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ppt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ppt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ppt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ppt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策划书

山西中医学院“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策划书 活动背景: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背景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会议一致通过了以“人类健康 需要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北京宣言,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 药。传统医药是医药界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随着化学药 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 品研制成本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人们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 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现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抽样调查 显示大学生形态发育渐好,但身体机能却有所下降。对于 这种情况,传统医药在养生方面有着世界公认的优秀效 果。现代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知之甚少,需要我们对中 医药文化进行更多宣传和普及。 活动目的:旨在宣传中医药的治病理念、科学文化价值、历史贡献、学术价值。并且使在校大学生了解简单的养生常识,提高 自身身体素质。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0日(周四)11:00—13:00 活动地点:太原理工大学北区智林广场 举办单位:山西中医学院 协办单位:太原理工大学校科协 活动主题: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

活动人员:山西中医学院武术协会山西中医学院太极拳协会 参与义诊的专家和队员太原理工大学校科协成员 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活动通稿的编写(科普部负责) (2)向学校申请场地的使用权(组织部负责) (3)宣传板和条幅的准备和摆放工作(宣传部负责) (4)准备桌子、椅子各6张,以及台布等(主席团负责) (5)挑选主持人2名,准备相应的主持稿(科普部负责) (6)网上上传活动通稿(技术部负责) (7)照相机准备2—3台(技术部负责) (二)活动流程: (1)场地布置: 1、活动当天提早将准备的桌椅摆放到位 2、活动当天提早将电源线、电脑等设备连接到位 (创业实践中心和科研部负责) (2)人员到位: 1、提早协调保卫处让中医学院参与活动的人员及设备进校 2、校科协内部人员到位及签到工作 (办公室负责) (3)活动方案: 一、中国传统功法表演

中医药知识宣传材料

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药基本知识 1、煎服中药应注意什么? 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煎煮前浸泡30分钟、煎20分钟左右。 2、服用补药应注意什么? 年龄、体质、季节。 3、拔罐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时间不要过长、皮肤破损的地方不要拔罐、拔罐之后不要马上洗澡。 药膳不宜随便吃 现在,有些人盲目保健,该吃不该吃的东西都吃,有些商家为赚钱,该做不该做的都做,其实,吃药膳的学问可跑龙套了,不是每个厨师都能做,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 就拿黄芪炖鸡、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鹿头汤这四道常见的药膳来说,吃的讲究就很大。黄芪炖鸡春季食用,菠萝鸡片是夏季佳肴,鹿头汤冬天喝最好,冰糖莲子秋天适于阴阳平和健康的人食用,黄芪炖鸡则是增强免疫力的药膳,鹿头汤适宜阳虚怕冷者,而阴虚火旺者则切忌食用。 国家对药膳是有规定的。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药材近79种,现在市场上用的有100多种,有些药与食物相忌,绝对不能胡吃,例如治疗慢性支气管病的百合粮柚,食用时忌食油菜、萝卜、鱼虾。 当然,也有一些平常的药膳早已进入百姓家,吃一些根本没什么害处,还特别有益健康,叨唠素炒百合(肺清止咳)、菊花茶(清热明目)、龙眼粥(健脾益肾)、山楂膳(消积养血)、

