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后抑郁症知识讲座(实用课件)

产后抑郁症知识讲座(实用课件)

产后抑郁症知识讲座(实用课件)

产后抑郁症知识讲座(实用课件)

高端月嫂培训—产后褥汗护理、子宫护理与抑郁护理

产后褥汗护理、子宫护理与抑郁护理

褥汗 产后出汗现象显著甚至严重,特别明显的是第一周出汗较多,尤其在睡眠时,常常会把衣服、被子浸湿。通常7天左右会自然减少,十天左右 接近常人。

褥汗 原因: u妇女妊娠后血容量增加,水钠潴留u产后新陈代谢及激素水平显著下降,机体不再需要这么多的血液循环量和 水分,一部分从汗腺排泄

01 褥汗护理 u 分娩后,体力消耗过 大、抵抗力下降u 月子期间活动量小, 不敢洗头、洗澡,使得一些新陈代谢物附在皮肤表面u 到家里探访的人比较 多,很容易受细菌或病毒的侵入 01 头痛、腰痛及关节痛等产后风病症 03 不注意风寒暑湿,外邪入体,筋骨逐步闭合,风寒包入体内,难以排出 02

大量褥汗或多或少会让产妇感染风寒,甚至会诱发多种疾病,如,妇女进入中年后常见的偏头痛、头痛、背项强直、腰酸腿软、关节炎、咳嗽、哮喘等。 产后褥汗护理: u注意避免受凉伤风 u及时擦干面部和颈部的汗水 u每天睡前擦洗身体(顺产12小时后擦身,剖腹产48小时后擦身) u睡眠时要及时盖严暴露部位 u在产妇的后背塞棉质的大毛巾吸汗 u及时更换和清洗被汗浸潮的内衣裤 u戴帽子或纱巾遮盖头部 u预防头部出汗后吹风 u穿袜子保护脚踝 u注意病房里通风时要将帐幔拉上避免穿堂风

02 子宫护理 u适当地按摩子宫,增强子宫收缩,避免发生产后大出血 u静脉滴注或口服药中,大多有子宫收缩剂,产妇应按时将药物服完 u生化汤也是帮助子宫收缩的汤剂,可于三餐之后服用 通常产后第1日宫底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周在耻骨上2~3 指,产后10日降至骨盆内,产后4~6周恢复正常位置。 注意: u服用止痛药后仍疼痛不止,应请医护人员处理。 u若出现子宫异常压痛且合并有发烧症状时,可能是子宫内膜发炎,应及时就医。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 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王廷玉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周内发生,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有的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 产后抑郁是如何造成的?产后抑郁与性格、心理、社会、生理因素等相关。 1.完美主义的性格 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 2.怀孕期间有严重的情绪波动 怀孕期间有过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有亲朋离逝,或者战争等等都会使孕妇更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许多病例都显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怀孕时期已经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其中有许多在产后的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 3.内分泌变化的影响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 4.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 5.躯体疾病成为促发因素 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已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如多巴胺)的影响,可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如何得知自己是否得了产后抑郁症?其核心症状有三个: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劳累感增加。“产后抑郁障碍患者会感觉心情压抑,甚至无缘无故的长时间哭泣;对以前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难以提起兴趣;体验不到照顾婴儿的乐趣;活动困难,精力下降。”此外,有的还伴随焦虑、注意力困难、悲观等情绪;以及睡眠下降、食欲下降、性欲下降等症状。 部分产后抑郁障碍患者会产生自伤、自杀观念或行为。有时这些患者会出现“扩大性自杀”,即在杀死别人后再自杀。所杀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的婴儿,导致极严重的后果。此外,伤婴的想法及惩罚婴儿行为更常见。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产妇及其家人如发现有可疑症状,都需要及时就诊。如果症状轻微,医师通常会通过心理疏导调理情绪和推荐定期复查。如果症状比较严重了,心理医师会通过专业心理治疗来缓解症状,严重的则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必要时可行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和电休

