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坐骨神经阻滞xjq

坐骨神经阻滞xjq

坐骨神经阻滞xjq

坐骨神经阻滞xjq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1. 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 从颧弓后1/3 下方,口角外侧 2.5cm 稍上,正对第2 磨牙处进针。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 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 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 ),注入麻药。 3.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 4. 下牙槽阻滞麻醉 从口内下颌第3 磨牙后,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 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 面神经阻滞麻醉 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5cm 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 ,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第 1 段:是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的切迹内。此段长1~ 1.5cm, 向前经过茎突根部的浅面,此段虽被腮腺所遮盖,但尚未进入腮腺实质内,故可在此处显露面神经主干,面神经阻滞即可在此处进行。 第 2 段:为腮腺内段,面神经主干与腮腺后内侧进入腮腺,在腮腺内通常分为上下两干,再发出分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颞,颧,颊,下颌缘,颈五组分支。 第 3 段: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部分。面神经的五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各相应区域,支配面肌。 6. 舌咽神经阻滞麻醉 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 2.5cm ,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 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 7. 颊神经阻滞麻醉 在上颌第3 磨牙后方的磨牙后窝表面黏膜进针,刺中时可有颊部电击样感觉,稍退针后注药。 8. 耳颞神经阻滞麻醉 在外耳道与颞下颌关节之间或近耳部的颧弓上缘约1cm 的发际处,也可在颧弓中点下1cm 处,触 到颞浅动脉的搏动。在颞浅动脉搏动点的同一水平处进针,刺入深度约0.5cm. 9.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经眶外缘至上唇上缘重点做一连线,再经瞳孔中心做一垂直线,两线的交点即为进针点;进针方向应朝外上,稍偏后,穿刺针与面部中线夹角平均约为30 度。 10. 颏神经阻滞麻醉 经瞳孔中心垂直线,与下颌骨上下缘中位线的交点为穿刺点,进针方向应向前内下,稍偏后,与该处皮肤表面的角度约45 度。颏孔的开口方向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上移和后移,在临床实施阻滞定位时应予考虑。

最新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头部 1.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 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 4.下牙槽阻滞麻醉 从口内下颌第3磨牙后1.5cm,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2.5~3.5cm,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面神经阻滞麻醉 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5cm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第1段:是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的切迹内。此段长1~1.5cm,向前经过茎突根部的浅面,此段虽被腮腺所遮盖,但尚未进入腮腺实质内,故可在此处显露面神经主干,面神经阻滞即可在此处进行。 第2段:为腮腺内段,面神经主干与腮腺后内侧进入腮腺,在腮腺内通常分为上下两干,再发出分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颞,颧,颊,下颌缘,颈五组分支。 第3段: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部分。面神经的五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各相应区域,支配面肌。 6.舌咽神经阻滞麻醉 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1.25~2.5cm,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1.25~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 7.颊神经阻滞麻醉 在上颌第3磨牙后方的磨牙后窝表面黏膜进针,刺中时可有颊部电击样感觉,稍退针后注药。 8.耳颞神经阻滞麻醉 在外耳道与颞下颌关节之间或近耳部的颧弓上缘约1cm的发际处,也可在颧弓中点下1cm处,触到颞浅动脉的搏动。在颞浅动脉搏动点的同一水平处进针,刺入深度约0.5cm. 9.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经眶外缘至上唇上缘重点做一连线,再经瞳孔中心做一垂直线,两线的交点即为进针点;进针方向应朝外上,稍偏后,穿刺针与面部中线夹角平均约为30度。 10.颏神经阻滞麻醉 经瞳孔中心垂直线,与下颌骨上下缘中位线的交点为穿刺点,进针方向应向前内下,稍偏后,与该处皮肤表面的角度约45度。颏孔的开口方向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上移和后移,在临床实施阻滞定位时应予考虑。 颈部 神经阻滞途径: 1.颈丛浅支阻滞途径 仰卧位、去枕,头偏向对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即神经点)处穿刺进针。 2.颈丛深支阻滞途径 体位:仰卧位,略伸颈,头转向对侧。 阻滞点的定位:ⅰ. C4横突的定位方法:乳突尖与锁骨中点的连线中点即为第4颈椎横突的位置(相当于成年男子喉结上缘),该点一般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颈外静脉交点附近。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头部 1、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 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得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2、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 4、下牙槽阻滞麻醉 从口内下颌第3磨牙后1、5cm,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得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2、5~3、5cm,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面神经阻滞麻醉 在乳突前缘与下颌支后缘得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5cm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第1段:就是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得一段,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得切迹内。此段长1~1.5cm,向前经过茎突根部得浅面,此段虽被腮腺所遮盖,但尚未进入腮腺实质内,故可在此处显露面神经主干,面神经阻滞即可在此处进行。 第2段:为腮腺内段,面神经主干与腮腺后内侧进入腮腺,在腮腺内通常分为上下两干,再发出分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颞,颧,颊,下颌缘,颈五组分支。 第3段: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部分。面神经得五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得上缘,前缘与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各相应区域,支配面肌。 6、舌咽神经阻滞麻醉 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1、25~2.5cm,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1、25~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 7、颊神经阻滞麻醉 在上颌第3磨牙后方得磨牙后窝表面黏膜进针,刺中时可有颊部电击样感觉,稍退针后注药。 8、耳颞神经阻滞麻醉 在外耳道与颞下颌关节之间或近耳部得颧弓上缘约1cm得发际处,也可在颧弓中点下1cm处,触到颞浅动脉得搏动。在颞浅动脉搏动点得同一水平处进针,刺入深度约0.5cm、 9、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经眶外缘至上唇上缘重点做一连线,再经瞳孔中心做一垂直线,两线得交点即为进针点;进针方向应朝外上,稍偏后,穿刺针与面部中线夹角平均约为30度。 10、颏神经阻滞麻醉 经瞳孔中心垂直线,与下颌骨上下缘中位线得交点为穿刺点,进针方向应向前内下,稍偏后,与该处皮肤表面得角度约45度。颏孔得开口方向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上移与后移,在临床实施阻滞定位时应予考虑。 颈部 神经阻滞途径: 1、颈丛浅支阻滞途径 仰卧位、去枕,头偏向对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即神经点)处穿刺进针。 2、颈丛深支阻滞途径 体位:仰卧位,略伸颈,头转向对侧。 阻滞点得定位:ⅰ、 C4横突得定位方法:乳突尖与锁骨中点得连线中点即为第4颈椎横突得位置(相当于成年男子喉结上缘),该点一般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颈外静脉交点附近。

