acute)CINV通常在使用化疗药物后24h内发生,5-6h达到高峰,可能持续18h以上,之后停止呕吐或转 为迟发性呕吐。此类CINV程度最为严重,与化疗药物导致的肠嗜铬细胞释放5-羟色胺(5-HT)有关。5-HT3受体拮 抗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治疗方案,急性症状若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则会增加迟发性(delayed)CINV的发生风险,并增加以后止吐治疗的难度。 迟发性(delayed)CINV一般发生于化疗后24-48h,有时可持续1周,有研究表明约40%-50%的化疗患者会出 现此类反应。多发生在使用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和/或阿霉素等药物化疗间期。此类反应发生晚、持续时间较长、 症状相对较轻,在临床上易被忽视,对患者的后续化疗、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其发生机制不明,可能与P 物质介导、血脑屏障受损、胃肠动力减退及肾上腺激素分泌等因素有关。 1.2 CINV的发生机制 目前认为CIN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引起:一是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相应 受体结合,由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入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二是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直接刺激化学感受器激发 区(CTZ),进而传递至呕吐中枢引发呕吐;三是感觉、精神因子直接刺激大脑皮质通路导致呕吐,此类多见于预期性CINV。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14)

实用标准文档
术 后 恶 心 呕 吐 防 治 专 家 共 识 ( 2014)
王英伟,王国林,田玉科(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吴震(共 同 执 笔 人 ) , 罗 爱 伦 , 俞 卫 锋 , 徐 建 国 ( 共 同 执 笔 人 /负 责 人 ) , 黄 宇 光,薛张纲
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 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术后恶心 呕吐(PONV)的发生率仍有 20%~30%,某些 PONV 高危患者其发生率高 达 70%~ 80%,门 诊 手 术 患 者 约 为 30%。PONV 主 要 发 生 在 手 术 后 24~ 48 h 内,少数患者可持续达 3~5 天。 PONV 导 致 患 者 程 度 不 等 的 不 适 ,严 重 者 可 引 起 水 、电 解 质 平 衡 紊 乱 、 伤 口 裂 开 、切 口 疝 形 成 、误 吸 和 吸 入 性 肺 炎 ,是 患 者 住 院 时 间 延 长 和 医 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二、PONV 的危险因素 1. 患 者 因 素 女 性 、非 吸 烟 、有 PONV 史 或 晕 动 病 史 者 发 生 率 高 。 成人 50 岁以下患者发病率高,小儿 3 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 或胃瘫者发生率高。 2. 麻醉因素 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物、硫喷妥 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 PONV 发生率。容量充足可减少 PONV 发生率。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 TIVA 较吸入全麻 发生率低。 3. 手 术 因 素 手 术 时 间 越 长 ,PONV 发 生 率 越 高 ,尤 其 是 持 续 3 h 以上的手术。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 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以及斜视矫形术等,PONV 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 PONV 史或晕动病史是 成人 PONV 的四种主要危险因素,Apfel 依此设计了成人 PONV 的风险度 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 1 分,评分为 0,1,2,3 和 4 分者,发生 PONV 的风险性分别为 10%,20%,40%,60%,80%。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 恶心呕吐(PONV)的五个主要高危因素是女性、有 PONV 史、年龄 50 岁 以下、在 PACU 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 PACU 有呕吐史,评分为 0,1, 2,3,4 和 5 分者,发生 PONV 的风险性分别 10%,20%,30%,50%,60% 和 80%。儿 童 PONV 的四 个主 要高 危因 素 是手 术时 间长 于 30 min、年龄 3 岁 及 以 上 、斜 视 手 术 、PONV 史 或 直 系 亲 属 有 PONV 史 ,评 分 为 0,1,2, 3 和 4 分者,发生 PONV 的风险性分别为 10%,10%,30%,50%和 70%。 三、PONV 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 10cm 直尺作为标尺,一端为 0,表示 无 恶 心 呕 吐 ,另 一 端 为 10,表 示 为 难 以 忍 受 的 最 严 重 的 恶 心 呕 吐( 1~ 4 为轻度,5~6 为中度,7~10 为重度)。 四、PONV 的发生机制 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 postrema)化学触发 带和孤束核上方,分为神经反射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带。 神经反射中枢接受皮层(视觉、嗅觉、味觉)、咽喉、胃肠道和内 耳前庭迷路、冠状动脉及化学触发带的传入刺激。化学触发带包括了
文案大全