范琦_探索产后抑郁症临床现状及心理护理

南华大学社区护理专业(自考)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类型:理论研究题目来源:学生自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从 2011 年 7 月 1 日至 2011 年 10 月 1日1、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或内容纲要:字数>500字): 摘要目的总结了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分析病因,通过心理护理来治疗,心理因素包括有个性特征,心理退化现象,成长的经历及防御方式;结果相应的对策主要考虑为加强整个围产期的预防保健措施,以及有针对性的进行抗抑郁治疗。结论最后得出家庭、社会及自身需从多个方面引起重视,提供连续、动态、系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使孕产妇保持良好的状态,顺利和健康的度过妊娠这一复杂事件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抑郁;临床症状;心理护理 1临床资料 1.1 流行病学特征O’Hara等分析 1.2 病情危害 1.3 生物学因素 1.4 临床特征产后抑郁主要的临床特征为 2 心理护理及意义 2.1 心理护理 2.1.1 全面准确地评估产妇情况 2.1.2 提供社会支持①物质支持 2.1.3 心理适应治疗 2.2 心理护理意义 3小结 综上所述,怀孕和分娩是女性一生中的重大改变,这段时间不仅面临身体形象的改变、潜意识的内在冲突以及初为人母所需的情绪调整,还有家庭关系改变、经济来源需求等,对产妇本身就是一种压力情境。在此期间,护士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她们的心理状态,并针对不同问题实施心理护理。

2、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妇产科学:2版 [2]张红梅徐英吴爱勤.产后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 [3]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预防围生期抑郁症的研究 [4]张欣高岩等.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华精神科杂志, [5]黄丽李卢新梁素珍等.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6]徐风森刘建新张淑萍李娟苏芹.干预措施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J].中华 妇产科杂志, 3、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 指导老师(签名):时间:年月日 系部负责人(签名):时间:年月日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 简介 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是孕妇分娩后的常见病症之一,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生产后的1个月至1年内。它不仅影响产妇及婴儿健康,而且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目前我国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7%。现将初产妇产后抑郁症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以及干预措施分析如下。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相同,其显著特征是产妇情绪低落,呈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其主要表现为:①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②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 ③创造性思维受损;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2.1 生物因素 2.1.1 内分泌因素 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产后24 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病人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病人表现抑郁。而且,产后孕激素下降,增加了产妇产后抑郁的可能性。 2.1.2 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2.2 心理因素 2.2.1 妊娠期因素 研究表明,孕期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产妇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负性生活事件包括失业、生病、先兆流产等,是促发抑郁的重要诱因。另有报道显示,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紧张综合征者发生产后抑郁症者较多。 2.2.2 分娩期因素

产后抑郁症有什么表现症状 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 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1)

产后抑郁症有什么表现症状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 产后抑郁症有什么表现症状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怀胎十月走过种种艰难终于生下了宝宝,本来是件可喜的事,但我居然抑郁了,对生活提不起任何兴致,活着对我来说就是噩梦,在这条恢复的路上,我认识了全新的自己,因此也对产后抑郁有了更多的了解,产后抑郁症有什么表现症状呢,具体表现有:爱哭、情绪低落;缺乏信心、情绪转变迅速;不能集中注意力;生活、饮食习惯出现混乱;恐惧、失望,甚至绝望。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呢,新妈妈产后因为各种生理和心理的原因极容易患上抑郁症,有必要采用积极的方法进行缓解。并不是所有的产后抑郁都必须采用药物,对于轻度的产后抑郁,是完全可以通过补充RSHWHO渡氧脑神经舒缓因子来来解决的~~~ 产后抑郁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产后抑郁是一定要引起家人的足够重视的,因为产妇生完孩子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这是因为产后雌激素的分泌变化所引起的。再加上妈妈们一时还难以转变妈妈的身份,如果这时候家里人围绕着孩子嘻嘻哈哈,忽略了产妇,就很可能引起抑郁,它的危害真的特别大,如果不及时发现,不及时干预,对于产妇自身、孩子、社会和家庭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收入国家的女性中,大约10%曾受到产后抑郁的困扰;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可能更高。研究者指出,持续性重度产后抑郁不仅将在分娩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患者,还可升高子女发生多种长期不良转归的风险。一旦发现患者在产后一年内持续满足抑郁诊断标准,尤其是程度较重时,需充分警惕,并提供适宜的治疗。 专家指出只有及少数患者达到疾病上线,而多数抑郁症只是体内缺乏某些物质,补充RSHWHO【渡氧】脑神经舒缓因子源于自然细心呵护,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和疲劳的症状、镇静和抗焦虑、睡眠修复营养,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调理康复。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 导语:对于预防接种知识,我们应该了解,对个人健康负起负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预防接种知识 1.疫苗有什么特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多高? 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异常反应,但发生率极低。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病情相对较重,多需要临床处置。近几年,我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但是经过调查诊断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

