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3.2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3.2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3.2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教案

课题: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表形态变化是漫长的,而且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可以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并能用实 例加以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3、通过阅读示意图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 4、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 “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 法; 2、关注人类如何防震防灾,提高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海陆变迁等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 是永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和利用的手段也是永无止境; 2、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学习魏格纳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精神,体会人类对自然 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变化的。 二、重点 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2、世界火山、地震带的主要分布规律。 三、难点 1、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 3、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四、教法与学法指导 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地表形态变化、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形象、直观地展示于学生眼前,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实践的优秀品质。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介绍典故“沧海桑田” [转承]:那么事实上我们的地球真的像典故当中说的那样陆地可以变海洋、海洋又可以变陆地吗?(学生发表看法) [设问]: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 (1)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什么?(学生齐声回答)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只是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抬升成为高山(海洋→陆地); (2)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森林遗址,证明这里曾经是陆地(陆地→海洋)。 [转承]:以上这些海陆变迁都是漫长的,不易被我们发现,但是某些方式还是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播放地震与火山的短片)。 [过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到目前有很多学说多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其中有两个是最广被世人接受的,第一个就是大陆漂移假说。 老师介绍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设疑]:大陆漂移假说讲的是什么内容?魏格纳又找到了哪些证据证明自己的理论?

3.2陆地与海洋的变迁 第1课时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 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掌握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 3、掌握全球板块的名称,以及板块运动的方向。 教学重难点: 1、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 2、掌握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地球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原来的海洋变成了现在的桑田,原来的桑田变成了现在的海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假说是谁提出的?原因是什么? 3、板块构造学说的由来,板块运动的方向以及板块的名称。 四、学生阅读课本P40-42,教师巡视。 五、检测:

1、请个别学生回答1的问题,老师补充。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运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2、学生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变迁”。 3、请个别学生回答2的问题,老师点拨。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是因为非洲与南美洲在形状和许多生物的相同,逐渐发展成后来的板块构造学说。) 4、个别学生回答3的问题,其他学生作补充。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构成: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它们的运动方向参看课本P42的图3、17) 六、老师提问: 1、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2、地中海会消失吗?为什么? 七、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八、师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九、检测: 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2、德国科学家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3、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 和、六大板块组成。 十、作业: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教案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教案 教师:罗仕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2. 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有:a.地壳的变动 b.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的活动。 3. 理解板块构造学说,能运用板块构造理论举例说出山脉、海洋等地理事 物的形成过程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 教学过程中利用化石、板块拼图、动画和视频资料,结合学生活动,加 深对海陆变迁的认识,以达到知识和技能目标。 2. 通过合作探究,寻求海陆变迁的实例和原因,体验探寻大陆漂移证据的 艰辛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地球演变史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2. 增强学生防震、减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 三、教学难点: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展示石燕化石,唤起同学们的求知欲。 导入新课 石燕湖找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现在是陆地。点题:海陆的变迁。 学习新课 一、沧海桑田

〖活动一〗举出实例,分析质疑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寻找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并解释海陆变迁的原因。 教师归纳: 地壳的变动 陆地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的活动 转承:人们在认识海陆变迁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观点。 二、大陆漂移假说 〖活动二〗角色扮演,龙虎争辩 通过学生辩论,引出大陆漂移假说,并让学生寻找证据。 教师归纳: 大陆轮廓基本吻合 大陆漂移的证据古老地层基本相似 生物物种基本相似 〖活动三〗观察动画,描述内容 教师播放大陆漂移的动画,让学生总结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学生归纳: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互相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原始大陆分成几块发生,缓慢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格局。 转承: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开启了大地运动论的先河,为板块构造学说奠定了基础。 三、板块的运动 〖活动四〗合作读图,理解学说 展示“地球六大板块分布图”,讨论回答:你能在图中获取哪些地理信息?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2、 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 壳活跃。 主要原因

海洋与陆地变迁(说课稿)

《海陆的变迁》说课稿 兴盛小学:赵丹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如下分析。这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包括“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板块的运动”三部分。重点应用实例揭示了地形的沧桑变化,指出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接着利用大陆漂移的过程,六大板块示意图,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及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形象生动地演绎地球的变化。据此,我对教材进行一些处理:将课本上逻辑关系不强的三个标题分别改成更有逻辑关联的“海陆变迁的实质和原因”、“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其中“火山与地震”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实际应用。在结构上,该教材是承接上一节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概括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世界地形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我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制定了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掌握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运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发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证据,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海陆变迁的原因,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四、学生情况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致情况。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些。但是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同时,必须认识到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储备上存在个性差异,因此我在教学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另外在知识深度的把握上,也会注意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五、教法选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讨论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作业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 “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 填海造陆种田 B. 比喻世事的变迁 C. 比喻海陆的变迁 D. 在海边种桑树 2. 造成“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的填海造田 B. 暴风雨使大部分田地被淹没变成海洋 C.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D. 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 3. 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 台湾海峡 B. 长江三角洲 C. 荷兰围海大工业坝 D. 喜马拉雅山 4. 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 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5.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 ) A. 大地构造学说 B. 大陆漂移说 C. 海底扩张学说 D. 板块构造学说 6. 根据大陆漂移说,两亿年前( ) A. 地球上只有一块陆地 B. 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