第六章 神经阻滞麻醉

第六章神经阻滞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神经丛、神经干周围,暂时阻断其向中枢和外周传导冲动的功能,从而产生局部区域感觉、运动功能的消失,称为神经阻滞麻醉。 第一节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证 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囊腺瘤切除术;气管切开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甲状舌骨屡等皮肤及皮下浅表手术;颈部椎板减压。 2 禁忌证 呼吸道不能保持通畅的颈部手术;小儿及不合作者均不能选择颈丛阻滞麻醉。 二解剖 颈神经丛分浅丛和深丛,由颈1-4(C l-4)脊神经前支组成。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经过椎动脉后面到达横突尖端,过横突后,这些分支与上下相邻的脊神经分支连接,形成一系列的环。浅丛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从筋膜下穿出至表面,其分支主要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深丛在斜角肌间隙与臂丛神经处于同一水平,并同为椎前筋膜覆盖,主要支配颈部肌肉和其他深部组织。麻醉时浅丛、深丛神经均应给予阻滞,才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颈神经丛阻滞范围包括整个颈部、头的后部、肩及胸上部,犹如披肩样范围。 三操作步骤 (一)穿刺点定位 1 深丛 C2穿刺点在乳突下约1.5 cm、向后约 1cm处;C4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会点;C3穿刺点在C2-4连线的中点。 2 浅丛在C4穿刺点。 (二)操作程序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不同的颈丛阻滞点和局麻药剂量。

1 三点法颈前阻滞法:传统的颈深丛阻滞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两上肢自然下垂、紧贴躯干;在肩背部垫一薄枕便于暴露颈部穿刺部位。用记号笔标记C2、C3、C4;消毒铺巾,左手示指尖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7#注射针头依次穿刺;C4横突比较浅、进针2一3 Cm即可触及颈椎横突,患者述有异感更可确认,针尖稍稍退离骨质避免损伤骨膜,左手拇、示、中指固定针头,右手持含局麻药注射器注药,注药前、中、后注意轻轻回抽,观察有无血液或其他回流液;然后再行C2、C3阻滞。浅丛阻滞可在C4深丛阻滞完成后将穿刺针退至皮下组织,突破胸锁乳突肌腹(将胸锁乳突肌提起便于操作)分别向头端及尾端各注人局麻药4一5ml,单侧总量不超过10ml。 2 改良一点法颈丛阻滞法:选C4一点深丛加浅丛阻滞。 (三)局麻药 0.25%布比卡因、0.375%罗哌卡因系长效局麻药,常用于颈深丛阻滞。1%利多卡因维持麻醉作用时间短,较少单独使用,可与0.25%布比卡因或0.375%罗呱卡因配置成混合液用于深丛和浅丛阻滞。 四、意外与并发症 (一)全脊麻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系局麻药误注人蛛网膜下腔,引起脑室内扩散,导致颈脊神经广泛阻滞。 1 症状 注药后立即出现意识消失、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心跳骤停。 2 处理 立即面罩加压供氧或紧急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循环支持,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头部 1. 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 从颧弓后1/3 下方,口角外侧2.5cm 稍上,正对第2 磨牙处进针。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 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 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 4.5cm),注入麻药。 3.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 4. 下牙槽阻滞麻醉 从口内下颌第3磨牙后1.5cm,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2.5?3.5cm,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 面神经阻滞麻醉 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5cm 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第1 段:是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的切迹内。此段长1?1.5cm, 向前经过茎突根部的浅面,此段虽被腮腺所遮盖,但尚未进入腮腺实质内,故可在此处显露面神经主干,面神经阻滞即可在此处进行。 第2 段:为腮腺内段,面神经主干与腮腺后内侧进入腮腺,在腮腺内通常分为上下两干,再发出分 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颞,颧,颊,下颌缘,颈五组分支 第3 段: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部分。面神经的五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各相应区域,支配面肌。 6. 舌咽神经阻滞麻醉 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1.25?2.5cm,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