2.既然接种疫苗是有风险的,那么为什么国家还要下那么大的力气推进预防接种工作? 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远远小于不开展预防接种而造成的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实施免疫前,我国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非常高。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接种疫苗,减少大量儿童因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避免成千上万名儿童的死亡。 用脊灰和麻疹发病来说明这一情况:20世纪60年代初期,全国每年约报告20000—43000例脊髓灰质炎病例,实施计划免疫后,发病率逐年下降,自1994年10月以来未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1950—1965年,我国年平均麻疹发病率为590/10万,其中1959年发生全国范围内的麻疹大流行,发病率高达1433/10万,并且每100例麻疹患者中有3人死亡,自1965年广泛使用疫苗以来,麻疹流行强度大为减弱。通过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和免疫规划工作,近几年麻疹发病率一直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3.关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怎么监测? 目前,在我国已建立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对疫苗接种后出现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不良反应均需要报告和监测,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疑似预防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探讨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探讨 即墨市人民医院李淑娟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将48例产后抑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取产后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24例,同时实施社会支持和放松训练。结果干预2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恢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社会支持放松训练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身心医学日益受到临床多学科的重视,妇产科也不例外,尤其是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妊娠虽然是育龄妇女的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产妇来说,特别是初产妇,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育婴儿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变异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尤以发生于产后2周的产后抑郁症最常见。产后抑郁症不仅危害产妇,而且也严重危害孩子和家庭。为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我们对48例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病人48例,年龄23-29岁,平均25.6岁。其中自然分娩30例,剖妇产18例,文化程度:初中18例,高中10例,中专10例,大专10例;入组标准:①均为足月产妇。②意识清醒查体合法无严重智能障碍,精神障碍(症状)或阳性家族史。③产前无妊高征,心脏病或其他内科并发病。④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Z-R)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进行产后常规护理,病人提出问题时予以解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全面准确评估产妇社会关系及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支持系统,是否感觉到家人提供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严密观察产妇言语、动作、行为及非语言情绪反应,注意产妇有无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事物缺乏兴趣、健忘、心情不平静、时常哭泣或流泪、依赖、焦虑、恐惧、疲倦、伤心、易怒、烦躁,无法忍受挫折、负向思维,对自身和新生儿健康过度担忧等症状;观察产妇与他人的交流接触的情况,是否有孤独感;询问产妇对分娩的感觉,是否有失望悲哀的感觉;观察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情况,了解产妇对婴儿性别的态度。评估产妇生活自理及照料新生儿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不同情绪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1.2.2提供社会支持①物质支持充足的物质支付是减轻产妇生活负担与压力,防止产后抑郁的有效途径(1)给产妇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产妇及家庭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需求。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家庭是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人对产妇的关心很重要,需要家人从生活上给予细心照料,保证充分休息,防止疲劳。饮食上应注意营养,食品多样化,以保证乳汁的质量。初产妇通常将丈夫积极参与照顾;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自我调节 如果女性能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的技术就可以学以自用,及时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情绪。 ☆焦点转移:如果产后的确面临严重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甚至问题棘手难以解决,不要让精力总是粘滞在不良事件上。越想不愉快的事心情就会越不好,心情越不好越容易钻牛角尖,心情就会越发低落,陷入情感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所以要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象《飘》中女主角郝思佳面对困境时所说“明天再想”,就是一种转移法,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关注自己的喜好,不 仅思维上转移,还可以身体力行参与力所能及的愉快活动。 ☆主动求助:产后抑郁的女性内心会有一种无助,心理专家分析,这种无助感可能是幼年被忽略的阴影地重现。这其实是一种希望获得他人关注的信号,所以主动寻求和接受别人的关注是一种很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放松充电法:适当调节变动生活内容,不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将孩子暂时交给其他人照料,让自己放个短假,哪怕是两小时、半天,也能达到放松自己的和精神充电的作用。避免心理、情绪透支。 ☆行为调整法:鉴于女性生产后不适于做剧烈的运动,但一些适当放松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深呼吸、散步、打坐、冥想平静的画面、听舒缓优美的音乐等等。 ☆倾诉宣泄法:找好友或亲人交流,尽诉心曲,大哭一场也无妨,尽情宣泄郁闷情绪。 ☆角色交替法:别忘了虽然已为人母,但仍是老公的娇妻、父母的爱女,谁也不可能只做24小时全职妈妈,所以要给自己换个角色享受娇妻爱女的权力。 ☆自我鼓励法:自我欣赏,多看自己的优点,多看事物的好处,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自我实现法:生儿育女只是女性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但决不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不要忘了还有其他自我实现的潜力和需要。也许趁着休产假的时间还能关注一下自己有擅长的事业,等产假结束会有改头换面的新形象出现。 ☆食物治疗法:产妇在“月子”里通常都会吃大量补品,殊不知这些食物很 容易令人心烦气躁,失眠焦虑,严重的还会出现种种“上火”迹象。所以要多搭配吃一些清淡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自内而外地调整身心状态。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 一,内源性抑郁症即有懒,呆,变,忧,虑“五征”(大脑生物胺引对或绝对不足). 二,反应性抑郁症即由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所导致的抑郁症.在生活中,突遇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健康影响_屈晓敏