最近老是头晕恶心想吐是怎么回事

最近老是头晕恶心想吐是怎么回事 1、病毒侵犯导致的头晕 首先,外感发热后出现头晕、恶心、视物旋转,呕吐,这是由于病毒侵犯内耳引起迷 路水肿,导致耳蜗周围神经病变:人体的位置觉障碍出现的症状。这种情况会影响工作生活。常见的这类病有:美尼尔氏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等。 2、小脑病变导致的头晕恶心 其次,中老年人头晕、恶心或呕吐,走路不稳,如醉酒状,这种情况是小脑病变导致 共济失调,常见于小脑梗塞或出血,最常见的是小脑后下动脉梗塞;如果头晕伴有心慌、 汗出、肢体震颤无力,可能是由低血糖引起,应补充糖分才能好转;如果病人天天头晕, 神疲乏力,面色微黄,要想到是否有贫血或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应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3、颈椎问题引起的头晕恶心 头晕颈部不适,头胀痛,或有上肢麻木、疼痛:往往是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导致头晕的疾病。 那么颈椎病引起头晕恶心怎么办呢? 颈源性眩晕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医学界普遍认为, 颈性眩晕主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适当的颈椎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弥补这 种不足。应注意平时工作学习的体位,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颈部。枕头高度适宜,不能垫枕过高,以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生。治疗上多采用康复方法,如颈椎颌枕吊带 牵引、推拿手法治疗、针灸等,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4、肌肉疲劳引起的头晕恶心 还有一种头晕是白领阶层常见的:每天坐在办公室看电脑,下班时头晕,自觉颈部肌 肉酸胀不适,这种情况是由于保持一个姿势时间过长,颈肌紧张造成的,需要进行适当的 颈椎保健体操或针灸按摩治疗,并加强体育运动锻炼。 5、肝炎引起的头晕恶心 就是我们常说的酒精肝、药物肝、脂肪肝、乙肝以及丙肝等,肝炎患者,肝功能大多 都受损。肝功能是代谢的最大器官,这样会影响到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使得血液 供给营养不足,导致头晕恶心。另外,对于肝炎病因导致的头晕恶心,往往还会出现浑身 无力,烦躁不安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6、贫血引起的头晕恶心

治恶心反胃想吐小妙招

治恶心反胃想吐小妙招 很多人在胃病发作的时候,因为难受不想去医院就医,想自己在家吃一点药慢慢养好,及时治疗胃病是有很多小妙招的,例如可以采用针灸按摩推拿的方式,用一些健康的按摩疗法,通过对身体穴位的按摩,达到治疗胃病的效果,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治恶心反胃想吐的小妙招都有哪些? 消化不良所引起的恶心、想吐,在刺激大肠经的起点“商阳”和“大肠”之后,即可消除。 ★症状和原因 在此所介绍的是一般性消化器官异常所有效的穴道,也就是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炎”、“急性肠炎”等,以及与之伴随而来的恶心、想吐。

如果分不清恶心的原因,是暴饮暴食,或者是食物中毒时,有个简单的分辨方法,就是咀嚼生的大豆,若是毫无感觉的咀嚼,就是食物中毒;若觉的有腥臭味,不由得吐出,就是单纯的暴饮 暴食。 ★有效穴位 对于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恶心、想吐,最有效的穴道,是位于食指指甲边的“商阳”。 商阳位于食指指甲外侧,靠拇指侧的末端。此处的末端,并不是指皮肤和指甲相接的地方,而是在指甲靠拇指那一侧的末端,朝食指第一关节,画一条直线;又在指甲下端,朝拇指方向画一 条横线,这两条直线相交叉的位置,就是商阳的位置。另一个穴道,则是在手掌侧,食指第一关节横纹(横向的皱纹}的中央,也就是“大肠”。第二个穴位,对于恶心是相当有效的穴道。

★治疗方法 对于商阳和大肠的刺激,要以指压法配合金牌一条根双珠百草药膏来做。先在穴位上涂上药膏,指压的方法是,重而缓慢。就是1、2压,3离开;如此1、2、3,1、2、3……重复地指压左右两手的商阳、大肠,直到恶心感解除为止。 因胃炎所引起的慢性恶心,可以使用香烟灸等,做较强的刺激。但在急性时期,用拇指做穴道指压法也可以。