C. 地球上还没有陆地 D. 地球上还没有海洋 7. 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世界上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不会飞的同种的海牛和鸵鸟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④地球表面分布了海洋和陆地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8. 强强在课堂上当了一回地理学家,你知道他正在讲述的内容与下图资料对应的地理学习内容是( ) A. 气候分布 B. 板块构造 C. 海陆分布 D. 地图绘制 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9. 六大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 A. 亚欧板块 B. 美洲板块 C. 太平洋板块 D. 印度洋板块 10. 非洲属于板块。( ) A. 印度洋板块 B. 美洲板块

中考地理 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海陆的变迁复习教案1

海陆的变迁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让一两个学生讲讲)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如果学生讲到,不必重复)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讲授新课] 1.设置悬念电脑展示课本P33图 2.10“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12“荷兰的围海大坝”.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地理现象,进而思考下面有趣的问题。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2.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观察图片,结合思考问题的提示展开讨论。 3.点拨过渡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后点拨归纳。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也就是说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3)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那么,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4.学生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变成陆?而东部海域为什么由陆变成海?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演示分析归纳。 5.演示归纳 (1)演示喜马拉雅山由海变陆的变迁过程。 鼠标点击,演示由画面1渐变为画面2.说明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海底岩层中沉积有海洋生物化石,岩层受到挤压逐渐抬升形成了山地,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鼠标点击,演示由画面3渐变为画面4.说明东部海域原来是陆地,地面上有森林,地表岩层受到挤压逐渐凹陷海水进入,由陆地变成了海洋。 由此可见,地壳的变动是海陆变迁的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有同学要问,地壳为什么会变动,这个问题问得好,学习就要有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学习了下一节课的内容就知道了。 (2)演示东海海域由陆变成海的过程。鼠标点击,回到“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画面;再鼠标点击,使海平面逐渐上升淹没沿岸部分陆地,说明海平面上升可以使陆地变成海洋。继续鼠标点击,使海平面下降,原来被淹没的陆地又露出水面,说明海平面下降可以使海洋变成陆地。 由此可见,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对于海平面的升降原因是与气候有关,气候变冷,海平面就要下降;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就要上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地壳的变动,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能使海陆发生变迁。所以,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板书海陆变迁←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当堂检测 1、“沧海桑田”说明的地理知识是() A. 地球上只有茫茫大海和农田 B. 茫茫大海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也有可能成为陆地 C. 大海也是农田 D. 大海可以被人类改造成良田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A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B. 喜马拉雅山区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 C?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动植物分布 D.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3、根据大陆漂移假说,图3-2-3的四幅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②① 4、下列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证据的有() ①非洲和南美洲有相同的古老地层 ②非洲和南美洲都有不会飞的海牛和鸵鸟 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大陆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 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5、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科学的避震方法可以降低人员伤亡,下列避震方法最不合理的是() A. 如果在室内,可选择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小跨度卫生间、厨房等处躲藏 B. 如果在室外,要躲在咼大建筑附近或咼架桥下 C. 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在各自的课桌下

D.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5月25日22时27分在菲律宾北部发生了 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据此读图,完成6?8题。 图3-2-5世界板块运动示意图 &下列关于图中板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欧亚板块 B.②是非洲板块 C.④全部位于印度洋 D.③是北美板块 7、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 A.板块边缘 B.板块内部 C.大陆内部 D.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带 8、 此次菲律宾地震是( ) A. 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内部 B. 发生在欧亚板块内部 C. 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 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5.0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主圧边界(海岭*斯层)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2海洋与陆地的变迁导学案 粤教版

3.2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3、了解海底地形概况和大陆架的经济意义。 2、知道版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版块运动的关系。 二、预习要点 1. 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2. 海底地形概况和大陆架的经济意义。 三、达标练习 1.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沿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 2. 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两类:、。 3. 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和。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4.地球陆地上有两条巨大的山系带:;。 5. 纵贯南、北美洲的巨大山系是() A.安第斯山脉 B.科迪勒拉山系 C.阿巴拉契亚山脉 D.喜马拉雅山系 6今年我们邻国尼泊尔发生大地震,我们也应掌握一些防震知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应迅速撤到空旷地 B.当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 C.就坐在教室内做作业,毫不惊慌 D.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

7. 地震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通过合理的应急措施,可以减轻地震发生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当地震发生时,教室里的学生应采取的合理的措施是()A.立刻跑向室外 B.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下面,震动结束后快速撤离 C.一直躲在教室里,待救护人员赶来救援 D.立即从窗户处外跳逃生 8.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有“火山之国”之称. A.印度尼西亚 B.法国 C.蒙古 D.澳大利亚 9. 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距离每年以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照此速度,有人推测,大约2亿年后,两国会彼此相邻.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B.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D.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10. 马来群岛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是它处于()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 C.亚欧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之间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之间 探究案 一、要点回顾 1.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它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 2.河板块运动,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 3.科迪勒拉山系形成较晚,是由美洲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它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系之一,至今火山活跃、地震频繁。 二、问题展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