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阳能》-课件

《太阳能》-课件

《太阳能》-课件

《太阳能》-课件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资料讲解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控制以测量反馈为基础,控制的本质是检测偏差,纠正偏差。 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信号有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反馈信号、偏差信号等。 输入信号又称为输入量、给定量、控制量等。 自动控制按有无反馈作用分为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按给定量的运动规律分为恒值调节系统、程序控制系统与随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系统线性特性分为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系统信号类型分为连续控制系统与离散控制系统。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求机械系统与电路的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 拉普拉斯变换: 拉普拉斯反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解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将微分方程作拉普拉斯变换,进而运算而来,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是等价的, 传递函数适合线性定常系统。 ) a s (F )t (f e at +→- ) s (F e )T t (f TS -→-

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比例环节K 惯性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振荡环节二阶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框图的化简 闭环传递函数 开环传递函数 误差传递函数 闭环传递函数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间的传递函数。 误差传递函数又称偏差传递函数,是偏差信号与输入信号间的传递函数。 系统输出信号称为响应,时间响应由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组成。 系统的特征方程是令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分母等于零而得。 特征方程的根就是系统的极点。 1S +τ 1S 2S 22+ζτ+τ

一阶惯性系统 特征方程为: 系统进入稳定状态指响应c(t)进入并永远保持在稳态值c(∞)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允许误差常取2%或5% 调整时间 特征方程为: 特征方程的根(即极点)为: ????? ±=?±=?=% 2,T 4%5, T 3t s n ω无阻尼自由振荡频率ζ 阻尼比0 S 2S 2n n 2=ω+ζω+一对虚极点 无阻尼,j S ),(0n 2,1ω±==ζ不能用 系统振荡会越来越大,,0<ζ0 1T S =+

2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答案

习 题 2.1 什么是线性系统?其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下列用微分方程表示的系统中,x o 表示系统输出,x i 表示系统输入,哪些是线性系统? (1) x x x x x i o o o o 222=++ (2) x tx x x i o o o 222=++ (3) x x x x i o 222o o =++ (4) x tx x x x i o o o 222o =++ 解: 凡是能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就是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特性就是它满足叠加原理。该题中(2)和(3)是线性系统。 2.2 图(题2.2)中三同分别表示了三个机械系统。求出它们各自的微分方程,图中x i 表示输入位移,x o 表示输出位移,假设输出端无负载效应。 图(题2.2) 解: (1)对图(a)所示系统,由牛顿定律有

x m x c x x c i o o 2 o 1 )(=-- 即 x c x c c x m i 1 2 1 o o )(=++ (2)对图(b)所示系统,引入一中间变量x,并由牛顿定律有 )1()()(1 x x c k x x o i -=- )2()(2 x k x x c o o =- 消除中间变量有 x ck x k k x k k c i o 1 2 1 o 2 1 )(=-- (3)对图(c)所示系统,由牛顿定律有 x k x x k x x c o o i o i 2 1 )()(=-+- 即 x k x c x k k x c i i o o 1 2 1 )(+=++ 2.3求出图(题2.3)所示电系统的微分方程。 图(题2.3) 解:(1)对图(a)所示系统,设i 1为流过R 1的电流,i 为总电流,则有 ?+=idt C i R u o 12 2 i R u u o i 1 1=-

(完整版)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

辽宁科技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基础 任课教师:杨光 开课系部:机械学院 开课教研室:机制 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度第1学期