口腔癌晚期病人为什么恶心呕吐

说起口腔癌也会让人们非常的害怕,因为它毕竟也是癌的一种,给人们带来恐惧,口腔癌给人们的日常饮食带来了困难,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在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一旦口腔癌到了晚期,意味着病情加重,不良症状也会越来越多,有不少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状况,降低患者生存质量,那口腔癌晚期病人为什么恶心呕吐呢? 口腔癌晚期患者恶心呕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患者由于肿瘤的侵害,消化功能减退,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口腔癌患者在得知病情后,往往会伴随绝望、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当心理压力过大时,也会导致恶心呕吐;在口腔癌晚期的治疗方法中,放化疗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消化道不良反应,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当患者电解质紊乱时,也会恶心呕吐。 当口腔癌晚期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时,每天摄入的饮食量减少,机体内所需的营养无法及时得到补充,会引起或加重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如果恶心呕吐长期得不到缓解,还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并不利于患者机体的恢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恶心呕吐,应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也可以选择一些酸味、清爽可口的食物,避免过甜、过腻、怪味食物。家属也应多和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消除负面的情绪,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对于疾病本身或者放化疗副作用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可以通过中医药的调理。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控制病情发展,并注重调节患者的机体,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饮食、睡眠、精神状况,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另外选择放化疗的患者,可以给予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等中药,调节患者脾胃,缓解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和耐受力,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治疗是我国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注重患者全身的机制平衡,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袁希福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总结,指出口腔癌的病机非常复杂,但主要病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虚、瘀、毒”。他强调:在治疗中仅着眼于局部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全面调理、重点用药,从而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中医抗癌三联平衡理论。 “三联”是指联系到肿瘤患者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淤、癌毒结聚三大基本病因病机,用药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淤、攻毒散结;“平衡”是指使患者气血、阴阳平衡。概括地说,就是联系到“虚”“淤”“毒”三大病因,以“扶正”“通淤”“排毒”辨证施治,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多年来,众多肿瘤患者在该理论指导用药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蔡玉兰(化名),右颊癌,河南信阳人 2016年7月,蔡玉兰右脸无故出现疼痛,起初按照“溃疡”治疗几个月后,效果不理想。于是家属带着老人到武汉口腔医院进行检查,活检病理显示:右颊鳞癌。 确诊后立即为患者安排了“右颊粘膜切除术”,并在术后做了30次放疗。2017年7月,蔡玉兰突然感到牙龈似乎有肿物,到医院检查被怀疑是癌前病变,然后又进行了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医院建议患者继续化疗,防治复发。可眼见手术、

胰腺癌晚期病人为什么恶心呕吐

我国胰腺癌发病迅猛增长,其发病率在20年间增长了约4倍,成为男、女主要高发癌症。一旦胰腺癌到了晚期,意味着病情加重,不良症状也会越来越多,有不少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状况,降低患者生存质量,那胰腺癌晚期病人为什么恶心呕吐呢? 胰腺癌晚期患者恶心呕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患者由于肿瘤的侵害,消化功能减退,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胰腺癌患者在得知病情后,往往会伴随绝望、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当心理压力过大时,也会导致恶心呕吐;在胰腺癌晚期的治疗方法中,放化疗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消化道不良反应,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当患者电解质紊乱时,也会恶心呕吐。 当胰腺癌晚期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时,每天摄入的饮食量减少,机体内所需的营养无法及时得到补充,会引起或加重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如果恶心呕吐长期得不到缓解,还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并不利于患者机体的恢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恶心呕吐,应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也可以选择一些酸味、清爽可口的食物,避免过甜、过腻、怪味食物。家属也应多和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消除负面的情绪,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对于疾病本身或者放化疗副作用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可以通过中医药的调理。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控制病情发展,并注重调节患者的机体,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饮食、睡眠、精神状况,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另外选择放化疗的患者,可以给予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肝补肾等中药,调节患者脾胃,缓解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和耐受力,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治疗是我国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注重患者全身的机制平衡,应及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袁希福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总结,指出胰腺癌的病机非常复杂,但主要病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虚、瘀、毒”。他强调:在治疗中仅着眼于局部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全面调理、重点用药,从而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中医抗癌三联平衡理论。 “三联”是指联系到肿瘤患者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淤、癌毒结聚三大基本病因病机,用药进行扶正补虚、消痰化淤、攻毒散结;“平衡”是指使患者气血、阴阳平衡。概括地说,就是联系到“虚”“淤”“毒”三大病因,以“扶正”“通淤”“排毒”辨证施治,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多年来,众多肿瘤患者在该理论指导用药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路雨(化名),女,胰腺肉瘤,河南新乡人 2017年初,路雨因进食不畅、皮肤黄染,在新乡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胰腺肉瘤。由于病情危重,女儿立刻安排她在市中心医院做了手术切除。可谁也没想到,2017年4月26日复查显示:肝尾叶见大小约1.3x1.1cm异常信号,考虑转移。医生建议化疗,可路雨自手术过后身体便变得很差,高烧不止,体重仅80多斤,家人怕老人身体耐受不住。后经人介绍,于2017年5月19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10剂药吃完,路雨烧就退了,恶心呕吐也减轻了,想吃东西了。看到疗效不错,6月2日她就去希福医院复诊了,取了22天的药。从这以后,