·论著·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健康影响 屈晓敏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河南47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健康影响。方法在本院待产分娩单胎的188例初产妇采 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4例。对照组实施产科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妇个性特征、身体健康状态及心理状态等评估情况,给予综合的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初产妇心理干预前后的希 望水平及产后7d、产后42d随访调查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对照组Herth评分总分及其他分项 得分[(32.29?3.02)、(10.79?1.81)、(11.01?1.22)、(10.84?1.33)分]明显低于干预组[(35.84?4.07)、(12. 87?1.69)、(13.88?2.47)、(13.21?2.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产后6周内发生抑 郁症4例(4.3%),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抑郁症18例(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3,P<0.05)。2组产 妇产后7及42d回访EPDS评分[(8.95?2.67)、(8.46?2.31)分与(5.34?1.76)、(4.92?1.03)分]比较,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增强初产妇心理应激水平,降低产后抑郁的患 病率,有利提高母婴生存质量,促进产妇产后健康状况的快速恢复,是对产妇、家庭、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个体化心理干预;初产妇;产后抑郁;健康影响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208(2015)24-0039-03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情感类型之一,指女性在分娩后,由于社会角色转换、内分泌激素及心理因素等所引起的一系列身心变化。作为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初产妇通常在分娩后6周内高发,表现为失眠、焦躁、注意力不集中、自暴自弃等。从妊娠到分娩对于初产妇,是一次全新的高强度高负荷的身心体验,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等充满压力的母性角色适应期中,由于受分娩认识不足、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情绪异常脆弱。若忽视这些心理因素,易影响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对188例单胎初产妇进行尝试性的预见性系统化个体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围生期保健并在我院待产分娩单胎的188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19 38岁,平均(27.5?4.32)岁;孕周35 41周,平均(37.5?1.2)周;女婴82例,男婴106例;新生儿体重2600 4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4例。两组患者产前均无心理疾病、精神病史及妊娠并发症;均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护患沟通能力良 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增强其耐受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岩岩.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6-8. [2]彭南海,刘鹏鹏,李巍,等.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8):166.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20-239. [4]曾因明.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0-181. [5]陆明慧,张国莉.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水平的 关系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4):380-382.[6]孟曼曼,朱瑞杰.食管癌病人围术期焦虑的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4,12(5):398-399. [7]汪喆.射击运动员赛前焦虑和尿儿茶酚胺水平变化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12):1111-1114. [8]张泽,郭琼梅,周长浩.心理干预对高焦虑型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11):1663-1664. [9]孙玉萍,信玉梅,李萍,等.护理程序对手足外科心理状态及术后疼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7):966-968.[10]赵国敏,尹金淑.P物质及其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与疼痛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综述,2015,22(16):2890-2893. 收稿日期:2015-10-22责任编辑:肖征翟淑娜