教学内容备注 一、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机械工程控制论研究机械工程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1、系统(广义系统):按一定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 2、动力学问题:系统在外界作用(输入或激励、包括外加控制与外界干扰) 下,从一定初始状态出发,经历由其内部的固有特性(由系统的结构与参数所 决定)所决定的动态历程(输出或响应)。这一过程中,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 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即为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上式中y(t)为微分方程的解,显然它是由系统的初始条件,系统的固有特性,系统的输入及系统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决定。 对上例,需要研究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二、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从1868年马克斯威尔(J.C.Maxwell)提出低阶系统稳定性判据至今一百多年里,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经典控制理论(或古典控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 第二阶段:现代控制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阶段:大系统控制兴起和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智能控制发展阶段。 经典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设计和制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统等基于反馈原理的军用装备,进一步促进和完善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1868年,马克斯威尔(J.C.Maxwell)提出了低阶系统的稳定性代数判据。 ?1895年,数学家劳斯(Routh)和赫尔威茨(Hurwitz)分别独立地提出了高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即Routh和Hurwitz判据。 ?二战期间(1938-1945年)奈奎斯特(H.Nyquist)提出了频率响应理论 1948年,伊万斯(W.R.Evans)提出了根轨迹法。至此,控制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基本完成,形成了以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主要方法的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特征: (1)主要用于线性定常系统的研究,即用于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2)只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反馈控制系统; (3)只讨论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而忽视系统的内部状态,是一种对系统的外部描述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 由于经典控制理论只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只注重系统的外部描述而忽视系统的内部状态。因而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局限性。 随着航天事业和计算机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在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以线性代数理论和状态空间分析法为基础的现代控制理论迅速发展起来。 1954年贝尔曼(R.Belman)提出动态规划理论 1956年庞特里雅金(L.S.Pontryagin)提出极大值原理 1960年卡尔曼(R.K.Kalman)提出多变量最优控制和最优滤波理论 在数学工具、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不仅能提供系统的外部信息(输出量和输入量),而且还能提供系统内部状态变量的信息。它无论对线性系统或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或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或多变量系统,都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当今世界,控制技术无处不在,世界随处可见控制与反控制。 控制技术融合了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是多种技术的融合。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控制以测量反馈为基础,控制的本质是检测偏差,纠正偏差。 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信号有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反馈信号、偏差信号等。 输入信号又称为输入量、给定量、控制量等。 自动控制按有无反馈作用分为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按给定量的运动规律分为恒值调节系统、程序控制系统与随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系统线性特性分为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系统信号类型分为连续控制系统与离散控制系统。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求机械系统与电路的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 拉普拉斯变换: 拉普拉斯反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解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将微分方程作拉普拉斯变换,进而运算而来,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是等价的, 传递函数适合线性定常系统。 ) a s (F )t (f e at +→- ) s (F e )T t (f TS -→-

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比例环节K 惯性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二阶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框图的化简 闭环传递函数 开环传递函数 误差传递函数 闭环传递函数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间的传递函数。 误差传递函数又称偏差传递函数,是偏差信号与输入信号间的传递函数。 系统输出信号称为响应,时间响应由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组成。 系统的特征方程是令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分母等于零而得。 特征方程的根就是系统的极点。 1S +τ 1 S 2S 2 2+ζτ+τ

一阶惯性系统 特征方程为: 系统进入稳定状态指响应c(t)进入并永远保持在稳态值c(∞)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允许误差常取2%或5% 调整时间 特征方程为: 特征方程的根(即极点)为: ??? ??±=?±=?=% 2,T 4%5, T 3t s n ω无阻尼自由振荡频率ζ 阻尼比0 S 2S 2 n n 2=ω+ζω+一对虚极点 无阻尼,j S ),(0n 2,1ω±==ζ不能用 系统振荡会越来越大,,0<ζ0 1T S =+

清华大学《控制工程基础》课件-4

则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假设得到的闭环传递函数三阶特征多项式可分解为 令对应项系数相等,有 二、高阶系统累试法 对于固有传递函数是高于二阶的高阶系统,PID校正不可能作到全部闭环极点的任意配置。但可以控制部分极点,以达到系统预期的性能指标。 根据相位裕量的定义,有 则有 则 由式可独立地解出比例增益,而后一式包含两个未知参数和,不是唯一解。通常由稳态误差要求,通过开环放大倍数,先确定积分增益,然后计算出微分增益。同时通过数字仿真,反复试探,最后确定、和三个参数。 设单位反馈的受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PID控制器,实现系统剪切频率 ,相角裕量。 解: 由式,得 由式,得 输入引起的系统误差象函数表达式为