治疗恶心呕吐的方法有哪些

治疗恶心呕吐的方法有哪些 治疗恶心呕吐的方法有哪些。我们在平时,会经常性的遇到有人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而导致出现恶心,呕吐的因素是有很多的,这样的情况往往让患者比较难受,因此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时候,是需要及时到医院去的,需要配合医生的止吐措施的,下面就具体的给大家介绍治疗恶心、呕吐的方法。 (一)紧急处理及病因治疗 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首先应注意:

①呼吸和意识状态:意识障碍者应确保气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吸入,昏迷病人可插入鼻胃管,以避免误吸入呼吸道。 ②血压:脑血管意外时的高血压,出血等休克时的低血压,均应紧急处理。 ⑧脱水与代谢性碱中毒:系由持续性呕吐丧失胃液等而脱水的低氯性碱中毒,应予纠正。

④其他:中枢性呕吐:其呕吐剧烈且呈喷射状,这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立即给予脱水治疗,用20% 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速尿20~40mg加入50%葡萄糖液40ml,静脉注射。须进一步查清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明确诊断,对因治疗。 (二)一般治疗 严密观察,注意体位,防吸入呼吸道(对昏迷病人),必要时可用1%碳酸氢钠洗胃等。宜流质饮食,剧吐者暂禁食。

(三)对症治疗 1.镇吐剂 持续性恶心呕吐时,病人处于不安状态,更助长恶心呕吐,应予以镇静镇吐药。亦可选择内关、中脘、足三里等处针刺。 (1)维生素 B6:10—20mg,每日3次口服。

(2)灭吐灵:对中枢及末梢性呕吐均有制吐作用。10mg,肌肉注射,或8mg,每日3次,口服。 (3)氯丙嗪:为多巴胺受体阻滞剂,除有安定、催眠、扩血管等作用外,小剂量可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敏感区,大剂量抑制呕吐中枢,有强大的制吐作用。12.5~25mg,每日3次,口服,或25mg肌肉注射。 上面所讲的就是有关“治疗恶心呕吐的方法有哪些”知识的介绍,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于治疗恶心呕吐的方法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了,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大家还是不能忽视的,需要及时的去检查的,这样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才能及时的帮助恢复的。