口腔局部麻醉之麻醉方法

口腔局部麻醉(Oral Local Anesthesia)是口腔科最重要基础操作之一,是完成口外、口内修复的必备技术。低年资医生往往不能有效掌握技术要领,从而导致麻醉效果差,甚至麻醉失败。这里谈谈口腔局部麻醉的药物,方法,注意事项及经验。其次说一下麻醉方法。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一)牙槽部浸润麻醉 图5~1 牙槽部浸润麻醉 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上颌牙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术。注射麻醉药于牙槽的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30~35度角(图5~1),注意麻药1~2ml。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0.5~1cm处进针,注射麻药0.5ml。 (二)阻滞麻醉 在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以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获得麻醉效果,称为阻滞麻醉,适用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或局部有炎症及肿胀不宜作浸润麻醉者。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较深,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赞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血管,然后缓慢注入。 有关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见表5~1。 表5~1 阻滞(传导)麻醉方法麻药:2%普鲁卡因

麻醉方法穿刺点方向深度剂量麻醉范围 上牙槽后 神经阻滞 麻醉(上颌结节注射)的前庭沟 底 半张口,注 射针与上颌 牙的咬合面 成15度角, 向上、向后、 向内方向刺 入 1.5~ 2.5厘 米 1.5~2毫 米 同侧上颌磨 牙、牙周膜、 牙槽骨及颊 侧牙龈(不包 括的 近颊根) 腭前神经 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腭侧龈缘 至腭中线 联线1/3 处 大口张,从 对侧下颌尖 与第一前靡 牙间,向上、 后、外方向 刺入 约0.5~1厘 米 0.5毫升 同侧上颌前 磨牙的腭侧 粘膜及牙龈 鼻腭神经 阻滞麻醉(切牙孔注射)腭龈乳头 基部(腭乳 突处) 大张口,与 牙长轴 平行或从侧 方刺入 约0.5厘米0.2毫升 腭侧粘膜及 牙龈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翼下颌韧 带外侧颊 大张口,从 对侧下颌两 约1.5~2.5 厘米触及骨 1.5~2毫 升 同侧牙、牙周 膜、牙槽骨及