令单位加速度输入的稳态误差,利用上式,可得 试探法 采用试探法,首先仅选择比例校正,使系统闭环后满足稳定性指标。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稳态误差要求加入适当参数的积分校正。积分校正的加入往往使系统稳定裕量和快速性下降,此时再加入适当参数的微分校正,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以上过程通常需要循环试探几次,方能使系统闭环后达到理想的性能指标。 齐格勒-尼柯尔斯法 (Ziegler and Nichols ) 对于受控对象比较复杂、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的情况,在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中,可以考虑借助实验方法,采用齐格勒-尼柯尔斯法对PID调节器进行设计。用该方法系统实现所谓“四分之一衰减”响应(”quarter-decay”),即设计的调节器使系统闭环阶跃响应相临后一个周期的超调衰减为前一个周期的25%左右。 当开环受控对象阶跃响应没有超调,其响应曲线有如下图的S形状时,采用齐格勒-尼柯尔斯第一法设定PID参数。对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上斜率最大的拐点作切线,得参数L 和T,则齐格勒-尼柯尔斯法参数设定如下: (a) 比例控制器: (b) 比例-积分控制器: , (c)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 , 对于低增益时稳定而高增益时不稳定会产生振荡发散的系统,采用齐格勒-尼柯尔斯第二法(即连续振荡法)设定参数。开始只加比例校正,系统先以低增益值工作,然后慢慢增加增益,直到闭环系统输出等幅度振荡为止。这表明受控对象加该增益的比例控制已达稳定性极限,为临界稳定状态,此时测量并记录振荡周期Tu和比例增益值Ku。然后,齐格勒-尼柯尔斯法做参数设定如下: (a) 比例控制器: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控制以测量反馈为基础,控制的本质是检测偏差,纠正偏差。 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信号有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反馈信号、偏差信号等。 输入信号又称为输入量、给定量、控制量等。 自动控制按有无反馈作用分为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按给定量的运动规律分为恒值调节系统、程序控制系统与随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系统线性特性分为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系统信号类型分为连续控制系统与离散控制系统。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求机械系统与电路的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 拉普拉斯变换: 拉普拉斯反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解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将微分方程作拉普拉斯变换,进而运算而来,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是等价的, 传递函数适合线性定常系统。 ) a s (F )t (f e at +→-) S (F S )t (f ,n )n (→在零初始条件下 ) s (F e )T t (f TS -→-

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比例环节K 一阶微分环节 二阶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框图的化简 闭环传递函数 开环传递函数 误差传递函数 闭环传递函数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间的传递函数。 误差传递函数又称偏差传递函数,是偏差信号与输入信号间的传递函数。 系统输出信号称为响应,时间响应由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组成。 系统的特征方程是令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分母等于零而得。 特征方程的根就是系统的极点。 特征方程为: 1S +τ1 S 2S 2 2+ζτ+τ0 1T S =+

系统进入稳定状态指响应c(t)进入并永远保持在稳态值c(∞)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允许误差常取2%或5% 调整时间 特征方程为: 特征方程的根(即极点)为: ?? ? ??±=?±=?=% 2,T 4%5,T 3t s n ω无阻尼自由振荡频率ζ 阻尼比0 S 2S 2 n n 2=ω+ζω+一对虚极点 无阻尼,j S ),(0n 2,1ω±==ζ不能用 系统振荡会越来越大,,0<ζ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考核知识点.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考核知识点: 第1章绪论 考核知识点: (一)机械工程控制的基本含义 1.控制论与机械工程控制的关系; 2.机械工程控制的研究对象。 (二)系统中信息、信息传递、反馈及反馈控制的概念 1.系统信息的传递、反馈及反馈控制的概念; 2.系统的含义及控制系统的分类。 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考核点: (一)数学模型的概念 1.数学模型的含义; 2.线性系统含义及其最重要的特征——可以运用叠加原理; 3.线性定常系统和线性时变系统的定义; 4.非线性系统的定义及其线性化方法。 (二)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1.对于机械系统,运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运动微分方程式; 2对于电气系统运用克希霍夫电流定律和克希霍夫电压定律,建立微分方程式; 3.简单液压系统微分方程式的建立。 (三)传递函数 1.传递函数的定义; 2.传递函数的主要特点: (1)传递函数反映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只与本身参数和结构有关,与输入无关; (2)对于物理可实现系统,传递函数分母中S的阶数必不少于分子中S的阶次; (3)传递函数不说明系统的物理结构,不同的物理系统只要它们的动态特性相同,其传递函数相同; 3.传递函数零点和极点的概念。 (四)方块图及系统的构成 1.方块图的表示方法及其构成; 2.系统的构成 (1)串联环节的构成及计算; (2)并联环节的构成及计算; (3)反馈环节的构成及计算; 3.方块图的简化法则