常见症状与体征—恶心与呕吐

恶心是一种可以引起呕吐冲动的胃内不适感,紧迫欲呕吐的感觉,并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流涎、出汗、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呕吐是通过胃强力收缩迫使胃内容物(可含小肠内容物)经口排出的病理生理反射。从某种意义上说呕吐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作用,它可把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但实际上很多呕吐并非摄入有害物质引起,而且频繁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障碍,对机体实为不利。一、发生机制呕吐是一个复杂的反射动作,其过程可分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与呕吐。恶心时胃张力和蠕动减弱,十二指肠张力增强,可伴有或不伴有十二指肠液反流;干呕时胃上部放松而胃窦部短暂收缩;呕吐时胃窦部持续收缩,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腹肌收缩,膈肌下降,腹压增加,迫使胃内容物急速而猛烈地从胃反流,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呕吐与反食不同,后者系指无恶心与呕吐的协调动作而使胃内容物一口一口地反流到口腔,若再经咀嚼而下咽者则为反刍。目前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有两个区域与呕吐反射密切相关。一是神经反射中枢——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外侧网状结构的背部;一是化学感受器触发,位于延髓第四脑室的底面。前者直接支配呕吐的动作,它接受来自消化道、大脑皮质、内耳前庭、冠状动脉以及化学感受器触发带的传入冲动。后者不能直接支配呕吐的实际动作,但能接受各种外来的化学物质或药物(如洋地黄、吐根素等)与内生代谢产物如(如感染、酮中毒、尿毒症等)的刺激,并由此发出神经冲动,传到呕吐反射中枢,引起呕吐。由中枢神经系统化学感受器触发区的刺激引起呕吐中枢兴奋而发生呕吐,称中枢性呕吐。由内脏末梢神经传来的冲动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呕吐,称为反射性呕吐。各种冲动刺激呕吐中枢,达到一定强度(即阈值),再由呕吐中枢发出冲动通过支配咽、喉部的迷走神经,支配食管及胃的内脏神经,支配膈肌的膈神经,支配肋间肌及腹肌的脊神经,与肌肉的协调反射动作,完成呕吐的全过程。二、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一)中枢性呕吐 1.颅压增高:脑水肿、颅内占位病变、脑炎脑膜炎等,均可引起颅压增高而发生呕吐。呕吐呈喷射性而且可相当严重。多不伴有恶心、但有剧烈头痛。呕吐与饮食无关。亦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受刺激:这种呕吐常伴有明显的恶心。此见于代谢障碍如酮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钠、低血氯、尿毒症。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危象、肾上腺危象、早期妊娠。药物作用于此区亦可产生恶心、呕吐。 3.脑血管运动障碍:如偏头痛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 4.第Ⅷ颅神经疾病:临床常见者如美尼尔综合征、迷路炎、晕车、晕船等,多伴有眩晕,呕吐较重,亦可为喷射性。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若累及前庭神经核时,均可发生眩晕及呕吐。 5.神经性呕吐:其特点为病程较久,多见于青年女性,反复发作,饭后发生多次小量呕吐,吐物为食物,常不伴有恶心,呕吐不费力,多有神经官能症症状,呕吐的发生或加重与精神及情绪因素有关。虽有较频繁的呕吐但体重无明显的改变。(二)反射性呕吐 1.腹部器官疾病(1)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急性胃炎可引起明显的恶心、呕吐,同时有上腹痛或不适,呕吐后腹痛可缓解。如同时有腹泻则称为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恶心多见,虽可有呕吐但不重。幽门梗阻时,呕吐重,呕吐物量大,有隔夜食物及酸臭味,不混有胆汁。(2)肠道疾病: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皆可引起轻度的恶心、呕吐,急性阑尾炎最早症状为上腹痛、恶心、呕吐,很易与急性胃炎相混。小肠梗阻可发生严重恶心、呕吐,若梗阻的部位在小肠上部,呕吐发生早而且呕吐物量大并混有胆汁。梗阻在小肠下部,因部分肠内容物已在小肠上端吸收,故呕吐物量小但可有粪臭。(3)胆道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皆可引起恶心、呕吐,但不严重。有明显的右上腹痛,并可发生黄疸及发冷、发热。(4)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恶心、呕吐可为一顽固的症状,同时可伴有黄疸。(5)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时,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同时有严重上腹痛。可有发热、黄疸及休克现象。(6)腹膜疾病:急性腹膜炎时,可出现较重的恶心、呕吐,并有严重的全腹痛。(7)尿路结石:肾绞痛发作时,可有恶心呕吐。(8)妇科疾病:宫外孕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可发生恶心、呕吐,但主要为腹痛。 2.