红豆粥(健脾解毒)、绿豆粥(清热利尿)等等,这些药膳普通人能吃,生了各种疾病的人也能吃,但是有一部分药膳是为患病特别配方的,普通人不宜食用。 中药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的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症。 【组成】炒苍术20~30克炒白术15~30克淮山药30~50克生黄芪30~50克玄参15~30克北沙参30~40克玉竹20~40克五味子15~25克桑螵蛸10~15克【功效】健脾实胃、止渴抑饥、降糖。 【用法】每日1瓶,煎3次当茶饮。 食疗方两则 (一)鲜菠菜要90克干鸡内金银灰色,水煎,1日2次饮。 (二)五加皮、五味子各6克,开水冲泡代茶,每日一剂。 达州市通川区卫生局编印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资料 冠心病健康教育处方 一、多食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及其他制品等。尽可能以豆油、菜油、麻油、茶油或玉米油作为食用油。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奶油、鸡蛋、青鱼等。 二、参加一定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不宜作剧烈的运动,提倡散步和打太极拳。 三、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免情绪急躁。生活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 四、提倡不吸烟,不饮酒,不提倡饱食。 五、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 六、冠心病人需根据病情服用硝酸甘油类,及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抗凝剂。 肝脏病健康教育处方 一、肝脏病特别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程较长,又缺乏特效疗法,因此必须增强信心,消除顾虑,保持乐观精神,积极配合大夫的治疗;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培训心得体会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培训心得体会 陇西县城关第一小学张晓萍 2018年2月24日,有幸参加了陇西县教育体育局组织的中医药启蒙师资培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 园活动。我想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这样的学习机会是很难得的,聆听了李俊宜、盛日、 王生俊等专家精彩的授课、中医实用技术培训及操作演示,深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 灿若繁星的文化长河中,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伟大结晶,是东方医学文化的始祖。 首先,要重塑我们对祖国医学的认识 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这次培训,李院长一再强调要重建我们的中医思维。古语云,母不知医不为慈,子不知医不为孝。说明古人有一套中医的思维方式。我一直在想,没有西医出现的那些时光我们中国人拿什么自护自救自保,这次培训给了我答案。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 世医家影响极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陇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归等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和“西部药都”之美称;有着发展中药材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陇西独特的气候为我们孕育的这些药物怎么用到我们生活之中,怎么才能让它为我们的健康服务,这次培训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使用的门。 其次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 通过为期五天的培训,使我初步认识到人的一切疾病,都与生活习惯有关,大自然给我们的信息我们没有很好的利用。 “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就是外界的气候会导致疾病。 过去,“风寒暑湿燥火”是纯自然的,但现在时代有了变化。这个“风”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空调、冷气。空调、冷气也就是燥了,在空调冷气下空气就干燥。这个“湿”可能也有现在的办法,“火”有暖气等等,所以现在不但有自然的因素还有人为的因素,这也是影响健康不

砥砺前行筑就中医文化育人之路

羲之小学特色办学工作汇报 中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中医历史可以为鉴”、“中医故事可以励志”、“中草药物可以启智”、“中医知识可以养身”、“中医文化可以育人”。经过广泛研究、论证,我们挖掘中医文化核心价值,树立了“培养孩子面向一生的优质生存能力”的办学理念及生命至上的价值观,构建以“中医中药”为介质的“中医文化育人”课程体系,探索了一条个性鲜明的中医文化育人之路。借此机会,把我们的工作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和谐共进,铸中医文化内涵之魂 1.确立了独具中医文化特色的校魂、校风。 学校以中医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创造性的传承和弘扬了“仁、和、精、诚”的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仁”为仁者爱人、生命至上;“和”为师生信和、调和致中;“精”为师道精微、精勤治学;“诚”为“心怀至诚、诚笃端方”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将学校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营造风清、气正、心齐的和谐氛围,扬正气,聚人气,培育了“仁者爱人、师生信和、精勤治学、诚笃端方”的优良校风。 2. 运用“望、闻、问、切”指导课堂教学 学校把传统医学中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灵活地运用到日常教学管理之中,帮助每一位教师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定位,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使学校每一个环节在这种和谐的诊断中发现“病症”,

并在反思中自我治愈。 3. 立足“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病愈防复”,将中医思想在德育教育中得以奠基和升华。 首先, 明确“治未病”是中医学的健康观,也是教师的正确学生观。对学生的错误提前估计,对管理中的意外情况要预先设想。其次, 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注重内外因结合,“扶正祛邪”,强化主流价值观念,增强自身抵御能力,通过赞赏和表扬积极扶植学生的善念。最后,要求坚持“整体观念”,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聚焦课堂,彰显中医文化内蕴之力 构建“中医文化”特色课程。在地理环境上,羲之小学地处具有丰富中草药的笔架山,附近村庄具有良好的中医养生文化环境;在师资配备上,我校有中华中医名人录里的程建国老师;在学科设置上,我们结合《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地方课程,拓展开发了知识类、探究类、技能类等系列《中医文化启蒙》校本课程。知识类有《中医健康养生谣》、《中医启蒙三字经》、《土方治大病》、《中医养生文化启蒙读本》等。中医启蒙三字经主要包括医理篇、诊治篇、四季篇、起居篇、名医篇。中医健康养生谣主要内容分为“节饮食、慎起居、调情志、通经络、善服药等。一经一谣面向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相对简单,

