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学ppt课件儿科补液液体疗法

儿科学ppt课件儿科补液液体疗法

儿科学ppt课件儿科补液液体疗法

儿科学ppt课件儿科补液液体疗法

第五篇儿科补液大全

儿科补液 NS=生理盐水=0.9%NaCl 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 1gNaCl=17mmolNa 1mmolNa=6ml 0.9%NaCl ⑴5% NaHCO3(ml)=(22 –测得的HCO3ˉ)* 0.5*1.7*体重(kg )(有写0.6) =(22 –测得的HCO3ˉ)*体重(kg )(5%SB 1ml=0.6mmol)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先给1/2量(机体有代偿调节功能,一般无需补足全量碱性液即可纠正酸中毒,故首次可先补1/2计算量,以后根据病情调整用量,注意“宁酸勿碱”). 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计算给5%SB 5ml/kg*次OR.11.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0.5*0.84*W(kg) 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0.6 (1mmol K=0.8ml Inj.10%KCl) 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0.6(女性为0.5) 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 ⑹渗透压公式:mOsm/L=2Na++GLU+BUN(单位均为mmol/L) 或2 (Na++10) 式中的10代表血浆中未测定的阳离子大约数,“×2”表示血浆中另一半未测定的阴离子。 (这里顺便说一下:GLU(mg/dl)/18=GLU(mmol/L) BUN(mg/dl)/2.8=BUN(mmol/L) 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基本问题 1、张力与渗透压的概念要分清:渗透压指溶质对水的吸引能力。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张力与渗透压相等,溶液的分子浓度在正常的渗透压范围内为一个张力(等张力),如正常渗透压的1/2则为1/2张力。5%GS(可认为接近等渗)和10%GS(高渗),由于Glucose在体内很快被氧化成H2O和CO2,供给机体水和热量,而不能维持渗透压,故是无张力的溶液。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 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稀释定律:稀释前浓度×稀释前体积=稀释后浓度×稀释后体积。即:C1×V1=C2×V2。并且强调但凡涉及物质浓度的换算,均遵循此定律。 2、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 水:150~180ml/kg. 3、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 份碱) 4、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用1/2张的3:2: 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 5、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 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造成高氯性酸中毒。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 第一天补液计划: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缺水:90~120ml/kg 中度缺水:120~150ml/kg 重度缺水: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 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1)补钾: 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需4~6天。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

儿科腹泻病、液体疗法复习题

腹泻病、液体疗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Physiological diarrhea :生理性腹泻 2. Protracted diarrhea 迁延性腹泻 3 Hypotonic dehydration低渗性脱水 4. 4:3:2 solution:4:3:2液 5. 3:2:1 solution 3:2:1含钠液 6. oral rehydration salts:口服补液盐溶液 7. isotonic dehydration 等渗性脱水 8. 2:1 Isotonic solution 2:1等张含钠液 9. hypertonic dehydration 高渗性脱水 二、问答题: 1. 试述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 2. 针对腹泻的患儿,如何调整饮食? 3.试述生理性腹泻的临床特点。 4. 试述腹泻患儿静脉补钾的原则有哪些? 5. 试述侵袭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临床特点。 6. 分别叙述轻型腹泻和重型腹泻的临床特点? 7. 1岁小儿,腹泻两天,试述治疗时如何选用药物? 8.1岁小儿,腹泻两天,试问如何指导其饮食? 9. 一个10Kg体重小儿,患腹泻病伴有低钾血症,试述静脉如何补钾? 10.试述ORS液的配制方法及临床应用。 三、填空题 1.小儿腹泻伴等渗性脱水,其血清钠水平为( )、低渗性脱水血清钠水平为(),高渗性脱水血钠水平为()。 2.一个15公斤体重小儿,患腹泻伴重度低渗性脱水并休克,需要快速扩容,考虑用生理盐水()、1.4%碳酸氢钠(),( )小时内输入 3.一个10公斤体重小儿,患腹泻伴重度低渗性脱水,不考虑进食,计划第一个24小时补液1500ml,其中应含10%葡萄糖()、生理盐水()、1.4%碳酸氢钠()。 4.针对腹泻脱水患儿静脉补液时,累积损失量的补充量为:轻度脱水补充(),中度脱水补充(),重度脱水补充(),累积损失量补充的成分为:等渗性脱水应补(),低渗性脱水应补(),高渗性脱水应补()。累积损失量补充的速度为()。 四、判断改错: 1.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患儿,大便可带血丝。() 2. 病程在2周内的的腹泻为急性腹泻。() 3 .治疗腹泻病最有效的饮食疗法就是采取饥饿疗法。() 4. 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原体。() 5. 腺病毒感染是小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因。() 6. 病程在2月内的的腹泻为急性腹泻。() 7. 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 8. 轮状病毒是一种侵袭性病原,轮状病毒性肠炎大便常常有较多的粘液。()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 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 第一天补液计划: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缺水:90~120ml/kg 中度缺水:120~150ml/kg 重度缺水: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 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1)补钾: 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 1:1液1/2张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1/3张0.9%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 1:4液1/5张0.9%氯化钠20ml;5%或10%葡萄糖80ml 2:3:1液1/2张0.9%氯化钠33ml;5%或10%葡萄糖50ml;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17ml