分析产后抑郁症的5大表现

分析产后抑郁症的5大表现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很多女性都担心自己会患上产后抑郁症,对于产后抑郁症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接下来广州协佳的专家张可斌为您分析一下产后抑郁症的5大表现 1、产后抑郁症患者胃口不佳 专家表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胃口常常不佳,即使是平时爱吃的人,美酒佳肴也勾不起他的食欲。体重明显下降。 2、无法正常生活 产后抑郁症患者无法融入正常的生活中,如果不能参照原来的生活习惯和模式,包括饮食、睡眠和工作,那么就是主要看饮食和睡眠,看是否无法正常进行。许多患病的产妇会容易感到疲乏,或者易怒。 3、每天忧心忡忡 对于自己第一次接触小婴儿,第一次当妈妈,产妇常会对育儿生活缺乏信心,整日忧心忡忡。有些会表现出精神涣散、思维缓慢的症状。 4、不明确的焦虑 产后抑郁症患者总是不明确的焦虑,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述的痛苦与无助感。会有失眠等表现。 5、消极悲观 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消极的。一旦有挫折发生,抑郁症患者就会把全部责任归咎于她们自己。有些甚至会反复地想到自杀。 二、为什么会患产后抑郁症? 1、身体变化:女性在生产之后,身体会出现一些变化,间接影响到女性的心情和行为。女性分娩后几个小时,她们体内的雌性激素和孕酮会呈下降趋势,若女性对这一变化过于敏感,就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同时,甲状腺产生的激素出现变化,甲状腺素水平一旦过于低下,就会使女性出现情绪无法调控的症状,容易陷入疲劳、紧张和神经质中。 2、情感变化:婴儿的孕育和降生对女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许多女性从怀孕刚开始时已经过于紧张和疲惫,婴儿出生时,带给女性更大的压力,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女性的情感濒临崩溃。有的女性担心婴儿到来之后自己失去自由,内心产生被束缚的感觉;有的女性担心婴儿诞生后丈夫和家人的爱发生转移,内心产生孤独感;还有的女性早年也许有不愉快的家庭经历,内心会产生恐惧感。总之,生产之后女性的情绪变得十分脆弱,容易患上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表现

产后抑郁症的表现 社会飞速发展,人才辈出,竞争激烈,稍有不慎就会被无情的淘汰,特别是一些商人,高收入,风险大,有时会倾家荡产,很多商人就是因为这得了抑郁症,人生失去了希望。很多选择自杀来解决无意义的人生,给家人带来了惨痛的伤害。郑丽洁说产后抑郁症会有这样的表现,也许前一刻,你还骄傲地抱着宝宝,后一刻,毫无理由地,泪水已经无法抑制地涌了出来,这不得不让我们关注起来。 1、白天情绪低落,夜晚情绪高涨,呈现昼夜颠倒的现象。 2.几乎对所有事物失去兴趣,感觉到生活无趣无味,活着等于受罪。 3.食欲大增或大减,体重增减变化较大。 4.睡眠不佳或严重失眠,白天昏昏欲睡。 5.精神焦虑不安或呆滞,常为一点小事而恼怒,或者几天不言不语,不吃不喝。 6.身体异常疲劳或处于虚弱状态。 7.思想不能集中,语言表达混乱,缺乏逻辑性和综合判断能力。 8.有明显的自卑感,常常不由自主地过度自责,对任何事都缺乏自信。 9.有反复自杀的意念或企图。 首先,是产妇的自我调节 怀孕和生产过程本来就会给产妇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而生产时的惨烈血腥场面,无疑更会给产妇心理上带来恐惧和压力。这些不良情绪,再加上产后体虚气弱的身体状况,就构成了产后抑郁症的主要诱因。因此想了解产后抑郁症怎么治疗,首先就要从产妇的心理根源上消除抑郁心结,平复产妇的情绪,让产妇将精力更多的转移到对宝宝的照料和疼爱上。这对消除产后抑郁心理十分有效。 第二,在于家人的关怀 产妇出现抑郁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与没有做好照顾婴儿的思想准备有关。照料婴儿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情,也是容易加重新妈妈抑郁症状的诱因。这时如果家人能够把产妇从照料婴儿的这一重担中解放出来,让产妇能够得到充分休息,这是缓解产妇抑郁症状十分重要的环节。 第三,加强夫妻交流 产后抑郁症并非女性的专利,对于有新生儿的家庭来说,新爸妈都可能被产后抑郁症缠上。这时,增进夫妻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产妇和丈夫自信面对家庭巨大变化,共同扶持,从容应对产后心理危机。治疗抑郁症也可以选择一些好的药物治疗法,例如:BNT脑递质平衡修复疗法,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从根本上消除神经功能紊乱,缓解脑部疲劳,让患者快速进入正常的睡眠状态,调节多种生物酶的活性,从而达到修复损伤的脑神经细胞,改善睡眠,提高大脑记忆力,从根本上保障大脑中枢神经的稳定。真真切切的给抑郁症患者带来了希望。