中医药文化知识

1、谈谈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 2、你对中医药文化的行为规范怎么理解 行为规范是中医药文化在医院的执行方式,是保障医院及其职工的行为遵循和体现中医药文化的主要手段。在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是医院加强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3、你科在体现中医药文化方面有哪些举措 将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融入科室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诊疗过程中。从言语、举止、礼仪以及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努力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 在诊疗过程中,尽量做到能中不西,能开中药的,尽量不开西药。 大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加强中医专科建设。 通过科室宣传橱窗,结局科室特点,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养生保健方法以及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常用中药的识别和功效、中药煎煮常识等,以营造中医药氛围,传播中医药知识。 4、你院在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有哪些特定礼仪 医院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的服务宗旨,“精心服务,爱心关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大医精诚、爱院互助”的院训及“博爱、和谐、创新、奉献”的医院精神为精髓的文化内涵。在医院的各种诊疗服务中,进行规范的服务,态度和蔼,言语可亲,笃实诚信,待患若亲。医院注重中国传统的礼仪形式,如在庆典活动中、职工大会上齐唱院歌,在拜师仪式上学生向老师行礼献花、定期组织学习太极拳、八段锦等。 5、现场观察诊疗行为是否体现中医药文化 诊疗行为规范,是开展诊察疾病、处方用药等技术服务的行为准则。应明确在诊疗服务中做什么、不做什么,应充分体现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运用,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 二.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三大体系: 1.在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体现:提炼出构建我院医院文化精髓的核心内容: 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的服务宗旨,“精心服务,爱心关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大医精诚、爱院互助”的院训及“博爱、和谐、创新、奉献”的医院精神为精髓的文化内涵。 2.在行为规范体系中体现: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分配制度、绩效评价以及员工手册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从语言、举止、礼仪以及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1.你有看过中医或者吃过中药的经历吗? A.经常 B.有时 C.从来没有 2.下列中医药的治疗方式您接触过哪些?(可多选) A.中草药 B.中成药 C.针灸. D.推拿按摩 E.正骨 F.都没接受过 3.对于中药的概念,您的理解是? A.天然生长的药物 B.在中国生长的药物 C.民间采集的药物 D.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药物 4.您对传统中医药的态度是什么? A. 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瑰宝,很热爱,会比较关注 B. 有零星了解一些,没有特意去看过 C. 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会想去了解 D. 没留意,也没打算留意 5.你认为中医药的优势是什么?(可多选) A.药品廉价 B.天然产品,副作用少 C.强调整体性治疗 D.对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好 E.对疑难杂症有自己的治疗方法 F.其他__________ 6.您是否愿意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日常饮食生活吗? A.十分愿意 B.愿意,但不懂相关知识 C.一般 D.不愿意 7.您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中医? A.只选择中医 B.受父母或者他人影响 C.西医疗效不佳或久治不愈 D.难以承当昂贵的西医药费用 8.在您看来,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可多选) A.中医缺乏科学性 B.政府投入不够 C.中医药人才缺乏 D.中医药的经济效益低 E.宣传力度不够 F.中医药院校得教育方式有问题 G.其他__________ 9.您认为今后中医药发展的前景? A.十分好 B.一般 C.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D.前景渺茫 10.您认为如何提高中医药在大众中的影响?(可多选) A.政府每年拨出充足经费,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 B.积极开展中医义诊活动 C.多举行中医药相关的讲座 D.中医药传统技术演示 E.开放中医药博物馆 F.出版通俗易懂的关于中医药方面的图书、影视作品等 G.其他__________ 4、药物在煎煮前的浸泡时间要根据药材性质而定,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一般需浸泡多长时间?() A10~15分钟B15~20分钟C20~30分钟D30~45分钟 5、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一般宜采用什么样的火候进行煎煮?() A武火急煎法B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C文火急煎法D武火慢煎法 6、以下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茯苓忌黄鳝;B人参忌萝卜C黄连忌猪肉D蜂蜜反豆腐 7、下列哪种食物有健脾利湿的作用?() A丝瓜B 绿豆C红枣 D牛肉 8、生姜属于药膳“四性”的哪一种?()A寒B凉C温D热 9、下列哪一项不是用于益气补虚的补气药?() A党参B黄芪C核桃D山药 10、“十八反”和“十九畏”属于药膳配伍禁忌中的哪一种?() A药物配伍禁忌B服药食忌C食物间的禁忌D 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 11、老年人睡觉以哪种姿势最好?() A 仰卧 B俯卧 C 右侧卧 D左侧卧 12、养生提倡饮食有节是指饭菜要吃到几分饱为宜?() A七分 B八分 C 九分 D十分 13、夏季要多吃什么样的药膳?() A以消暑生津为主 B以温阳散寒为主 C以生津润燥为主 D以滋阴理气为主 14、和谐适度,阴阳平衡是哪种体质的概括?() A平和质B阳虚质C痰湿质D特禀质 15、神经衰弱者和心脏病患者可选什么样的药枕?() A 决明子枕B琥珀枕 C绿豆枕D柏子仁枕 16、气虚体质的人群建议食用下面哪几种食物?() A生萝卜B大枣C空心菜D 山药