(1)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保持不变; (2)各反馈回路的传递函数保持不变; 4.画系统方块图及求传递函数步骤。 (五)机、电系统的传递函数 1.各种典型机械网络传递函数的计算及表示方法; 2.各种典型电网络及电气系统传递函数的计算及表示方法; 3.加速度计传递函数计算; 4.直流伺服电机驱动进给系统传递函数计算。 . 第3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考核知识点: (一)时间响应 1.时间响应的概念; 2.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的定义。 (二)脉冲响应函数 1.脉冲响应函数的定义; 2.脉冲响应函数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3.如何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求系统在任意输入下的响应。 (三)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1.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及其增益和时间常数的计算; 2.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计算; 3.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计算; 4.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函数计算。 (四)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1.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及其无阻尼自然频率、阻尼自然频率和阻尼比的计算; 2.二阶系统特征方程及临界阻尼系数的含义; 3.二阶系统特征方程根的分布; 4.欠阻尼下的单位阶跃响应; 5.临界阻尼下的单位阶跃响应; 6.过阻尼下的单位阶跃响应; 7.阻尼比、无阻尼自然频率与响应位曲线的关系; 8.不同阻尼比下的单位脉冲响应。 (五)三阶和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主导极点的概念及其对响应的关系。 (六)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 1.瞬态响应的性能指标定义; 2.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指标的计算; 3.二阶系统的阻尼比、无阻尼自然频率与各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稳定性: (七)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1.稳定性的概念; 2.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基本准则,即系统稳定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控制以测量反馈为基础,控制的本质是检测偏差,纠正偏差。 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信号有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反馈信号、偏差信号等。 输入信号又称为输入量、给定量、控制量等。 自动控制按有无反馈作用分为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按给定量的运动规律分为恒值调节系统、程序控制系统与随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按系统线性特性分为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系统信号类型分为连续控制系统与离散控制系统。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求机械系统与电路的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 拉普拉斯变换: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将微分方程作拉普拉斯变换,进而运算而来,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是等价的, 传递函数适合线性定常系统。 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比例环节K 惯性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振荡环节 二阶微分环节 )a s(F )t(f e at+ → -)s(F e )T t(f TS - → - 1 S+ τ 1 S 2 S2 2+ ζτ + τ

传递函数框图的化简 误差传递函数又称偏差传递函数,是偏差信号与输入信号间的传递函数。系统输出信号称为响应,时间响应由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组成。 系统的特征方程是令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分母等于零而得。 特征方程的根就是系统的极点。