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_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并探讨心理护理的应采取的方式及其结果。方法: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90例,对照组患者90例。其中,根据观察组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进行综合护理,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在孕六周时的EPD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产后六周,观察组的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六周,对照组产妇共有26例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状,这一症状的出现率为28.9%。观察组中有8例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状,这一症状的出现率为0.9%。经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产后抑郁的表现及患者的心理,之后采取综合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且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主要是产妇在分娩之后才会出现的一种抑郁症状。患有这一症状的患者症状表现为容易被激怒,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等,同时也会对自身健康以及婴儿的健康等产生过度担忧,严重者甚至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照顾婴儿,甚至会陷入错乱或是出现嗜睡症状。如果产妇患有产后抑郁,那么也有可能会出现自杀死亡的情况[1]。专家对产妇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有超过一半甚至是有90%以上的患者都会患有产后抑郁症,只是患病程度有所差异。如果患者的症状较轻,那么就有可能自动恢复。但是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就需要进行适当的住院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及时康复。为了帮助产后抑郁患者不断改善其心理状况,我院对产后抑郁患者采取了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为期一年的时间里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后抑郁患者180例进行此次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0例,年龄在21岁至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1±2.4)岁[2]。对照组患者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心理精神治疗: 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尽量在旁陪伴和指导 给予安慰和鼓励,教会其如何在阵痛间歇中运用放松的技巧,消除其无助感,增强分娩的信心。允许家属陪伴,给予关怀和照顾,减轻孤独感,缓解紧张心理。及时补充易消化的食物和水分,减少产程中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对剖宫产的产妇要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减轻对手术的恐惧和担忧。 产后给予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适当限制亲友的探视,护理工作尽量集中,提高效率,使产妇有充足的休息。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使产妇尽快恢复体力。主动与产妇交流,倾听她们的想法与感受,给予鼓励,帮助其获得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巧,向她们说明保持心情愉快可促进乳汁的分泌,教会产妇和家属护理婴儿的一般知识和技巧,激发她们积极的心理反应。对分娩经受了异常痛苦或有不良妊娠结局的产妇给予重点心理护理,注意保护性医疗,避免精神刺激。产前宣教 对产妇的丈夫、公婆、父母等家庭成员进行有关心理卫生方面的宣教,做好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沟通,建立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产妇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关心产妇的心理感受,对刺激产

妇情绪的敏感问题应尽力避免。如有围生期抑郁史,产妇情绪抑郁较重,婴儿易激惹时,要给予足够重视,及时识别心理问题,以免延误治疗。 药物治疗: 目前仍把三环类抗抑郁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药为第二线药。各种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不相上下,临床可根据抑郁及镇静作用强弱、副作用和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选择。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镇静作用弱,适用于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阿米替林、多虑平镇静作用较强,可适用于焦虑、激越和失眠患者。但三环类药物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作用较大,应用时需注意。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剂种类很多,以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其应用较广,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能较好,有利用长期维持治疗。 双相抑郁的治疗和单相抑郁一样,但双相患者应用抗抑郁药有可能转为轻躁狂,故常将抗郁药和碳酸锂合作应用。 对于伴有幻觉、妄想的抑郁症患者,往往需合用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舒必利等。 物理治疗: 物理疗法相对于药物相比,具有无副作用、依赖性疗效显著的特点。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这种物理疗法是通过微电流刺激大脑,能够直接调节大脑分泌一系列有助于改善抑郁病症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它通过提高5-ht的分泌量,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强神经细胞活动的兴奋性,从而起到缓解个体抑郁情绪的效果。通过促进分泌具有镇静作用的内啡肽,能够使患者保持一种放松、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评估及预防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医学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孕产妇的身心健康也渐渐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妊娠、分娩虽然是育龄妇女的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但生理的巨大变化会使她们产生各种心理改变,甚至发生心理疾患。研究表明,产后12个月内是妇女患精神疾病的高危时期,其中前3个月发生率比后9个月要高[1]。其中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常见的心理异常,它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情绪、智力、行为的发展[2],近年来已引起了国内外的一致重视与关注。 1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燥、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3]。1968年由Pitt[4]首次提出,80年代以后,产后抑郁症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目前认为其发病率约在3.5%-33%之间[1]。90年代初国内开始研究,一般认为发病率约在3.8%-18.48%[5、6]。发病率报道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研究设计、测量工具与标准以及样本的大小、研究时间的不同所致。产后抑郁症在发病时间上一般为:产后前3天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这一时期称为潜伏期,多在产后2周发病,4周-6周症状明显,亦有8%-15%的患者在产后2月-3个月内发病,自然病程一般在分娩后6个月开始逐渐改善缓解,但也有些病例持续数月或数年,影响了家庭、社会的健康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7]。 2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 产后抑郁症病因复杂,不仅与内分泌、遗传等生物学因素有关,也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围绕发病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开展预防和早期发现、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2.1 生物学因素 2.1.1 内分泌因素: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妊娠后