儿科液体疗法分析

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补液方案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性质而定。首先确定补液的总量、组成、步骤和速度。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供给生理需要量三个方面。 一、补充累积损失量 指补充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量 (1)补液量:根据脱水严重程度而定。原则上轻度脱水补50ml/kg,中度脱水补50~100ml/kg,重度脱水补100~120ml/kg。实际应用时一般先按上述量的2/3量给予。 (2)补液成分:根据脱水性质而定。一般而论,低渗性脱水补充高渗溶液,等渗性脱水补充等张溶液,高渗性脱水补充低渗溶液。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有条件者最好测血钠含量,以确定脱水性质。 (3)补液速度:累积损失量应在开始输液的8~12小时内补足,重度脱水或有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入以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及肾功能,一般用2:1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加1份1. 4%碳酸氢钠)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 二、补充继续损失量 指补液开始后,因呕吐腹泻等继续损失的液体量 应按实际损失量补充,但腹泻患儿的大便量较难准确计算,一般根据次数和量的多少大致估计,适当增减。补充继续损失量的液体种类,一般用l/3张~1/2张含钠液,于24小时内静脉缓慢滴入。 三、供给生理需要量 小儿每日生理需水量约为60~80ml/kg,钠、钾、氯各需1~2mmol/kg。这部分液体应尽量口服补充,口服有困难者,给予生理维持液(1/5张含钠液十0.15%氯化钾),于24小时内均匀滴入。 在实际补液中,要对上述三方面需要综合分析,混合使用。对腹泻等丢失液体引起脱水的补液量: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 150-180ml/kg。补液成分:等渗性脱水补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补2/3张合钠液;高渗性脱水补1/3张含钠液,并补充钾,再根据治疗反应,随时进行适当调整。 静脉补钾的原则 10%kcl 1ml=1.34mmol 1mmol K=0.8ml Inj.10%KCl 一、尿量(时机) 要求尿量每小时在30ml以上。也就是医学上常说的见尿补钾(即有尿或来院前6h内有尿,就开始补钾)。 二、总量 每天补钾总量要正确估计。 补钾总量:婴儿3-4mmol/L(0.2-0.3g./kg.d);儿童2-3mmol/kg.d(0.15~0.2g/kg.d)1/2静脉,1/2口服。静脉滴注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补钾量一般为200~300mg /kg*d)。对一般禁食而无其他额外损失者可给10%氯化钾溶液20-30ml/d。不严重缺钾时,24h补钾也不宜超过6-8g(10%氯化钾10ml为1g),但特殊情况例外。 三、时间:每日静脉补钾量应分在整日的静脉输液中滴入,时间不得短于8h。不得静脉推注!!! 四、浓度 静脉滴注液含钾浓度一般不超过0.3%,即500ml加入10%氯化钾不能超过15ml。浓度高可抑制心肌,且对静脉刺激甚大,病人不能忍受,并有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氯化钾禁止静脉推注。 五、速度 氯化钾进入血液,须经15h左右方可建立细胞内外平衡,成人静脉滴入速度每分钟不宜超过60滴。 六、疗程:补钾应持续4~6天,不需静脉者可改用口服补充 [举例]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 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 输液步骤: 第一步扩容210/3=70ml,70*2=140ml盐,70ml碱(1.4%NaHCO3)相当于70/4=17.5ml 5%NaHCO3和70-17.5=52.5ml GS 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4∶3∶2 100(糖) 4(盐) 6(5%SB) 2/3张 700/9=77.7-80,80*4=320ml盐,80*3=240糖,80*2=160碱(1.4%NaHCO3)相当于160/4=40ml 5%NaHCO3和160-40=120mlGS