中医药文化知识问答

中医药文化知识 1、中医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 2、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作用。 3、中国古代的医圣是张仲景 4、中医五脏中“仓廪之官”指的是脾。 5、发明麻沸散的医家是华佗。 6、中国古代的药王是孙思邈。 7、羊肉可益气补虚,增强人体御寒能力。但羊肉属大热之品,凡有牙痛等上火症状的人都不宜食用。 8、 “熟药所”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开办的国营药店。 9、莲子心有清心火的作用。 10、杏林讲的是医家董奉的故事。 11、菠菜中钾和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免疫能力。 12、中医五脏中的“君主之官”指的是心。 13、中医五脏中肝为“将军之官”,是武将之首,全国的兵马大元帅。肝的主要功能是“疏泄”。 14、 “校正医书居”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医书出版社机构。 15、山楂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16、中药胖大海有利咽的作用。 17、北宋时期,太医局铸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两具针灸铜人,后来被人们称为“天圣针灸铜人”。 18、中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 19、《新修本草》或《唐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20、中药黄连有止泻的作用。 21、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22、感冒后不宜食用肉类。 23、中医药方中,药物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 24、鱼腥草性寒凉,能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健胃消食、尤其善于治疗肺热咳嗽。 25、苹果具有缓泻作用。

26、煎煮中药时要先用文火,再用武火。 27、 “金元四大家”是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 28、大白菜性平,微寒,有清热除烦、通利肠胃、消食养胃的功能。 29、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本草著作《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30、中医五脏中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前景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程度,设计恰当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学龄前儿童以兴趣吸引为主;小学阶段以接触体验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学阶段以探索思考为主,开阔自身视野,提升道德修养。 另外国务院印发了2016到2030年的一个中医药发展纲要,这就是说我们国家在中医药方面已经在顶层设计上都给出了。所以我觉得重要的,应该给他们培养搭建平台。中医药这个进学校,然后中医手法养生保健我提倡它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只有进了教材,进了课堂,它才能彻底推广。 中医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中国强!希望各界有识之士携手奋进,振兴中医、强我中华! 为培育中国特色的医疗健康旅游并将其融入到世界医疗健康旅游大潮中,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都明确提出:“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旅游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关注健康旅游公众平台,告诉你中医药健康旅游5000亿大蛋糕怎么吃?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标准起草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规划评审专家赵立冬带领专家团队正在全国巡讲“中医药健康服务+旅游”。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广东模式简介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广东模式强调整体性设计,以地方教材建设为核心,针对项目式 学习手册、中医药文化主题研学旅行、师生健康沙龙、中医药校园工作坊、中医经络体 操、专家讲坛在内的6个版块进行系统性设计,组成一套完整的“6-1”体系。 项目旨在将中医药文化的并证思维方法引入教育,找病灶、探病源,改变现行教育 体制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教学手段,在教育中植入”慢功夫”、“系统化”、“辩 证性”等观念,引导育者放慢脚步,帮助学生全面、平衡的发展。将中医药文化带入 校园,既是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瑰宝,也是在校园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与会校长和专家学者,围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养生保健手法进校园”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认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仅能普及中医药知识,助力青少年的健康人生,而且能将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发扬光大,增强文化自信;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可从普及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手法切入,在教学内容的遴选、教学方式的实施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注重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和体验性。基于共同的认识,与会代表发出了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医学的兴旺发达,人们对健康的意识前所未有地增强,铺天盖地的营养学与养生学知识的推广让人们对健康的奥秘懂得不少。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们看到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所面临的疾病似乎越来越多,很多人饱受着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中风、骨质疏松等种种现代病的困扰,甚至一些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诸如感冒、发烧之类的小毛病,也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治愈。更有很多人在治病的过程中,体质竟然每况愈下。这些病使现代医学相形见绌,似乎无人可逃过现代病魔的折磨。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怎么会科技愈发达,人类反而在疾病面前愈无助?世界上的科学家们给出了各种答案,也试图从各自途径探究真正的养生之道。然而,真正让人信服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怪不得很多人会说,凡是市面上的保健品公司,几乎都是骗子公司了。 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摆脱病魔的纠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回归古老的中医药养生文化理念时,一切的答案似乎越来越清晰,传出的声音也越来越让人兴奋。中医药养生文化告诉我们,人类现有的所有疾病绝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发生的,而是完全可以治疗、可以预防的。 现代科学所谓“基因”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称为“天赋”,即“先天禀赋”。中医文化中称“真元之气”。西方医学目前对人