肺癌晚期患者总是恶心和吐能活多久

肺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绝大部分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肺癌的起因则主要来自于环境、吸烟、饮食等多种因素的不良影响。肺癌在发生的时候总是会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如恶心呕吐是常见的症状,那么肺癌晚期患者总是恶心和吐能活多久呢? 肺癌晚期患者总是恶心和吐能活多久?肺癌晚期总是恶心呕吐可能是转移扩散造成的,或是经过杀伤性治疗导致的,肺癌晚期病情一般是比较严重的,能活多久这与患者的心态,体质,选择的治疗方案等有关,晚期肺癌患者也不要认为就是被判了死刑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依然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 1、合理的饮食搭配,肺癌晚期应强调少量多餐,每日进餐次数不限,鼓励病人进食,想吃时就吃,并尽量多吃。若在进餐过程中感觉疲倦或不适,可休息片刻后再进食。尽量满足病人对食物及烹调方法的要求并不断变换花样,特别注意色、香、味、形的搭配。注意软硬搭配、干稀搭配。可试用适量的开胃品(如山楂等)等以增进食欲。适量增加盐分的摄入对有的癌症患者提高食欲有一定效果。进餐前后应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过甜或油腻的食物会进一步降低食欲,应注意避免。 也可试用糖或柠檬以增强甜味和酸味,选用香菇、洋葱等味道独特的食物。尽量不用或少用苦瓜、芥菜等苦味重的食物,并根据病人对咸淡的感觉调节食盐的用量。采用凉拌菜并加以适量的调味品对味觉改变较大的癌症患者有吸引力。 2、情绪调整: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调整,可采取转移注意力和转移视线等方法,以减轻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做适量的运动,以促进吸收,增强食欲。 肺癌晚期饮食调理只是一部分,更需要积极的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因为癌细胞消耗性大体质虚弱,癌细胞大多已经多处转移,西医局部治疗效果不佳,而且患者也不能耐受手术与放化疗,服用中药可以全面调理机体内环境,补气养血,扶正祛邪,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痛苦,延长生命。 在临床上获得患者好口碑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受到很多患者欢迎,三联平衡疗法是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疗法。 该疗法治疗疾病重在治本,从整体出发,治疗“肿”、“痛”、“水”这些“标”症的同时,更注重辨病因、病机,重点治疗肿瘤“虚”、“瘀”、“毒”三大本质,并且调整全身的免疫和阴阳平衡,疗效持久稳定。 通过下面这则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王兴旺,肺癌晚期,男,68岁,南阳市南召县人。2010年8月在河南省门诊部,确诊为肺癌晚期。门诊部专家告诉他存活时间为4-6月,后来北京301门诊部会诊,门诊部专家再次告诉他,存活时间6-8月。2010年十一月17日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治疗,袁希福根据其病情以中药“三联平衡疗法”为原则中药治疗,停止西医治疗。两年时间过去了,王兴旺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服用中药约130副,2012年5月做ct检查显示肿块大小稳定。目前他病情稳定、饮食正常、精神体力很好、睡觉正常。至今仍带瘤生存。 通过上述介绍希望能帮助肺癌晚期患者解决问题,临床上对于肺癌出现的症状一定要及时调理,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红,中医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辩证论治,从患者的整体出发,有效缓解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术后恶心呕吐

一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 近些年来虽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仍有20%~30%,某些PONV高危患者其发生率高达70%~80%,门诊手术患者约为30%。PONV主要发生在手术后24~48 h内,少数患者可持续达3~5天。 PONV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不适,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二、PONV的危险因素 1. 患者因素女性、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者发生率高。成人50 岁以下患者发病率高,小儿3岁以下发病率较低,术前有焦虑或胃瘫者发生率高。 2. 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包括氧化亚氮、阿片类药物、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曲马多等增加PONV发生率。容量充足可减少PONV发生率。区域阻滞麻醉较全麻发生率低,丙泊酚TIVA较吸入全麻发生率低。 3.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越长,PONV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3 h以上的手术。某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胆囊切除术、神经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以及斜视矫形术等,PONV发生率较高。 女性、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非吸烟、有PONV史或晕动病史是成人PONV的四种主要危险因素,Apfel依此设计了成人PONV的风险度简易评分方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为10%,20%,40%,60%,80%。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恶心呕吐(PONV)的五个主要高危

因素是女性、有PONV史、年龄50岁以下、在PACU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PACU有呕吐史,评分为0,1,2,3,4和5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10%,20%,30%,50%,60%和80%。儿童PONV的四个主要高危因素是手术时间长于30 min、年龄3岁及以上、斜视手术、PONV史或直系亲属有PONV史,评分为0,1,2,3和4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为10%,10%,30%,50%和70%。 三、PONV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10cm直尺作为标尺,一端为0,表示无恶心呕吐,另一端为10,表示为难以忍受的最严重的恶心呕吐(1~4为轻度,5~6为中度,7~10为重度)。 四、PONV的发生机制 呕吐中枢位于第四脑室腹侧面极后区(Area postrema)化学触发带和孤束核上方,分为神经反射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带。 神经反射中枢接受皮层(视觉、嗅觉、味觉)、咽喉、胃肠道和内耳前庭迷路、冠状动脉及化学触发带的传入刺激。化学触发带包括了5-HT3受体、5-HT4受体、阿片受体、胆碱能受体、大麻受体、多巴胺受体等多种与恶心呕吐相关的部位。 恶心呕吐的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膈神经。 五、抗呕吐药的分类 根据抗呕吐药的作用部位可将抗呕吐药物分为:①作用在皮层:苯二氮卓类; ②作用在化学触发带:吩噻嗪类(氯丙嗪、异丙嗪和丙氯拉嗪)、丁酰苯类(氟哌利多和氟哌啶)、5-HT3受体拮抗药(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阿扎司琼、多拉司琼和帕洛诺司琼)、NK~1受体拮抗药(阿瑞匹坦)、苯甲酰胺类、大麻类;③作用在呕吐中枢:抗组胺药(苯甲嗪和羟嗪)、抗胆碱药(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