一阶惯性系统 的单位阶跃响应: 特征方程为: 特征方程的根(即极点)为: 单位阶跃信号 系统进入稳定状态指响应c(t)进入并永远保持在稳态值c(∞)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允许误差常取2%或5% 调整时间 二阶振荡系统: 特征方程为: 单位阶跃响应c(t): 1 063.2% 86.5% 95% 98.2% 99.3% T 2T 3T 4T 5T 0.632 t ()1t T c t e -=-() c t 斜率 1 T A 1 )t (r =???? ?±=?±=?=% 2,T 4% 5,T 3t s 1 TS 1 )S (R )S (C )S (G +==2 n n 22n 2 2 S 2S 1 TS 2S T 1 ) S (R )S (C )S (G ω+ζω+ω= +ζ+= =n ω无阻尼自由振荡频率ζ阻尼比2 n d d n 2n n 2,11,j 1j S ,,707.02 2 ,)8.0,4.0(,),(10ζ-ω=ωω±ζω-=ζ-ω±ζω-=ζζ== ζ∈ζ<ζ<有阻尼自由振荡频率为一对复极点极点过大则响应慢过小则振荡厉害最佳好统应工作在此状态具有振荡特性的二阶系欠阻尼0 S 2S 2n n 2=ω+ζω+一对复极点 欠阻尼,1j S ),(102n n 2,1ζ-ω±ζω-=<ζ<两相同实极点 临界阻尼,S ),(1n n 2,1ω-=ζω-==ζ两不同实极点过阻尼,1S ),(12 n n 2,1-ζω±ζω-=>ζ一对虚极点 无阻尼,j S ),(0n 2,1ω±==ζ不能用 系统振荡会越来越大,,0<ζ01T S =+T 1S 1- =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基础,Fundamentals of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2.5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8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工程力学,电工电子等。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机械类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进行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的基础,目前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和宇航等各个领域。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系统动态特性数学模型的建立和研究方法,并学会应用这些研究方法对已知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并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进行科学研究、开拓新的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以线性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含义,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与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反馈及反馈控制。 2.理解数学模型、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相似性原理的概念;掌握线性元件和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和非线性运动方程线性化的方法。 3.掌握一阶、二阶及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和性能指标计算;理解控制系统的误差与稳态误差的概念,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掌握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稳定的充要条件及时域稳定判据。 4.掌握判断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奈魁斯特稳定判据、对数稳定判据和相对稳定裕量的概念及计算。 5.理解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和校正方法。 6.掌握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方法和校正装置的设计;掌握控制系统的并联校正的作用及校正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控制工程基础》考试知识点