“基因”方面的缺陷无能为力,所谓“修复基因”方面的研究还属于“前沿科学”正在不断探索中。 而我国中医理论对此却有几千年的成熟理论“先天不足后天补”。中医认为,生命的诞生是阴阳和合,精子与卵子合成而成。由于男女双方排出精卵那一时刻的身体条件不同,从而导致了新生命在孕育过程中先天禀赋的不同。在怀胎十月的过程中,先天禀赋及“真元之气”先化生出肾脏,最后才化生出脾脏,所以新生儿的脾胃虚弱,刚生下来不能直接吃食物,只能靠母乳维持生命。中医所称的“元气”,西医称免疫力,是先天的“真元之气”和后天的“宗元之气”两部分的综合。而“真元之气”保存在肾脏中,后天的“宗元之气”靠脾胃运化五谷得来,所以中医称“肾乃先天之本”、“脾乃后天之本”。 男女排出精卵的时刻,如果双方身体的五脏六腑都平衡,新生儿的先天禀赋就高,否则,比如男方肝气很强,女方肝气偏弱,强可以弥补弱。但如果男女双方肝气都弱,新生儿就会表现出肝功能天生弱。这样新生儿在诞生下来以后就会于肝经和胆经在身体通过的区域以“胎痣”的形式出现。如果新生儿先天肝胆没有问题,后天造成了肝胆损伤,身体同样会于肝经和胆经在身体通过的区域出现不同的标记给人以警示。青年时期以痣、痘、痦中医通称痤疮的形式出现、中年以皱纹的形式出现、老年以斑的形式出现,这就是中医望诊的理论根据。 随之相学也就诞生,其实相学就是以中医望诊的理论演变而

全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全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为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医药发展战略纲要2016~2030》精神和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为促进我市中医药文化发展,凸显区域中医药优势,结合x首届张山雷中医药文化节系列活动,经研究,决定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在学生中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和兴趣。 一、总体目标 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旨在进一步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医国粹,让广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更多地了解中医、感受中医、学习中医、认同中医,丰富卫生健康知识,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自身中医药健康素养;通过学习中医药求真求源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崇尚中医、珍爱生命的观念,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努力成为传承和弘扬祖国医学文化的使者。 二、重点任务 x年10月,我省推出《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意见》,率先提出将相关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2017