产妇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学号 黄河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产妇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专业班级:09护本1班 设计人:周洋洋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孕产妇们的共同心愿。孕产妇在经历怀孕、分娩、产褥期及哺乳、照料婴儿等一系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1968年由Pitt首先提出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已经有4O年的历史,相关研究涵盖病因、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等多方面。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周内发生的抑郁发作,在症状学方面与非产后抑郁症无明显差别,病人情绪不稳,并常有严重焦虑、惊恐发作和哭泣。故加强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 一产后抑郁症产生因素 1.3.1生物方面的病因 内分泌: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泌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研究显示,产后第1天,游离雌三醇的水平比产前急剧下降,产后第2—3天忧郁产妇雌三醇的水平比非忧郁产妇高,雌二醇没有明显的改变。Nott等对27名孕妇进行激素监测,时间从产前3—5周至产后5—10周,其时进行抑郁量表评定,结果孕激素下降幅度与抑郁量

表得分呈正相关,即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后抑郁的可能性越大。也有研究显示,产后抑郁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减少有明显关系,与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密切相关,忧郁的产妇血清中游离的三碘甲状腺素(FT3)比正常的低。当然,有关激素与产后忧郁、产后抑郁症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1.3.2遗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文献还报道,双生自己家习研究均证实,产后抑郁症患者家族中,单、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均较高。 1.3.3 心理因素 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但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90%产妇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是分娩时的疼痛,是否能顺利分娩,分娩过程中母儿是否安全,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畸形,婴儿性别是否理想,能否被家人接受等担忧。另外产妇对即将承担母亲的角色不适应,有关照料婴儿的一切事要从头学起,对产妇造成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形成心理障碍。 1.3.4 身体因素 产时产后的并发症、滞产、难产、手术产是产后抑郁不可忽视的原因。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躯体: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已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如多巴胺)的

产后情绪:产后抑郁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产后情绪:产后抑郁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随着生活压力增大,其中产后生理因素导致的产后抑郁已成为一种常 见的现代病。当产妇出现情绪低落、不想活动、不想与人沟通、想哭、易怒等症状时,社会、家庭都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关爱。 一、生下小宝宝,有的妈妈情绪差 以前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新妈妈生完宝宝后表示自己会 感到无助、不想讲话、烦躁、失眠或者无所适从,但这些症状后来都 逐步消失。有些产妇产后甚至孕期就担心因为生育可能导致自己工 作受影响,甚至失业,也有的妈妈奶水不足,无法母乳喂养,觉得孩 子一出生就得不到的营养,以后肯定不如别人,于是陷入自责和忧虑。还有很多妈妈想到孩子将来的教育就心烦意乱……这些心理压力造成 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二、新妈妈为何郁郁寡欢 产后抑郁是指在生产孩子之后因为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症状 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 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产妇及其家人对于产后心理问题要有 所了解,这是绝大部分产妇都会经历的一个时期,是体内激素变化导 致的一种正常反应,所以不用害怕。 一般来说产后心理的变化可分为3种:首先是产后郁闷,发生几 率较高,超过50%的产妇在产后3至6天内出现产后郁闷,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不稳、失眠、暗自哭泣、郁闷、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其 次是有些产妇会出现以下较为严重的症状:如郁郁寡欢、食欲不振、 无精打采,甚至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流泪或对前途感觉毫无希望,更有 甚者会有罪恶感产生、失去生存欲望,这是比较严重的产后抑郁。最 严重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出现沮丧的心情、幻觉、妄想、自杀或杀婴 的精神病症状,但患病几率较低,只有不到1%。