儿科补液方案

儿科补液 tianya×iayi 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 1gNaCl=17mmolNa 1mmolNa=6ml %NaCl ⑴5% NaHCO3(ml)=(22 –测得的HCO3ˉ)* **体重(kg )(有写) =(22 –测得的HCO3ˉ)*体重(kg )(5%SB 1ml=)补碱的mmol数=(-BE)**W(kg)即5%SB(ml)=(-BE)**W(kg) 先给1/2量(机体有代偿调节功能,一般无需补足全量碱性液即可纠正酸中毒,故首次可先补1/2计算量,以后根据病情调整用量,注意“宁酸勿碱”). 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计算给5%SB 5ml/kg*次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W(kg) 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 (1mmol K= %KCl) 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女性为) 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 ⑹渗透压公式:mOsm/L=2Na++GLU+BUN(单位均为mmol/L) 或 2 (Na++10) 式中的10代表血浆中未测定的阳离子大约数,“×2”表示血浆中另一半未测定的阴离子。 (这里顺便说一下:GLU(mg/dl)/18=GLU(mmol/L) BUN(mg/dl)/=BUN(mmol/L) 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基本问题

1、张力与渗透压的概念要分清:渗透压指溶质对水的吸引能力。张力指 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张力与渗透压相等,溶液的 分子浓度在正常的渗透压范围内为一个张力(等张力),如正常渗透压的 1/2则为1/2张力。5%GS (可认为接近等渗)和10%GS (高渗),由于Glucose 在体内很快被氧化成H 2O 和CO 2,供给机体水和热量,而不能维持渗透压, 故是无张力的溶液。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 常值(280~320 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 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稀释定律:稀 释前浓度×稀释前体积=稀释后浓度×稀释后体积。即:C1×V1=C2× V2。并且强调但凡涉及物质浓度的换算,均遵循此定律。 2、 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 度脱水:150~180ml/kg. 3、 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 的 4:3:2液(4份盐:3份 糖:2份碱) 4、 补充等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用1/2张的 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 5、 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 “碱”指的是%SB)这样一来才与血 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造成高氯性酸中毒。 糖为5%~10%的GS ,盐为NS (%NaCl ),碱为5%NaHCO3(稀释为%NaHCO3 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例如:100ml5%碱稀释为%碱: 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 糖)注意:应扣除补液中所 用的碱性液量。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 则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 第一天补液计划: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缺水:90~120ml/kg 中度缺水:120~150ml/kg 重度缺水: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小时滴入,8~10ml/

3)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体重; 稀释成%的溶液(1ml 5%NaHCO3 = %)。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1)补钾: 见尿补钾,浓度低于%,~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 1:1液1/2张%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1:2液1/3张%氯化钠35ml;5%或10%葡萄糖65ml