年我省发布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成为全国第一个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区、市)。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意义,统筹谋划,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学素养和健康水平。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主要任务有: 1.加强专业指导,组建顾问讲师团。由卫计局筛选热爱中医文化传播的骨干中医师,组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顾问讲师团,全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 2.加强师资培训,促进师资建设。由顾问讲师团负责《中医药与健康》教材解读,统一编写教材讲义课件,统一培训全市《中医药与健康》任课教师,统一指导重点学校的教学示范。各小学确定1-2名教师参与全市的《中医药与健康》师资培训活动,负责教学相关对接工作。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派1-2人为外聘辅导教师,负责辖区内各小学《中医药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力求避免学校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中医药知识方面的错误。 3.落实课时,强化课堂教学。教育局要指导各学校按照《中医药与健康》教材和实际情况进行课时设置,制定课程计划,五年级每周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修订稿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 卷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1.你有看过中医或者吃过中药的经历吗?A.经常B.有时C.从来没有 2.下列中医药的治疗方式您接触过哪些(可多选) A.中草药 B.中成药 C.针灸. D.推拿按摩 E.正骨 F.都没接受过3.对于中药的概念,您的理解是? A.天然生长的药物 B.在中国生长的药物 C.民间采集的药物 D.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药物4.您对传统中医药的态度是什么? A.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瑰宝,很热爱,会比较关注 B.有零星了解一些,没有特意去看过 C.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会想去了解 D.没留意,也没打算留意5.你认为中医药的优势是什么(可多选)A.药品廉价B.天然产品,副作用少C.强调整体性治疗D.对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好 E.对疑难杂症有自己的治疗方法 F.其他__________6.您是否愿意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日常饮食生活吗? A.十分愿意 B.愿意,但不懂相关知识 C.一般 D.不愿意7.您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中医? A.只选择中医 B.受父母或者他人影响 C.西医疗效不佳或久治不愈 D.难以承当昂贵的西医药费用8.在您看来,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A.中医缺乏科学性B.政府投入不够C.中医药人才缺乏D.中医药的经济效益低 E.宣传力度不够 F.中医药院校得教育方式有问题 G.其他__________9.您认为今后中医药发展的前景? A.十分好 B.一般 C.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D.前景渺茫10.您认为如何提高中医药在大众中的影响(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1.你有看过中医或者吃过中药的经历吗A.经常B.有时C.从来没有 2.下列中医药的治疗方式您接触过哪些(可多选) A.中草药 B.中成药 C.针灸. D.推拿按摩 E.正骨 F.都没接受过3.对于中药的概念,您的理解是 A.天然生长的药物 B.在中国生长的药物 C.民间采集的药物 D.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药物4.您对传统中医药的态度是什么 A.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瑰宝,很热爱,会比较关注 B.有零星了解一些,没有特意去看过 C.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会想去了解 D.没留意,也没打算留意5.你认为中医药的优势是什么(可多选)A.药品廉价B.天然产品,副作用少C.强调整体性治疗D.对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好 E.对疑难杂症有自己的治疗方法 F.其他__________6.您是否愿意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日常饮食生活吗 A.十分愿意 B.愿意,但不懂相关知识 C.一般 D.不愿意7.您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中医 A.只选择中医 B.受父母或者他人影响 C.西医疗效不佳或久治不愈 D.难以承当昂贵的西医药费用8.在您看来,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A.中医缺乏科学性B.政府投入不够C.中医药人才缺乏D.中医药的经济效益低 E.宣传力度不够 F.中医药院校得教育方式有问题 G.其他__________9.您认为今后中医药发展的前景 A.十分好 B.一般 C.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D.前景渺茫10.您认为如何提高中医药在大众中的影响(可多选)A.政府每年拨出充足经费,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B.积极开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中医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 1?你有看过中医或者吃过中药的经历吗? A.经常B.有时C.从来没有 2?下列中医药的治疗方式您接触过哪些?(可多选) A.中草药 B.中成药 C.针灸? D.推拿按摩 E.正骨 F.都没接受过3?对于中药的概念,您的理解是?A.天然生长的药物 B.在中国生长的药物 C. 民间采集的药物 D.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药 物4.您对传统中医药的态度是什么? A.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瑰宝,很热爱,会比较关注 B.有零星了解一些,没有特意 去看过 C.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会想去了解 D.没留意,也没打算留意 5?你认为中医药的优势是什么?(可多选) A.药品廉价 B.天然产品,副作用少C.强调整体性治疗D.对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好E.对疑难杂症有自己的治疗方法F.其他 6.您是否愿意运用中 医养生理论指导日常饮食生活吗? A.十分愿意 B.愿意,但不懂相关知识 C.一般 D.不愿意7?您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中医? A.只选择中医 B.受父母或者他人影响 C.西医疗效不佳或久治不愈 D.难以承当昂贵的西医药费用8?在您看来,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何多选)A.中医缺乏科学性 B.政 府投入不够C.中医药人才缺乏D.中医药的经济效益低 E. 宣传力度不够 F.中医药院校得教育方式有问题 G.其他__________ 9.您认为今后中医药发展的前景? A.十分好 B. —般 C.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D.前景渺茫10.您认为如何提高中医药在大众中的影响?(可多选)A.政府每年拨出充足经费,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 B.积极开展中医义诊活动C.多举行中医药相关的讲座 D.中医药传统技术演示 E.开放中医药博物馆 F. 出版通俗易懂的关于中医药方面的图书、影视作品等 G.其他 __________ 4、药物在煎煮前的浸泡时间要根据药材性质而定,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一般需浸泡多长时间?() A10?15分钟B15?20分钟C20?30分钟D30?45分钟 5、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一般宜采用什么样 的火候进行煎煮?() A武火急煎法B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C文火急煎法D武火慢煎法6、以下哪一种 说法是错误的?() A茯苓忌黄鳝;B人参忌萝卜C黄连忌猪肉D蜂蜜反豆腐7、下列哪种食物有健脾利湿的作用?()A丝瓜B绿豆C红枣D牛肉 &生姜属于药膳“四性”的哪一种?()A寒B凉C温D热9、下列哪一项不是用于 益气补虚的补气药?()A党参B黄芪C核桃D山药 10、“十八反”和“十九畏”属于药膳配伍禁忌中的哪一种?()A药物配伍禁忌B服 药食忌C食物间的禁忌D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11、老年人睡觉以哪种姿势最好?()A 仰卧B俯卧C右侧卧D左侧卧 12、养生提倡饮食有节是指饭菜要吃到几分饱为宜?()A七分B八分C九分D十分13、夏季要多吃什么样的药膳?() A以消暑生津为主B以温阳散寒为主C以生津润燥为主D以滋阴理气为主14、和谐适度,阴阳平衡是哪种体质的概括?()A平和质B阳虚质C痰湿质D特禀质 15、神经衰弱者和心脏病患者可选什么样的药枕?()A决明子枕B琥珀枕C绿豆枕 D柏子仁枕