神经阻滞麻醉流程

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流程(内部资料) 1、术前评估 评估内容重点关注饱胃、困难气道、局麻、神经阻滞、全麻的选择,择期手术应该在术前一天进行评估。 饱胃患者重点评估其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有可能引起意识障碍、恶心、呕吐、返流误吸;困难气道是神经阻滞的适应症之一,但有必要提前准备好气道开放设备;不能因为饱胃和困难气道就使用局麻,而放弃有相对优势的神经阻滞;全麻和神经阻滞的合理复合使用也不失为一种良好搭配。为了评估神经阻滞能否满足手术区域的镇痛和肌松要求,手术医师必须在术前一天用记号笔在患者皮肤上明确的标示出手术切口部位和切口长度,麻醉医师也应该在术前一天用记号笔在患者皮肤上明确的标示出麻醉穿刺点的位置。 对于有以下情况的应该选择除外神经阻滞的其它麻醉方式: ①对于麻醉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有皮疹、红肿、感染、溃烂等异常情况的; ②对于患有中枢和周围神经相关疾病,存在相关区域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脊髓灰质炎、脑出血脑梗塞后遗症、外伤引起的运动及感觉神经断裂急诊修复等; ③对于术中或术后早期需要观察相关区域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患者;如:神经探查、修复术、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2、知情同意书 内容包括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风险、麻醉方式的优点和一般副作用的详细描述,有可能需要辅助使用镇痛或镇静药,有可能神经阻滞失败而不能进行手术。 3、术前用药 消除患者焦虑,保持情绪稳定而合作,预防局麻药中毒。常用咪达唑仑1-2mg入室后静脉注射。 4、麻醉前准备 ①给予面罩吸氧,连接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呼末二氧化碳监测; ②手术安全核查表逐个认真核查(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穿刺点部位与标示); ③抢救药:阿托品0.1mg/mL、麻黄碱6mg/mL、肾上腺素0.1mg/mL、司可林10mg/mL; ④物品准备:20mL、10mL注射器、穿刺针(22G-25mm等)、消毒棉签、皮肤消毒液、无菌包装一次性治疗巾、纱布;紧急气道开放设备(开口器、牙垫、吸引器、直接喉镜、气管导管、喉罩等)建议常规准备。 ⑤局麻药配伍:1%利多卡因溶液、0.298%罗哌卡因溶液、0.25%布比卡因溶液。配置局麻药时需要注意,玻璃瓶的安瓿先划砂轮再消毒再掰开,推荐使用溶液过滤器抽吸药液,以过滤掉其中的玻璃残渣;西林瓶消毒后再配药。 5、麻醉实施 ①患者体位摆放以患者舒适和麻醉医师操作方便为准; ②无菌纱布+清洁剂清洁麻醉穿刺点及周围皮肤; ③麻醉穿刺点周围的体表标识:可在患者皮肤上用记号笔标注; ④麻醉穿刺前的消毒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消毒铺巾,消毒范围要足够宽。聚维酮碘消3遍(中间间隔1-2min),穿刺时不要擦掉穿刺部位皮肤表面的聚维酮碘(推荐);碘酒消毒一遍,待干后酒精脱碘2遍。 ⑤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可小心选择“盲穿”;经验不足者可复合使用神经刺激仪和超声引导穿刺(推荐)。 ⑥穿刺注药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主诉和意识情况,有强烈难忍的疼痛或异感主诉,有迅速出现的寒战、瞻望、昏迷、呼之不应等表现均应立即退针停止穿刺给药,迅速救治处理,同时呼叫其他医师求助。(待更新) 2013年6月14日创建者:苏莽

骨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

近几年随着对麻醉安全性、减少麻醉术后并发症要求的提高,外周区域阻滞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区域阻滞有定位准确,麻醉效果确切,仅麻醉患者单侧肢体,对患者全身影响小,术后镇痛时间长等优点。我院采用股神经联合新后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行膝部及以下部位手术15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color=#ffffff]www.db120.cn[/color] [color=#ffffff]龙牙麻醉[/color] 1 资料与方法[color=#ffffff]www.db120.cn[/color] [color=#ffffff]龙牙麻醉[/color] 1.1 临床资料[url=http://db120.cn/].[/url] [color=#ffffff]龙牙麻醉[/color] 本组患者150例,其中男86例,女64例;年龄18~85岁;体重45~110 kg。其中合并冠心病高血压33例,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口服华法林)4例,室性早搏9例,腰椎畸形5例,强直性脊椎炎3例,腰椎术后11例,凝血机制障碍1例,实施过3次以上腰部硬膜外麻醉7例。ASA评级Ⅰ~Ⅲ级,手术种类:膝关节手术41例,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49例,踝关节及距骨骨折手术52例,小腿皮瓣手术8例。手术时间最短30 min,最长150 min,平均80 min。术前用药均为安定5~10 mg,阿托品0.5 mg,术前30 min肌注。[color=#ffffff]龙牙麻醉[/color] [color=#ffffff]www.db120.cn[/color] 1.2 麻醉方法[color=#ffffff]www.db120.cn[/color] [color=#ffffff]龙牙麻醉[/color] 病人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鼻导管吸氧,监测ECG、HR、BP、SpO2,患者平卧位,患侧腹股沟韧带下方,左手食中指扪及股动脉搏动并推向内侧少许,于股动脉外侧0.5 cm 用5号针头垂直进针,缓慢穿过深筋膜可有穿透感,如寻得异感,回抽无血后注入局麻药10 mL,若寻不到异感,不必反复穿刺,避免副损伤、可做扇形阻滞。观察5 min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后,行新后路坐骨神经阻滞(即臀肌下坐骨神经阻滞),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屈髋30°~40°,屈膝90°,触及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粗隆,两点连一线,连线中垂线向远心端4 cm即为穿刺点。用7号10 cm局麻针垂直进针约5~7 cm,可寻得异感,回抽无血注药20 mL,一般10~15 min阻滞完。局麻药配方为(2%利多卡因10 mL+0.75%布比卡因10 mL+生理盐水10 mL)共30 mL分两份注射。观察镇痛效果和镇痛持续时间。[url=http://db120.cn/].[/url] [url=http://db120.cn/].[/url] 2 结果[color=#ffffff]龙牙麻醉[/color] [color=#ffffff]龙牙麻醉[/color] 本组150例中,麻醉效果满意者142例,基本满意7例,主要为止血带反应,欠满意者1例,静脉少量辅用氯|胺酮及少量局麻药均改善。麻醉成功率95 %,全部病例术中HR、BP、SpO2均较平稳。全组无麻醉后遗症和并发症,无下肢运动及感觉异常。镇痛时间(6.62±2.03) h。[color=#ffffff]龙牙麻醉[/color] [url=http://db120.cn/].[/url] 3 讨论[url=http://db120.cn/].[/url] [color=#ffffff]龙牙麻醉[/color] 骨科下肢手术一般首选硬膜外阻滞麻醉或硬脊联合阻滞麻醉,但腰神经丛阻滞能引起全脊髓麻醉等致命并发症,且腰部有病变时应用受到限制,而单纯股神经阻滞或单纯坐骨神经阻滞,又难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1-2]。此类麻醉方式还对老年心血管系统及低血容量等患者有不同程度血液动力学改变及并发症,如年老体弱心肺功能较差、腰椎畸形、强直性脊柱炎、凝血机制障碍、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及多次行过腰部硬膜外麻醉等病人,其应用受到限制,一般需改行全麻或静脉复合麻醉,给麻醉医生带来较大风险,且术后并发症较多。股神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个贴子最后由ysdmaz在 2005/01/20 02:04am 第 1 次编辑]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适应症】 (一)颈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术、喉切除术、颈椎椎板切除术。 (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三)肩关节手术(与臂丛阻滞联合)。 【禁忌症】