儿科补液

儿科补液 爱爱医 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 1gNaCl=17mmolNa 1mmolNa=6ml 0.9%NaCl ⑴5% NaHCO3(ml )=(22 – 测得的HCO3ˉ)* 0.5*1.7*体重(kg )(有写0.6) =(22 – 测得的HCO3ˉ)*体重(kg )(5%SB 1ml =0.6mmol ) 补碱的mmol 数=(-BE )*0.3*W (kg )即5%SB (ml )=(-BE )*0.5*W (kg ) 先给1/2量(机体有代偿调节功能,一般无需补足全量碱性液即可纠正酸中毒, 故首次可先补1/2计算量,以后根据病情调整用量,注意“宁酸勿碱”). 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 ,计算给5% SB 5ml/kg*次 OR .11.2%乳酸 钠3ml/kg 。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 ]*0.5*0.84*W (kg ) ⑶需补钾量(mmol )=(4-测得血钾) *体重(kg )*0.6 (1mmol K=0.8ml Inj.10%KCl ) ⑷需补钠量(mmol )=(140-测得血钠) *体重(kg )*0.6(女性为0.5) ⑸需补水量(ml )=(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 ) ⑹渗透压公式:mOsm/L=2Na ++GLU+BUN (单位均为mmol/L ) 或 2 (Na ++10) 式中的10代表血浆中未测定的阳离子 大约数,“×2”表示血浆中另一半未测定的阴离子。 (这里顺便说一下:GLU(mg/dl)/18=GLU(mmol/L) BUN(mg/dl)/2.8=BUN(mmol/L) 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基本问题 1、张力与渗透压的概念要分清:渗透压指溶质对水的吸引能力。张力指溶液在 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张力与渗透压相等,溶液的分子浓度在 正常的渗透压范围内为一个张力(等张力),如正常渗透压的1/2则为1/2张力。 5%GS (可认为接近等渗)和10%GS (高渗),由于Glucose 在体内很快被氧化成 H 2O 和CO 2,供给机体水和热量,而不能维持渗透压,故是无张力的溶液。判断 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 mOsm/L,计 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 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稀释定律:稀释前浓度×稀释前体积=稀释后浓度×稀释 后体积。即:C1×V1=C2×V2。 并且强调但凡涉及物质浓度的换算,均遵 循此定律。 2、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 水:150~180ml/kg. 3、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 的 4:3:2液(4份盐:3份糖:2 份碱) 4、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用1/2张的3:2: 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 5、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 “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 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造成高氯性酸中毒。糖为 5%~10%的GS ,盐为NS (0.9%NaCl ),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 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 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 糖)注意:应扣除补液中所用的碱性液量。

儿科补液三部曲之一 2012

; 儿科补液三部曲之一2012-7-12 17:21阅读(0)转载自好医生 儿科补液三部曲之一 小儿补液是儿科医生的基本功,尤其是基层医院,腹泻的小儿特别多,更是要熟练掌握。补液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经验不足的临床医生。这里,我根据现有的补液资料,及其自己的理解,总结如下:补液三部曲。 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 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 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 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 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 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 高渗:血清钠>150mmol/L。(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 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

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 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 中度失水:120-150 ml/kg*d 重度失水:150-180 ml/kg*d 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 ,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②继续损失量:按实际损失补充,一般在禁食条件下为40ml/kg?d,非禁食状态是30ml/kg。电解质包括钠、氯及碳酸氢离子各40mmol/L。继续损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补液盐(ORS)补充。 ③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即基础代谢:60-80ml/kg/day。但是,小儿若小于10kg,通常给以补充100ml/kg/day。 2、量知道了,那么给补什么样的液体呢? 上次我们已经说过如果判断脱水性质的问题了,现在就根据脱水的性质来判断补充什么液体。 累计损失量的补充:根据脱水性质来给予 低渗性脱水:2/3张液体 等渗性脱水:1/2张液体 高渗性托说:1/3-1/5张液体