中医药文化成劳动教育的新内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医药文化成劳动教育的新内容 作者:苏苑勋何焕芬 来源:《师道·教研》2020年第02期 合兴苑小学地处芳村水秀花香之地,所在的地域具有深厚的中草药与中医发展优势。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特色以及中草药文化资源的优势与劳动教育相融合,让中草药作为劳动教育的新载体,认真做好中草药校本活动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引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参与研究中开展劳动技能的学习与锻炼。 1.建造中草药“合萃百草园” 我们对学校天台植物园进行规划改造,利用天台花园,开辟中草药种植园地——“合萃百草园”,分科目、分区域种植近百种药食同源植物,例如清热的芹菜、苦荬菜、鸡蛋花;祛风湿的指天椒、木瓜、葡萄等。 把校园打造成了中草药种植园,组织学生们帮忙拔草、搬石头、松泥土。中草药“百萃园”改造成后,它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劳动实践的平台,而且还对学习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天台“合萃百草园”在大家的精心维护下,已经成为学生劳动实践的基地,孩子们在劳动中快乐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喜悦。 2.开展中草药的培植 “教材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教材”。生命来源于天地,劳动教育的根在天地间、在自然中。学校开展中草药活动,把中医药知识通过STEM理念,把中草药的知识术融合到生活问题中,开展中草药的培植,在园里劳作除草、松土、浇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脑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初步掌握中草药种植或栽培方法。通过组织学生种植艾草、养护艾草、应用艾草,让学生认识艾草。 孩子们不断地探究和劳动体验,在劳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中草药的培植养护了解中草药的生长特性,了解中草药植物的生长环境与地理气候,从植物生长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中草药植物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加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中草药利用技术的新发展。 3.与家务劳动融合 我们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常见的中草药在生活中药理与饮食食疗的运用,组织学生设计养生药膳食谱和汤谱,一方面让学生知道食物药膳疗法,了解不同的蔬菜、水果都具有药用价

中医药进校园应做到“三因制宜”

中医药进校园应做到“三因制宜”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有助于对青少年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从小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并且,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与人文教育资源,通过讲述杏林春暖、大医精诚等医德故事,可以发挥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培养、道德塑造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如果要植根于校园,必须融入校园文化,让中医药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中医药文化必须围绕学生来做文章。校园文化是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所以中医药文化应尽可能地在课外文化活动中开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传播和应用,如今的中小学教育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网络新媒体资源,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要通过青少年感兴趣的方式,多种形式加强互动与体验,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后,各种旨在推动中医药进校园的活动逐步展开,很多地方也开始尝