《控制工程基础》考试知识点 一、控制工程基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控制工程基础是以控制理论为基础,密切结合工程实际的—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含相关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综合校正的基本理论及基本分析计算方法。 二、需掌握的课程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 (一)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控制的任务,被控制对象、输入量、输出量、扰动量的概念。 (2)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及反馈的概念。 (3)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基本环节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4)三种基本控制方式及特点。 (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数学模型概念。简单机、电元件及系统列写微分方程式的方法。 (2)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的含义,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建立传递函数计算。 (3)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求法,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瞬态(动态)特性。 (4)系统方框图描述及闭环传递函数推导。系统结构图绘制方法及简化原则,串联、并联、反馈连接时传递函数的求法。用结构图简化方法及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控制系统时域分析 (1)定常系统时域性能分析的基本内容,典型输入信号和时域性能指标。 (2)时间响应概念 (3)—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4)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与性能指标。 (5)稳定性的概念,判别系统闭环稳定性的主要条件:劳斯稳定判据:稳态误差分析计算(误差定义、静态误差系数、动态误差系数):扰动误差:减小稳态误差方法。 (6)系统零、极点与系统瞬态响应的关系: (7)系统的稳态误差:典型输入下的稳态误差、扰动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四)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1)频率特性基本概念。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25052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0学时,实验8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预修要求: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工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一)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 (二) 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分析、综合电气自动化、仪表自动化及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中自控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能应用基本原理对典型的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综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并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室等。 四、课程习题要求 习题的基本要求是:巩固和深入理解所学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提高计算技能和作图能力。运用所学得的知识分析和计算典型及实际的控制系统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习题可包括思考题和计算题,课外习题和课内习题 五、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学校机电工程专业,因本课程涉及《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工原理》、《电子技术》、《电机学》、《半导体变流技术》等多门基础课的知识,故适宜在二年级下开设,在讲授时,要注意联系和复习。讲授內容可按学时作适当增删。 大纲正文 第一章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本章讲授要点: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基本要求、基本类型 本章讲授重点: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要求 本章讲授难点: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1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自考 30587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高纲1514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30587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扬州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含实践)》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获得机电控制系统分析及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理论学习和仿真课程设计,具备对机电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以及快速性等性能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机电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后续课程为:其它专业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二、课程目标 1. 使考生掌握分析已有机电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的方法; 2. 掌握机电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动态性能及稳态性能等的分析和计算以及系统的综合校正等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通过理论学习、物理实验和仿真实验,训练考生对机电控制系统的综合分析和设计能力; 4. 理解机械、电气以及控制工程各领域之间的联系。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新兴技术科学,也是一门边缘学科,以控制理论为基础,以有关自动控制和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及其在机械工程中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学习本课程应具备自动控制理论、高等数学、积分变换、复变函数、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机械振动等课程。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课程的学习重点 1)建立机械控制工程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及其方框图、频率特性等数学模型; 2)机械控制工程的一阶系统、二阶系统以及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时域性能指标等时域分析; 3)机械控制工程的频率响应、频率特性、开环频率特性(极坐标)图、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伯德)图; 4)机械控制系统的劳斯稳定性判据、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增益裕量和相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考试知识点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考试知识点 需掌握的课程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 (一)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控制的任务,被控制对象、输入量、输出量、扰动量的概念。 (2)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及反馈的概念。 (3)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基本环节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4)三种基本控制方式及特点。 (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的概念,拉氏变换的性质 (2) 拉氏变换、与反变换的应用 (3)数学模型概念。简单机、电元件及系统(包括无源和有源电网络)列写微分方程式的方法。 (4) 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从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建立传递函数,求取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闭环传递函数。 (3)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瞬态(动态)特性。 (4)系统方框图描述及闭环传递函数推导。系统结构图绘制方法及简化原则,串联、并联、反馈连 接时传递函数的求法。用方框图简化方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控制系统时域分析 (1)时间响应概念 (2)—阶系统的瞬态响应与性能指标。 (3)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欠阻尼二阶系统响应的性能指标计算。 (四)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1)频率特性基本概念。 (2)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极坐标图、对数频率特性图。 (3)典型环节(放大、积分、微分、惯性、—阶微分、二阶振荡环节)频率特性, (4)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极坐标图、对数频率特性图)绘制方法。 (5) 最小相位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 (6)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求传递函数 (7) 几个闭环频域性能指标的定义:零频值、谐振频率、谐振峰值、截止频率、截止带宽等,及它 们与时域性能指标的定性关系。 (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稳定性的概念,系统闭环稳定的充要条件 (2)判别系统闭环稳定性的判据——劳斯稳定判据、Nyquist判据、Bode判据及其应用。 (5)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相角裕量、幅值裕量定义及计算方法。 (六)稳态误差分析 (1)稳态误差的定义、静态误差系数的定义、误差传递函数的含义 (2)稳态误差分析计算——典型输入下的稳态误差、扰动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3)减小稳态误差方法。 (七)系统的校正 (1)校正的基本概念。 (2)系统综合的基本概念。超前校正,滞后校正特点及其对系统性能的的影响。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重点总结