儿科补液

儿科补液

儿科补液 爱爱医 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 1gNaCl=17mmolNa 1mmolNa=6ml 0.9%NaCl ⑴5% NaHCO3(ml )=(22 – 测得的HCO3ˉ)* 0.5*1.7*体重(kg )(有写0.6) =(22 – 测得的HCO3ˉ)*体重(kg )(5%SB 1ml=0.6mmol ) 补碱的mmol 数=(-BE )*0.3*W (kg )即5%SB (ml )=(-BE )*0.5*W (kg ) 先给1/2量(机体有代偿调节功能,一般无需补足全量碱性液即可纠正酸中毒, 故首次可先补1/2计算量,以后根据病情调整用量,注意“宁酸勿碱”). 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 ,计算给5% SB 5ml/kg*次 OR .11.2% 乳酸钠3ml/kg 。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 ]*0.5*0.84*W (kg ) ⑶需补钾量(mmol )=(4-测得血钾) *体重(kg )*0.6 (1mmol K=0.8ml Inj.10%KCl ) ⑷需补钠量(mmol )=(140-测得血钠) *体重(kg )*0.6(女性为0.5) ⑸需补水量(ml )=(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 ) ⑹渗透压公式:mOsm/L=2Na ++GLU+BUN (单位均为mmol/L ) 或 2 (Na ++10) 式中的10代表血浆中未测定的阳离子 大约数,“×2”表示血浆中另一半未测定的阴离子。 (这里顺便说一下:GLU(mg/dl)/18=GLU(mmol/L) BUN(mg/dl)/2.8=BUN(mmol/L) 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基本问题 1、张力与渗透压的概念要分清:渗透压指溶质对水的吸引能力。张力指溶液在 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张力与渗透压相等,溶液的分子浓度在 正常的渗透压范围内为一个张力(等张力),如正常渗透压的1/2则为1/2张力。 5%GS (可认为接近等渗)和10%GS (高渗),由于Glucose 在体内很快被氧化成 H 2O 和CO 2,供给机体水和热量,而不能维持渗透压,故是无张力的溶液。判断 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 mOsm/L,计 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 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稀释定律:稀释前浓度×稀释前体积=稀释后浓度×稀释 后体积。即:C1×V1=C2×V2。 并且强调但凡涉及物质浓度的换算,均遵 循此定律。 2、 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 水:150~180ml/kg. 3、 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 的 4:3:2液(4份盐:3份糖:2 份碱) 4、 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用1/2张的3:2: 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 5、 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 “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 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造成高氯性酸中毒。糖为 5%~10%的GS ,盐为NS (0.9%NaCl ),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 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

儿科补液(好-更新1)

儿科补液 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 ⑴5% NaHC03(ml)= (22 -测得的HC03)* 0.5*1.7* 体重(kg )(有写 0.6) =(22 -测得的HC03)*体重(kg )(5%SB 1ml=0.6mmoJ 补碱的mmol 数二(-BE *0.3*W (kg)即5%SB(ml)= (-BE)*0.5*W (kg)先给1/2量 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 5mmol/L,计算给5% SB 5ml/kg次OR.11.2%FL 酸钠3ml/kg。 ⑵ 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27)mmol/口*0.5*0.84*W (kg) ⑶需补钾量(mmol )=(4-测得血钾)*体重(kg)*0.6 (Immol K=0.8ml lnj.1O%KCl) ⑷需补钠量(mmol)=(140观得血钠)*体重(kg)*0.6 (女性为0.5) 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 (kg) ⑹ 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 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 水:150- 180ml/kg. 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 份碱) 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 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 记住:碱始终为2: 1(这里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 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糖为5%-10%的GS盐为NS

(0.9%NaC ),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 用糖补足。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 100-25=75,即为 25ml5%碱 +75ml 糖) 补钾:每100ml 液体量中10%KC 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 扩容:2: 1等张含钠液(2份盐:1份碱)按20ml/kg 计算,30分钟内滴完 累积损失量在第一个8小时补足,为1/2总量。 三、液体疗法基本原则 、 _ 二 三、四” 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 二个步骤 补充累积损失量,维持补液。 三个确定 定量,定性,定速度和步骤。 四句话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见尿补钾,随时调整。 三定原则一”定补液量 三定原则二”定液体性质 继续损失量 丢多少 补多少 腹泻病 10-40ml/kg/d 生理需要量 基础代谢 重 100-120ml/kg 60-80ml/kg/day 轻 30-50ml/kg 累积损失量 脱水程度 中50-100 ml/kg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小儿液体疗法的补液原则 总原则:三定,三先及两补 第一天补液计划: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缺水:90~120ml/kg 中度缺水:120~150ml/kg 重度缺水: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 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与大便量,三个阶段。 三先: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 3) 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5×体重; 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5ml 1、4%)。以上均半量给予。 两补 : 1)补钾: 见尿补钾, 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 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 用1/5张; 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 1:1液1/2张0、9%氯化钠50ml;5%或10%葡萄糖50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