产后抑郁症的前兆表现

产后抑郁症的前兆表现?产后抑郁症容易出现在大多数女性身上,这主要还是与她们生产完所处的家庭和居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生活压力大的,再加上刚生产完照顾孩子特别的辛苦,还一时适应不了这种情况,因此容易因为情绪波动大而出现短暂的产后抑郁症,不过在女性进行生产完之后,身体的生理变化也是很大的,身体的内分泌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些因素也是引起女性产后抑郁的主要原因。那么,产后抑郁症的前兆表现有哪些呢? 1.一般的身体异常在发生之前都是有特别的症状表现的,女性的产后抑郁症也不例外,当产后女性出现以下的身体异常表现的时候,那家里人就得预防产妇有产后抑郁的情况了。情绪的改变一般可以判断是不是有产后抑郁的表现,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的专家介绍如果是有产后抑郁的话,那女性会有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脸上没有高兴的表情,还总是无精打采的,不但困倦还特别容易伤感,总是觉得自己的心情受到了压抑,还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 2.再有就是如果得了产后抑郁症的话呢,女性的认知情况也会出现明显的改变,这时候产妇不但对日常的活动缺乏一定的兴趣,并且对各种的娱乐活动都不感兴趣,自己常常会感觉到自卑、内疚。一般遇事总是向坏处想,严重的还会对生活失去信心。 3.当产妇产后处于意志活动减低、不能专心地工作的时候,也要预防产后抑郁症的问题,虽然想正常的工作,但是总是担心做不好,还不愿意出门活动,有时候都不愿意和外人交流,这时候也要避免抑郁症的情况。再就是如果身体没有什么严重疾病的情况下,产妇在产后长时间的出现失眠、头痛、头昏、耳鸣的情况,如果是情绪越受到刺激症状越严重的话,但是这些异常症状多会随着抑郁情绪的解除而消失的话,那就要及时缓解了,以防止产后抑郁加重。 产后抑郁症的前兆表现?以上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产后孕妇的护理》

产后抑郁症者的护理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护理专业北医1301毛雨佳

产后抑郁症者的护理 1.1睡眠护理 抑郁患者往往因居住环境、失眠、早醒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痛苦有关。严重失眠、早醒会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加重病情的发展。要随时评估病人的睡眠情况,并了解失眠、早醒的原因。若因环境改变或一时间的苦恼而造成的失眠,可通过与病人交谈,缓解其心理不适感,无需用药。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则应针对原因给予相应措施,以增进病人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2.1.2饮食护理 抑郁患者大多出现食欲减退,故应根据病情提供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2]。可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提供家庭式饮菜,增加食欲并注意饮食卫生,创造洁净的饮食环境。 .1.3安全护理 提供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杜绝出现自杀物品如刀、绳、玻璃等。生活设施应安全,不能用作自杀工具。避免外界对病人的不良刺激与影响,限制与其他抑郁患者接触,以防止抑郁情绪的互相感染。 2.2心理护理 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患者痛苦的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从中医角度而言,心理护理乃情志调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情感反应。在正常情况下,七情不会使人致病,如心情舒畅,可以缓和紧张情绪,使人体气血和平,健康无病。然而,一旦七情异常,不仅是导致内伤发病的重要因素,在疾病过程中,情志的异常变化,还是影响病情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原因。心理护理尤其应遵循中医的特点,即遵循整体观和辨证观。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情志调护的最佳效果。 2.1.1 全面准确地评估产妇情况 收集资料包括经济状况、家庭婚姻关系、本次妊娠期心理状态及分娩情况、婴儿健康状况;评估产妇的社会关系及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支持系统,是否感觉到家人提供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严密观察产妇言语、动作、行为以及非语言情绪反应,观察产妇Et常生活行为及表情是否有异常、情绪波动;观察产妇与他人的交流、接触情况,是否有孤独感;询问产妇对分娩的感觉,是否有失望、悲哀的感觉;观察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情况,了解产妇对婴儿性别的态度。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不同的情绪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2.1.2 提供社会支持[1] 物质支持 充足的物质支持是减轻产妇生活负担与压力、防止产后抑郁的有效途径。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产妇经历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产后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应加强护理,治疗、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落实陪伴制度,特别是亲朋好友的探视。

相关主题