绝密文档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论与系统论、信息论的发展紧密结合,使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被应用于各个具体科学领域其研究的对象从人和机器扩展到环境、生态、社会、军事、经济等许多方面,,并将控制论向应用科学方面迅速发展。其分支科学主要有: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社会控制论和经济控制论、大系统理论、人工智能等。 ◎闭环控制系统主要由给定环节、比较环节、运算放大环节、执行环节、被控对象、检测环节(反馈环节)组成 ◎开环控制反馈及其类型:内反馈、外反馈、正反馈、负反馈。 ◎1、从数学角度来看,拉氏变换方法是求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工具。可以分别将“微分”与“积分”运算转换成“乘法”和“除法”运算,即把微分、积分方程转换为代数方程。对于指数函数、超越函数以及某些非周期性的具有不连续点的函数,用古典方法求解比较烦琐,经拉氏变换可转换为简单的初等函数,就很简便。 2、当求解控制系统输入输出微分方程时,求解的过程得到简化,可以同时获得控制系统的瞬态分量和稳态分量。 3、拉氏变换可把时域中的两个函数的卷积运算转换为复频域中两函数的乘法运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概念,这一重要概念的应用为研究控制系统的传输问题提供了许多方便。 ◎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各变量间的关系通常用微分方程等数学表达式来描述。 ◎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主要有分析法(解析法)、实验法 ◎建立微分方程的基本步骤:1、确定系统或各元件的输入输出,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按照信号在系统中的传递顺序,从系统输入端开始列出动态微分方程 3、按照系统的工作条件,忽略次要元素,对微分方程进行简化 4、消除中间变量 5整理微分方程,降幂排序,标准化。 ◎传递函数具有以下特点:1、传递函数分母的阶次与各项系数只取决于系统本身的固有特性,而与外界输入无关。 2、当系统在初始状态为0时,对于给定的输入,系统输出的拉氏逆变换完全取决于系统的传递函数。 x0(t)=L^-1[X0(s)]=L^-1[G(s)Xi(s)] 3、传递函数分母中s 的阶次n 不小于分子中s 的阶次m ,即n ≥m 。这是由于实际系统或元件总是具有惯性的 ◎方框图的结构要素:1、传递函数方框。2、相加点。3、分支点。 ◎时间响应及其组成:瞬态响应:系统在某一输入信号作用下,其输出量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也称动态响应,反映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 稳态响应:当某一信号输入时,系统在时间t 趋于无穷时的输出状态,也称静态响应,反映了系统的准确性。 ◎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222 0002(t) (t)2(t)(t) n n n i d x dx x x dt dt ξωωω++= 2 022 ()(s)(s)2n i n n X s G X s ωξωω==++ ◎系统稳态误差0lim (s)H(s)p s K G →=0lim (s)H(s) v s K sG →=2 0lim (s)H(s)a s K s G →= ◎二阶系统响应的性能指标:1、上升时间r t ,响应曲线从原始工作状态出发,第一次达到稳态值所需要的时间定义为上升时间。对于过阻尼系统,上升时间定义为响应曲线从稳态值得10%上升到90%所需要的时间。2、峰值时间p t ,响应曲线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定义为峰值时间。3、最大超调量p M ,超调量是描述系统相对稳定性的一个动态指标。一般用下式定义系统的最大超调量。 4、调整时间s t 。 5、振荡次数N ,在调整时间s t 内,0(t)x 穿越其稳定值0()x ∞次数的一半定义为振荡次数。(振荡次数与n ω无关,ξ越大N 越小) ◎由此可见,系续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全部具有负实部。系统的特征根就是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因此,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还可以表述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全部位于[S ]平面的左半平面 线性定常系统对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被称为频率响应,该响应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相同,幅值和相位相对于输入信号随频率w 的变化而变化,反映这种变化特性的表达式0()i X X ω和-arctanTw 称系统的频率特性,它与系统传递函数的关系将G(S)中的S 用jw 歹取代,G(jw)即为系统的频率特性。

专业认证大纲参考模板《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英文名称:Mechanical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学时:2.5/40。其中,讲授 34学时,实验 6学时,上机 0学时,实训 0学时。 课程负责人:唐宏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力学 一、课程目标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主要介绍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工程设计方法及控制理论 1. 1.1 1.2 2. 2.1 2.2 2.3 3.设计/ 4.研究 5.

技术、网络技术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和辅导材料,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课堂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堂教学流程本课程安排5次课外作业: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3.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4.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 四、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

1.考核内容 (1)机械控制工程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反馈、快速性、稳定性、准确性、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校正设计等。 (2)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的建立方法。 (3)求取复杂控制系统方块图传递函数的方法。 (4)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及时域性能指标的求取。 (5)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及开环奈氏图、波德图的画法。 (6)应用劳斯判据、奈氏判据、波德判据判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7)控制系统稳误差的计算。 (8)常用的校正设计方法。 2.考核方式

注:表中“H(高)、M(中)、L(弱)”表示课程与各项毕业要求的关联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