颈部畸形或有炎症、结核等。 【解剖】 (一)颈丛神经由颈2、3、4 三对脊神经的前支组成,分深浅两丛。 (二)【深丛神经】出椎间孔经横突结节间沟下行,向外分布于颈部肌肉及其它深部组织,为肌 肉的运动神经纤维。 (三)【浅丛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冒出至表面,分为升支、横支和降支,支配于颈前 区皮肤和表浅组织,为皮肤的感觉神经纤维。 (四)颈丛神经的麻醉范围主要是在颈部的前面和侧面,但由于药物的弥散,常使颈脊神经的后分支也同时被阻滞。为此,麻醉范围常更波及头的后枕部、肩及胸上部。 【局麻药】 局麻药种类较多,举例见表,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任选其一应用。 表颈丛阻滞的麻药选择 局麻药名称————————总量(ml)————作用维持时间(h) 2%普鲁卡因————————30————————2 1.5%普鲁卡因、0.1%地卡因—40————————3 1%利多卡因、0.15%地卡因——30———————4 0.5%布比卡因———————20———————3 如无禁忌,可加入1:20000肾上腺素 【操作方法】 (一)三针阻滞法: 1. 病人仰卧,去枕头,头转向对侧。

2.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甲状软骨上缘的水平线相交处,可摸到第四颈椎横突,此为第一点。 再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下一横指,为第三点(相当于第二颈椎横突)。 两点连线的中点为第二点(相当于第三颈椎横突)。 各用染料分别在皮肤上作好标记,并在三点上各作皮丘。 3. 用22~24号针头连接5 ml注射器,与皮丘垂直,顺序分别进针第一点、第三点和第二点。当针尖碰到横突结节(深度一般2~3 cm,无需寻找异感),即可在每一点分别注射局麻药各5~8 ml。注射前应仔细做抽吸试验,证实无血或脑脊液后,作缓慢注射。由此阻滞以颈2、3、4脊神经前支组成的【颈深丛神经】。 4. 将第一点的穿刺针退出至皮下和颈阔肌之间,沿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向上向内(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及向下分别注射麻药各2~3 ml,此为阻滞【颈浅丛神经】。 (二)一针阻滞法: 1. 病人的体位同上法。 2. 在上法的第一点处,术者用食中两指在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处,触及颈4椎横突结节。将针 经两指间以稍斜向足及背的方向,刺入斜角肌间沟,直至颈4椎横突结节间沟处(无需寻找异感),注入局麻药10~15 ml。然后将针退至皮下和颈阔肌之间,再注射麻药10 ml。 【注意事项】 (一)注药前必须做好抽吸试验,需切实预防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或全脊髓麻醉。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头部1.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 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 4.下牙槽阻滞麻醉 从口内下颌第3磨牙后,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面神经阻滞麻醉 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5cm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第1段:是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的切迹内。此段长1~1.5cm,向前经过茎突根部的浅面,此段虽被腮腺所遮盖,但尚未进入腮腺实质内,故可在此处显露面神经主干,面神经阻滞即可在此处进行。 第2段:为腮腺内段,面神经主干与腮腺后内侧进入腮腺,在腮腺内通常分为上下两干,再发出分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颞,颧,颊,下颌缘,颈五组分支。 第3段: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部分。面神经的五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各相应区域,支配面肌。 6.舌咽神经阻滞麻醉 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2.5cm,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 7.颊神经阻滞麻醉 在上颌第3磨牙后方的磨牙后窝表面黏膜进针,刺中时可有颊部电击样感觉,稍退针后注药。 8.耳颞神经阻滞麻醉 在外耳道与颞下颌关节之间或近耳部的颧弓上缘约1cm的发际处,也可在颧弓中点下1cm处,触到颞浅动脉的搏动。在颞浅动脉搏动点的同一水平处进针,刺入深度约0.5cm. 9.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经眶外缘至上唇上缘重点做一连线,再经瞳孔中心做一垂直线,两线的交点即为进针点;进针方向应朝外上,稍偏后,穿刺针与面部中线夹角平均约为30度。 10.颏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02-28T14:40:49.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6期供稿作者:张颖辉伊敬东 [导读] 评价超声引导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的效果。 张颖辉伊敬东(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 053000)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和腰硬联合组(A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麻醉后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确切。U组麻醉前后各时点血压和心率平稳;A组麻醉前后血压和心率波动大,两组差异显著(P <0.01 vs P <0.05)。结论超声引导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 超声引导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常用于术后镇痛,用于术中麻醉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评价超声引导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拟行膝部、小腿或足部手术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17~85岁,ASA分级I~Ⅲ级。无局麻药过敏史,进针部位无破损及感染病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 ﹙n=50﹚:超声引导组(U组)和腰硬联合组(A组)。 1.2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均不用术前药,入室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并持续面罩吸氧,开放上肢静脉。U 组股神经阻滞方法:取仰卧位,触摸并标记股动脉,采用6–13MHZ线性探头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扫描,横切显示股动脉短轴,超声下股动脉为有搏动的低回声圆形结构,其外侧被高回声(亮)边包绕并呈椭圆形或三角形的低回声区即股神经,穿刺针在线性探头最外侧进入,当穿刺针接近股神经干,调节穿刺针深度采用多点注射方法把0.4%罗哌卡因15ml包绕在股神经干周围[1]。U组坐骨神经阻滞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采用4–8MHZ线性探头探头于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横切,坐骨神经位于呈低回声的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外侧,坐骨神经呈卵圆形或三角形的高回声。穿刺和注药方法同股神经,注入0.4%罗哌卡因25ml。A组依据《现代麻醉学》第三版方法行腰硬联合麻醉[2],当脑脊液流出后注入0.5%罗哌卡因3ml,然后取平卧位。 1.3观察指标评定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5min、10min 、20min、30 min、 60min、 120min、 18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记录麻醉并发症:如低血压、局部血肿、神经损伤、肌力降低等。 1.4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和手术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和手术种类的比较(例数,n=50,-x±s﹚ 表2 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n=50,-x±s) 注:与U组比较,aP <0.01,bP <0.05 2.2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确切, U组在麻醉后20 min时和A组在麻醉后10 min时均能达到手术区域无痛觉。