试在中小学开设中医药课程,编写中医药读本。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比如,到底什么样的中医药教材才适合进校园,中医药进校园是不是一定要以课本的形式,中医药进校园到底应该如何进。 因时、因地、因人而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的“三因制宜”治则,萌发于《黄帝内经》,经后世补充、丰富而汇集为完整体系,构成了中医治疗学的特色。笔者认为“三因制宜”的理念值得运用到中医药进校园的过程中去。 因时制宜选择合适的时间切入点 教育部门一再要求为中小学生减负,如果中医药知识成为教学的一门课程,势必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虽然这个课程很好,但是如同吃饭一样,再好吃的菜,吃多了也容易消化不良。 所以,中医药进校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切入点,这其中有3个时间点是比较合适的。 第一,假期时间。很多中小学会在学生寒暑假的时候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知行合一。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团委近年来与南京理工大学 实验小学等学校的学生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医药互动体验 活动,这些活动没有直接到校园,但是全程都是学生参与,学生们把学到的实用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带回校园,这“一出一进”的过程很受学生及家长们的欢迎。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培训心得体会35816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培训心得体会35816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培训心得体会 张家湾九年制学校乔小东 2月24~28日,我参加了全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首届师资培训会。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专家团队传授的中医文化和传统文化信息量大,使我们大开眼见,丰富了中医文化知识增强了我们今后在学校传播文化的信心和决心。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一门医学。它具有自身特有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而且,正是运用这种理论的指导和方法的诊疗,才保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和健康。并且,从古到今,也为许多国家所重视、引进和应用,甚至许多中医学家也成为世界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家,如李时珍。 中医学不仅是中国医疗科学技术的伟大宝库,在发展过程中,也充分吸收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内容和特点。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床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医学在思想、理论、观点,甚至具体内容上,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脊梁。中医药有西医药根本无法比拟优势。中医药标本兼治,西医药标本不治,中医药是整体调理,西医是对抗性治疗,对症下药的中药几乎没有副作用,西药副作用大且有耐药性。 中医传统疗法中以经络学说为依据的一些疗法,是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理,使天地人相应相谐的高超疗法,却未得到应有的扶持与

发扬光大。尽管解放后发掘不少宝贵的方药,如季德胜蛇药,但近来对民间中医药发掘工作重视不够,竟使散在民间的秘方纷纷消失。这是中医药产业的莫大损失。据权威估计,全国至少有15万锦方妙剂,可以涵盖世界性疑难杂症乃至“绝症”,这是中华民族无价的宝贵财富,未予应有的重视。 中医药学术体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医自己形成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它就具备双重内涵,一个就是它的人文属性,它是一种哲学医学模式,它讲整体观,讲天人合一,讲阴阳,讲这个人要平和,阴阳的本身就是平和,和现代科学认为人体和任何一个生命体的内稳定保持平和完全是异曲同工。这就是它的人文科学部分。 中医药学理论博大精深中医学经过2000多年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经过无数医学家的努力,形成诸多学说。就其理论基础而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学说、经络学说、五运六气学说、病因学说、诊法学说、治则学说、中药性能学说、方剂学说和养生学说。这些学说环环相扣,纵横贯通,从而形成一个庞大、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天佑中华有中医。中医学经过2000多年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经过无数医学家的努力,形成诸多学说。就其理论基础而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学说、经络学说、五运六气学说、

中医药文化特色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推动我院加快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工作达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要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中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从而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以营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

氛围为重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达标工作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更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2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3坚持从本地本院实际出发,逐步推广中医中药的适宜技术,中西医结合,能中不西。 三、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内容 1、规范中医病历的书写。通过迎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强化和规范中医病案书写。在中医病历中体现中医药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遵循中华医道的核心理念,突出“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思想,充分理解中医对待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逐步提高中医辨证诊治优良率。以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达标工作为载体,在临床诊治中强化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

中医药文化端午香囊文化进校园讲稿

中医药文化和端午香囊文化进校园讲稿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中医质控中心在端午 节来临之际,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和瑰宝,推动中医药发展振兴,是建设“健康中国”、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的需要。兴隆中医院积极推动中医文化进学校,有利于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中医文化熏陶,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希望同学们从小了解中医、感受中医、认同中医,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成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小使者。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折叠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用来推算、预测来年的天象、气候、疾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并提供预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