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丙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百科名片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西医学名:乙型病毒性肝炎 所属科室:内科-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肝脏 主要症状:不同类型症状不同 主要病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传染性: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等 目录 疾病介绍 疾病分类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饮食注意 专家观点 疾病介绍 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我国于2006年进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毒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多万。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史等)、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也有一定比例,如纹身、扎耳洞、内窥镜检查等,血液制品现已严格控制,传播可能性大大减少,不规范输血及血制品时才有发生。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也不容忽视。随着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的大力推广,及其它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母婴传播得到极大控制。目前HBV-DNA阳性母亲分娩约有百分之九十通过干预成功阻断母婴垂直传播。HBV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

乙型肝炎病毒(HBV)实时荧光定量PCR

乙型肝炎病毒(HBV)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要求] 掌握血清中HBV-DNA的提取方法及原理;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测定原理;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 了解核酸测定引物设计原理;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教学时数] 讲授2学时,实验6学时。 [讲授内容] 血清中病毒DNA的提取方法和原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测定原理;核酸测定引物设计原理;HBV-DNA测定引物设计思路;HBV-DNA荧光定量PCR试剂组成、相应作用及反应混合液配制;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实验内容] 分组提取血清中HBV-DNA;配制反应液并上机操作,实时观察,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总结 [自学内容] “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实验指导(自编) 实验乙型肝炎病毒(HBV)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理】 Real time PCR 是普通PCR 的一项改进,使用了针对扩增DNA 的荧光物质,使得DNA 的数量与检测到的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大致得到DNA 的扩增曲线,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即对DNA靶分子的起始拷贝数进行定量的核酸检测。该方法精确、灵敏、特异性强、污染途径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是国际公认的核酸分子

定量的标准方法。它已逐渐代替了Northern blotting 以及semi RT-PCR技术。 本实验从HBV携带者或者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抽提HBV基因组DNA,采用核酸扩增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 利用一对乙肝病毒特异性引物和一特异性结合于扩增区另一位点的TaqMan探针, 实现对乙肝病毒模板的扩增和检测。使用商品化试剂盒:HBV实时荧光定量试剂盒,深圳匹基公司(PG,Biotech.)。针对表面抗原S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和一个探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中,两个荧光染料标记在探针上,一个叫报告基团(R),一个叫淬灭基团(Q)。当两个荧光基团都连在探针上时,报告基团的荧光被淬灭基团抑制。在延伸中,DNA聚合酶利用5’→3’外切酶活性把报告基团从探针上切下来。一旦和淬灭基团分开,报告基团释放出荧光。通过监测荧光信号的积累来反映乙肝病毒DNA的扩增.产物的积累,根据扩增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使用外部标准曲线对初始模板定量(图4)。 图4: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原理 R:荧光报告基团Q:荧光淬灭基团 【试剂与器材】 1.HBV-DNA检测试剂盒:DNA提取液1,DNA提取液2,PCR预混合液(含有Mg2+、PCR反应缓冲液、dATP、dUTP、dGTP、dCTP引物、荧光标记的探针)、Taq酶、UNG,强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临界阳性血清,四种不同浓度的阳性参控品、双蒸去离子水。 2.荧光定量PCR仪 3.PCR反应管 4.移液器及移液器吸头 5.高速离心机 6.漩涡混合器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0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0—1995 前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是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秀玉、徐道振、王勤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患者的诊断及处理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1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 3.2 诊断标准 3.2.1 急性肝炎 3.2.1.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详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2。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B。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疑似病例:符合以上诸条中b)+d)。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 3.2.1.2 急性黄疸型肝炎 a)同3.2.1.1.a)。 b)指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尿黄。 c)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ALT升高,血清胆红素(Bil)大于17.1μmol/L(大于1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亦为乙型肝炎病毒(HBV)高流行区,根据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HBsAg的携带率为0.96%[1]。目前HBV分为A~I共9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为不同亚型。基因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理特征,且与HBV感染后的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应答等都有密切关系,能影响HBV感染自然病史、乙肝e抗原(HBeAg)血清转换、抗病毒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和病毒变异的方式等。因此,了解HBV基因型的分布对于疾病的诊断、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HBV基因分型时,大多数的研究对象来自于临床,对自然人群感染HBV标本的基因分型进行研究的不多。在对深圳地区居民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HBsAg阳性血清做进一步基因型分布研究,以初步了解本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的流行特点,为指导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课题《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的要求,以深圳市居民作为目标人群,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1岁~59岁深圳户籍人口和在深圳居住6个月以上的暂住人口作为抽样对象。 1.2仪器与试剂MultiskanMK3酶标仪(芬兰);ELx50型洗板机(Bio-Tek公司);7500型荧光PCR仪(ABI公司)。HBV血清学标志物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B20101102);HBVDNA检测试剂盒(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号:20100501);HBV基因分型PCR检测试剂盒(广州华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00910)。 1.3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