与U组比较,A组在麻醉后5、10、15min时血压明显降低,在麻醉后5、10min时心率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vs P <0.05)。与基础值比较,U组麻醉后各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28T11:45:07.0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下第2期作者:王勇1 李峰2 秦小玉1通讯作者 [导读] 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 王勇1 李峰2 秦小玉1通讯作者 1、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 225400;江苏省泰兴市燕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5400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进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并记录麻醉后5min患者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同样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5 min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股骨头手术患者,能更有效的确保麻醉效果,减少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股骨颈骨折 外周神经阻滞时,阻滞局限于神经的外周区域,不会影响到交感神经,且阻滞限于单侧,因而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可减少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保证了患者的安全[1]。神经刺激仪也叫神经定位仪,其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使得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运用于下肢股骨颈骨折成为现实,且具有更良好的可控性。本研究主要探讨骨科下肢手术,骨科下肢手术使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后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并与使用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1-88岁,平均(68.9±4.1)岁,ASA分级Ⅱ-Ⅳ级,受伤肢体:左侧16例,右侧24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0~87岁,平均(68.8±4.2)岁,ASA分级Ⅱ-Ⅳ级,受伤肢体:左侧18例,右侧22例,两组性别、年龄、ASA分级及受伤肢体位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手术前30 min,常规对患者肌注10 mg地西泮和0.5 mg的阿托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采用多功能监控仪对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连续的监控。开放患者的静脉通道,输入10ml/kg平衡液后开始麻醉。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患肢在上的侧卧位采取腰硬联合阻滞方法,以患者腰间脊柱第3、4个间隙作为麻醉的穿刺点,使用AS-E/S型16号的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对患者进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25号针内针,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2 ml0.75%的布比卡因和1 ml注射用水的混合液2 ml,注射完毕之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观察15 min后开始摆放体位进行手术。观察组则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进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采用两点阻滞法,先行腰丛阻滞,再行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定位后穿刺点常规消毒和局麻,将神经刺激仪电流设定为1mA,频率2Hz,与穿刺针相连。当穿刺针释放电流引起相应肌群收缩后,减小电流至0.2~0.3mA,如仍有肌群收缩说明已达注药点,回抽无血及脑脊液脊即两点分别注入0.45%罗哌卡因20 ml。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并记录麻醉后5 min患者生命体征。其中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Ⅰ级:阻滞范围完善,病人无痛、安静,肌松满意,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Ⅱ级:阻滞范围欠完善,肌松效果欠满意,病人有疼痛表情;Ⅲ级:阻滞范围不完善,疼痛较明显,肌松效果较差,病人出现呻吟、躁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不够理想,勉强完成手术;Ⅳ级:麻醉失败,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后才能完成手术。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 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同样时间慢于对照组 (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麻醉后5min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麻醉后5 min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在正常范围内,且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快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 两组麻醉效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神经定位仪问世之前进行的外周神经阻滞,大多以寻找异感为标准,需要患者配合的同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感,且容易造成术后神经功能的损伤,使用神经定位仪后,有效的解决因为患者表述不清、肥胖、解剖标志不清等引起的盲探穿刺困难甚至失败[2]。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对循环影响小,与硬膜外麻醉相比,适应证广,禁忌证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是一种理想的麻醉选择[3]。 椎管内麻醉尤其是蛛网膜下腔阻滞,通过局麻药短时间内将患者的脊神经、交感神经、运动神经甚至本体感觉神经同时阻滞,在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交感神经被抑制,引起外周血管的扩张,出现低血压[4],同时迷走神经占主导地位时,患者心率将减慢,严重影响其心排血量,其严重程度与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被阻滞的平面存在相关性[5]。而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患者,大多合并有心肌弹性的降低,心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 一、麻醉的定义: 为了消除疼痛所采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性和非药物性。二.分类: 局部麻醉、全身麻醉、针刺麻醉。 第一节局部麻醉 一. 定义: 简称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即除痛觉消失外,其他感觉如触压,温度感等依然存在,病员还保持清醒的神志。 二.局麻的优点: 1.有利于面部疼痛性疾病的诊断 2.局麻药与血管收缩剂伴用,减少出血,且增加局麻效果3.安全,对机体影响较小 4.简便,易掌握,费用低 5.与镇静药联合应用,能够缓解病人紧张情绪 三.缺点: 不适用于不合作的病员(包括小儿患者)及局部有炎症的部位。

四.局部麻醉的药物 酯类:普鲁卡因、地卡因;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卡波卡因 A 普鲁卡因 1. 优点:⑴麻醉效果好⑵毒性和副作用小,安全范围大⑶便宜 2.缺点:⑴维持麻效时间短⑵降低血管平滑肌的紧张度,渗血多⑶通透性,扩散性较差,不能用于表麻⑷可能发生过敏,对青霉素过敏史的病员应警惕使用⑸抑制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3.临床应用 见下表 B.利多卡因

1.优点:⑴时间较长2-3h ⑵效果强10-15倍于普鲁卡因⑶穿透力强 2.缺点:⑴毒性较大10-20倍于普鲁卡因一般用于表麻⑵安全范围窄60-100mg 一次最大剂量 3.临床应用见上表 C.局麻药物的过敏试验 普鲁卡因皮肤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至1ml,皮内注射0.1ml,20分钟后,局部红肿,红晕直径>1cm(+) 普鲁卡因粘膜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至1ml,涂布一侧鼻粘膜,每隔2min检视局部反应,粘膜充血肿胀(+) 利多卡因皮肤试验:2%利多卡因0.1ml,稀释至1ml,皮内注射0.1ml,20分钟后,局部红肿,红晕直径>1cm(+) D. 肾上腺素:1:200,000-4000,000药理作用:交感N兴奋,心率心跳血管收缩 临床应用:⑴用于过敏,及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⑵心脏复苏⑶配合麻药应用,减少出血;缓解麻药的吸收,增强麻效。 五.局部麻醉方法 A.冷冻麻醉 1.定义:是应用药物使局部组织迅速散热,皮肤温度骤然降低,以至局部感觉消失,首先是痛觉消失,从而达到暂时性麻醉的效果。

科普一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科普一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小知识 作者:尹建军 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08期 在人体中最粗大的神经结构就是坐骨神经。一般在进行足手术以及膝部以下的手术时都会使用坐骨神经阻滞技术,单独使用坐骨神经阻滞技术能够使患者的小腿部位以及足内侧面部位之外的所有膝盖部位以下的手术区域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 第一,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主要适用于坐骨神经痛以及梨状肌受到损伤之后产生的综合征的治疗诊断,针对于坐骨神经根性痛以及坐骨神经干性痛的诊断鉴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第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应用在患者的足外侧以及足部第3.4.5趾的手术,如果同时阻滞股神经,也可以应用在患者的下肢手术麻醉中。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禁忌症 第一,未进行明确的诊断的患者,不能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避免造成对病情产生掩盖的现象发生。 第二,不能良好的配合的患者。 第三,需要进行注射的部位皮肤出现一定的感染,或者有一定的炎性病灶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全身感染者也要谨慎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第四,有一定的出血倾向的患者也不能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第五,心肺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不能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第六,对于局麻药物有一定的过敏症状的患者不能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第一,传统后侧入路。患者应当保持侧卧、阻滞侧在上方,同时也要保持屈膝屈髋。通过股骨的大转子与髂后上棘作一连线,连线中点作一条垂直线,以及通过股骨大转子与骶裂孔做出一条连线,两线的相交点即位穿刺点。采用穿刺针经由穿刺点垂直剌入,直至感受到异样。如果没有出现异样,但是触及到了骨质,这时可以将穿刺针稍微倾斜偏向内侧之后在进针。直到划过骨面,最终抵达至坐骨切迹。出现异样之后要将针退出数毫米,并将20ml的局麻药物注入。 第二,膀胱结石位入路。患者呈仰卧的姿势,并由助手对患者提供帮助,使患者的髋关节能够弯曲90°并略内收,使患者的膝关节弯曲90°,患者的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中点就被称为穿刺点。由穿刺点刺入,并使穿刺点能够与床保持平行,穿刺针偏向头侧并略微

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第七章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第一节概述 2008-10-23 【字体:大中小】【打印】 疼痛是一种由急性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或以这些损伤来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疼痛治疗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脊髓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治疗。神经阻滞术又称为神经阻滞疗法,它是在痛症患者的脑、脊神经的节、根、干、丛或末梢等处的神经内或神经附近注入化学药物或以物理方法阻滞神经传导功能,切断“疼痛——肌肉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以达到止痛、治痛治疗目的手段。注射疗法是指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将合理组合的治疗药液注射到炎症灶的局部区域,通过直达局部的、相对高浓度的少量药物,取得控制甚或消除局部病灶效果的注射方法。 自大约200年前劳动人民发现古柯叶汁有伤口止痛作用,到1936年Rovenstin首次利用神经阻滞术治疗痛症,神经阻滞疗法经历了局部麻醉药的发现、发展,注射器的发明使用及神经解剖、生理学的现代研究,特别是在近20~30年,神经阻滞疗法更是以其独特的手法、戏剧性的疗效促成了一个临床医学专业学科——疼痛(诊疗)科的新生与成长。 神经阻滞疗法既不同于神经阻滞麻醉,又不同于俗称的“封闭”。神经阻滞麻醉要求所阻滞神经辖区手术操作时必须无痛,肌肉松弛,亦即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同时达到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完善阻滞。所用药液绝大多数为单纯的局部麻醉药,且局麻药的浓度远高于神经阻滞疗法所使用的浓度。而神经阻滞疗法使用的局麻药仅需较低的浓度,多不影响运动神经功能。注射的药液除局麻药外,多伍用抗炎、营养神经或活血化瘀药;以及毁损神经组织的药物,如乙醇、酚甘油、多柔比星等。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通过阻滞痛觉冲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和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反应,改善局部血供,清除炎性致痛物质以消除炎症,调理引起疼痛的局部环境,达到止痛、治痛的目的。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具有应用及时便捷,镇痛效果确切,阻滞范围随意可控,阻滞时效相对可调,阻滞操作可重复性强等特点。 作为一种介于有创手术疗法与无创药物疗法之间的一种治疗方法,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全身药物治疗常见的副作用和手术疗法常出现并发症且不易为患者接受的缺点,成为现代疼痛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医学基础研究的深入,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药物研究开发成果的不断涌现及对疼痛机制的更新认识,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在现代疼痛治疗中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第二节神经阻滞疗法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